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曲鉴赏周测
班别: 姓名: 得分: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对其思想内容进行赏析。(6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答: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对其艺术特点进行赏析。(6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答:
3、《钗头凤》是陆游和前妻唐婉因听信谗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被陆母分离几年后,在禹迹祠沈园遇到唐婉与其后夫游览,挥毫在园壁上题下的这首词。阅读后试写一则150~200字的简要赏析。(6分)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答:
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也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疑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诗中的“渔翁”有诗人自况的意味,这一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分)
答:
(2)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即:此二句删去也可以),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3分)
答: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答: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
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①~②题。(6分)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 起
英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①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自己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
②清代纪昀对此诗曾有评价说“特有情韵”,请从创作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他的评价的理解。(3分)
答: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
蝶恋花 陆游
桐叶晨飘蛩①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①蛩:知了。②《长杨赋》:西汉辞赋家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纵胡客大校猎而作。
(1)陆游,字务观,号 ,南宋杰出爱国诗人。这首词从风格上看,应属 派作品。(2分)
(2)在这首词的上片中,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2分)
答:
(3)前人评价这首词,认为末句中“悔”字为全词精要之处,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说说理由。(2分)
答:
9、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问题。(6分)
转应曲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茄一声愁绝。
(1)全词抒发丁一种什么“愁” (2分)
答:
(2)又是如何表现“愁绝”的 (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三湘,泛指湘江流域。
(1)本诗是一首别致的送别诗。王八员外被贬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沙,而送行之人又是因事被贬巴陵的贾至。一句“离恨空随江水长”道尽了个中情韵,请赏析“空”字的妙处。(3分)
答:
(2)送别诗千姿百态,各尽其妙,各具其情。请赏析本诗表情达意方面的表达技巧。(3分)
答: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乡 思 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钱钟书说:“诗歌里有三种写法:一、天涯虽远,而想望中的人更远;二、想望中的人物虽近,却比天涯还远;三、想望中的人虽远,却近在比邻。”
(1)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写法
答:这首诗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种写法。
(2)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着眼空间距离来抒写思乡之情的。
答:
1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有人说,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精神所在,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月 夜 杜 甫
今夜鹿阝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与“ ”是全诗之眼,一写分离,一写团聚,一写现实,一写愿望,一写苦,一写欢,写出了诗人在独特环境中的感受。诗人看到的分明是长安月,为何不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而要写“今夜鹿阝中月,闺中只独看”?
答: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 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邻村路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1)本诗题为“早梅”,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早”?
答:
(2) 诗人通过对凌寒怒放的早梅的刻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天仙子 送春 北宋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是诗人暮年伤春之作,上阕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抒情,下阕即景生情,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向为前人称道,请你说说其中哪两个字最见诗人的描写功夫?为什么?
答: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别滁①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注:①作者于庆历五年(1045)八月贬为滁州知州,做了两年多地方官。庆历八年改任扬州知州,滁州父老亲故为作者饯行,本诗即写当时情景。
有人说这首离别诗的感情基调是乐观开朗的,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具体赏析。
答:
1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联作简要的赏析。
答:
1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①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②
[注] ①海门,江河的入海口。②散丝,形容细雨。
(1)本诗写事绘景,分别紧扣哪两个词语发挥?(2分)
答:
(2)从诗中任选一联或两联,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送友之情的。(4分)
答:
1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二题。(6分)
虞美人 听雨 蒋捷[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蒋捷:字胜欲,号竹山,宋末词人。主要生活在宋、元两朝换代之时。咸淳十年(1274)成进士,几年后宋亡,不仕,一生饱经战乱。
这首词以“听雨”为题,写了一生中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不同的阶段听雨的情味。请任选一个阶段,结合作品这部分的内容说说作者此时听雨的感受;再结合整首作品说说这一部分内容对表现全词意境所起的作用。
答:
20、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1)七言律诗的四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诗所表达的主要感情是什么?
(2)说说第3、4句或第5、6句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答:
2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第①、②题。(6分)
城东早春 杨巨源 雨晴 王驾
诗家清景在新春, 雨前初见花间蕊,
绿柳才黄半未匀。 雨后全无叶底花。
若待上林花似锦, 蜂蝶纷纷过墙去,
出门俱是看花人。 却凝春色在临家。
①两首诗所写春天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2分)
答:
②古人谓“诗贵活句”(活句指最能表达诗人独特感受的新鲜生动的句子),请依据这一点为这两首诗各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答:
2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其后两题。(6分)
霜天晓角 仪真江上夜泊① 黄机②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诗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注:①仪真:今江苏仪征市,处长江北岸,是南宋御金的前线。②黄机:南宋爱国词人。
(1)描述并简析上片的意境地。
答:
(2)结合诗句分析,下片首句提到的“诗情”是怎样一种感情?
答:
23、阅读下边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瀑 布 李 忱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简要分析诗中塑造的“瀑布”这一艺术形象。
答:
2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独 不 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注]“九月”句意思:寒风吹落木叶,妇人们为征夫准备冬衣。 “流黄”:一种绢,此处指帷帐。
(1)简要概括这首诗的内容并指出作品的社会意义。(2分)
答:
(2)简要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及其作用(任意确定两个特点,适度展开)。(4分)答:
25、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
(1)诗歌鉴赏要做到知人论世,这样方可解其“真义”。请根据相关信息推测本诗创作的背景,并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
(2)“今春花鸟作边愁”这一诗句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评析其艺术效果。杜甫《春望》中有一联也用了此种手法,请写出该联诗句。
答:
2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题目(6分)
从军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①“总是”二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
②有人说“高高秋月照长城”一句是“神来之笔”,你是否也这样认为?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
2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上 董颖①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②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①南宋诗人,一生穷困潦倒,漂泊异乡。②摩挲:用手抚摩。
(1)前两句写景寄情,选取意象“一双鸥”的妙处何在?(4分)
答:
(2)有评论家认为后两句“不落众人窠臼,另翻新意”,请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答:
2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洼]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注]此诗是柳宗元被贬柳州,任柳州刺史时所作。浩初上人是龙安海禅法师的弟子。
(1)结合前两句,简析“割”字的妙处。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德佑二年岁旦 [宋]郑思肖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注:①郑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八),字忆翁,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所南,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南宋灭亡后,他隐居吴下(今苏州),坐卧不肯向北。②下泉诗:《诗经 曹风》中的一篇,描写了曹国诸侯共公时政治混乱,政令苛刻,人民痛苦不堪,因此渴望有一个圣明的君主来治理国家。
(1)这首诗首联“空垂泪”一句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2) 本诗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析。(3分)
答:
古诗词曲鉴赏周测参考答案
1、这首诗形象而深刻地展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诗人羁旅途中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首联统领全篇,确定全诗的基调和意境;颔联、颈联写景,叙事集中在尾联。(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词,作者运用了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手法,突出喧染了一个"愁"字,愁"字是全词的线索。上片的"愁"是附庸风雅,故作多情;下片的"愁"才是真正的"愁",是忧国伤时、报国无门之愁。(意思对即可)
3、红、黄、绿(柳),宜人的春色映衬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会的凄苦,“东风恶”揭示悲剧原因, 三个“错、错、错”和泪和血喊出,撕心裂肝!再写重逢,相思的煎熬瘦损了红颜,只有相顾 无言泪千行。满城春色转眼花落人稀, 原本举案齐眉,现今却连锦书也难以寄托,这样的现实令人肝肠寸断,“莫、莫、莫”,莫要再提,莫要再劝慰,莫要再……
深挚而无告的爱情和难以解脱的愁 ( http: / / www.21cnjy.com )怀, 在六十字内夫妻恩爱、家母相逼、劳燕分飞、沈 园邂逅无一不写到,迂回跌宕,顿挫舒卷。并多用形容词与名词,表现力强,高度浓缩,精练隽永。语言质朴而含蓄,写景写情平易自然,读来如泣如诉,如歌如怨。
4、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的无限凄凉。(3分)作者通篇不对当前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梦醒后的悲哀便越是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则越凄凉。(3分)(说明:第一句是总说,占3分。后两句是从写法上进行说明,占3分,答出一句2分。)
5、(1)寄托了诗人纵情山水、超然世外、孤高又不免孤寂的情怀。(“纵情山水”、“超然世外”、“孤高、寂寞”各1分。回答不完整酌扣)
(2)同意。删去末两句平淡闲远的尾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一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而且“奇趣”更显。(指出不足1分,说出原因且能自圆其说2分,只回答“同意”不给分)/不同意。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其孤独无伴才可知。删去后影响孤独之情的表达。(指出好处得1分,说出原因且自圆其说2分。只答“不同意”不得分)
6、(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 ( http: / / www.21cnjy.com )烛青烟。(2分,没有扣住关键词“神情”,不给分)(2)精于炼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3分,可从“遣词造句”和“手法技巧”上切入分析,从“用了什么”、“有什么作用”两方面酌情给分)。
7、①选择“蜂”或者“峰”都可以,关键是要考查学生是否把握全诗主旨,并进行合理阐发。
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梅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花香仍然有蜂来光顾,梅花之魅力可见一斑。实际是以拟人手法来烘托花香之盛,借以抒人之怀。
选“峰”,落脚于梅花的峭拔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洁的品性;梅花生长于山中偏僻之地,但其品性仍有山峰来辉映,自然超凡脱俗;实际是用拟人手法来烘托其品性之高,借以抒人之怀。
②此诗刻画山梅,着力传其神,它开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冷僻之处,但并非全然沉寂;借山梅抒发自己的感慨,关照了人的思想感情,实际上是“兴”的手法的运用;咏山梅,旨在写人,表意含蓄而又有情致,因此“特有情韵”。
8、(1)放翁 豪放派
(2)作者借助桐叶飘、蛩语、晨与夜、秋光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物描写,借景写情,又从眼前之景,联想到自己那一段不平凡的战斗经历,今昔对比,渲染了时代低沉气氛和词人郁郁寡欢的心境。
(3)同意,首先表现诗人对写成兵书却无处交付的愤慨之情,另一方面通过“早信”句及《长杨赋》的典故影射当今统治者的昏聩无道。
9、①戍边之愁(2分,意思对即可)
②以“边草尽”表现戍边时间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通过漫山冰雪、千里月明烘托凄凉愁苦,借明月、胡笳表现思乡心切。(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4分。只答“草、雪、月、胡笳”得1分,笼统答“借景抒愁”之类,不得分)
10、(1)“空”字使用精妙,一语双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比喻的方法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王八员外满载离恨远去,诗人的心也随行舟而逝;“空”字还写出了作者依依惜别而又无可奈何的苍凉心境。
(2)【答案一】情景交融的写法。开头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作者以“柳絮”“梅花”表明时间的变换,既点明了季节的变化,又渲染了一种苍凉的气氛,一种人生飘忽无定、聚散难测而又离合无常的感觉。收束句用比喻将“离恨”比作湘江水那样悠长,以景结情,含蓄绵长。(答出“情景交融”1分,结合具体诗句分析2分)
【答案二】本诗采用了乐景写哀的手法。用暮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时节给人以春天感觉的典型物候“柳絮飘飞”和“凌寒绽放”来写“离情别恨”使得全诗倍增苍凉之感。这种离恨犹如浩浩荡荡的湘江水一样绵长而久远。再加上是“谪迁人”送“谪迁人”,可谓“倍增其哀”。(答出“乐景写哀”1分,略作分析2分)
11、(1)属于第一种。(2分)
(2)诗人极写空间距离之远,遥望家乡的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被碧山、暮云层层阻隔,给人以故乡遥不可及之感,突出了诗人归乡无计的无奈和痛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挚浓厚的思念之情。(4分)(意思对即可)
12、这两句诗物我交融、神完气足,既 ( http: / / www.21cnjy.com )见出山中水清夜静、月白花香的自然美景,又从“掬水”“弄花”的动作中显示出童心不减、逸兴悠长的主观情态,不但揭示了诗人赏玩忘归的原因,也给读者无限遐想的天地,确实是全诗精神所在。
13、“独看”、“双照”(2分);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处长安,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去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处境如何焦心,所以化实为虚,直接写“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加强了诗人怀念亲人的真挚感情和深厚的家。(意对即可,4分)
14、第一句的“寒”字,乍暖还寒时节,梅花已放,可见其早;最后一句“疑是经冬雪未消”,还以为是冬天的雪没有融化,可见其早。
表面上写梅花,却是在写诗人与早梅傲寒独发的高洁品质的精神上的契合。
分析:此题综合考察写作特点、思想内容和作者态度的方面。
15、①其中的“破”“弄”二字,生动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写出天上,云在流;地下,花移影动的意境。②这一句生动细致的描写出云散月开,原来未必尽情显现的花的丰姿神采此时在月光映照下婆娑弄影,摇曳生姿的景致;相对于上半阕的伤感,衬出了作者流连光景不胜情的淡淡哀愁中闪烁出的一星快乐的火花。③而另一方面,这两个字又都暗示出有风,为下文的“遮灯”“满径”埋下伏笔。
要求:三点,写出情感上对上文的衬托2分,写出对下文的呼应2分,对“破”“弄”二字写景内容的准确把握2分
16、(6分)认同这首诗的感情基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乐观开朗的。(2分)诗一开头就写明媚的景物,渲染饯行时的热烈气氛,为全诗定下乐观开朗的基调。(2分)后来又直接抒情,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表现了乐观豁达的情怀。(2分)
17、(1)写出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景色。(2)反映作者观赏景物的欣悦。(3)揭示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能够引发广泛丰富的联想。(4)对仗自然、工整。(答出三点即可给分,每点2分)
18、(1)写事紧扣“送”字;绘景紧扣 ( http: / / www.21cnjy.com )“暮雨”二字。(2)诗意说明:第一联,写送别的地点,古代属于楚地的长江边,写时间,日暮时分,写景物,微雨绵绵。为下文表达送友之情作了铺垫。第二联,诗人通过描摹暮雨中的来帆和归鸟,衬托出送别友人时沉重的心情。而“帆来”与友人的乘船而去,“鸟去迟”(不愿离去)与友人的别离,又形成了对比,细节的描写表达出了不忍离别之情。第三联,诗人用望不见遥远的海门写对顺江远行的友人的思念;江边之树,孤独而立,含水远望,情意无限,有以景衬情之妙。第四联,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深深的送别之情,而后一句的泪水与雨水搅在一起,更直接地表达出了与友人的深情。给分要求:(1)2分(两处各1分),写事、绘景的前后顺序要正确。(2)二、三、四联既可以单独鉴赏,也可以结合起来鉴赏;第一联要和其他几联结合在一起鉴赏。
19、② 壮年听雨,地点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客舟中”,这便寓有漂泊他乡、人生无定的意味;当时的情境是“江阔云低”、“断雁哀鸣”,在这悠悠的天地中,词人抑郁难平,饱受颠沛流离、寂寞难耐之苦。(4分)作者回味壮年听雨的苍凉,既是与前文少年生活作比较,呈现出青春好梦的破碎,又是为下文写老年苦涩的境遇作铺垫。(2分) ③ 老年听雨,反映了作者写这首词时的真实处境和心境,听雨的地点是“僧庐下”,鬓已斑白。词人已不再描绘周边的境貌,而是用一生的感慨来抒情。“悲欢离合总无情”一句,正是作者饱经沧桑后的感叹;而“一任”二字则表现了作者看破红尘、无可奈何、万念俱灰的绝望情绪。(4分)老年听雨这一部分,是这首词的重心,它回顾了作者的一生,深化了作品的主题。(2分)
评分标准:本题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问,任选角度作答;第一问结合作品分析作者感受,4分,第二问结合全词分析这一部分的作用,2分;答题要切合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并遵循“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局部抒写与整体意境相关联并为整体意境服务”这两个原则,其中第一问只有结论没有具体分析,不得分。
20、(1)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1分,有错不得分)全诗所要表达的主要感情是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思乡之情。(2分)
(2)第二联(颔联):描写了初秋傍晚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中静穆的景象,上句的“万壑有声”,运用了以声写静的反衬手法,下句的“数峰无语”运用了拟人修辞方法,使景物描写分外生动。/第三联(颈联):描写了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胭脂”和“白雪”运用了比喻修辞的方法,使景物描写特别形象,(3分)
21、①一是早春,柳叶新萌,其色嫩黄,“才”字“半”字都暗示早;一是晚春,雨后花事已了,只剩下满树绿叶了,说明花落春残。
②第一首第三四句虚写京城长安繁华似锦、 ( http: / / www.21cnjy.com )喧嚷若市的景象,这与一二句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第二首三四句蝴蝶追逐春色纷纷离开,似乎“阳春”也真的有脚,这使诗人的心情更加惆怅,惜春之情更为突显,并使全诗妙趣横生。
22、(1)一个狂风大作的寒夜,作者住在江边 ( http: / / www.21cnjy.com ),狂风卷起房子一样高的浪头,江涛长鸣不止,水下的鱼龙都被动惊动了。这既是写景,也是在写作者翻腾不已的忧愤心情。(3分)(参考江苏古籍出版社《唐宋词鉴赏辞典》)
第二方案:夜泊江湾,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凄寒,诗人思潮翻滚,对江长啸。以至于惊动了水底鱼龙,掀起狂风卷地,巨浪高如房屋,汹涌翻腾。(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景物间寄托了强烈的忧愤之情。(参考《宋词鉴赏辞典(下)》P1574)
(2)下片的“草草兴亡休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功名泪,欲盈掬”,交待了作者的感情。朝廷偏安,无心抗敌;作者为国立功、收复失地的远大理想无法实现,心中痛苦万分。所以该句所说的难以尽吐的感情,应是心系国事、报国无门的忧愤痛心之情。(3分)
23、涓涓细流不辞辛劳,汇集成一落千丈、雄 ( http: / / www.21cnjy.com )伟壮观的瀑布,而后又谢绝溪涧的挽留,继续向前,流向大海,决心化作汹涌澎湃的波涛。这“瀑布”乃是胸怀大志、不惧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志士的化身。
24、(1)描写少妇思念征夫的情景,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疾苦。(2)以“海燕双栖”反衬少妇的孤独;用“秋夜长”的细节刻画少妇的寂寞难眠;用“明月照流黄”烘托少妇的愁思;少妇居室之美与思夫之愁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少妇精神上的痛苦;寒砧声、落叶声烘托少妇思念,悲伤的心情;人物心情与环境气氛密切结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其它说法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25、(1)根据注释和“边愁”“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怜”“南窜”等关键信息,可以判断出本诗写于贬谪途中。抒发了诗人远离京师的悲凉心境和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愤懑。(3分)
(2)借物言情、比拟或反衬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花鸟(这些平时使人欢娱的事物)的表现形象地表达了(反衬)出“感时”“恨别”之情,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分)
26、①起到转折的作用,不管琵琶的声调、曲子如何变换,但变来变去都离不开思乡别离的内容,从而表明思乡别离之情难以排遣。
②∮一般的诗总是先写景再抒情,而这首诗却是前三句抒情,到最后再写景。∮用景物描写进一步突出思乡之情。∮使全诗显得意境悲壮开阔。
27、(1)(4分)写天空飞翔的鸥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首句寂静的秋江点缀了生意,组成一幅动静相间的江上秋色图(要点:“生意”或“动静”,2分);成双的鸥鸟反衬了诗人的孤单,使诗人孤寂的心情跃然纸上(要点:“孤单”或“孤寂”,2分)。
(2)(4分)前人写柳,折柳赠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咏柳赋别,总与“别”相关,本诗写柳表达“留”之意,与“不别”联系在一起;借柳系舟的意象,通过企盼将来安定、舒适生活,表达现在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要点:分析出羁旅孤客之怨思离情或漂泊之意,2分;分析出一种“新意”2分)
28、(8分)(1)“割”字照应上句中“剑芒”的比喻。在秋天这个特定的季节里,如剑割肠,写出了作者的愁绪之深。两句各2分,意思对即可。
(2)表达了诗人两方面的感情:一是遭贬的愁苦,二是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两条各2分,意思对即可。
29、(1)诗人空有一腔收复失地、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祖国的忠肝义胆,但是却没有力量能够实现,面对着这样的现实,只能徒然落泪。(2分)“逢人空泪垂”,这个“空”字,表达了作者自己无力回天的悲痛、极度复杂的心情(1分)。(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诗使用了借用典故的表现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1分),“天高问岂知”化用了杜甫的诗句(1分),含蓄地表达了对当朝皇帝苟且偷安、不思救亡图存的不满情绪(1分)。(或:这句诗使用了象征(比喻)的手法(1分),“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 这两句中的“日”和“天”都是代指皇帝(1分),含蓄地表达了最高统治者面对国家危亡的局面,仍不肯支持爱国志士,救亡图存的不满情绪(1分)。(意思对即可)
【古诗鉴赏】
郑思肖(一二四一—一三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八),字忆翁,号所南,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他的名字都寓有不忘故国的意思。他是诗人,又是画家。他善画墨兰,所画的兰花,花多叶稀,不画土,不画根。有人问他,他说,土地被敌人夺去了,你还不知道吗?南宋灭亡后,他隐居吴下(今苏州),坐卧不肯向北,可以看出他的爱国热诚和民族气节。他的诗多表现出怀念故国的浓厚感情,真挚动人。
德祐是宋恭帝的年号。恭帝是个软骨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统一祖国大业的志愿和决心,人民对他的作法很为不满。德祐二年是公元一二七六年。岁旦,是农历正月初一。作者用这个题目写了两首诗,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一首。诗中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情和人民希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渴望,字里行间也透露了对南宋王朝不思励精图治的不满。
首联抒写自己无力回天的悲 ( http: / / www.21cnjy.com )痛心情。诗人空有一腔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忠肝义胆,但是却没有力量能够实现,面对着这样的现实,只能徒然落泪。“逢人空泪垂”,这个“空”字,正表达了作者此时极度复杂的心情。一开头就直截了当地说,自己有一腔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忠肝义胆,但是却没有力量能够实现,面对着这样的现实,只能徒然落泪。为什么有宏大的报国志愿而不能施展呢?这和当时软弱的恭帝有关,这里不便明说。“空泪垂”,是白白地落泪。垂泪是他感情达到到极度的表现,作者知道,徒然落泪是无济于事的,然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逢人空泪垂”,这个“空”字,正表达了作者此时极度复杂的心情。
颔联抒写国治民安的政治愿望。诗人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梦想着祖国统一、国治民安的太平盛世,希望有个贤明的君主,顺应人民的意志,统一全国,把国家治理好。作者巧妙地借用《下泉》诗的典故,表现出来的思想是深刻而含蓄的。“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意思是说,我一心梦想着要收复中原,统一祖国;那万古传诵的《下泉》诗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和愿望,也正是今天人们所日夜盼望的。《下泉》诗是《诗经 曹风》中的一篇,诗中有这样的句子:“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意思是说,想那太平盛世的时候,田间的禾苗有雨露的滋润,长得欣欣向荣。国家安定,有郇伯那样贤明的君主来关怀百姓,治理国家。诗序说,《下泉》诗描写了曹国诸侯共公时政治混乱,政令苛刻,人民痛苦不堪,因此渴望有一个圣明的君主来治理国家。这里借用了原作的诗意,表达了作者自己希望有个贤明的君主,能顺应人民的意志,收复失地,统一全国,把国家治理好。作者巧妙地借用了这个典故,表现出来的思想是深刻而含蓄的。
颈联抒写对最高统治者的不满情绪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对国势的担忧。“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这两句既明显地表达了对恭帝苟且偷安、不思救亡图存的不满情绪,也清楚地说明了“力不胜于胆”的根本原因所在。五六两句的意思是说,南宋的皇帝近在临安(今杭州市),还可以见到,但是他对眼前的危局到底持什么态度,却无从知道。这话说得很委婉,但对恭帝的不满情绪却很明显。“日近望犹见”,“日近”是借用了晋明帝的故事(解释见白居易《题岳阳楼》诗)。“天高问岂知”是化用了杜甫的诗句。杜的原句是“天意高难问,人情老易悲”。南宋爱国词人张元干在他的词《贺新郎》中也化用了这个诗句:“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易老悲难诉。”这样,都是借来指责最高统治者面对国家危亡的局面,仍不肯旗帜鲜明的支持爱国志士,救亡图存。这样下去,实在令人担心。这里也是不便明说,只好借用前人的诗句含蓄地表达了这层意思。这两句中的“日”和“天”都是代指皇帝。这是古人的一种很常用的比喻。
尾联抒写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意愿。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的人民每天都向着南方(南宋朝廷所在的地方)致敬,渴望早日看到南宋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旌旗。诗人在指责最高统治者苟且偷安之后,紧接着抒写人民渴望统一的强烈意愿,对比鲜明,确有深意在。郑思肖的诗多数是用象征暗写的手法,来表现怀恋故国的情绪。但本诗却是直抒胸臆,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诗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意识与爱国能力的矛盾、理想愿望与现实境况的冲突以及人民的意愿与统治者作为的对比,启人沉思,发人深省。
南宋皇帝苟且偷安,可是北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民长期处在战乱之中,痛苦不堪,他们是多么希望祖国早日统一啊!所以最后两句说,中原的人民每天都向着南方(南宋朝廷所在的地方)致敬,渴望早日看到南宋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旌旗。
前人评价郑思肖的诗说,他的诗多数是用象征暗写的手法,来表现怀恋故国的情绪。但这首诗却不是这样,而是直抒胸臆,表现出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