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时精练(二十三)5.5“基本”粒子(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课时精练(二十三)5.5“基本”粒子(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28 19:4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步课时精练(二十二)5.5 “基本”粒子(后附解析)
一、多选题
1.下列所述正确的是(  )
A.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B.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
C.目前发现的轻子只有4种
D.夸克有6种,它们带的电荷量分别为元电荷的+或-
2.下列核反应方程中,正确的是(  )
A.B+(α粒子)→N+H
B.Al+n→Mg+(质子)
C.Be+He→C+(中子)
D.N+He→O+(氘核)
3.在两条互相平行的金属导轨的上端接一个电源,电源内阻不计,将电源、导轨以及连接它们的导线固定在一块板上,如图倾斜放置。在导轨上放置垂直于导轨的金属棒a、b,两棒的两端均在导轨上,b棒形状如图所示,a、b棒的材料相同,粗细相同,b棒伸直的长度是a棒长度的2倍。不计两金属棒间的相互作用。除金属棒的电阻外,其他电阻均忽略不计。棒与导轨间的摩擦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使a棒保持静止,可以施加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匀强磁场
B.为了使a棒保持静止,可以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
C.若施加相同的磁场,无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多大,a、b棒都不可能同时保持静止
D.为使两棒保持静止,a、b两处施加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
二、单选题
4.下列关于恒星寿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大的恒星寿命长 B.质量小的恒星寿命长
C.恒星的寿命与其质量无关 D.无法确定
5.太阳系在银河系的( ).
A.中心 B.中心附近 C.一条旋臂的中心 D.一条旋臂的边缘
6.太阳燃料全部耗尽,最终会变成一颗( )
A.白矮星 B.中子星 C.黑洞 D.黑矮星
7.正电子是电子的反粒子,它跟普通电子的电荷量大小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1997年,欧洲和美国的科学研究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造出9个和7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  )
A.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构成
C.由一个不带电荷的中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反质子与一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构成
8.铀核(U)是获得核能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中一种核反应方程为U+n→X+Sr+2n并释放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根据,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减少
B.该核反应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核反应为人工转变
C.X原子核中的核子数为140个,中子数为84个
D.该核反应是重核裂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大于铀核(U)的结合能
9.关于恒星的演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质量恒星燃料耗尽后会收缩成密度极大的白矮星
B.恒星燃料耗尽后外层开始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
C.超巨星爆炸后外层物质会扩散到太空中成为星云,内部物质形成新的恒星
D.星云在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内部温度升高引发了核反应,中子星就形成了
10.大质量恒星,最终可能演化成(  )
A.红巨星 B.白矮星 C.超新星 D.中子星
11.关于宇宙的起源与演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认为宇宙空间是无限的,时间是有限的
B.牛顿认为宇宙空间是有限的,时间是无限的
C.大爆炸宇宙学认为时间是有开端的
D.大爆炸宇宙学认为空间是没有开端的
12.关于恒星的演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矮星的密度比中子星小
B.恒星演化到最后都会变为密度极大的中子星
C.恒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于核心区域的核聚变
D.超大质量的恒星晚期会变为红超巨星,最后形成黑洞
13.除了氦以外,恒星中最常见的化学元素是( )
A.氢 B.铁 C.碳 D.钠
14.为了揭示微观世界的奥秘,无数科学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不是物质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带负电的电子绕带正电的原子核高速运动
C.科学家发现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D.质子、中子、电子就是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15.如图所示,矩形线圈abcd与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组成闭合电路,灯泡L1、L2完全相同。当变压器原线圈中的抽头P置于最上端时,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矩形线圈abcd在有界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的bc边匀速转动,且磁场只分布在bc边的左侧,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线圈面积为S,转动的角速度为ω,匝数为N,线圈电阻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增大矩形线圈abcd的转速,灯L1不变亮
B.在图示位置时,矩形线圈中瞬时感应电动势最大
C.当抽头P置于最上端时,在线圈abcd转动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为
D.若仅将线圈abcd的转轴平移至ad边处,且转速不变,则电压表示数也不变
三、解答题
16.电子、质子和光子是否都是基本的粒子?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粒子?
17.太阳是个极其巨大、炽热的气体球,太阳中心处核聚变产生的巨大能量不断向宇宙空间辐射。
(1)太阳的光和热以每秒米的速度(即光速c)向外辐射,约经8分20秒到达地球。试估算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
(2)用E表示太阳的辐射能,估算地球获得的辐射能为太阳总辐射能E的几分之一。(已知球表面公式为,r为球半径,地球半径R为6400千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BD
解析:AB.由粒子的特性可知,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故AB正确;
C.目前发现的轻子有6种,故C错误;
D.夸克模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知夸克有6种,它们带的电荷分别为元电荷的+或-,故D正确。
故选ABD。
2.BC
解析:A.反应前质量数14,反应后质量数15,不符合质量数守恒,故A错误;
B.反应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均守恒,故B正确;
C.反应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均守恒,故C正确;
D.反应前质量数18,反应后质量数19,不符合质量数守恒,故D错误。
故选BC。
3.CD
解析:AB.根据电路知识可知,流过金属棒的电流方向向右,由左手定则可知,施加的匀强磁场的方向应当垂直于斜面向下或竖直向下,A、B错误;
C.无论施加磁感应强度多大的磁场,b棒在磁场中的有效长度始终与a棒相同,两棒两端的电压相同,b棒电阻大,电流小,所受安培力小且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大,所以a、b棒不可能同时保持静止,C正确;
D.经分析可知,b所受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为a所受重力沿斜面分力的2倍,两棒保持静止时,所受安培力FA=BIL,a、b两棒的有效长度L相等,a、b棒中电流与棒长度成反比,则相对应的磁感应强度之比为1∶4,D正确。
故选CD。
4.B
解析:恒星的寿命跟其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的恒星核反应剧烈,寿命越短,质量越小的恒星核反应不够剧烈寿命越长,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D
解析:天文观测发现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一条旋臂的边缘,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6.D
解析:太阳在内部的核燃料用尽后首先会体积变大,变成红巨星。红巨星靠燃烧太阳外层的核燃料继续保持发光发热。等到所有的燃料燃尽后,由于太阳自身巨大的质量形成的万有引力的作用下,会迅速向中心榻缩成密度极大、原子紧密排列的白矮星。白矮星靠太阳残留的少量热量继续发出微弱的光芒。在最后的一点热量耗尽后,太阳将最终变成一颗不发光也不发热的冰冷的黑矮星。
A. 白矮星与分析不符,故A错误。
B. 中子星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 黑洞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 黑矮星与分析相符,故D正确。
7.D
解析:氢原子由质子和电子组成,它们的反粒子分别是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正电子,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8.D
解析:A.裂变时释放能量,存在质量亏损,但是质量数不变,A错误;
B.该核反应为重核裂变,不是人工转变,B错误;
C.X原子核中的核子数为
中子数为
C错误;
D.结合质量数守恒与电荷数守恒可知,铀核裂变的产物为锶核和氙核,并会释放能量,则裂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铀核的结合能,D正确。
故选D。
9.B
解析:A.小恒星燃料耗尽后会收缩成白矮星,但密度并非极大,白矮星的密度小于中子星,故A错误;
B.恒星燃料耗尽后外层开始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故B正确;
C.超巨星爆炸后外层物质继续扩散到太空中,成为星云的组成部分,而后这些星云会收缩成为一颗新的恒星,故C错误;
D.星云在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内部温度升高引发了核反应,恒星就形成了,故D错误。
故选B。
10.D
解析: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为:大质量恒星红超巨星超新星中子星或黑洞,可知大质量恒星,最终可能演化成中子星,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C
解析:AB.牛顿认为宇宙空间是无限的,时间也是无限的,故AB错误;
CD.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大爆炸是时间、空间,以及宇宙中所有物质等构架的开端,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12.B
解析:BD.恒星演化的结果与恒星的质量大小有关,如果恒星的质量小于1.4倍太阳质量,它会演变为白矮星,如果恒星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1.4~2倍,它会演变为中子星,如果恒星的质量更大,它会演变成黑洞,B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A.由上述分析可知,白矮星的密度比中子星小,A正确,不符合题意;
C.恒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于核心区域的核聚变,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A
解析:除了氦以外,恒星中最常见的化学元素是氢。
A. 氢与分析相符,故A正确。
B. 铁与分析不符,故B错误。
C. 碳与分析不符,故C错误。
D. 钠与分析不符,故D错误。
14.D
解析: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即原子的核式结构,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组成的,质子和中子可再分,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5.C
解析:A.若增大矩形线圈abcd的转速,电流的频率变大,副线圈输出电压变大,电容器C的容抗变小,与电容器C串联的灯泡L1变亮,故A错误;
B.图示位置为中性面位置,此时感应电动势为零,故B错误;
C.在线圈abcd转动的过程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得理想变压器原线圈电压的有效值为
副线圈电压表示数为
故C正确;
D.若仅将线圈abcd的转轴平移至ad边处,且转速不变,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变大,副线圈输出电压也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16.见解析
解析:按照粒子与各种相互作用的不同关系,可以将粒子分为三大类:强子、轻子和媒介子。质子是最早发现的强子,强子是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电子是最早发现的轻子,轻子是不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光子是媒介子,媒介子时传递各种相互作用的粒子。
17.(1)米;(2)22亿分之一
解析:(1)设太阳与地球间的距离为r,有
×500mm
(2)如图所示,以太阳为球心,太阳与地球间距离r为半径的球表面面积
其面上总能量为E。
地球在此球面上的有效面积为
对应获取的太阳能为,有
即地球获得的太阳能仅为太阳总辐射能的22亿分之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