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
小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分课时学历案1-1
单元名称:《除法》 第1课时名称:《分桃子》
课时目标: 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计算过程的联系。 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任务: 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3)
任务1:结合“分桃子”的故事情境,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指向目标1) 活动一: 这些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借助小棒分一分,算一算。 先独立列出算式,再借助小棒分一分:拿出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并用算式记录分的过程。 任务2: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物过程与除法竖式计算过程的联系。(指向目标2) 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样摆小棒和分小棒的,这个过程怎样用算式表示?再尝试用竖式结合分物的过程计算,并说出竖式每步的意思是什么。 除法竖式计算的一般方法:从被除数的高位算起,先算十位,再算个位,数位要对齐。 任务3:能用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指向目标3) 又来了一只猴子,6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分到多少个?还剩多少个? 1. 尝试独立列竖式计算68÷3= 2.小组内说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 3.分小组上讲台指着竖式讲解。 4.提示:剩下2个桃子不够再分,所以余数是2,余数要比除数小。 检测与练习: 用竖式算一算 48÷4 69÷6 96÷3 28÷2 67÷3 88÷8 淘气全家去旅游,一共拍了86张照片,平均放在4本相册里,每本相册放几张,还剩几张? 课本练一练第4题。 拓展提升: (1)( )×2=28 ( )×8=88 ( )×2=64 ( )×4=84 (2)□÷◎=126……5,◎最小是( )。 【学后反思】 在竖式除法里,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 )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 )。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1-2
单元名称:《除法》 第2课时名称:《分橘子》
1.课时目标: 1.结合“分橘子”情境,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进行计算。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3)
任务1:结合“分橘子”情境,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指向目标1) 活动一:48个橘子平均分给3人,每人能分到多少个?借助小棒分一分,算一算。 任务2: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计算。(指向目标2) 任务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指向目标3) 检测与练习: 1用竖式算一算 81÷3 90÷6 98÷7 84÷6 96÷4 2. 3.淘气和笑笑两人共有85张卡片,他们想平均分这些卡片,至少拿走几张后,才能平均分? 【学后反思】 1.在竖式除法里,要从()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 )的上面,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 )。 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1-3
单元名称:《除法》 第3课时名称:《商是几位数》
1.课时目标: 1.结合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深刻理解除法的意义。 2.借助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已有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笔算的方法。 3.能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3)
任务1:结合判断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的过程,深刻理解除法的意义。 (指向目标1) 活动一:从北京到四平的铁路全长888千米,动车运行时间约6时。平均每时运行多少千米?先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算一算。 归纳出估商是几位数的想法: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商就是三位数。 任务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笔算的方法。(指向目标2) 任务3:能用除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指向目标3) 阅读题目,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的关系,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出结果。 检测与练习: 1.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用竖式算一算 348÷2 868÷7 543÷3 885÷5 2.《故事大全》一套4本共552元,平均每本《故事大王》多少元? 3.同学们参加文艺演出,男生有223人,女生有241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站2行,每组有多少人? 【学后反思】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是( )位数。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小于除数,则商是( )位数 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1-4
单元名称:《除法》 第4课时名称:《猴子的烦恼》
1.课时目标: 1.。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3)
任务1: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指向目标1) 活动一:说一说,想一想。 发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 )。 任务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指向目标2、3) 小组讨论交流你的想法。 先独立竖式计算,最后再统一简便写法。 检测与练习: P9 T2圈一圈,算一算。 T3计算 T5下午平均每次运多少把椅子? 【学后反思】 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 ),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除到哪一位上的数比除数小,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商( )。 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1-5
单元名称:《除法》 第5课时名称:《节约》
1.课时目标: 1.探索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2.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 3.能用估算、重算或用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养验算的习惯。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3)
任务1:探索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因不够商1而在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计算方法。 (指向目标1) 活动一:平均每个班卖了多少元?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任务2:能正确进行商中间或末尾商0的除法竖式计算。(指向目标2) 活动二:你能帮助淘气解决困难吗?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 除到十位不够商1时商( )。 交流讨论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一般步骤。 任务3:能用估算、重算或用乘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逐步培养验算的习惯。(指向目标3) 活动三:用竖式计算并验算,你是怎样进行验算的。 检测与练习: P11 T3 T5 P11 T2 T7 【学后反思】 1.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一般步骤:判断商是几位数,确定商从哪个数位算起;如果商是三位数,那么就从商的( )位算起,如果商是两位数,那么商就从( )位算起。 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1-6
单元名称:《除法》 第6课时名称:《集邮》
1.课时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培养验算的习惯。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3)
任务1: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指向目标2) 活动一: 每页放5张邮票,估一估,这些邮票大约能放多少页? 把285看成( ),需要的页数肯定比( )少;285看成200,需要的页数比()多,所有应该在( )页到( )页之间。 任务2: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指向目标1) 活动二:算一算,能放多少页? 独立列式计算,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被除数百位上的“2”比除数“5”小怎么办? 得出结论:被除数是三位数且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首次商写在十位上,商是两位数。 任务3:会用乘法和加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指向目标3) 活动三:如果每页放8张,可以放满多少页,还剩多少张? 请说一说验算的方法 检测与练习: P16 T2
2.P16 T3 3.P16 T5 【学后反思】 1.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 )×( )+( ) 3.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1-7
单元名称:《除法》 第7课时名称:《买新书》
1.课时目标: 1.能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 2.理解并掌握连除、连乘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任务1:能运用画图的方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出算式。(指向目标1) 活动一:共有200本书,平均放在两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根据题意先画画图。 和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任务2:理解并掌握连除、连乘混合式题目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运算。(指向目标2) 活动二:列式计算,再和同学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活动三:先列式算一算,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分享。 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当没有括号时,其运算顺序是从( )计算;当有括号时,要先算( )。 检测与练习: P18 T1~T3 拓展提升:奇思去游泳,他在游泳池内游了3个来回,共游了150米,这个游泳池的泳道有多长? 【学后反思】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1-8
单元名称:《除法》 第8课时名称:《讲故事》
1.课时目标: 1.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2.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任务1:能用画图或列表的方法表达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指向目标1) 活动一:想办法表示下面题目中的信息。 我用( )来表示题目中的信息 任务2:能正确分析有关乘除混合运算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指向目标2) 活动二:你能列式解决问题吗? 1.说说每一步表示的意思。 2.结论:解决类似问题一般要先求每一份是多少,再求几份是多少。 活动三:笑笑讲一个故事用了4分,平均每分讲150字。如果要3分完成,每分应讲多少字? 用图表表示题中的信息。 根据图表列出算式解答。 小结:运用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先用除法求出每份数,再用每份数乘份数求出总数;(2)先用乘法求出总数,再用总数除以份数求出每份数。 检测与练习: 1. 2. 3. 4. 【学后反思】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图形的运动
小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分课时学历案2-1
单元名称:《图形的运动》 第1课时名称:《平移和旋转》
1.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独立思考后,组内讨论 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请和你的同学相互说一说是怎样找到对称轴的? 检测与练习: 1.【学后反思】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
分课时学历案2-2
单元名称:《图形的运动》 第2课时名称:《轴对称(二)》
1.课时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会。 2.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般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结合操作活动,经历得到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会。 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你的发现 下面都是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想一想整个图形是什么?并和同学说一说 3.利用附页1中图4试一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给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般和对称轴,能够直观地描述(或剪出)它的另一半,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1.独立猜想后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动手操作来验证自己的猜测。 3.班内交流汇报:说一说自己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并用自己的话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检测与练习: 1.【学后反思】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问?( )
分课时学历案2-3、4
单元名称:《图形的运动》 第3、4课时名称:《平移和旋转》
1.课时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2.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结合生活经验和分类活动,初步感受平移和旋转现象,直观体会它们的特点。 独立完成 组内讨论:分类的标准和结果 小组派代表汇报 做完动作后,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和小组同学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结合在方格纸上平移物品的操作活动,体会平移运动的过程。 按要求独立按完。 独立思考,并完成以上任务 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检测与练习: 第一课时的练习 第二课时的练习 1.【学后反思】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乘法
小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历案
分课时学历案3-1
单元名称:《乘法》 第1课时名称:《找规律》
1.课时目标: 1.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2.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3.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3)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探索两个个位都是0的两位数和三位数的乘法计算,并解释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1.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再分享汇报计算的方法。 2.观测上面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 任务2:(指向目标3) 活动二:能根据运算规律从已知算式推出未知算式,发展运算能力。 独立完成 小组讨论交流 分小组进行汇报 任务3:(指向目标2) 活动三:在数学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的运算规律,发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交流,用已经发现的规律来说明计算过程 检测与练习: 1.【学后反思】 1.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乘10,积也乘( );两个数相乘,如果两个乘数都乘10,那么积乘( )。 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3-2
单元名称:《乘法》 第2课时名称:《队列表演(一)》
1.课时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3)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结合给出的数学信息,理解点子图; 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并交流列式的理由; 独立在点子图上圈一圈,并根据圈的过程写算式; 组内交流讨论,分小组汇报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组内思考并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表格中的数据是怎样得到的; 表格中的数据与点子图及算式的联系。 任务3:(指向目标3) 活动三: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并和同学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检测与练习: 1.【学后反思】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3-3
单元名称:《乘法》 第3课时名称:《队列表演(二)》
1.课时目标: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独立完成计算 围绕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交流:(1)先算谁乘谁?(2)再算谁乘谁?(3)14X10=140,在竖式中每次乘积的结果写在什么位置?(4)说明理由,如因为140的最高位是百位所以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能结合点子图说明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理解算理。 结合点子图,想一想乘法竖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和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检测与练习: 1.【学后反思】 1两位数乘两位数: (1)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乘数的( )对齐。 (2)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得数是多少个“十”,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所以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 )对齐。 (3)把两次乘得的积( )。 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3-4
单元名称:《乘法》 第4课时名称:《电影院》
1.课时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通过估算解释运算结果的合理性。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独立思考:怎样确定座位够不够呢? 独立估一估电影院大约有多少座位。 组内讨论交流,明确估算策略。 独立列式,并计算; 组内交流各自的算法。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能解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通过估算解释运算结果的合理性。 估算; 用竖式进行精确计算; 交流,说明自己的计算方法。 检测与练习: 【学后反思】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千克、克、吨
小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学历案
分课时学历案4-1
单元名称:《千克、克、吨》 第1课时名称:《有多重》
1.课时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3.能运用千克和克有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3)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克”,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体,感受1千克有多重; 掂一掂1克重的物体,感受1克有多重; 明确1千克=( )克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是1千克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能根据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 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任务3:(指向目标3) 活动三:能运用千克和克有关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 检测与练习: 【学后反思】 1.今天学了两个质量单位,分别是( )和( ),1千克=1( )克。 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4-2
单元名称:《千克、克、吨》 第2课时名称:《1吨有多重》
1.课时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说一说你对“吨”这个单位的认识; 明确:1吨=( )千克,吨可以记作( ) 3.说一说,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吨”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独立完成,再小组进行交流讨论。 检测与练习: 【学后反思】 1.今天学习了新的质量单位( ),1吨=( )千克;1千克=( )克 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面积
小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分课时学历案5-1
单元名称:《面积》 第1课时名称:《什么是面积》
1.课时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等),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3.在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3)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说一说谁的面积大。 任务2:(指向目标2、3) 活动二:经历比较图形大小的过程,探索比较图形大小的方法(割补法,摆方块等),积累比较图形面积的直接经验。 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想方法比一比,到底谁的面积大? 小组讨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进心汇报 检测与练习: 1.【学后反思】 1今天我们学习了( )内容,知道物体的( )或( )的大小就是面积。 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5-2
单元名称:《面积》 第2课时名称:《面积单位》
1.课时目标: 1.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请你分别说一说淘气和笑笑的测量结果分别是多少? 思考:同一本书,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思考:如果不告诉你量的是同一本书的封面,你有办法知道他们量的结果谁大谁小吗?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感知它们的实际大小。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面积单位? 识记面积单位: 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cm2)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dm2)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m2) 请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你的橡皮一个面的大小,看大约有几平方厘米? 请用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数学书封面的大小,看大约有几平方分米? 小组合作:请地面画一个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试一试可以站几个同学? 检测与练习: 1.【学后反思】 1.今天我们知道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cm2)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dm2)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m2) 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5-3、4
单元名称:《面积》 第3、4课时名称:《长方形的面积》
1.课时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以单位面积为参照,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3)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1.摆完后,请组内交流 2.思考为什么上图两种摆法都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3.请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摆,并得出图2和图3的面积分别是多少? 4.根据上面摆小正方形的过程填写表格,写完后组内交流 想一想,说一说: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怎么计算? 组内讨论,交流,分小组汇报。 得出结论,正方形面积=( )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以单位面积为参照,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提高估测能力。 估计完后,实际量一量,算一算。对比自己估计的和实际计算的结果一样吗? 任务3:(指向目标3) 活动三:.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习惯。 独立估计 说一说你的估计方法 小组合作实际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 根据计算的结果,算一算估测的误差,反思估测的过程 检测与练习: 第一课时练习: 第二课时练习: 1.【学后反思】 1本次课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 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5-5
单元名称:《面积》 第5课时名称:《面积单位的换算》
1.课时目标: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能用图示等方式解释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能争取进行面积之间的换算。 3.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3)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能用图示等方式解释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独立思考:大正方形的边长是1分米,面积是1平方分米,铺满这个正方形一共要用多少张1平方厘米的纸片? 请在上面的大正方形上画一画。 讨论交流,并完成上面的填空。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必要性,能争取进行面积之间的换算。 提高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1.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那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小组讨论,分组汇报。 3.得出结论:1平方米=( )平方分米 检测与练习: 1.【学后反思】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1平方米=( )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数学好玩
小学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数学好玩
分课时学历案1
单元名称:《数学好玩》 第1课时名称:《我们一起去游园》
1.课时目标: 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徽标,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徽标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3)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徽标,体会对称与不对称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在介绍的过程中重点说明以下几方面: ①图案具有什么特点,比如图形的哪部分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性是怎样体现的 ②图案能够代表什么具体的含义。如果不知道图案的来源,也可结合其他学生的观察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通过设计徽标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在设计徽标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想一想:怎样才能设计出一个好的艺术节徽标? 小组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检测与练习: 请你为班级设计一个班徽,并简要说明寓意。 1.【学后反思】 .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2
单元名称:《数学好玩》 第2课时名称:《我们一起去游园》
1.课时目标: 1.综合应用“乘除法”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感受列表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分析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3)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综合应用“乘除法”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感受列表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分析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3:(指向目标3) 活动三: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1.观察上面几个方案,如何做到最省钱 你们有什么发现 *(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汇报,得出结论:最省钱的策略是:车上的空位尽可能( )、尽可能用( )车。 3.如果是40人,怎样租车省钱 仍然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 (2)组内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 检测与练习: 1.【学后反思】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在租车上要想最省钱,就应该:车上的空位尽可能( )、尽可能用( )车。 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2
单元名称:《数学好玩》 第2课时名称:《有趣的推理》
1.课时目标: 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2.学会运用列表、尝试、操作等理解问题的策略进行推理,发展推理能力 3.能够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在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会生活中生活中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道理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3)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能够对这些现象进行合理的分析。 自己独立猜一猜,并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小组交流,讨论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学会运用列表、尝试、操作等理解问题的策略进行推理,发展推理能力;能够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在经历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树立自信,体会生活中生活中这些现象中蕴含的数学道理 将刚才猜的过程,列表整理 小组交流,讨论,汇报交流 检测与练习: 1.【学后反思】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认识分数
小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分课时学历案6-1、2
单元名称:《认识分数》 第1、2课时名称:《分一分(一)》
1.课时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能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1.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汇报 完成后进行展示交流 认一认,读一读 独立完成 讨论交流,汇报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结合折纸、涂色的活动,利用面积模型表示简单的分数。 独立思考 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1.独立思考 2.组内讨论交流,汇报 检测与练习: 第一课时练习: 第二课时练习: 1.【学后反思】 1今天我们学习了( )知道了分数的组成, 2.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6-3、4
单元名称:《认识分数》 第3、4课时名称:《分一分(二)》
1.课时目标: 1.经历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对其进行平均分的过程,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若干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通过涂一涂,圈一圈等具体操作,认识分数的集合模型,会用分数的集合模型表示简单分数,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经历把多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对其进行平均分的过程,能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若干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独立完成 2.讨论交流,汇报 观察下图,你能得到哪些分数?与同伴说一说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通过涂一涂,圈一圈等具体操作,认识分数的集合模型,会用分数的集合模型表示简单分数,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独立完成 讨论、交流,汇报 1.独立完成 2.讨论、交流,汇报 检测与练习: 第一课时的练习 第二课时练习: 1.【学后反思】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知道了:把多个物体看作一个( ),( )分成若干份,其中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 )表示。还有疑问?( )
分课时学历案6-5
单元名称:《认识分数》 第5课时名称:《比大小》
1.课时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经历用面积模型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 2.会比较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或分子是1的简单分数的大小。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借助直观图形,经历用面积模型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 独立完成 讨论、交流,汇报 1.独立完成 2.讨论、交流,汇报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会比较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或分子是1的简单分数的大小。 同桌互相出题,并完成以上练习 检测与练习: 1.【学后反思】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知道了: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 );分子相同,分母( )的分数大。还有疑问?( )
分课时学历案6-6
单元名称:《认识分数》 第6课时名称:《吃西瓜》
1.课时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结合解决问题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独立列式 讨论、交流,汇报 独立进行计算 讨论、交流,汇报 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独立列式 2.讨论、交流,汇报 3.独立进行计算 4.讨论、交流,汇报 还剩下几分之几? 1.独立列式 2.讨论、交流,汇报 3.独立进行计算(可借助学具进行涂一涂) 4.讨论、交流,汇报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 1.独立完成,并尝试归纳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小组交流,汇报 检测与练习: 1.【学后反思】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我知道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 ),( )相加减; 1减几分之几:先把1改写成分子与分母都和减数的分母( )的分数,再计算。 还有疑问?( )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小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分课时学历案7-1
单元名称:《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第1课时名称:《小小鞋店》
1.课时目标: 1.结合淘气班模拟开鞋店所调查的数据,尝试进行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的过程,探索借助画图方式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方法。 2.根据图中所表示的数据特征,作出推断或决策,实现调查数据的初衷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结合淘气班模拟开鞋店所调查的数据,尝试进行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的过程,探索借助画图方式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 分组汇报,明确调查最主要的项目应该是什么。 下面是调查结果,整理一下并把结果表示出来。 组内讨论整理数据的方法。 每组选择一种方法整理数据。 小组派代表交流整理数据的结果 组内思考、讨论妙想整理数据的方法 请你们小组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淘气班鞋号的调查数据 小组派代表交流整理数据的结果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根据图中所表示的数据特征,作出推断或决策,实现调查数据的初衷 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派代表交流整理数据的结果 检测与练习: 1.【学后反思】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分课时学历案7-2
单元名称:《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第2课时名称:《快乐成长》
1.课时目标: 1.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和表示数据 2.能对数据整理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蕴涵在数据中的信息 2.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2)
任务1:(指向目标1) 活动一: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和表示数据。 独立思考该如何整理以上数据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整理数据 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独立补充以上图表,并记录有多少同学还能买半价票 组内交流统计结果 请你说一说用画图方法整理数据的优越性 任务2:(指向目标2) 活动二:能对数据整理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蕴涵在数据中的信息 独立思考 组内讨论、交流 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 检测与练习: 1.【学后反思】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