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分别与Ne、Ar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种离子所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 )
A.NaF B.MgI2 C.Na2S D.K2S
2.下列物质中所含微粒的个数比是1∶1的是( )
A.CH3COONa溶液中CH3COO-和Na+ B.NH4+中的质子和电子
C.Na2O2固体中阴、阳离子 D. 原子中的质子和中子
3.金属钾可以与水(滴加酚酞溶液)剧烈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溶液变红,证明生成了碱性物质
B.钾浮在液面上并燃烧,与其密度及反应的热效应有关
C.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说明钾的金属性比钠强
D.金属钾与水发生反应前后化学键类型不变
4.在元素周期表的非金属元素与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
A.耐高温材料 B.新型农药材料
C.半导体材料 D.新型催化剂材料
5.2017年,我国科学家在利用稼( Ga)进行肿瘤的早期精准诊断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下列关于 Ga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68 B.质子数为31
C.质量数为99 D.核外电子数为37
6.钫(Fr)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第IA族,根据钫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其性质,其中错误的
是( )
A.其单质的熔点比钠的熔点低
B.其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很强
C.其原子半径在同一主族中是最大的
D.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Fr2O
7.根据电子排布的特点,铜元素在周期表属于( )
A.s区 B.p区 C.d 区 D.ds区
8.关于非金属元素Si、N、S、Cl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它们的单质均为气体
B.它们在自然界中都存在游离态形式
C.它们都有对应的含氧酸
D.每种元素都只有一种氧化物
9.近20年来,同位素分析法在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如在陆地生态系统研究中,2H、13C、15N、18O、34S等常用作环境指示物。下列有关说正确的是 ( )
A.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6
B.1H218O的摩尔质量为20g/mol
C.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
D.2H+的核外电子数为2
10.硒(Se)位于周期表中第4周期、第ⅥA族,根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硒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H2Se的热稳定性比 H2S的稳定性强
B.SeO3的水化物是一种含氧酸
C.硒元素有+6、+4、﹣2等常见化合价
D.Se的单质在常温下呈固态
11.2006年,科学家以钙离子撞击锎靶,产生了元素Og,反应可表示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外有98个电子 B.与互为同位素
C.Og与He处于同一族 D.表示氢元素的一种核素
12.2015年2月朝鲜准备进行 第四次核试验,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是一种重要的核燃料,这里的“235”是指该原子的(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质量数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B.所有非金属元素都分布在p区
C.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都分布在s区
D.元素周期表中从第IIIB族到第IIB族的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14.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Z,W位于同一周期,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两两反应,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三倍,W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
A.X的非金属性强于W
B.X与Y可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不止一种
C.W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WO4
D.Y,Z的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U和 U是中子数不同质子数相同的同种核素
B.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 I
C.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16.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处用虚线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周期表中最右上角的氦元素是得电子能力最强的元素
B.紧靠虚线两侧的元素都是两性金属元素
C.可在虚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Ge、Si等)
D.可在虚线的右上方寻找耐高温材料
二、综合题
17.用 表示原子:
(1)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 。
(2)AXn+共有x个电子,则该阳离子的中子数N= 。
(3)AXn-共有x个电子,则该阴离子的中子数N= 。
(4)12C16O2分子中的中子数N= 。
(5)A2-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则n g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1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每个编号表示一种元素。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 。
(2)③、⑥两种元素中,原子半径较小的是 (填元素符号)。
(3)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⑤ ⑥(填“>“或”<“)。
(4)②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 。
19.
(1)第ⅢB族有 种元素,第117号元素属于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第5周期第ⅤA族元素的元素名称为 ,原子序数为 ;
(3)第4周期元素硒的某一核素含有46个中子,该元素的原子符号为 。
20. 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A与B同主族,B与C同周期,0.2mol的C单质与足量稀H2SO4反应时放出H26.72L(标准状况),A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比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多4个,C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4.
(1)A、B、C、D的元素名称分别为: 、 、 、 .
(2)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3)B原子的电子式为 ,A与D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
(4)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跟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跟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21.X、Y、Z、R、W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与Y的单质在放电条件下反应产生大气污染物,R基态原子的M能层上有3对成对电子,W核外有5个未成对电子.Y、Z分别形成氢化物Q和J,已知Q与J摩尔质量相等,Q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WY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氢化物与R的氢化物相遇,生成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有 .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2)XY3﹣离子的立体构型是 ;ZY42﹣中的一个Y原子被Z替换后形成Z2Y32﹣,则Z2Y32﹣离子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杂化.Z2Y32﹣在稀硫酸中的反应为 .
(3)已知:氢气、Z的固态单质、气态J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mol、296.8 kJ/mol、562,.0 kJ/mol,则气态J分解生成固态Z和氢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4)在酸性溶液中,WY4﹣能被Q还原为W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5)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介于Be与x元素之间的元素分别是 ,与w同周期的最外层仅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分别是 ,其中价电子数目最多的原子其电子排布图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A. NaF中,Na+、F 均为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
B. MgI2中,Mg2+为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I 为与X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
C. Na2S中,与Ne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为Na+,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为S2 ,二者形成化合物为Na2S,故C符合题意;
D. K2S中,K+、S2 均为与Ar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要求是核外电子数分别是10、18,根据组成元素的核外电子数进行判断即可。
2.【答案】D
【解析】【解答】A. 因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CH3COO-,但CH3COONa溶液中CH3COO-会发生水解,导致CH3COO-的个数会小于Na+,CH3COO-和Na+个数之比不是1:1,A项不符合题意;
B. NH4+中的质子数为7+4=11,电子数为7+4-1=10,则NH4+中的质子和电子个数不是1∶1,B项不符合题意;
C. 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O22 ,所以阴离子和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2,C项不符合题意;
D. 原子中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1=1,所以质子数和中子数之比为1:1,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易错点为C选项,要注意化学式不代表实际所含微粒个数比,这要具体看微粒组成,如过氧化钠,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而不是1:1。
3.【答案】D
【解析】【解答】A、酚酞在碱性溶液中变红,溶液变红,证明生成了碱性物质,故A不符合题意;
B、钾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且钾着火点低,密度小于水,所以看到钾浮在液面上并燃烧,故B不符合题意;
C、钾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说明钾的金属性比钠强,故C不符合题意;
D、金属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钾中含有金属键,水中含有极性键,氢氧化钾中含有离子键和极性键,氢气中含有非极性键,反应前后化学键类型发生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碱性溶液遇酚酞变红;
B、钾与水反应放出热量,且钾着火点低,密度小于水;
C、金属性越强,金属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
D、钾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
4.【答案】C
【解析】【解答】A.在过渡元素中找耐高温和作催化剂的材料,A不符合题意;
B.非金属元素位于右上方,非金属可以制备有机溶剂,部分有机溶剂可以用来作农药,B不符合题意;
C.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区域的元素可以用来作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等,C符合题意;
D.可以用于作催化剂的元素种类较多,一般为过渡金属元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处可以找到半导体材料。
5.【答案】B
【解析】【解答】A.Ga的质量数为68,质子数为31,因此其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68-31=37,A不符合题意;
B.Ga的质子数为31,B符合题意;
C.Ga的质量为68,C不符合题意;
D.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31,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标在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是质量数,标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表示的是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据此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6.【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金属键逐渐减弱,钫的熔点较低,故A正确;
B.Fr在碱金属中元素的金属性最强,对应的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极强,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Fr在碱金属元素中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故C正确;
D.在碱金属元素中只有Li生成Li2O,其它元素对应的单质能生成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等,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Fr属于碱金属元素,位于第七周期,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钠和钫位于周期表相同主族,钫的原子半径大,金属性较强,熔点较低,以此解答该题.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周期表分为s区、p区、d区、ds区、f区,Cu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Cu属于第IB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ds区.
故选D.
【分析】周期表分为s区、p区、d区、ds区、f区,根据Cu的外围电子排布式分析.
8.【答案】C
【解析】【解答】A.通常情况下,Si和S的单质为固态,N、Cl的单质为气态,故A不符合题意;
B.Si主要以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氯也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故B不符合题意;
C.Si、N、S、Cl均为非金属元素,存在对应的含氧酸,故C符合题意;
D.S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氧化物,N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等多种氧化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N2和Cl2是气体;
B.Si和Cl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
C.Si、N、S、Cl均存在对应的含氧酸;
D.S、N、Cl有多种氧化物;
9.【答案】B
【解析】【解答】A.34S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16=18,A不符合题意;
B.1H218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20,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则1H218O的摩尔质量为20g/mol,B符合题意;
C.C原子的质子数为6,N原子的质子数为7,则13C和15N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相差7-6=1,C不符合题意;
D.H元素的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失去一个电子变为2H+,则其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标在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表示的是质量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B.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数值上等于其化学式式量;
C.C的质子数为6,N的质子数为7;
D.H+核外没有电子;
10.【答案】A
【解析】【解答】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S>Se,所以H2Se的热稳定性比 H2S的稳定性弱,故A错误;
B.Se和S为同一主族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具有相似的性质,SO3的水化物硫酸是一种含氧酸,所以SeO3的水化物硒酸是一种含氧酸,故B正确;
C.Se元素性质和S相似,其存在的化合价相似,Se元素有+6、+4、﹣2等常见化合价,故C正确;
D.氧族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其单质有气态变为固态,氧族元素中,氧气是气体,其它单质是固态,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B.Se和S为同一主族元素,其单质和化合物具有相似的性质,SO3的水化物是一种含氧酸;
C.Se元素性质和S相似,其存在的化合价相似;
D.氧族元素中,随着原子序数增大其单质有气态变为固态.
11.【答案】D
【解析】【解答】A.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 原子核外有98个电子,A不符合题意;
B.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与 互为同位素,B不符合题意;
C.Og与He处于同一族,均位于零族,C不符合题意;
D. 中质子数为零,不是氢元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C. 根据 可知Og是稀有气体元素,与He处于同一族;
D. 表示中子。
12.【答案】D
【解析】【解答】解:235U中“235”是指该原子的质量数,
故选D.
【分析】根据原子符号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来解答.
13.【答案】D
【解析】【解答】A.相同能级的原子轨道数目相同,A不符合题意;
B.除氢元素处于s区,其它非金属元素都处于p区,B不符合题意;
C.第ⅡB族最外层电子数为2,可能在ds区,也可能为p区,一定不在s区,C不符合题意;
D.元素周期表中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称为过渡元素,全部为金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同一能级轨道数目相同;
B、氢元素位于s区;
C、IIB族位于ds区、p区两种情况;
D、过渡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14.【答案】D
【解析】【解答】解: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三倍,则X只能位于第二周期,为O元素;W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则W位于ⅥA族,由于X为O元素,又是短周期元素,则W只能为S元素;Y、Z、W位于同一周期,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两两反应,则Y为Na、Z为Al元素,
A.X为O、W为S,非金属性O>S,即X的非金属性大于W,故A正确;
B.O为Na、Y为Na,二者可以形成氧化钠、过氧化钠两种离子化合物,故B正确;
C.W为S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O4,故C正确;
D.Y为Na、Z为Al,铝离子影响水的电离平衡,而钠离子不影响水的电离,故D错误;
故选D.
【分析】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三倍,则X只能位于第二周期,为O元素;W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4,则W位于ⅥA族,由于X为O元素,又是短周期元素,则W只能为S元素;Y、Z、W位于同一周期,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两两反应,则Y为Na、Z为Al元素,据此进行解答.
15.【答案】B
【解析】【解答】解:A. U和 U是同种元素U的不同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A错误;
B.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故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中质量数为131,标在原子符号的左上角,质子数标在左下角,碘原子原子符号为: I,故B正确;
C.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如 U和 U,故C错误;
D.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核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A.核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
B.原子符号的左上角的数字是质量数,左下角的数字是质子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
C.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D.同位素之间的转化属于核变化.
16.【答案】C
【解析】【解答】A.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下方的元素为金属元素,上方的是非金属元素,氦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不易得到电子,也不易失去电子,故A不符合题意;
B.Si位于虚线一侧,但Si不属于两性金属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可寻找半导体材料,如Si,故C符合题意;
D.用作耐高温材料的元素主要集中在过渡元素中,虚线的右上方是非金属元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金属与非金属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周期表右上方,即非金属元素中寻找农药材料,过渡金属中寻找耐高温材料和催化剂材料。
17.【答案】(1)A-Z
(2)A-x-n
(3)A-x+n
(4)22
(5) mol
【解析】【解答】
(1)根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的关系,
故答案为:A-Z。
(2)AXn+共有x个电子,中性原子X的电子数为x+n,
故答案为:A-x-n。
(3)AXn-共有x个电子,中性原子X的电子数为x-n,
故答案为:A-x+n。
(4)12C16O2分子中的中子数为6+8+8=22。
故答案为:22
(5)A2-所含电子数为m-x+2,则n gA2-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故答案为: n ( m x + 2 ) /m mol
【分析】“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的关系灵活应用。阳离子为原子失去电子后形成,阴离子为原子得到电子后形成。
18.【答案】(1)2
(2)S
(3)<
(4)HNO3
【解析】【解答】(1)①为He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为2;
(2)③和⑥分别为Na和S,处于同一周期,其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故二者原子半径小的是S;
(3)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非金属有关,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同一周期,核电荷数越大,非金属性越大,⑤(Si)的非金属性小于⑥(S),故氢化物的稳定性⑤<⑥;
(4)②为N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学的化学式为HNO3;
【分析】由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①②③④⑤⑥元素分别为:He、N、Na、Al、Si、S;据此结合元素周期表的性质递变规律进行分析作答。
19.【答案】(1)32;金属
(2)锑;51
(3) Se
【解析】【解答】(1)第IIIB包括镧系和锕系,因此第IIIB族共有32种元素;第117号元素位于第六周期VIIA族,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第117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2)VA族属于氮族元素,第5周期VA族的元素是锑,原子序数是51;
(3)硒元素原子序数为34,含有46个中子,其质量数为80,即原子符号为 Se。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进行分析和判断;
20.【答案】(1)氧;硫;铝;钠
(2);
(3); 、
(4)Al(OH)3+3H+=Al3++3H2O;Al(OH)3+OH﹣═AlO2﹣+2H2O
【解析】【解答】解: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A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比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多4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故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A为O元素;A与B同主族,则B为S元素;B与C同周期,即处于第三周期,0.2mol的C单质与足量稀H2SO4反应时放出H26.72L(标准状况),C为金属,生成氢气为 =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C的化合价为 =+3,故C为Al,C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4,则D为Na.
(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氧,B为硫,C为铝,D为钠,故答案为:氧;硫;铝;钠;
(2.)A为O元素,O2﹣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C为Al,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 ;
(3.)B为S元素,原子的电子式为 ,A与D的化合物为Na2O、Na2O2,电子式分别为 、 ,故答案为: ; 、 ;
(4.)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Al(OH)3,跟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3H+=Al3++3H2O,跟烧碱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AlO2﹣+2H2O,
故答案为:Al(OH)3+3H+=Al3++3H2O;Al(OH)3+OH﹣═AlO2﹣+2H2O.
【分析】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A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比次外层上的电子数多4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故原子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A为O元素;A与B同主族,则B为S元素;B与C同周期,即处于第三周期,0.2mol的C单质与足量稀H2SO4反应时放出H26.72L(标准状况),C为金属,生成氢气为 =0.3mol,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C的化合价为 =+3,故C为Al,C与D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4,则D为Na.
21.【答案】(1)平面三角形;sp3杂化;S2O32﹣+2H+=S+SO2↑+H2O
(2)平面三角形;sp3杂化;S2O32﹣+2H+=S+SO2↑+H2O
(3)H2S(g)═S(s)+H2(g)△H=+20.6 kJ/mol
(4)2MnO4﹣+5H2O2+6H+═2Mn2++5O2↑+8H2O;
(5)C和O;Cr和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解析】【解答】解:(1)X的氢化物是氨气、R的氢化物是HCl,二者相遇生成氯化铵,氯化铵中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N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Mn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ⅦB族,
故答案为:离子键、共价键;第四周期第ⅦB族;(2)NO3﹣中N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3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为平面三角形;SO42﹣中的一个O原子被S替换后形成S2O32﹣,硫酸根离子和硫代硫酸根离子互为等电子体,硫酸根离子中S原子价层电子对个数是4且不含孤电子对,所以硫酸根离子中S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杂化,则硫代硫酸根离子中S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杂化,S2O32﹣在稀硫酸中的反应为在S2O32﹣+2H+=S+SO2↑+H2O;
故答案为:平面三角形;sp3杂化;S2O32﹣+2H+=S+SO2↑+H2O;(3)氢气、S(s)、气态H2S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mol、296.8 kJ/mol、562.0 kJ/mol,H2S分解时△H=285.8 kJ/mol+296.8 kJ/mol﹣562.0 kJ/mol=+20.6 kJ/mol,
所以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2S(g)═S(s)+H2(g)△H=+20.6 kJ/mol,
故答案为:H2S(g)═S(s)+H2(g)△H=+20.6 kJ/mol;(4)在酸性溶液中,MnO4﹣能被H2O2还原为Mn2+,双氧水被氧化生成氧气,离子方程式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
故答案为:2MnO4﹣+5H2O2+6H+═2Mn2++5O2↑+8H2O;(5)X是N,第一电离能大于O,则第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介于Be与x元素之间的元素分别是C和O,W是Mn元素,与w同周期的最外层仅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分别是Cr和Cu,其中价电子数目最多的原子即Cu其电子排布图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故答案为:C和O;Cr和Cu;1s22s22p63s23p63d104s1.
【分析】X、Y、Z、R、W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与Y的单质在放电条件下反应产生大气污染物NO,则X是N、Y是O元素;R基态原子的M能层上有3对成对电子,则R是Cl元素;W核外有5个未成对电子,则W是Mn元素;Y、Z分别形成氢化物Q和J,Q与J摩尔质量相等,Q的水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立即产生大量气泡,则Q是H2O2、J是H2S,所以Z是S元素,据此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