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8 21:0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3.不懂就要问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书本,去认识一位大家耳熟能详的人——孙中山先生,去了解孙中山小时候上学的故事。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懂得“不懂就要问”是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孙中山先生勤学好问的精神。
我来说作者
孙中山: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广东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他推翻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预习作业
查字典解释词语:私塾 戒尺
私塾: 旧时私人设立的教学处处所。
戒尺:旧时老师打学生的尺子。
我会认
sòng



quān

duàn

liàn



bèi

dāi

jiè



ái

chǔ



短语朗读:
糊里糊涂地背 流利地背
一字不漏地背
严厉地问 主动地问
讲得仔细 听得认真

bèi
bēi
(背诵)
(背包)
例:我从背( )包里拿出语文书,然后开始练习背( )诵今天学习的古诗。
(背书)
(背着)
bèi
bēi
多音字

juǎn
juàn
(圈在)
(圈养)
quān
(圈子)
合作探究
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读私塾,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最终先生详细地为他们讲解的故事。
人物
时间
地点
起因
经过
结果
孙中山
小时候
私 塾
不理解
提问题
先生讲解
要素串联法




































































































“私塾”的教学特点是什么?
先生只让学生背诵所学内容,从不讲解书里的意思。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读书方式特别,读起来新鲜。
私塾的上课方式比较单一,以学生背诵为主,而且气氛严肃,大不同于今天形式多样、氛围活跃的课堂。
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问”的原因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心理描写:他乐于思考,令人佩服。
孙中山
走近人物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进行对比。
用反问的句式说明孙中山想知道书中意思的愿望十分强烈。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头一次
态度诚恳
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的反应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同学们的反应是“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吓呆”“鸦雀无声”说明先生平时很严厉,也反衬出孙中山提问是一件很大胆的事情。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的态度的转变,也是对孙中山主动提问、敢于提问的精神的肯定。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说明大家并不是不想知道书里的意思,而是不敢向先生提问,孙中山能主动提出要求实在难能可贵。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 “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写法点拨: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叫“篇末点题”。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写法巧借鉴
我来说大意
课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读私塾,为了 ,大胆地 ,最终先生 的故事,赞扬了他 的学习态度。
弄懂书里的意思
向先生提出
详细地为他们讲解
乐于思考、勤学好问
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时,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责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赞扬了孙中山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主题归纳
认真读书
勤学好问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流利地背书
死板地背书
有什么用呢?
勇敢地提问
勤学好问
不求甚解
先生讲解
课后作业
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并收集更多的孙中山的故事,读一读。
感谢各位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