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人教八上语文期末复习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 期末专题复习
2022秋仙桃市
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真题演练5
三、真题演练卷
1.2022秋武汉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2.2022秋黄冈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3.2022秋孝感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4.2022秋黄石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5.2022秋仙桃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6.2022秋鄂州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四、模拟押题卷
1.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1
2.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2
二、专项必刷预测题
古诗文默写
词语
句子
综合性学习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古诗词阅读
文言文阅读(一)课内篇
文言文阅读(二)课内外对比阅读
目 录
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 期末专题复习
一、基础知识梳理读记练
1.字词
2.古诗文默写
3.文言文梳理读记
4古诗词鉴赏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匿名(lì) 杀戳 杳无消息(yǎo) 坦荡如砥
B.镌刻(juān) 嶙峋 藏污纳垢(gòu) 眼花镣乱
C.濒临(bīn) 狼藉 深恶痛疾(wù) 粗制滥造
D.呓语(yì) 躁热 惨绝人寰(huán) 巧妙绝伦
C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判断。 A. “匿”应读作“ni”,“杀戳”应写作“杀戮”。 B. “眼花镣乱”应写作“眼花缭乱”。D.“躁 热”应写作“燥热”。
2.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同学们夸赞李华的文章旁征博引、文笔优美,他却谦虚地说这不过是妙手偶得。
B.鲁迅先生的笔,犹如一把尖利无比的刻刀,将真实的人性刻画得人木三分。
C.巷中人家很会过日子,老人们在天井里正襟危坐, 一只棋盘一壶茶,悠闲地漫说世道。
D.山上的树叶和颜悦色,或碧绿、或金黄、或绯红……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妙 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 然间得到妙语佳句,不能用来表示谦虚的话 语。A项使用不恰当。“正襟危坐”指整理好 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与老人们在天井里下棋、喝茶、漫说世道的语 境不符。C项使用不恰当。“和颜悦色”形容 态度和蔼可亲,不能用来形容山上的树叶的 颜色。D项使用不恰当。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新闻特写和通讯都是借助文学的笔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差异在于,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新闻特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横剖面。
B.《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D.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普作品《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
“唐宋八大家”指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没有“孟浩然”。 B项表述有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B.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具有良好的心态、审慎的态度,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
C.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D. 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B项语病 为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C项语病为句式杂糅,应删去“造成的”或“的根本原因”。 D项语病为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通 过”或“使”。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D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阅读语段可知,语段围绕“孔孟总是形影相随”进行介绍。句④先介绍孔孟两人的称谓,照 应横线前的句子,应为首句;句①介绍与孔孟 两人有关的作品,根据句式的一致性,句①应 在句④之后,应为第二句;句②承接句①中 《论语》《孟子》,分别介绍孔孟两人的“宗旨”, 即“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应为第三句; 句③、句⑤承接句②,介绍自古及今人们对孔 孟的评价,句⑤应为第四句,句③应为第五 句。故正确排序为④①②⑤③。
6.综合性学习。(4分)
思源学校计划组织“筑梦航天·共赴星辰”校园航天嘉年华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思源学校准备邀请航天员刘洋做在线视频讲座,下面是学生会草拟的邀请函,请找出不妥之处并改正。(2分)
①邀请函
②尊敬的刘洋阿姨:③您好!
④为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国航天背后的故事,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同学们的航天热情,让航天 精神永恒传递,思源学校将于2022年12月20日15:00在线举行“筑梦航天·共赴星辰”校园航天 讲座。⑤您很荣幸地受到我们的邀请,您的讲座将使我们这次活动更加精彩!
⑥思源学校学生会
⑦ 2022年12月5日
不妥当一;(只填序号) ;修改建议:
不妥当二:(只填序号) ;修改建议:
(1)③另起一行,空两格。 ⑤我们很荣幸地邀请您为我们做讲座。
(2)假如你是校园电视台小记者,请设计2个现场视频采访航天员刘洋的问题。(2分)
[示例]刘洋阿姨,您好,我是思源学校×xx, 请问您在太空的感觉如何
请问在太空工作的这183天,你们吃什么
请问在太空工作与在地面工作最大的不同是 什么
7.古诗文默写。(8分)
亲近自然,才能与自然心意相通。“高峰入云,(1) ”,陶弘景俯仰之间欣赏欲界仙都之奇;“(2)_______,_______”
塘湖早春繁花嫩草之生机勃勃:“月下飞天镜,_________(3).李白云游楚国,沉醉于大江奇异的景色;“(4)_________,_______”, 一缕烽烟, 一轮落日,引发王维的豪迈情怀:“树树皆秋色,(5)_________从从树, 一座座山,投射着王绩的哀伤心绪;“(6) __________,终岁常端正”,刘桢的这两句诗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寄寓了坚贞的志向。
(1)清流见底
(2)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3)云生结海楼
(4)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5)山山唯落晖 (6)冰霜正惨凄
二、阅读(48分)
(一)古诗词赏析(4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8.(1)请结合词作内容,给本词添加一个标题。(2分)
春游西湖(能扣住描写对象即可)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词写景的妙处。(2分)
[示例]词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景, 如“无风水面琉璃滑”,将湖水比作“琉璃”,写 出湖水的平静澄澈,极为形象。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 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①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②根窍而 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 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 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询土人,或言蝴蝶即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 类而来,未知孰是。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何巢阿:作者的朋友。②漱:用水清洗。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余闻之已久 惧其不已也 B. 或王命急宣 或言蝴蝶即其花所变
C. 不以疾也 或言以花形相似 D.亦漱根而出 夫环而攻之
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 辨析。A. 已经,副词。/停止,动词。B.有时, 副词。/有的人,代词。 C. 认为,动词。/因 为,介词。D.可不译,表修饰,连词。/可不 译,表修饰,连词。
10.下列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限断两处)( )(2分)
A.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
B.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
C.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
D.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
C
1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按水势涨落的顺序,描绘了三峡四季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喜爱之情。
B.【乙】文以游踪为线索,记叙了寻访蝴蝶泉的经过,展现其水清、树奇、蝶美的特点。
C.“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写出了“我”急切的心情。
D. 大树下有一泓泉水,东面小树下也有一眼小泉,二泉形如蝴蝶,这是蝴蝶泉命名的缘由。
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乙】文第二段可知,大树的泉水和东面 小树下的小泉汇成了方圆一丈左右的沼泽 (或:水潭),大树开的花像蝴蝶,大树上又有成千上万的真蝴蝶。并没有写二泉的形状,也 没有写蝴蝶泉命名的缘由。D项分析有误。
1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 各种景物的影子。
(2)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两眼山泉汇成了方圆一丈左右的沼泽 (或:水潭),就是逆流而上泉水的上游。
(三)名著阅读(9分)
材料一 此时已经过了凌晨两点,我已疲惫不堪,但在毛泽东沉思的面孔上,我却看不出一丝 疲倦。在吴亮平翻译、我做记录的时候,他时而在两个小房间之间踱着步,时而坐下,时而躺下,时而靠着桌子读一沓报告。他的妻子也没有睡。突然,他们两人都弯下身子,看着一只飞蛾在蜡烛旁 边逐渐衰弱死去。这个小东西确实很可爱,翅膀是淡苹果绿的,翅膀边缘有一道橘黄色与玫瑰色相 间的“彩虹”。毛泽东打开一本书,将这片薄纱般的彩色羽翼夹在里面。谁能想到,这样的人真的在 认真考虑战争
材料二 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 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彭德怀告诉我,他有一次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 否则就要逮捕他。“但是我就是彭德怀,”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 管,”小鬼们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彭德怀只好写了 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总的说来,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是很难找出有什么 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 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 乏, 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 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 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 的作用的机会。我这样说听起来大概好像是在说教,但是看到这些英勇的年轻人,没有人能不感到 中国的人并不是生来腐败的,而是在品格上有着无限的发展前途。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3.从材料一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毛泽东 (2分)
精力旺盛、运筹帷幄(或:举重若轻)、率性。
14.小语想在学校广播站演说《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小鬼”的部分,他拟写了讲稿的提纲,请你帮他完善。(3分)
主要观点:(1)_____________
观点一:(2)_______________
举例:坚持检查彭德怀的路条
观点二:他们生活虽然艰苦,却朝气蓬勃、爱国、有自尊心
举例:(3)__________________
(不局限于选文)
(1)看到了“红小鬼”,就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2)他们坚持原则,对待工作极为负责
(3)向季邦纠正自己的名字(意近即可)
15.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有同学写下了自己的一句话感言及依据,请仿照示例写出自己的感受。(提示:可从作品主题、作品内容、作品手法等角度进行思考)(4分)
【示例】一句话感言:最苦难的日子里,最可爱的模样!
依据:面对镇压,面对屠杀,面对封锁,中国共产党人不惧艰难、凝心聚力、迎难而上,让多灾多 难的中国迎来曙光,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最可爱的模样!
[示例]一句话感言:用理想点亮世界。依据:共产党人唤醒沉睡的民众,向腐败、落 后、黑暗的旧政权开炮。他们无惧炮火硝 烟,无惧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先后进行了五 次反“围剿”。他们以坚定的革命理想,为劳 苦大众创造出一个新世界。
(四)说明文阅读(10分)
中国灯文化
①2019年元宵节,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灯会活动。灯会上既有现代高科技射灯, 也有传统红灯笼灯彩,当时引发了国内外亿万人的关注。
②灯彩不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而是元宵节时专门使用的一种以装饰性为主的观赏灯具,始于汉代,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广为流行于民间和宫廷之中。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这一古老的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活动内容,形成了灯节文化现象。
③灯彩是只在节庆时才短时间使用的观赏灯,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实用性更强的照明 灯具。所以,中国的灯文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并行演化,相映生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灯具种类和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灯具史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④ 说起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比如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窑洞遗址里,就 发现了用来照明的松枝遗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据考古发现报道,在窑壁距居住面5~130厘 米的范围内,分布着50多个残留的圆形插孔,插孔上方有青灰色的火苗状烧灼痕迹,插孔里面留有 松树残迹。经鉴定,这些松树应为松脂含量很高的红松。通过实验复原发现,在插孔中斜插上松 枝,点燃后即可取亮。 一根长20厘米的松枝可燃烧近1小时。 若将50多处插孔内的松枝全部点燃, 差不多就能达到现在100瓦电灯的亮度。
⑤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河北满城汉 墓出土的汉代皇室贵族使用的长信宫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件取宫女执灯之意而造型的铜 质鎏金灯具,不但把人与灯浑然融为一体,还设计出能调亮挡风的灯罩,并安装了能消烟除尘的排烟导管,在灯具发展史上最早解决了灯烟所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⑥ 无须讳言,在几千年中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称的中国古代灯具,在近代以来的灯具创新发明中,有些落伍了,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
⑦后来,经过多方协调,才得以试装英制弧光灯。据当时的《申报》报道,是年7月26日下午7 时,15盏电灯同时发光,“其光明竟可夺日”“内外各物历历可见,无异白昼”“凡装电灯之处,观者来往如蚁”。试装成功后,人们发现电灯非但无害,反而有益,上海这才开始陆续安灯。
⑧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而今,社会早已发展到了采用光声电等高科技手段举办灯会、装饰家 居的阶段。近年来,让建筑物亮起来的灯光景观工程等,美化了城市的人文环境。各地推陈出新地举行各种灯会、灯节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节假日生活。故宫这次举办的上元之夜活动,又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高度。
16. 阅读选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灯彩包括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更多的是照明灯具。
B.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在世界灯具史上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C. 汉代长信宫灯具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
D. 选文主要是按逻辑顺序,由古至今,依次介绍了中国灯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
C
17. 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列数字、作比较。列举具体数字,将松枝点 燃的亮度与现在的电灯亮度进行比较,具 体、突出地说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 具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18. 下面这段文字,应放在哪两段之间 请阐述理由。(3分)
据《清稗类钞》记载,清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 一时谣该纷传,谓为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
应该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1分)举事例“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而 “华人闻者以为奇事”,来承接“人们一时还 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这一语句,具体说 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灯具发明创新上的落 伍。
19. 怎样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你有何建议 (2分)
[示例]可以开展多种主题活动让同学们了解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中国戏剧节”“中 国灯文化展览”等;还可以让同学们亲自参 与、实践,比如“书法比赛”“制作皮影”或者 “学唱皮影”等,让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感 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邀请相关专 家进课堂为大家进行讲解、示范等。
(五)散文阅读(15分)
一生都在成长
闫 红
① 我妈是68岁时拿到驾照的。 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多年轻人都 考不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了,有必要吗 ”我妈有点儿迟疑,但仍然很坚持,下 定决心要学。 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 于是我态度一改,变作支持。 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终于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一个两鬓斑白的 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
②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她父母就离了婚, 一直以来,我妈和我姥姥一起生活。 我妈说,她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啥啥”,人家都有个爸,她没有。她18岁被招工, 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浑浊, 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后来 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知识分子,同样来自贫穷之家,家庭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 妈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
③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妈全年无休 地照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是的,我用了“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愉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儿充实感。
④ 让我妈觉得此生未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⑤ 虽然我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也订了很多 文学期刊,有些文学期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妈开始跟我一 块儿看张爱玲、三毛等人的作品, 一度对张爱玲还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发表。
⑥ 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电脑打印机刚流行时,我们家也置办了一台, 一则为我爸 写稿方便,二来时不时兜揽一些为其他单位打印的活儿,算是家庭副业。开始主要是我爸操作,后 来我妈看着手痒, 一边做家务一边“王旁青头兼五一”地背诵起来,三五天后居然能见字拆字,让费 了好大劲儿才学会五笔的我爸佩服不已。
⑦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让我给她买了平板电脑,从没有学过拼音的她,就成天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在节假日发送文字祝福,聊天使用各种表情包也不在话下。
⑧ 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想到吸收有效信息;连看韩剧,她都注 意吸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韩国人的理念是“不要活得长,只要活得好”。她学习了, 化为己用,不在意旦夕祸福,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
⑨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心灵鸡汤、百科全书。 我妈一生身体力行,绝不仅仅 是嘴上说说。我将她与我自己做个对比,发现她比我更多一种勤奋。这种勤奋不是“头悬梁锥刺 股”“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不眠不休,而是勇于拥抱人生的热情。
⑩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生无所 作为,但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处——能 首先救赎自己的人生。
(选自《读者》2022年11期,有删改)
20.阅读文章第①~⑦段,补全文章中能体现“我妈”成长的具体事例。(2分)
“我妈”68岁时拿到驾照→① → “我妈”边做家务边学会了
五笔打字→② 。
①“我妈”喜欢看书,学着写稿、投稿 ②“我妈”学会用微信发文字祝福和表情包
21.文章第②③段能否删去 请简述理由。(3分)
不能删。第②③段采用插叙,交代了母亲苦 难的大半生。从全文中心来看,文章主要赞 美母亲不畏苦难、不虚度此生的人生态度, 第②③段写到的母亲的苦难人生是作者感 情生发的基础,有助于突出中心。
22.按要求品析语言。(4分)
(1)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联系全文品析加点词语含义)
“医治”的意思是治疗。在全文中的意思 是说母亲通过学习强大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让她能够以坦然的态度去面对命运中的苦 难。
(2)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心灵鸡汤、百科全书。(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表 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心灵 鸡汤”“百科全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 勤奋好学,拥有渊博的学识,以及母亲的言 行对自己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 和赞美之情。
23.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何作用 (3分)
议论。(1分) 卒章显志,直接表明作者的态 度和情感,抒发对母亲“活到老学到老、不惧 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的敬佩和赞美。
24.父母就是一本书。你从父母身上读到了什么品质呢 请结合相关事例进行分享。(3分)
[示例]我从母亲身上读到了和善待人的品 质。有一次我和母亲去店里吃早饭,吃之前 母亲就已经付了早餐钱,可吃完后老板却说 我们没付钱。我当时很生气,跟老板理论。 母亲却拉住我,和善地对老板说:“我们付过 了,旁边的这位大哥可以给我们作证的。”旁 边的伯伯作证后,老板连说“对不起”。母亲 微笑点头拉着我离开了。她就是这样一位 和善待人的人。
三、写作(50分)
25.同学们,2023兔年春节正向我们蹦跳而来。你向往的春节是怎样的呢
请以“我喜欢的春节模样”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温馨提示: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可用化名代替); ③文章不得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④请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5 仙桃市
2022年秋季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质量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匿名(lì) 杀戳 杳无消息(yǎo) 坦荡如砥
B.镌刻(juān) 嶙峋 藏污纳垢(gòu) 眼花镣乱
C.濒临(bīn) 狼藉 深恶痛疾(wù) 粗制滥造
D.呓语(yì) 躁热 惨绝人寰(huán) 巧妙绝伦
C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的判断。 A. “匿”应读作“ni”,“杀戳”应写作“杀戮”。 B. “眼花镣乱”应写作“眼花缭乱”。D.“躁 热”应写作“燥热”。
2.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同学们夸赞李华的文章旁征博引、文笔优美,他却谦虚地说这不过是妙手偶得。
B.鲁迅先生的笔,犹如一把尖利无比的刻刀,将真实的人性刻画得人木三分。
C.巷中人家很会过日子,老人们在天井里正襟危坐, 一只棋盘一壶茶,悠闲地漫说世道。
D.山上的树叶和颜悦色,或碧绿、或金黄、或绯红……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妙 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 然间得到妙语佳句,不能用来表示谦虚的话 语。A项使用不恰当。“正襟危坐”指整理好 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与老人们在天井里下棋、喝茶、漫说世道的语 境不符。C项使用不恰当。“和颜悦色”形容 态度和蔼可亲,不能用来形容山上的树叶的 颜色。D项使用不恰当。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新闻特写和通讯都是借助文学的笔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差异在于,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新闻特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横剖面。
B.《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D.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普作品《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B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
“唐宋八大家”指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 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并没有“孟浩然”。 B项表述有误。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B.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具有良好的心态、审慎的态度,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
C.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D. 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A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B项语病 为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C项语病为句式杂糅,应删去“造成的”或“的根本原因”。 D项语病为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通 过”或“使”。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D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与排序。阅 读语段可知,语段围绕“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进行介绍。句④先介绍孔孟两人的称谓,照 应横线前的句子,应为首句;句①介绍与孔孟 两人有关的作品,根据句式的一致性,句①应 在句④之后,应为第二句;句②承接句①中 《论语》《孟子》,分别介绍孔孟两人的“宗旨”, 即“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应为第三句; 句③、句⑤承接句②,介绍自古及今人们对孔 孟的评价,句⑤应为第四句,句③应为第五 句。故正确排序为④①②⑤③。
6.综合性学习。(4分)
思源学校计划组织“筑梦航天·共赴星辰”校园航天嘉年华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思源学校准备邀请航天员刘洋做在线视频讲座,下面是学生会草拟的邀请函,请找出不妥之处并改正。(2分)
①邀请函
②尊敬的刘洋阿姨:③您好!
④为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国航天背后的故事,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同学们的航天热情,让航天 精神永恒传递,思源学校将于2022年12月20日15:00在线举行“筑梦航天·共赴星辰”校园航天 讲座。⑤您很荣幸地受到我们的邀请,您的讲座将使我们这次活动更加精彩!
⑥思源学校学生会
⑦ 2022年12月5日
不妥当一;(只填序号) ;修改建议:
不妥当二:(只填序号) ;修改建议:
(1)③ 另起一行,空两格。 ⑤ 我们很荣 幸地邀请您为我们做讲座。(意近即可)
(2)假如你是校园电视台小记者,请设计2个现场视频采访航天员刘洋的问题。(2分)
[示例]刘洋阿姨,您好,我是思源学校×xx, 请问您在太空的感觉如何
请问在太空工作的这183天,你们吃什么
请问在太空工作与在地面工作最大的不同是 什么
7.古诗文默写。(8分)
亲近自然,才能与自然心意相通。“高峰入云,(1) ”,陶弘景俯仰之间欣赏欲界仙都之奇;“(2)
塘湖早春繁花嫩草之生机勃勃:“月下飞天镜,(3) ”,李白云游楚 国,沉醉于大江奇异的景色;“(4) ”, 一缕烽烟, 一轮落日,引发王维的豪迈情怀:“树树皆秋色,(5) 从从树, 一座座山,投射着王绩的哀伤心绪;“(6) ,终岁常端正”,刘桢的这两句诗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寄寓了坚贞的志向。
(1)清流见底
(2)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3)云生结海楼
(4)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5)山山唯落晖 (6)冰霜正惨凄
二、阅读(48分)
(一)古诗词赏析(4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8.(1)请结合词作内容,给本词添加一个标题。(2分)
春游西湖(能扣住描写对象即可)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词写景的妙处。(2分)
[示例]词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景, 如“无风水面琉璃滑”,将湖水比作“琉璃”,写 出湖水的平静澄澈,极为形象。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 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①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
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②根窍而 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 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 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询土人,或言蝴蝶即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 类而来,未知孰是。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何巢阿:作者的朋友。②漱:用水清洗。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余闻之已久 惧其不已也 B. 或王命急宣 或言蝴蝶即其花所变
C. 不以疾也 或言以花形相似 D.亦漱根而出 夫环而攻之
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的 辨析。A. 已经,副词。/停止,动词。B.有时, 副词。/有的人,代词。 C. 认为,动词。/因 为,介词。D.可不译,表修饰,连词。/可不 译,表修饰,连词。
10.下列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限断两处)( )(2分)
A.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
B.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
C.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
D.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
C
1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按水势涨落的顺序,描绘了三峡四季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喜爱之情。
B.【乙】文以游踪为线索,记叙了寻访蝴蝶泉的经过,展现其水清、树奇、蝶美的特点。
C.“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写出了“我”急切的心情。
D. 大树下有一泓泉水,东面小树下也有一眼小泉,二泉形如蝴蝶,这是蝴蝶泉命名的缘由。
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乙】文第二段可知,大树的泉水和东面 小树下的小泉汇成了方圆一丈左右的沼泽 (或:水潭),大树开的花像蝴蝶,大树上又有成千上万的真蝴蝶。并没有写二泉的形状,也 没有写蝴蝶泉命名的缘由。D项分析有误。
1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 各种景物的影子。
(2)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两眼山泉汇成了方圆一丈左右的沼泽 (或:水潭),就是逆流而上泉水的上游。
(三)名著阅读(9分)
材料一 此时已经过了凌晨两点,我已疲惫不堪,但在毛泽东沉思的面孔上,我却看不出一丝 疲倦。在吴亮平翻译、我做记录的时候,他时而在两个小房间之间踱着步,时而坐下,时而躺下,时
而靠着桌子读一沓报告。他的妻子也没有睡。突然,他们两人都弯下身子,看着一只飞蛾在蜡烛旁 边逐渐衰弱死去。这个小东西确实很可爱,翅膀是淡苹果绿的,翅膀边缘有一道橘黄色与玫瑰色相 间的“彩虹”。毛泽东打开一本书,将这片薄纱般的彩色羽翼夹在里面。谁能想到,这样的人真的在 认真考虑战争
材料二 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 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彭德怀告诉我,他有一次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 否则就要逮捕他。“但是我就是彭德怀,”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 管,”小鬼们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彭德怀只好写了 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总的说来,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是很难找出有什么 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 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 乏, 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 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 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 的作用的机会。我这样说听起来大概好像是在说教,但是看到这些英勇的年轻人,没有人能不感到 中国的人并不是生来腐败的,而是在品格上有着无限的发展前途。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3.从材料一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毛泽东 (2分)
精力旺盛、运筹帷幄(或:举重若轻)、率性。
14.小语想在学校广播站演说《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小鬼”的部分,他拟写了讲稿的提纲,请你帮他完善。(3分)
主要观点:(1)
观点一:(2) 举例:坚持检查彭德怀的路条
观点二:他们生活虽然艰苦,却朝气蓬勃、爱国、有自尊心 举例:(3)
(不局限于选文)
(1)看到了“红小鬼”,就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2)他们坚持原则,对待工作极为负责
(3)向季邦纠正自己的名字(意近即可)
15.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有同学写下了自己的一句话感言及依据,请仿照示例写出自己的感受。(提示:可从作品主题、作品内容、作品手法等角度进行思考)(4分)
【示例】一句话感言:最苦难的日子里,最可爱的模样!
依据:面对镇压,面对屠杀,面对封锁,中国共产党人不惧艰难、凝心聚力、迎难而上,让多灾多 难的中国迎来曙光,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最可爱的模样!
[示例]一句话感言:用理想点亮世界。依据:共产党人唤醒沉睡的民众,向腐败、落 后、黑暗的旧政权开炮。他们无惧炮火硝 烟,无惧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先后进行了五 次反“围剿”。他们以坚定的革命理想,为劳 苦大众创造出一个新世界。
(四)说明文阅读(10分)
中国灯文化
①2019年元宵节,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灯会活动。灯会上既有现代高科技射灯, 也有传统红灯笼灯彩,当时引发了国内外亿万人的关注。
②灯彩不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而是元宵节时专门使用的一种以装饰性为主的观赏灯具,始于汉代,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广为流行于民间和宫廷之中。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这一古老的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活动内容,形成了灯节文化现象。
③灯彩是只在节庆时才短时间使用的观赏灯,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实用性更强的照明 灯具。所以,中国的灯文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并行演化,相映生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灯具种类和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灯具史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④ 说起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比如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窑洞遗址里,就 发现了用来照明的松枝遗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据考古发现报道,在窑壁距居住面5~130厘 米的范围内,分布着50多个残留的圆形插孔,插孔上方有青灰色的火苗状烧灼痕迹,插孔里面留有 松树残迹。经鉴定,这些松树应为松脂含量很高的红松。通过实验复原发现,在插孔中斜插上松 枝,点燃后即可取亮。 一根长20厘米的松枝可燃烧近1小时。 若将50多处插孔内的松枝全部点燃, 差不多就能达到现在100瓦电灯的亮度。
⑤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河北满城汉 墓出土的汉代皇室贵族使用的长信宫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件取宫女执灯之意而造型的铜 质鎏金灯具,不但把人与灯浑然融为一体,还设计出能调亮挡风的灯罩,并安装了能消烟除尘的排烟导管,在灯具发展史上最早解决了灯烟所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⑥ 无须讳言,在几千年中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称的中国古代灯具,在近代以来的灯具创新发明中,有些落伍了,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
⑦后来,经过多方协调,才得以试装英制弧光灯。据当时的《申报》报道,是年7月26日下午7 时,15盏电灯同时发光,“其光明竟可夺日”“内外各物历历可见,无异白昼”“凡装电灯之处,观者来往如蚁”。试装成功后,人们发现电灯非但无害,反而有益,上海这才开始陆续安灯。
⑧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而今,社会早已发展到了采用光声电等高科技手段举办灯会、装饰家 居的阶段。近年来,让建筑物亮起来的灯光景观工程等,美化了城市的人文环境。各地推陈出新地举行各种灯会、灯节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节假日生活。故宫这次举办的上元之夜活动,又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高度。
16. 阅读选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灯彩包括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更多的是照明灯具。
B.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在世界灯具史上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C. 汉代长信宫灯具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
D. 选文主要是按逻辑顺序,由古至今,依次介绍了中国灯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
C
17. 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列数字、作比较。列举具体数字,将松枝点 燃的亮度与现在的电灯亮度进行比较,具 体、突出地说明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 具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
18. 下面这段文字,应放在哪两段之间 请阐述理由。(3分)
据《清稗类钞》记载,清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 一时谣该纷传,谓为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
应该放在第⑥段和第⑦段之间。(1分)举事
例“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而 “华人闻者以为奇事”,来承接“人们一时还 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这一语句,具体说 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灯具发明创新上的落 伍。
19. 怎样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你有何建议 (2分)
[示例]可以开展多种主题活动让同学们了解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比如“中国戏剧节”“中 国灯文化展览”等;还可以让同学们亲自参 与、实践,比如“书法比赛”“制作皮影”或者 “学唱皮影”等,让同学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感 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邀请相关专 家进课堂为大家进行讲解、示范等。
(五)散文阅读(15分)
一生都在成长
闫 红
① 我妈是68岁时拿到驾照的。 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多年轻人都 考不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了,有必要吗 ”我妈有点儿迟疑,但仍然很坚持,下 定决心要学。 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 于是我态度一改,变作支持。 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终于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一个两鬓斑白的 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
②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她父母就离了婚, 一直以来,我妈和我姥姥一起生活。 我妈说,她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啥啥”,人家都有个爸,她没有。她18岁被招工, 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浑浊, 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后来 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知识分子,同样来自贫穷之家,家庭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 妈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
③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妈全年无休 地照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是的,我用了“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愉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儿充实感。
④ 让我妈觉得此生未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⑤ 虽然我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也订了很多 文学期刊,有些文学期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妈开始跟我一 块儿看张爱玲、三毛等人的作品, 一度对张爱玲还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发表。
⑥ 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电脑打印机刚流行时,我们家也置办了一台, 一则为我爸 写稿方便,二来时不时兜揽一些为其他单位打印的活儿,算是家庭副业。开始主要是我爸操作,后 来我妈看着手痒, 一边做家务一边“王旁青头兼五一”地背诵起来,三五天后居然能见字拆字,让费 了好大劲儿才学会五笔的我爸佩服不已。
⑦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让我给她买了平板电脑,从没有学过拼音的她,就成天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在节假日发送文字祝福,聊天使用各种表情包也不在话下。
⑧ 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想到吸收有效信息;连看韩剧,她都注 意吸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韩国人的理念是“不要活得长,只要活得好”。她学习了, 化为己用,不在意旦夕祸福,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
⑨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心灵鸡汤、百科全书。 我妈一生身体力行,绝不仅仅 是嘴上说说。我将她与我自己做个对比,发现她比我更多一种勤奋。这种勤奋不是“头悬梁锥刺 股”“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不眠不休,而是勇于拥抱人生的热情。
⑩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生无所 作为,但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处——能 首先救赎自己的人生。
(选自《读者》2022年11期,有删改)
20.阅读文章第①~⑦段,补全文章中能体现“我妈”成长的具体事例。(2分)
“我妈”68岁时拿到驾照→① → “我妈”边做家务边学会了
五笔打字→② 。
①“我妈”喜欢看书,学着写稿、投稿 ②“我妈”学会用微信发文字祝福和表情包
21.文章第②③段能否删去 请简述理由。(3分)
不能删。第②③段采用插叙,交代了母亲苦 难的大半生。从全文中心来看,文章主要赞 美母亲不畏苦难、不虚度此生的人生态度, 第②③段写到的母亲的苦难人生是作者感 情生发的基础,有助于突出中心。
22.按要求品析语言。(4分)
(1)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联系全文品析加点词语含义)
“医治”的意思是治疗。在全文中的意思 是说母亲通过学习强大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让她能够以坦然的态度去面对命运中的苦 难。
(2)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心灵鸡汤、百科全书。(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表 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心灵 鸡汤”“百科全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 勤奋好学,拥有渊博的学识,以及母亲的言 行对自己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佩 和赞美之情。
23.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何作用 (3分)
议论。(1分) 卒章显志,直接表明作者的态 度和情感,抒发对母亲“活到老学到老、不惧 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的敬佩和赞美。
24.父母就是一本书。你从父母身上读到了什么品质呢 请结合相关事例进行分享。(3分)
[示例]我从母亲身上读到了和善待人的品 质。有一次我和母亲去店里吃早饭,吃之前 母亲就已经付了早餐钱,可吃完后老板却说 我们没付钱。我当时很生气,跟老板理论。 母亲却拉住我,和善地对老板说:“我们付过 了,旁边的这位大哥可以给我们作证的。”旁 边的伯伯作证后,老板连说“对不起”。母亲 微笑点头拉着我离开了。她就是这样一位 和善待人的人。
三、写作(50分)
25.同学们,2023兔年春节正向我们蹦跳而来。你向往的春节是怎样的呢
请以“我喜欢的春节模样”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温馨提示: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可用化名代替); ③文章不得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④请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5 仙桃市
2022年秋季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质量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匿名(lì) 杀戳 杳无消息(yǎo) 坦荡如砥
B.镌刻(juān) 嶙峋 藏污纳垢(gòu) 眼花镣乱
C.濒临(bīn) 狼藉 深恶痛疾(wù) 粗制滥造
D.呓语(yì) 躁热 惨绝人寰(huán) 巧妙绝伦
2.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同学们夸赞李华的文章旁征博引、文笔优美,他却谦虚地说这不过是妙手偶得。
B.鲁迅先生的笔,犹如一把尖利无比的刻刀,将真实的人性刻画得人木三分。
C.巷中人家很会过日子,老人们在天井里正襟危坐, 一只棋盘一壶茶,悠闲地漫说世道。
D.山上的树叶和颜悦色,或碧绿、或金黄、或绯红……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新闻特写和通讯都是借助文学的笔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差异在于,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新闻特写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横剖面。
B.《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欧阳修、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D.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普作品《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参加庆功会的老科学家们欢聚一堂,兴致勃勃地畅谈祖国航天事业的未来。
B.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具有良好的心态、审慎的态度,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
C.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D. 通过搭建自然资源运营管理平台,使我市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在儒家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 。
①既有《论语》,则有《孟子》。
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
③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④既有大成至圣,则有亚圣。
⑤《史记》说: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
A.④②①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④②③⑤ D.④①②⑤③
6.综合性学习。(4分)
思源学校计划组织“筑梦航天·共赴星辰”校园航天嘉年华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思源学校准备邀请航天员刘洋做在线视频讲座,下面是学生会草拟的邀请函,请找出不妥之处并改正。(2分)
①邀请函
②尊敬的刘洋阿姨:③您好!
④为帮助同学们了解中国航天背后的故事,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同学们的航天热情,让航天 精神永恒传递,思源学校将于2022年12月20日15:00在线举行“筑梦航天·共赴星辰”校园航天 讲座。⑤您很荣幸地受到我们的邀请,您的讲座将使我们这次活动更加精彩!
⑥思源学校学生会
⑦ 2022年12月5日
不妥当一;(只填序号) ;修改建议:
不妥当二:(只填序号) ;修改建议:
(2)假如你是校园电视台小记者,请设计2个现场视频采访航天员刘洋的问题。(2分)
7.古诗文默写。(8分)
亲近自然,才能与自然心意相通。“高峰入云,(1) ”,陶弘景俯仰之间欣赏欲界仙都之奇;“(2)
塘湖早春繁花嫩草之生机勃勃:“月下飞天镜,(3) ”,李白云游楚 国,沉醉于大江奇异的景色;“(4) ”, 一缕烽烟, 一轮落日,引发王维的豪迈情怀:“树树皆秋色,(5) 从从树, 一座座山,投射着王绩的哀伤心绪;“(6) ,终岁常端正”,刘桢的这两句诗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寄寓了坚贞的志向。
二、阅读(48分)
(一)古诗词赏析(4分)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8.(1)请结合词作内容,给本词添加一个标题。(2分)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这首词写景的妙处。(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 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 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①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
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②根窍而 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 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 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询土人,或言蝴蝶即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 类而来,未知孰是。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注释】①何巢阿:作者的朋友。②漱:用水清洗。
9.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余闻之已久 惧其不已也 B. 或王命急宣 或言蝴蝶即其花所变
C. 不以疾也 或言以花形相似 D.亦漱根而出 夫环而攻之
10.下列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是(限断两处)( )(2分)
A.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
B.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
C.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
D. 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
1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按水势涨落的顺序,描绘了三峡四季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喜爱之情。
B.【乙】文以游踪为线索,记叙了寻访蝴蝶泉的经过,展现其水清、树奇、蝶美的特点。
C.“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写出了“我”急切的心情。
D. 大树下有一泓泉水,东面小树下也有一眼小泉,二泉形如蝴蝶,这是蝴蝶泉命名的缘由。
12.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三)名著阅读(9分)
材料一 此时已经过了凌晨两点,我已疲惫不堪,但在毛泽东沉思的面孔上,我却看不出一丝 疲倦。在吴亮平翻译、我做记录的时候,他时而在两个小房间之间踱着步,时而坐下,时而躺下,时
而靠着桌子读一沓报告。他的妻子也没有睡。突然,他们两人都弯下身子,看着一只飞蛾在蜡烛旁 边逐渐衰弱死去。这个小东西确实很可爱,翅膀是淡苹果绿的,翅膀边缘有一道橘黄色与玫瑰色相 间的“彩虹”。毛泽东打开一本书,将这片薄纱般的彩色羽翼夹在里面。谁能想到,这样的人真的在 认真考虑战争
材料二 在苏区,少年先锋队员的任务之一,是在后方检查过路旅客,看他们有没有路条。他 们十分坚决地执行这项任务。彭德怀告诉我,他有一次被几个少先队员喝令站住,要看他的路条, 否则就要逮捕他。“但是我就是彭德怀,”他说,“这些路条都是我开的。”“你是朱总司令我们也不 管,”小鬼们说,“你得有个路条。”他们叫人来增援,于是有几个孩子从田里跑来。彭德怀只好写了 路条,签了字,交给他们,才能够继续上路。总的说来,红色中国中有一件事情,是很难找出有什么 不对的,那就是“小鬼”。他们精神极好。我觉得,大人看到了他们,就往往会忘掉自己的悲观情绪, 想到自己正是为这些少年的将来而战斗,就会感到鼓舞。他们总是愉快而乐观,不管整天行军的疲 乏, 一碰到人问他们好不好就回答“好”。他们耐心、勤劳、聪明、努力学习,因此看到他们,就会使你 感到中国不是没有希望的,就会感到任何国家有了青少年就不会没有希望。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 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在建设新世界中得到起应有 的作用的机会。我这样说听起来大概好像是在说教,但是看到这些英勇的年轻人,没有人能不感到 中国的人并不是生来腐败的,而是在品格上有着无限的发展前途。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13.从材料一中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毛泽东 (2分)
14.小语想在学校广播站演说《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小鬼”的部分,他拟写了讲稿的提纲,请你帮
他完善。(3分)
主要观点:(1)
观点一:(2) 举例:坚持检查彭德怀的路条
观点二:他们生活虽然艰苦,却朝气蓬勃、爱国、有自尊心 举例:(3)
(不局限于选文)
15.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有同学写下了自己的一句话感言及依据,请仿照示例写出自己的感受。(提示:可从作品主题、作品内容、作品手法等角度进行思考)(4分)
【示例】一句话感言:最苦难的日子里,最可爱的模样!
依据:面对镇压,面对屠杀,面对封锁,中国共产党人不惧艰难、凝心聚力、迎难而上,让多灾多 难的中国迎来曙光,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最可爱的模样!
(四)说明文阅读(10分)
中国灯文化
①2019年元宵节,故宫举办了“紫禁城上元之夜”元宵灯会活动。灯会上既有现代高科技射灯, 也有传统红灯笼灯彩,当时引发了国内外亿万人的关注。
②灯彩不是日常的实用性灯具,而是元宵节时专门使用的一种以装饰性为主的观赏灯具,始于汉代,至隋唐宋元时期渐成社会风俗,广为流行于民间和宫廷之中。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各地仍保留着这一古老的传统风俗,成为人们节庆期间的重要活动内容,形成了灯节文化现象。
③灯彩是只在节庆时才短时间使用的观赏灯,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则是实用性更强的照明 灯具。所以,中国的灯文化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并行演化,相映生辉,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灯具种类和体系,为我国乃至世界灯具史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④ 说起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之一。比如宁夏海原新石器时代窑洞遗址里,就 发现了用来照明的松枝遗存,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据考古发现报道,在窑壁距居住面5~130厘 米的范围内,分布着50多个残留的圆形插孔,插孔上方有青灰色的火苗状烧灼痕迹,插孔里面留有 松树残迹。经鉴定,这些松树应为松脂含量很高的红松。通过实验复原发现,在插孔中斜插上松 枝,点燃后即可取亮。 一根长20厘米的松枝可燃烧近1小时。 若将50多处插孔内的松枝全部点燃, 差不多就能达到现在100瓦电灯的亮度。
⑤中国传统灯具素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河北满城汉 墓出土的汉代皇室贵族使用的长信宫灯,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件取宫女执灯之意而造型的铜 质鎏金灯具,不但把人与灯浑然融为一体,还设计出能调亮挡风的灯罩,并安装了能消烟除尘的排烟导管,在灯具发展史上最早解决了灯烟所带来的室内环境污染问题。
⑥ 无须讳言,在几千年中一直以自身特色著称的中国古代灯具,在近代以来的灯具创新发明中,有些落伍了,当以电光源为标志的电灯从西方进入中国之初,人们一时还不能接受这一新鲜事物。
⑦后来,经过多方协调,才得以试装英制弧光灯。据当时的《申报》报道,是年7月26日下午7 时,15盏电灯同时发光,“其光明竟可夺日”“内外各物历历可见,无异白昼”“凡装电灯之处,观者来往如蚁”。试装成功后,人们发现电灯非但无害,反而有益,上海这才开始陆续安灯。
⑧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而今,社会早已发展到了采用光声电等高科技手段举办灯会、装饰家 居的阶段。近年来,让建筑物亮起来的灯光景观工程等,美化了城市的人文环境。各地推陈出新地举行各种灯会、灯节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节假日生活。故宫这次举办的上元之夜活动,又把古老的灯文化推向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新高度。
16. 阅读选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灯彩包括日常实用灯和节庆观赏灯两个系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更多的是照明灯具。
B.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灯具的国家,在世界灯具史上写下了独具特色的辉煌篇章。
C. 汉代长信宫灯具有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结构科学、造型生动、装饰瑰丽等特点。
D. 选文主要是按逻辑顺序,由古至今,依次介绍了中国灯文化的发展变化过程。
17. 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18. 下面这段文字,应放在哪两段之间 请阐述理由。(3分)
据《清稗类钞》记载,清光绪八年(1882年),英国人李德立提出在上海安装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 一时谣该纷传,谓为将遭雷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
19. 怎样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并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你有何建议 (2分)
(五)散文阅读(15分)
一生都在成长
闫 红
① 我妈是68岁时拿到驾照的。 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多年轻人都 考不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了,有必要吗 ”我妈有点儿迟疑,但仍然很坚持,下 定决心要学。 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 于是我态度一改,变作支持。 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终于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一个两鬓斑白的 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
②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她父母就离了婚, 一直以来,我妈和我姥姥一起生活。 我妈说,她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啥啥”,人家都有个爸,她没有。她18岁被招工, 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浑浊, 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后来 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知识分子,同样来自贫穷之家,家庭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 妈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
③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妈全年无休 地照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是的,我用了“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愉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儿充实感。
④ 让我妈觉得此生未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⑤ 虽然我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也订了很多 文学期刊,有些文学期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妈开始跟我一 块儿看张爱玲、三毛等人的作品, 一度对张爱玲还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发表。
⑥ 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电脑打印机刚流行时,我们家也置办了一台, 一则为我爸 写稿方便,二来时不时兜揽一些为其他单位打印的活儿,算是家庭副业。开始主要是我爸操作,后 来我妈看着手痒, 一边做家务一边“王旁青头兼五一”地背诵起来,三五天后居然能见字拆字,让费 了好大劲儿才学会五笔的我爸佩服不已。
⑦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让我给她买了平板电脑,从没有学过拼音的她,就成天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在节假日发送文字祝福,聊天使用各种表情包也不在话下。
⑧ 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想到吸收有效信息;连看韩剧,她都注 意吸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韩国人的理念是“不要活得长,只要活得好”。她学习了, 化为己用,不在意旦夕祸福,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
⑨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心灵鸡汤、百科全书。 我妈一生身体力行,绝不仅仅 是嘴上说说。我将她与我自己做个对比,发现她比我更多一种勤奋。这种勤奋不是“头悬梁锥刺 股”“三更灯火五更鸡”的不眠不休,而是勇于拥抱人生的热情。
⑩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生无所 作为,但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处——能 首先救赎自己的人生。
(选自《读者》2022年11期,有删改)
20.阅读文章第①~⑦段,补全文章中能体现“我妈”成长的具体事例。(2分)
“我妈”68岁时拿到驾照→① → “我妈”边做家务边学会了
五笔打字→② 。
21.文章第②③段能否删去 请简述理由。(3分)
22.按要求品析语言。(4分)
(1)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联系全文品析加点词语含义)
(2)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心灵鸡汤、百科全书。(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表 达效果)
23.第⑩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何作用 (3分)
24.父母就是一本书。你从父母身上读到了什么品质呢 请结合相关事例进行分享。(3分)
三、写作(50分)
25.同学们,2023兔年春节正向我们蹦跳而来。你向往的春节是怎样的呢
请以“我喜欢的春节模样”为题,写一篇文章。(50分)
温馨提示: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可用化名代替); ③文章不得少于600字(若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④请不要套作,不要抄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