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2-28 16:1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人口
第3节 人口容量
本节内容是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通过情景假设,指出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撑能力是有限度的,并点明了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因素。2.人口合理容量。从当前人口增长现状出发,说明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并提出相关措施。
区域认知:学会分析某一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大小。
综合思维: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措施。
地理实践力:根据本地的资源状况,判断本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
人地协调观:结合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树立良好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1.分析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2.理解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和措施。
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导入新课】
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2020年一月,中国人口达到14亿,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75亿。
人口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增意味着资源大量消耗以及生态严重恶化。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地球生态危机重重。
你认为当前地球已不堪重负还是潜力无限?人口数量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学生阅读课文总结)
定义: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一)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
1.如何做到将人口数量控制在区域资源承载力范围内?
在人口数量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前,努力控制人口,最终人口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保持稳定。
2.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固定不变的吗?人口数量超过区域环境承载力将会出现什么后果?
人口增长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最终由于饥荒、疾病、污染和资源枯竭,造成人口大量减少,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重新建立。
(二)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和制约因素
1.自然资源状况
自然资源状况与区域环境承载力呈正相关,是影响环境承载力的最重要因素。
“短板效应:——区域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资源
每个区域有限的资源数量只能满足一定数量的人口需求,资源丰富的区域能承载较多的人口。
通常用某一种或几种资源的承载力作为估算某个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依据。如:
水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耕地资源是估算我国西南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依据。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典型案例:以色列全年干旱少雨,国土面积2/3被沙漠覆盖,淡水资源极度短缺。借助海水淡化技术,以色列水资源危机得到缓解,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大提升。
日本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不足,但通过便利的海运,大量进口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提高了本国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从而承载了大量的人口。
3.人均消费水平
把全球看作一个整体,那么,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呢?关于这个问题,人们主要有三种看法:
乐观派: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极限值。
悲观派:目前世界人口太多,已经超过地球的资源环境承载力。
中间派: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在100亿左右。
同学们,你属于哪一派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人口合理容量
定义: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同时又在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合理容量<资源环境承载力
我们为什么要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背景:100多年来,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人口数量急剧增加,资源与环境问题频发。
意义:保障健康生活的水平及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措施:1.倡导国际合作:各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秩序:保证人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人地协调发展: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