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兵、败”等生字,读准多音字“钉、旋”,会写“否、恨”等15个字,会写“手舞足蹈”等词语。
2.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及原因,感受作者对陀螺的痴迷。
3.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紧扣作者心情变化的语句,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难点:品读课文,联系实际,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而在作者高洪波的童年里,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那一枚形似“鸭蛋”的陀螺。陀螺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冰尜儿。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围绕陀螺,从五个部分展开了叙述,分别是——
预设:说陀螺、做陀螺、得陀螺、斗陀螺、悟陀螺。
板书:说、做、得、斗、悟。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运用批注的方法深入学习。
[设计意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采用复习导入的方式,既回顾了文章脉络,又便于接下来从“说、做、得、斗、悟”五个部分引导学生展开学习。]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重整旗鼓”“溃败”等词语的意思。
2.通读课文,要求遇到难读的句子画出来并多读几遍。阅读时在有疑问或有体会的地方作批注,可以是一个词语或者一两句话。
3.检查生字词,读好“钉(dìng)上一枚铁钉(dīng)”中多音字“钉”的读音和“旋(xuán)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xuàn)风般撞向对手”“在旋(xuàn)床上旋(xuàn)出来的”中多音字“旋”的读音。
4.读好长句子,指名读课文,了解学生是否读正确、流利。
5.小结:初读课文时,遇到有疑问的、写得好的、体会深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一画,写一写,是很好的批注方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正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扫清阅读障碍;鼓励学生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感兴趣的地方,标画相应的词句并进行批注,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为进一步品读文本做铺垫。】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中,“旋、况、仍、恨、帅、溃”要写得左窄右宽;而“败”和“预”要写得左右同宽;“否”是上下结构的字,下面的“口”要写得小一些;“丑”下面的一横要写得长一些;注意区别“豪”与“毫”“尤”和“龙”的字形。
2.描红、仿写。
3.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自主识字能力逐步增强,但字体字形、间架结构仍需教师强调,如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辨别字形,而偏旁结构及笔画要点方面需要耐心细致地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识字写字的方法和技巧,易错字、难写字教师要工整示范书写。】
四、交流语句,初探心情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请你从课文中找出体会比较深刻的句子,我们一起交流。
预设:学生交流体会深刻的句子主要是课后第2题中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在交流结束后,随机出示:
(1)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2)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3)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4)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5)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引导学生整体读这几个句子,初步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并交流。借助教师课前画的起伏线条,运用板贴完成作者心情变化图。
明确:作者的心情经历了“难过—期盼—高兴—胆怯—自豪”的变化过程。
[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是文中一条重要线索,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这条线索进行学习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谋篇布局,并为后续学习做批注的方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让学生初步明确“抓住描写人物心情、动作等的词句”是体会人物内心的一个好办法。]
五、品读词句,体悟情感
1.自主学习。
(1)默读课文第4~11自然段,画出描写“我”心情的语句。
(2)仔细品读“我”心情变化的语句,想想有什么体会。在相关句子旁边写下批注,
小组相互交流、完善自己的批注。
(3)小结: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批注内容,可以了解别人对文章的想法,丰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设计意图:默读便于思考。对文章的核心内容,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找出关键词句作批注,让学生在自主批注和小组交流批注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交流感悟。过渡:围绕着陀螺,“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中有哪些描写“我”心情的语句?
预设一:“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批注)
(2)还有不同的体会吗?(投影分享其他学生的批注)
(3)从这句话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情如何?(板书:懊恼)
(4)“我”懊恼的原因是什么?(出示第4自然段)探讨“我”为制作陀螺付出的努力,却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来的心情。
(5)体会比喻的妙处,读出“懊恼、难过”的情绪。
预设二:“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1)“这消息”指什么消息?试想一下,这时候“我”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板书:期盼)
(2)什么叫“恍惚”?你生活中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因为某一件事(物),吃饭时想,走路时想,睡觉时也想,整天心不在焉的样子,这样的状态就叫“恍惚”。
(3)过渡:在我整日恍惚的期盼中,叔叔送的陀螺出现了。
预设三:“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1)从句末的“!”,你能体会到“我”什么样的心情?在旁边写下你的批注。(板书:兴奋)
(2)小结方法:结合关键的标点符号作批注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3)还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我”非常兴奋?(“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一显身手……”)
(4)“我”为什么会如此兴奋呢?展示陀螺实物,示范旋转陀螺,并联系上文,了解大滚珠的作用。
(5)指导学生读好兴奋之情。
预设四:“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1)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这是为什么呢?
(2)出示插图,引导观察:哪个陀螺是“我”的?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结合文中“该尖的地方不尖,该平的地方不平……”理解“不伦不类”。)
(3)这时候“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板书:郁闷)
(4)朗读体会。
预设五:“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1)这样“不伦不类”的陀螺根本不敢跟别人挑战,可后来为什么又斗了,还斗赢了,让“我”感到十分自豪呢?
(2)引出句子:“小伙伴们不甘寂寞,一个大陀螺的主人开始傲慢地向我挑衅。”什么叫“挑衅”?学生演示挑衅的动作、神情姿态。
(3)谁能想到,“我”的陀螺虽然长得“不伦不类”,但是战斗力却十分惊人。谁来再现一下战斗的场面?
(4)读第9~10自然段,从修辞角度交流自己写的批注。
生:从“摇头晃脑、挺着肚皮、冲”等词语体会到大陀螺的嚣张、傲慢。
生:从“不动声色、闪躲、扭身、照样”等词语体会到“丑鸭蛋”的顽强、灵活。
(5)这样的结果“我”想到没有?小伙伴们想到没有?引读句子。(板书:自豪)
【设计意图:理解“恍惚”一词,不是机械地出示词典中的注释,而是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去理解。这样可以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期待,轻松地理解词语意思,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时,指导学生紧扣描写“我”心情变化的语句,从关键词句、修辞手法、标点符号、联系生活等方面入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批注、品读感悟,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批注,学会品析,感受人物的心情变
化,引发情感共鸣。】
3.领悟内涵。一个其貌不扬的小陀螺打败了大陀螺,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惊奇的事
啊!所以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1)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教师相机补充)
(2)这句话单单是写“我”的陀螺吗?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和事物吗?
(深藏不露的班级同学,拾金不昧的环卫工人,英勇救人的快递小哥,身残志坚的科学家……引导学生发现、感悟,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3)小结:在平常生活中,评价一个人或事物,不可以只凭外表来判断,这也是作者从赛陀螺中悟出的道理。(板书:人不可貌相)
六、课外链接,传统游戏
师:陀螺这个游戏不仅伴随着作者的童年,而且给作者带来荣耀和自豪。在中国,还有很多传统游戏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滋养着他们的童年。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比如:打弹珠、踢毽子、跳房子、滚铁环、跳绳、丢沙包……
师:你们都喜欢什么游戏呢?在玩的过程中又有怎样的心情变化呢?课下试着写一写。
[设计意图:传统游戏项目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学完《陀螺》之后,有必要进行拓展,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其他的传统游戏,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另外,理解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运用又能促进理解,通过批注体会深刻的词句,相信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也与作者一样有着独特的心理历程,因此趁着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之际,引导学生读写结合,写一写自己的经历。]
七、回顾重点,内化方法
师:在读的基础上,给体会深刻的句子写上自己的读书感受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要时常运用。请带着新的理解,再读课文,试着再做一次批注或者修改自己之前的批注,并和同学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批注是一种阅读方法,在课堂结尾进行必要的总结,意在引导学生将这一方法在后续的阅读中不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