同步课时精练(八)2.4固体(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课时精练(八)2.4固体(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28 17:2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十一世纪教育 《名师求索》工作室出品
同步课时精练(八)2.4 固体(后附解析)
一、多选题
1.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根据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
B.铜块具有规则的外形,铜一定是单晶体
C.一个固体球,如果沿其各条直径方向的导电性不同,则该球一定是单晶体
D.铜块具有确定的熔点,铜一定是晶体
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的固体可能是晶体也有可能是非晶体
B.晶体一般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一定是非晶体
C.液晶材料会呈现光学各向异性,因此液晶也是一种晶体
D.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充气后会膨胀,是由于所充气体分子斥力造成的
B.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
C.若两个分子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逐渐增大,分子势能也可能逐渐增大
D.某气体的摩尔体积为V,每个分子的体积为,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E.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容器壁单位面积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越多
4.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和物质结构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一定减小
B.温度越高,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C.温度越高,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越大
D.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随分子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会减小
E.非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同性而晶体的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
二、单选题
5.在图甲、乙、丙三种固体薄片上涂蜡,由烧热的针接触其上一点,蜡熔化的范围如图甲、乙、丙所示,而甲、乙、丙三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丁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为非晶体,丙是晶体
B.甲、乙为晶体,丙是非晶体
C.甲、丙为非晶体,乙是晶体
D.甲为多晶体,乙为非晶体,丙为单晶体
6.下雪了,晶莹的雪花像轻盈的玉蝴蝶在翩翩起舞,雪花的形状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雪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多晶体 B.是非晶体
C.具有各向异性 D.飞舞时,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分别对应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微粒运动(即布朗运动)就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B.食盐晶体的物理性质沿各个方向都是一样的
C.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 r0时,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
D.该实验中要保证每颗豆粒与电子秤碰撞时的速率相等
8.图a、b是两种不同物质的熔化曲线,根据曲线,你认为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是一种晶体的熔化曲线
B.b是一种晶体的熔化曲线
C.a是一种非晶体的熔化曲线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9.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的新材料,其中碳原子紧密结合成单层六边形晶格结构,如图所示,则(  )
A.石墨是非晶体
B.石墨研磨成的细粉末就是石墨烯
C.单层石墨烯的厚度约3μm
D.碳原子在六边形顶点附近不停地振动
10.在a、b、c三种固体薄片上涂上石蜡,用烧热的针接触其上一点,石蜡熔化的范围分别如图甲所示,而a、b、c三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由此可判断出( )
A.a为多晶体,b为非晶体,c为单晶体
B.a为多晶体,b为单晶体,c为非晶体
C.a为单晶体,b为非晶体,c为多晶体
D.a为非晶体,b为多晶体,c为单晶体
11.固体是物质的一种聚集状态,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比较固定的体积和形状,质地比较坚硬。关于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盐、玻璃和水晶都是晶体,非晶体和单晶体都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
B.固体可以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多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
C.布朗运动是固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反映
D.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在空间整齐排列成“空间点阵”
12.关于晶体与非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能溶于水,而非晶体不能溶于水
B.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有规则地排列,而非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不规则地排列
C.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静止的,而非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在不停地运动着
D.在物质内部的各个平面上,微粒数相等的是晶体,不相等的是非晶体
三、解答题
13.各向同性的材料一定是非晶体吗?举例说明。
14.内陆盐矿中开采的氯化钠称为岩盐,岩盐的颗粒很大,我们能清楚地看出它的立方体形状。把大颗粒的岩盐敲碎后,小颗粒的岩盐仍然呈立方体形状。如图表示了岩盐晶体的平面结构:粉红点为氯离子,灰点为钠离子,如果把它们用直线连起来,将构成一系列大小相同的正方形,作分界线,使它平行于正方形的对角线,作分界线,使它平行于正方形的一边。在两线的左侧各取一个钠离子和,为了比较这两个钠离子所受分界线另一侧的离子对它作用力的大小,分别以、为圆心,作两个相同的扇形,不考虑扇形以外远处离子的作用。
(1)如果表示两个相邻离子之间引力的大小,问:、所受扇形范围内的正负离子对它作用力的合力是的多少倍?为使问题简化,设所有离子都是质点,而且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遵从“平方反比”规律;
(2)根据计算结果解释:为什么敲碎的岩盐总是呈立方形状,而不会沿图中分界线断开?
提示:实际晶体中的作用力要复杂得多,但这里的分析对理解自然现象还是有用的。
15.如图所示,粗细均匀的U形玻璃管,左侧管开口向上,右侧管口封闭,两管口上端齐平,管内用水银封闭了一段气体,右管中封闭气柱高h1=10cm,左右液面高度差△h=4 cm,右管中水银柱的长度大于6 cm,设大气压等于76cmHg,环境温度为27°C
(1)若对封闭气体缓慢降温,使左管中水银与右管中水银液面对齐,求气体最终的温度;
(2)若对封闭气体缓慢升温,使左管中水银刚好不溢出管口,求气体最终的温度。
二十一世纪教育 《名师求索》工作室出品
试卷第1页,共3页
@21世纪教育
参考答案:
1.CD
解析:A.根据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只能确定是否为单晶体,无法用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A错误;
B.铜块具有规则的外形,是在铸造过程中人为的,不是自然形成的,不能说明铜块是单晶体,B错误;
C.固体球在导电性质上表现为各向异性,则一定是单晶体,C正确;
D.只有晶体才具有固定的熔点,因此具有固定熔点的铜是晶体,D正确;
故选CD。
2.AD
解析:A.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的固体既有可能是非晶体,也有可能是多晶体,故A正确;
B.多晶体一般形状不规则,但仍然是晶体,故B错误;
C.液晶既不属于晶体也不属于非晶体,故C错误;
D.天然石英是晶体,熔化后形成的玻璃是非晶体,说明晶体和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故D正确。
故选AD。
3.BCE
解析:A.气球充气后会膨胀,这是气体压强作用的缘故,与分子斥力无关,A项错误;
B.由同种元素构成的固体,可能会由于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而成为不同的晶体,例如石墨和金刚石,B项正确;
C.当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两个分子在相互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逐渐增大,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C项正确;
D.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摩尔体积与分子体积的比值不等于阿伏加德罗常数,故D项错误;
E.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单位时间内容器壁单位面积受到气体分子撞击的次数越多,故E项正确。
故选BCE。
4.BCD
解析:A.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间距减小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分子间距的增大时斥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故A错误;
B.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B正确;
C.根据麦克斯韦统计规律可知,温度越高,物体内热运动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比例越大,故C正确;
D.分子间距离增大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小,斥力减小得快,分子间距离减小时,斥力和引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的快,故D正确;
E.多晶体的物理性质各向同性,单晶体的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故E错误。
故选BCD.
5.D
解析:由图甲、乙、丙可知,甲、乙各向同性,丙各向异性;由图丁可知,甲、丙有固定熔点,乙无固定熔点,所以甲、丙为晶体,乙为非晶体,其中甲为多晶体,丙为单晶体,D正确。
故选D。
6.C
解析:ABC.单片雪花会呈现六度旋转对称结构体现了雪花凝结时各向异性,是单晶体,故AB错误,C正确
D.雪花飞舞是因为空气流动大气的作用,并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D错误。
故选C。
7.C
解析:A.微粒运动(即布朗运动)是悬浮小颗粒的无规则热运动,它是分子热运动的间接反应。故A错误;
B.食盐晶体是单晶体,具有规则的形状,具有各向异性。故B错误;
C.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为r0时,它们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大小相等。故C正确;
D.该实验模拟气体压强的产生,分子的速度不是完全相等的,所以也不要求每颗豆粒与电子秤碰撞时的速率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8.A
解析:由图可知,a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全部熔化之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则a为晶体;
b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没有熔点,则b为非晶体,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拨: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晶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9.D
解析:A.石墨是晶体,故A错误;
B.石墨烯是石墨中提取出来的新材料,故B错误;
C.单层石墨烯厚度约为原子尺寸,故C错误;
D.根据分子动理论可知,固体分子在平衡点不停的振动,故D正确。
故选D。
10.A
解析:单晶体是各向异性的,熔化在晶体表面的石蜡是椭圆形.非晶体和多晶体是各向同性,则熔化在表面的石蜡是圆形,因此c为单晶体,a、b可能是多晶体与非晶体,根据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可知a、c为晶体,b是非晶体.故A正确,BCD错误.
11.B
解析:A.食盐和水晶都是晶体,玻璃是非晶体,非晶体和多晶体都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A错误;
B.固体可以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多晶体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B正确;
C.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C错误;
D.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多晶体具有各项同性,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在空间整齐排列成“空间点阵”,D错误。
故选B。
12.B
解析:A.并非所用的晶体都能溶于水,例如各种金属晶体,故A错误;
B.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是有规则地排列的,呈“空间点阵”结构排列,而非晶体内部物质微粒的排列是不规则的,故B正确;
C.晶体、非晶体内部的物质微粒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着,故C错误;
D.判断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是看是否有固定的熔点,而不是看结构,多晶体在各平面上的微粒数也不是相等的,但仍然是晶体,故D错误。
故选B。
13.不一定;如常见的金属
解析:各向同性的材料不一定是非晶体,多晶体也具有各向同性;如常见的金属。
14.(1)0.91,0.29;(2)见解析
解析:设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相距为r的两个离子作用力为,则相邻离子之间引力为
M受力为
N受力为
(2) 由于,所以在岩盐受到敲击时,在平行于正方形的方向上容易断裂,而不会沿图中分界线断开。
15.(1)228K(或者-45℃);(2)552K(或者279℃)
解析:(1)开始时,封闭气体压强为
p1=p0+4cmHg=80cmHg
设封闭气体降低至温度为T2时,左、右两管中水银液面上端对齐,这时右管中气柱高为h2=8cm,此时封闭气体的压强p2=p0=76cmHg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解得T2=228K
(2)设封闭气体升至温度为T3时,左管中水银刚好不溢出管口,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3=p0+16cmHg=92cmHg,这时右管中气柱高为h3=16cm,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
解得T3=552K
答案第1页,共2页
@21世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