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中期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邻水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中期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4 20:29: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高2017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12分,每个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山清水秀 没精打采 各行其是 察言观色
B.虚无漂缈 叶嫩花初 望风披糜 人才辈出
C.荡舟心许 无福消受 哀声叹气 世外桃园
D.蓊蓊郁郁 行迹可疑 隐隐约约 箭拔弩张
.1.A解析:B项“漂缈”应为“缥缈”或“飘渺”、望风披靡;C项应为唉声叹气、世外桃源;D项应为形迹可疑、剑拔弩张。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B..“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连续成功发射与顺利返回,为我国航天航空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必须彪炳千古。
C.培根和笛卡儿提出的科学方法论对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敲门砖的作用。
D.不管走到哪里,她总是穿金戴银,珠圆玉润,一身珠光宝气,令人感到十分庸俗。
2.B解析A项“不足为训”意为“不能当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典范或法则”,本句是针对“小错误”来说的,运用不符合语境。C项,“敲门砖”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D项,“珠圆玉润”形容歌声婉转优美或文字流畅明快。以上均不合语境。“彪炳千古”意为“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运用符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他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就是下班之后卸去一身的劳累,把自己关进书房,秉一盏温暖的灯光,在书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B.某人接到一学术会议秘书组来函,信上说:只要你单位同意,报销旅差费,安排住处,领取大会出席证的问题可由我们解决。
C.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会议,推动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促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工作。
D.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3.C 解析:A项,“秉一盏温暖的灯光”动宾搭配不当。B项,表意不明,有歧义。D项,一面与两面不对应。
4.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尺左右。   ,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②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    。
A.①窗是圆的 ②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B.①圆形的窗 ②它舒开折叠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C.①窗是圆的 ②它舒开折叠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D.①圆形的窗 ②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4.D 解析:①后句是“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出”,主语保持一致,所以主语应该是“窗”;②前面是“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两句之间用分号,所以,句子结构应保持一致,“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比较恰当。21教育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
名士与名流
名士与名流貌似相同相近,其实相距很远,他们虽然皆与名气有瓜葛,但实际上因所取人生姿态的不同,而展现着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境界。
“名流”是指正在流行着的社会各界的名人群,而“名士”专指那些已在社会上出名但隐而未仕者。
名流往往以“名”为“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本钱,常常抛头露面,混迹于社会各种官方的大众场合,参加种种社会活动,乐此不疲。目的是博取更大的名声和利益,其处世姿态媚俗又积极。
名士则以名为“虚”,为“累”,淡泊名利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居简出,尽量远离社会的各种热闹场所,避开种种抛头露脸的机会,躲进小楼或大自然里,回归内心的宁静,或赋诗作文,或饮酒观鱼,或舞剑弹琴,将“小我”化入宇宙之无限中。
名士一般都是实大于名,不仅才华超群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且心高气傲,超凡脱俗,有一种远离权贵与名利,超然于尘世以外的狂士或隐士风范。名士们既能耐住寂寞与孤独,又是性情中人,喜欢自然山水,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脉搏与大自然或自为的生活频率一起跳动。
名流也有一定的才气与悟性,他们更喜 ( http: / / www.21cnjy.com )欢社会,喜欢人群,喜欢在社会进取中博取自己的一席之地,捞个一官半职,或挂满各种社会头衔,以赢得人们的特殊尊重。但不少人在进击社会中,慢慢忘却了人之本性与其特长,成为公众世俗文化的代表。这种人一旦得到权势,便想领导潮流,左右社会经济或文化局势。但大多数的下场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只有学问和历史功绩都较大,或历史罪过很大的“名流”被定格了下来,成了名流的历史代表,如孔子、曹操等。“替天行道,兴周灭纣”的姜子牙、“死谏”的魏征、有“卧龙”之称的诸葛亮,三人既是名流却又是名士,位居宰相,却道人自守,身在“朝”,心在“野”,以一颗遁世无我之心入世救世,创造了名流与名士于一身的完美典范。
名士做到了才情与品性的完美结合之人,屈指可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且随着人类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社会大融合的不断深入,名士将会越来越少,乃至慢慢消失。而名流则不仅在每个朝代都成群结队,蜂拥过来,蜂拥过去,社会越交汇,名流也会越多。时代一变,时尚一变,许多名流就会过时,被新的名流所取代,尤其是政界和经济界名流,流变更迅疾,旗帜改易更快。但也有一些带有“名士”质地的文化名流,也会与名士一样留下很好的名声,如韩愈、苏东坡、丘处机等,虽入世旺名但却最终依然保持了“士”的洁身自好这份独立人格。
名流虽有令人敬佩的地方,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多数情况下言行都令名士不齿。因为名流们常常在人群里表现自我,在这种不能节制的自我表现中丧失了知识人(即“士”)的内在品性,成了偶像“稻草人”,或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而名士则往往四处躲避权名,人在深山僻壤,却名冠中华,真正应验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那句话。【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下列关于“名流”与“名士”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流与名士都是有一定的才气与悟性,但人生姿态不同,人生境界不同。
B.名流与名士对社会的意义不可相提并论,前者务实,后者务虚。
C.名流与名士的流变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D.名流与名士都是有一定的知名度,前者往往以“名”为“实”,为本钱;后者则以名为“累”。
【解析】 “前者务实,后者务虚”意思和原文不符。
【答案】 B
6.下列对名流与名士的不同人生价值观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士能够让自己的生命脉搏与大自然或自为的生活频率一起跳动,追求内心的宁静。
B.名流往往不甘寂寞,耐不住孤独,在自然与社会中,他们更喜欢社会和人群。
C.名士尽量远离社会的各种热闹场所,深居简出,回归自然,以求成为名士的历史代表。
D.名流常常抛头露面,以博取更大的利益和名声,在进击社会的过程中往往变得世俗。
【解析】 “以求成为名士的历史代表”和原文不符,名士淡泊名利,非刻意追求。
【答案】 C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创造集名流与名士于一身的完美典范需要名流坚贞自守、不媚世俗,既有遁世无我之心,又有入世救世之志。www-2-1-cnjy-com
B.社会大融合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导致人的素质普遍下降,因此名士越来越少,名流越来越多。2-1-c-n-j-y
C.时代和时尚的变化会使许多名流被新的名流取代,而洁身自好有“士”的独立人格的名流也会与名士一样留下很好的名声。
D.名流在不能节制的自我表现中往往丧失了知识人的内在品性,沦为一种空洞的文化符号,因而其言行常常令名士不齿。  21*cnjy*com
【解析】 “导致人口的素质普遍下降”于原文无据,“因此”表示的逻辑关系也错误。
【答案】 B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21·cn·jy·com
(《晋书·王羲之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看待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意甚悦,固求市之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当举群相送耳 低头共耳语
D.笼鹅而归 吾尝终日而思矣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 ( http: / / www.21cnjy.com )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幼时并未显出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今佼佼者。后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当时在会稽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擅长楷书和草书,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8.B 解析:“目”应为“同等看待”。
9.C 解析:A组中的“焉”均为兼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之”。B组两个“之”均为代词。C组中的“耳”前一个为助词,后一个是“耳朵”之意。D组中的“而”均为连词,表修饰。
10.C 解析:①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③是王羲之的淡泊的性情,⑤是王羲之傲岸的性格。
11.D 解析:“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 ( http: / / www.21cnjy.com )适母丧”应为“王述先前曾在会稽任职,因母亲去世,回会稽治丧”。并且不是“王述对此深为怨恨”而是“王述对此深以为遗憾”。
参考译文: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导的堂侄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羲之小时候不善言谈,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长大后,他很善于辩论,并且以性情耿直而著称。他特别擅长隶书,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人们称赞他的书法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伯父王敦、王导都很看重他。当时陈留(今河南开封附近)人阮裕在当时享有盛名,而阮裕也看重王羲之,把他和王悦、王承视为王家三位少年英才。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www.21-cn-jy.com
羲之很喜欢服药颐养性情,不喜欢在京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刚到浙江,便有终老于此的志向。会稽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谢安未做官时就住在这里。还有孙绰、李充等人,皆以文章盖世,他们都在这里建有住宅,与王羲之情投意合。王羲之曾和一群好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宴集,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志向。
王羲之生性爱鹅,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只鹅 ( http: / / www.21cnjy.com ),叫声很好听,他想买而未能得,于是就带着亲友去观看。谁知老太太听说他要来,竟把鹅烹煮了,准备招待他,他为此难过了一整天。当时,山阴有位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去观看时非常高兴,多次恳求道士,要买他的鹅。道士对他说:“你若替我抄一遍《道德经》,这群鹅就全部送给你啦。”王羲之欣然命笔,写好后把鹅装在笼子里回去了,一路上乐不可支。还有一次,他到学生家去,看见人家的篚木矮桌洁净光滑,就在上面写起字来,一半楷书,一半草体。后来那位学生的父亲无意中把这些字给刮去了,他的学生懊悔了好几天。他的书法当时就很被世人看重,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王羲之常自称:“我的书法和钟繇相比,可以说不相上下;和张芝的草书相比,也如同大雁排行。”又曾经写信给人说:“东汉张芝临池学写字,池水都变成黑色,如果天下人像他那样沉迷于书法,也不一定比他差。”
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声誉,与王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齐名,但王羲之却看不起他,因此二人不和。王述先前做过会稽内史,因为母亲去世,就辞职守丧,王羲之来接替他的职务,只到王述家去吊唁一次,就再也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外面有号角声,总以为王羲之来看望自己,连忙洒扫以待,这样过了一年,而王羲之竟然没去看望,王述深以为遗憾。
四(26分)
12.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1 )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5分)
(2 )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分)
1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两个小题。(8分)
相 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
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
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选自《诗经·鄘风》)
河 广
谁谓河广 一苇杭①之。谁谓宋远 跂予②望之。
谁谓河广 曾不容刀。谁谓宋远 曾不崇朝③。
(选自《诗经·卫风》)
注:①杭:通“航”,渡过。②予:而。③崇朝(zhōnɡ zhāo):即“终朝”,从黎明到早饭这段时间。
(1 ).《相鼠》一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4分)
(2 ).《相鼠》与《河广》这两首诗在章法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试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13.(1 )这首诗讽刺胡作非为、荒淫无耻之徒,表达了人们的憎恨和诅咒。诗人以老鼠作比,指斥无耻之徒连老鼠都不如。21cnjy.com
(2 )两首诗从行文方式来看,都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只更换个别的字眼,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能充分地抒发情怀。【版权所有:21教育】
参考译文:
相 鼠
看那老鼠有张皮,却见有人没威仪。
却见有人没威仪,为何还活不倒毙!
看那老鼠有牙齿,却见有人无廉耻。
却见有人无廉耻,活着不死等何时
看那老鼠有肢体,却见有人不懂礼。
却见有人不懂礼,何不赶快就断气
河 广
谁说河面宽广 一根芦苇就可以渡到对岸。 ( http: / / www.21cnjy.com )谁说故国遥远 踮起脚就可以望得到。谁说河面宽广 间隔的距离不能容下一条小船。谁说故国遥远 从黎明到早饭的这段时间就可以到达。21*cnjy*com
14.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8分 )
(1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4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5)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6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7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8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22分)
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郁达夫
①自从亚里士多德的文学模仿论创定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为诗的起源是模仿本能的学说,到现在还没有绝迹。富有独断性者,甚至于说“所有的艺术,都是自然的模仿”。虽则说得太独断,太笼统,但反过来说,自然景物以及山水,对于人生,对于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却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所以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
②自然的变化,实在多而且奇,没有准备的欣 ( http: / / www.21cnjy.com )赏者,对于它的美点也许会捉摸不十分完全的。就单说一个天体罢,早晨的日出,中午的晴空,傍晚的日落,都是最美的景象;若再配上云和影的交替,海与山的参错,以及一切人造的建筑园艺,或种植畜牧的产物,如稻麦牛羊飞鸟家畜之类,则一日之中,就有万千新奇的变化,更不必去说暗夜的群星,月明的普照,与四季寒暖的更迭了。
③我们人类都有一种特性,就是喜新厌旧,每想变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一碗最珍贵最可口的菜,若每日吃着,到了后来,宁愿去换一碗粗肴淡菜来下饭。唯有对于自然,就决不会发生这一种感觉,太阳自东方出来,西方下去,日日如此,年年如此,我们可没有听说有厌看的。还有月亮,初一出,月半圆,月底全没有,而无论哪一个人,看了月亮,总没有不喜欢的。自然的伟大,自然的与人类有不可须臾离开的关系,就此一点也可以看出来了。
④欣赏自然景物的本能,是大家都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过有些人忙于衣食,不便沉酣于大自然的美景;有些人习以为常,虽在欣赏,也没有欣赏的自觉。更有些人,将自然范围限制得很小,以为能如此这般欣赏,自然景物就尽在他们的囊中了。
⑤我从前有位同事,平时只晓得钻门路,积 ( http: / / www.21cnjy.com )私财,以升官发财为唯一的人生乐趣,现在居然位至极品,财积到几百万了,但他唯一娱乐,还是出外则装学者的假面,回家则翻英国银行的存折。对于自然山水,非但不晓得欣赏,并且还视若仇敌似的。对于这种利欲熏心的人,我以为对症的良药,就只有一服山水自然的清凉散。因为山水自然,是可以使人性发现,使人格净化的陶冶工具。
⑥自然景物所包含的方面,原是极博大、极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阔的。天地岁时,社会人事,静而观之,无一不是自然,无一不可以资欣赏,但这却非要悠闲自得,像朱夫子那样的道学先生才办得到。至于我们这种庸人,要想得到自然的美感,还是上山水佳处去较为直截了当。
⑦大抵山水佳处,总是自然景物的美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挥得最完美、最深刻的地方。孔夫子到了川上,就觉悟到他的栖栖一代,猎官求仕之非;太史公游览了名山大川,然后才死心塌地,去发愤而著书。可知我们平时所感受不到的自然的威力,到了山高水长的风景聚处,就会同电光石火一样,闪耀到我们的性灵上来。
⑧我曾经到过濑户内海旅行,月夜行舟,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面青葱欲滴,当时我就只想在海岸做一个半渔半读的乡下农民。依船楼而四望,真觉得物我两忘,生死全空了。后来也登过东海的崂山,安徽的黄山,更在天台雁荡之间,逗留过一段时期,总没有一次不感到人类的渺小,天地的悠久。所以要想欣赏自然的人,还是先上山水优秀的地方去训练耳目,最为适当。
⑨从前有个赞美美术批评家拉斯肯的人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在没有读拉斯肯以前,对于绘画,犹如瞎子,读了之后,眼就开了。这话对于高深的艺术品的欣赏,或者是真的,但对于自然美,尤其是山水美的感受,也未必尽然。乡下愚夫愚妇的千里进香,都市里寄居的小市民的窗槛栽花,都是欣赏自然的心情的一丝表白。只教天良不泯,本性尚存,但凭我们的直觉,也就尽够做一个自然景物与高山大水的初步欣赏者了。【来源:21cnj*y.co*m】
(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学说谈起,意在引出人生、艺术模仿自然山水的中心观点,启发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B.第②段有关自然的描述涉及时间、空间、光线、色彩等元素,平常的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流转变幻,姿态万千。
C.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具有陶冶性灵的作用,“清凉散”之喻形象地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工作的繁忙而忽略对自然的欣赏。
D.本文以吃饭为例表现人类喜新厌旧的特性,以“小市民的窗槛栽花”为例表明凡夫俗子也能欣赏自然美,具有生活气息。
E.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己,由景物而人生,从山水而艺术,紧扣自然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16.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欣赏山水及自然景物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6分)
17.文章第⑧段写“我”在濑户内海旅行,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4分)
18.文中说:“欣赏山水以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请结合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阐述合理,有说服力。(6分)
①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郁达夫《故都的秋》)
②陶渊明、谢灵运这般人的山水诗那样的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他们对于自然有那一股新鲜发现时身入化境浓酣忘我的趣味;他们随手写来,都成妙谛,境与神会,真气扑人。(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参考答案
15.AC 解析:A项,“意在引出……的意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错,应为引出“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的心情,就是欣赏艺术与人生的心情”;C项,“告诫人们 ……对自然的欣赏”错,应为“告诫人们通过欣赏山水以及自然景物净化心灵,提升人格”。
16.参考答案:(1)留意自然的丰富与变化,做有准备的欣赏者;(2)不为世俗所累,主动寻访山水佳处;(3)保存美好本性,在生活中欣赏自然。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确定阅读区间,即②至⑨段;然后圈定关键词句,如②段首句、⑥段末句、⑦段首句等;最后整合答案即可。
17.参考答案:(1)生动表现物我两忘的感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突出自然的伟大;(2)以个人体验进一步印证山水佳处对心灵的陶冶作用,亲切自然,更具说服力;(3)上承古人游览经历,下与登临崂山等相呼应,行文详略有致,富于变化。21·世纪*教育网
解析:分析作用类题目宜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如本题,内容上突出山水自然对陶冶人的心灵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8.答案示例:(1)这句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明了自然山水与艺术、人生的紧密关系。山水以及自然景物,会影响艺术与人生;而对待艺术和人生的态度,同样会使自然山水染上人性的色彩。陶渊明、谢灵运等人,能发现自然的美好,忘却尘世的烦忧,因而写出“悠然见南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清新自然的诗行。郁达夫《故都的秋》中写“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却不免有些落寞,自然外物因为点染上他独特的情绪色彩,具有生命的气息。【出处:21教育名师】
(2)欣赏山水自然的心情与欣赏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人生的心情是统一的。因为艺术与人生是山水自然的映照,人对于山水自然的欣赏态度也恰恰是人对于艺术与人生的态度。能认识山水自然之美好、博大与威力的人,对于艺术与人生才能获得超越世俗的认识,才能如孔夫子、太史公那样领悟人生、寻求精神价值的实现,才能像陶渊明、谢灵运、郁达夫那样在山水自然的流连忘返中物我两忘,写出“境与神会,真气扑人”的佳作。
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对这句话的思考可以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仁见智,但必须联系文本和所供材料,不得游离。观点的概括要源自对“欣赏山水……的心情”这句话的正确理解,阐述理由要密切联系文章内容、作者观点以及提供的材料。
六、语言运用
19..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答题。(4分)
前不久,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策划会上,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不料该实习生却道,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是不会做的。
针对实习生的说法,请你分别写出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每则不少于30字。
赞成者:
质疑者:
19.示例:赞成者:这是一种自我权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的保护,实习生具有平等和社会分工意识。他敢于挑战,追求人格的尊重。质疑者:导演要有全局观和多方面协调能力。为大家订盒饭就是一个协调的过程。拒绝一次看似跑腿的差事,实际是拒绝了一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20.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4分)
要求:①以“儒家学者”为开头。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2·1·c·n·j·y
20.示例: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
21.请仿照例句,为《采薇》或者《孔雀东南飞》拟一个赏析性题目。(3分)
例句:无处申诉的哀苦与绝决的心志——《卫风·氓》赏析。
21.示例:为国赴难中的家园之思——《诗经·采薇》赏析。
一曲无奈而深情的挽歌——《孔雀东南飞》赏析。
七、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
上世纪四十年代,诗人鲁藜以“泥土”为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了这样一首小诗: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
这首小诗虽然只有短短四行,却富含哲理,启人深思。读这首小诗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又有怎样的感受和认识?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