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期末复习】
2023秋八上语文模拟押题卷2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2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3.王维《使至塞上》中,‘ ”描绘了雄浑壮丽的边塞
风光,使苍茫之感直抵人心。
4.在山水游记中借用比喻来写景抒怀是一种常见的手法。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中的“ ”将皎洁的月色比作一汪清水,让人欣赏到了一个澄澈透明、似真似幻的世界。
5.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词人回告天帝日暮途远并感慨自己空有才华的句子是:“ 。”
6.傍晚的印台山文化生态园,山间云气缥缈,林间鸟儿争相回巢,让人不由得想起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 ”。7.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黄鹤楼》成为千古绝唱,诗中“ 两句写诗人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令人向往。
8. 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华夏儿女要有“红军不怕远征难, ”(毛泽东《七律·长征》)的豪情壮志,不怕威胁,不惧困难,奋勇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6分)
9.下列画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炽热(zhì) 翘首(qiáo) 滞留(zì) 振聋发聩(kuì)
B.丘壑(hè) 诘责(jí) 颓唐(tuí) 触鲈相接(yóu)
C.狼藉(jí) 矗立(chù) 悄然(qiǎo) 不折不挠(náo)
D.踌躇(chóu) 倔强(juè) 篡改(cuān) 殚精竭虑(dān)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
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B. 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
的呢
C.赵州桥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D. 市生态环境局向全市人民发出“无痕露营”倡议。该倡议与“无痕山林”的理念相通,都强
调在亲近自然时要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是否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是我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
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关键之举。
B.模具调整工许师傅,多年来苦心钻研模具调试技术,熟练掌握约20余种模具调试技术。
C.湖北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不断上升,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创下了历史新高。
D. “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
1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荆州市检察机关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专项监督行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确定本地区的监督
重点。
B. 随着打击力度的增强,曾有入木三分之势的电信诈骗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C.家风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D.人工智能加速创新,日益融入各领域,给学校教育带来摧枯拉朽的变化。
1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愚公移山”“昆明的雨”“差得很远”“敬畏生命”“雄伟壮丽”五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B.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中“无限”和“美好”充当宾语。
C. 郦道元所撰的《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
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与朱元
思书》。
14.语文实践活动(6分)
材料一 英山县是中国茶叶之乡。早在唐代,英山生产的“团黄”“蕲门”就与安徽生产的 “黄芽”并称淮南三茗,被列为贡品运往京都长安。2015年,英山成立了大别山茶区第一个茶 叶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全县茶叶多元化开发、多茶类生产、产业转型升级和综合利用,提供了 有力的科技支撑。英山除主产英山云雾茶(绿茶)外,还生产英山云红(红茶)、英山云青(乌龙 茶)、英山云白(珍稀白茶)等多茶类产品。从1992年起,“英山茶文化旅游节”多次举办,推进
茶叶产业与茶乡旅游深度融合,提升了英山茶文化品味。
材料二 英山云雾茶制茶工艺流程图
(1)请阅读材料一,简要概括英山茶及其发展呈现的特点。(2分)
(2)班级举行“了解家乡文化,热爱美丽家园”主题班会,请你结合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向同
学们介绍制茶流程及每一流程的注意事项。(4分)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24分)
(一)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5~17题。(6分)
【甲】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 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 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 * +
他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比这更差的他都经历 过了,但因为是一个湖南“富”农的儿子,他也经历过比这更好的。他们夫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 帐。除此之外,他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
【乙】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5. 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选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客观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并且预言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B.【甲】文中的“他”指的是朱德,从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质朴率真、生活简朴的人。
C.【乙】文选自《昆虫记》,这部作品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采用野外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昆虫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的科普巨著。
D.【乙】文强调蝉的幼虫在地下生活时间之长,在地上生活时间之短,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坚韧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16.【甲】文中,在作者看来,“他”是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
17.“以人性观照昆虫,又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是《昆虫记》的一大艺术特色。【甲】文中的“他”和
【乙】文中的蝉具有怎样的共同的精神品质 (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19题。(4分)
紫禁城的色彩之美
周 乾
①从故宫古建筑群整体角度出发,不同方位的建筑屋顶使用不同的颜色。故宫在东、西、南、 北、中各方位对应的屋顶,其色彩布置各有特点。
②中,即中心、中间、中轴,是最重要的方位。故宫内最重要的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对应 的色彩是黄色,代表着皇权。《周易》里有“天玄而地黄”的说法,土地是国家的象征,因而又用黄色来
代表皇帝的权力。故宫古建筑中,大部分尤其是位于中轴线的重要建筑,屋顶的瓦都是黄色的。
③东,是太阳升起的方向。 从功能上讲,故宫东部区域的建筑群主要是皇子们生活的地方,屋 顶瓦面颜色以绿色为主。绿色象征着春天,万物能更加茁壮成长。皇帝将皇子居所安排在这里,寓意皇子们犹如草木萌发,生机无限。
④西,是太阳落山的方向。故宫西区主要是皇太后、后妃们生活的地方,其屋顶瓦面颜色为金 黄色。金黄色让人联想到“金秋”,万物有丰硕的成果。对于皇太后而言, 一生圆满,可安度晚年;对 于妃子们而言,则寓意着希望她们能多为皇帝生儿育女,结出生命的果实,以利于皇家子孙繁茂、多 子多福。
⑤南,对应的颜色为红色,代表着夏天,有红火、炽热之意,亦有防护、守卫之意。故宫南面的建 筑主要指午门,其屋顶瓦面为黄色,但其承台的颜色为红色。高高的承台表面饰以红色,既显得威 严庄重,又衬托了午门城楼的雄伟高大。
⑥北,代表冬天的方向,在五行中属水,有收纳、灭火之意。故宫北侧屋顶瓦面是黑色。故宫北 门——神武门的值房瓦面颜色就为黑色。故宫的古建筑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容易着火。皇帝通过 在北方设置黑色的屋顶,来希望紫禁城内的建筑不发生火灾。
⑦5个方位的古建筑与5种色彩的巧妙对应,体现了故宫区域功能规划的文化内涵,亦展现出古建筑整体的色彩之美。
⑧颜色的变化也运用于故宫的单体建筑上,不同部位采用的色彩不同,突出的主题也不同。
⑨以太和门为例。太和门的瓦面是黄色,寓意建筑为皇帝所专用。屋檐(主要是梁枋与斗拱) 是青绿色。由于屋檐往外挑出,因而在梁枋下部及斗拱部位会出现阴影,青绿色在阴影中显得轻盈而 又遥远,体现了建筑的阴柔之美,亦显示建筑空间内部的高深与宽阔。柱架和墙体为红色,体现阳 刚之气和护卫之意。台基和栏板是白色,突出了建筑本身的高贵。地面则是灰色的。灰色正好足 够低调,置身于各种色调之中,并与之融合,形成了很好的补色效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黄色代表皇权,故宫内位于中轴线的重要建筑,大部分屋顶的瓦都是黄色的。
B. 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以绿色为主”,对故宫东部区域建筑群的屋顶瓦面颜色从范围上进行了限定,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C. 故宫西区建筑的屋顶瓦面颜色为金黄色,以此来寓意后妃们能为皇帝多多生儿育女,繁衍后代。
D. 第⑨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在单体建筑上,不同部位的色彩不同,突出的主题也不同。
19.选文在说明故宫的古建筑群对于不同的颜色的使用时,从①
和② 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14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 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 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①,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是日,大赦天下。田肯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②。秦,形胜之国③,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④焉。
地執⑤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 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悬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高祖曰:“善。”赐黄金五百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第八》)
【注释】①伪游云梦:假说巡游云梦泽(地名),实际为袭捕韩信。②治秦中:意为“建都秦中”。治,以…… 为首都。③形胜之国:形势险要的地方。④百二:言二足以当百也,指可生五十倍的效用。⑤轨(shì):同“势”。
2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委而去之 委: (2)寡助之至 至:
(3)即因执之 因 : (4)南有泰山之固 固 :
2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得道者多助 陛下得韩信 B. 三里之城 即因执之
C.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残年余力 D. 告之于帝 会诸侯于陈
22.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地執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23.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
24.【甲】【乙】两文在议论说理时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对于战争取胜的要素各有侧重。【甲】文反映 了孟子善用排比和(1) 说理的特点,强调了“人和”对于战争制胜的关键作用;而根据 【乙】文中田肯谏言的内容可知,作者主要通过举例论证,强调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是【甲】文中
谈到的(2) 。 (2分)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2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25~26题。(8分)
【甲】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古城①春望
李梦阳
阴阴日欲暮,迢迢春望稀。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
孤城还麦秀②,白首且花飞。临路长杨袅,前朝今是非。
【注释】①古城:宿迁故城遗址,晋朝在此设宿豫郡,唐时郡治迁徙,故城废。②秀:谷类植物抽穗开花。
25.【甲】诗尾联中“搔”字用得妙,请简析妙在何处。(4分)
26.同为“春望”,杜甫和李梦阳在各自的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7~30题。(14分)
花园大院
肖复兴
①北京胡同的名字很有意思,有的土得掉渣儿,有的很雅。花园大院,就是这样一条有着好听
名字的老胡同。
②花园大院,离我家不远,第一次到那里去,是母亲去世之后那一年的春节。那时,我快六岁 了。去那里,是因为那里有崔大叔、崔大婶家。崔大叔和我父亲是同事,崔大婶和我生母两人从小
一起长大,我们两家自然很熟。
③那一年春节, 一路上,父亲嘱咐我和弟弟进了崔家的门要先鞠躬拜年。那时候,我内向得很,
也自卑得很,非常害怕当着外人的面说话。 一路走, 一路背着父亲教给我要说的话, 一路担心说不好。
④那是一条闹中取静的胡同,胡同尽头,就是他们家。门前有棵老槐树,春节去拜年时,老槐树 疏枝横斜。进了大门,是一个开阔的院子,房子围成半圆形,和我们大院的格局完全不一样。这样的陌生感,加剧了我的紧张,见了崔大叔和崔大婶,尽管父亲一再催促着我叫人,我却更不敢张口了。
⑤崔大婶嗔怪地对父亲说道:“孩子脸皮薄,不叫就不叫吧,别逼孩子啦!”
⑥崔大叔在一旁听了呵呵笑着也劝父亲。
⑦父亲却死拧,非逼我叫一声“崔大叔、崔大婶”不可。没有办法,我只好低着头,羞羞答答地叫了一声“崔大婶…… ”
⑧“还没有叫崔大叔呢!”父亲生气地说我。崔大婶一把把我拉过去,搂在她的怀里,说:“行啦!
快别难为孩子了,都快坐下吧!”
⑨那是崔大婶和崔大叔给我的第一印象。
⑩后来,常去崔大叔和崔大婶家,如果是夏天,门前那棵老槐树下, 一地槐花如雪。在北京,我 家没有一个亲戚,我愿意去他们家,特别是崔大婶待我很亲,总会让我涌出一种家的感觉,她那带有口音的话语,常让我想,我母亲说话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子呀!
每一次去,崔大婶总会留下我,给我做好吃的。有时候,她拉着我的手,爱抚地对我说:“你娘
要是活着该多好啊!看你长得都这么大,这么懂事了!”说着,她会忍不住掉下眼泪。
1970年的冬天,我到北大荒两年多之后第一次回北京探亲,自然要先去崔大叔、崔大婶家。 从我进门到落座,崔大婶的目光一直落在我的腿上。我穿的棉裤厚厚的,笨重得很,棉花赶毡都臃 在一起,让她笑话了吧 崔大婶没说什么。临离开北京要回北大荒之前,我去崔大婶家告别,她拿 出一条早已经做好的棉裤,让我换上。仿佛要和我穿的这条笨拙的棉裤故意作对比似的,那条棉裤 又薄又轻。我对崔大婶说:“北大荒冷,我穿不上这个!”崔大婶笑着对我说:“傻孩子,这是丝棉裤,比你身上穿的暖和多了!快换上,北大荒天寒地冻的,别冻坏了,闹成了寒腿,可是一辈子的事。”
这是崔大婶为我特意做了一条丝棉裤,这是我这一辈子穿的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丝棉裤。 那棉裤做得特别好,由于里面是丝棉,又暄腾又轻巧,针脚分外细密。 我换上这条丝棉裤,感动得 很, 一再感谢她,夸她的手艺好。她叹口气说:“你亲娘要是还活着,她比我做活儿好,还要细呢!”她 说这番话的时候,让我从她的眼睛里能够看到对往昔的一种回忆,也让我看到只有作为母亲才有的一种慈爱之情。
如今,很多地方,很多亲人,很多时光,都不在了。那条丝棉裤,还埋在我家的箱底。偶然翻 箱子时看见它,心里会很感伤。几年前冬天,在美国布鲁明顿孩子家,读到一首提及衣衫的诗, 一下 子让我想起崔大婶给我做的那条丝棉裤。我抄下这首诗,竟也泪眼朦胧。那一晚,布鲁明顿不仅也是积雪满庭,而且,雪一直在下,纷纷下了一夜。
(有删改)
27.本文回忆了“我”与崔大婶之间的哪些往事 (2分)
28.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结合语境,分析下面两处细节描写的表达
效果。(4分)
(1)崔大婶的目光一直落在我的腿上。
(2)那棉裤做得特别好,由于里面是丝棉,又暄腾又轻巧,针脚分外细密。
29. 回归教材P76思考探究第一、2题改编了本文中崔大婶的形象真切动人,作者是怎样刻画崔大婶的形象的 (4分)
30. 跨学科整合美术如果给本文设计一幅插图,请从下面两个方案中选择一个,并说明理由。(4分)
方案A:一座开阔的院落,房子围成半圆形,房前有高高的台阶,还有宽宽的廊檐。
方案B: 院落门前有一棵老槐树,树下一地槐花如雪。
五、写作展示(50分)
31.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请自备作文纸进行写作)
题一:桃之夭夭是春的魅力,橙黄橘绿是秋的魅力,清词丽句是诗歌的魅力,无私无畏是英雄的 魅力,宽容善良是人格的魅力,责任担当是中国的魅力……魅力无处不在,她引领我们走在追求 梦想和实现美好人生的旅途中。
请你以“ 的魅力”为题(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②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一粒种子诞生了,但它不知道自己是谁,于是开始寻找答案。刚开始,它认为自己是小鱼, 结果差点儿被淹死;然后,它认为自己是猴子,结果从树上摔下来。它不知道自己是谁,伤心地 哭泣着。后来,花开的声音引导种子来到花园,它意外地发现自己是一粒可以开花的种子。找到自 我的种子欣喜若狂,不再自我怀疑,不再感到迷惘。最后,它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开花。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每个人都在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成长;不要怀
疑自己,或许你只是还没有发现自我的真相;等等。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或改写,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请结合自身经历写作,题目自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期末复习】
2023秋八上语文模拟押题卷2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2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3.王维《使至塞上》中,‘ ”描绘了雄浑壮丽的边塞
风光,使苍茫之感直抵人心。
4.在山水游记中借用比喻来写景抒怀是一种常见的手法。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中的“ ”将皎洁的月色比作一汪清水,让人欣赏到了一个澄澈透明、似真似幻的世界。
5.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词人回告天帝日暮途远并感慨自己空有才华的句子是:“ 。”
6.傍晚的印台山文化生态园,山间云气缥缈,林间鸟儿争相回巢,让人不由得想起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 ”。7.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黄鹤楼》成为千古绝唱,诗中“ 两句写诗人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令人向往。
8. 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华夏儿女要有“红军不怕远征难, ”(毛泽东《七律·长征》)的豪情壮志,不怕威胁,不惧困难,奋勇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
1.长歌怀采薇
2.岂不罹凝寒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5.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6.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7.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8.万水千山只等闲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6分)
9.下列画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炽热(zhì) 翘首(qiáo) 滞留(zì) 振聋发聩(kuì)
B.丘壑(hè) 诘责(jí) 颓唐(tuí) 触鲈相接(yóu)
C.狼藉(jí) 矗立(chù) 悄然(qiǎo) 不折不挠(náo)
D.踌躇(chóu) 倔强(juè) 篡改(cuān) 殚精竭虑(dān)
C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
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B. 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
的呢
C.赵州桥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D. 市生态环境局向全市人民发出“无痕露营”倡议。该倡议与“无痕山林”的理念相通,都强
调在亲近自然时要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C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是否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是我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
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关键之举。
B.模具调整工许师傅,多年来苦心钻研模具调试技术,熟练掌握约20余种模具调试技术。
C.湖北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不断上升,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创下了历史新高。
D. “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
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A项 语
病为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B项语病
为前后矛盾,应删去“约”或“余”。D项语病
为搭配不当,应将“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
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改为“美化了校园环
境,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1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荆州市检察机关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专项监督行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确定本地区的监督
重点。
B. 随着打击力度的增强,曾有入木三分之势的电信诈骗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C.家风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D.人工智能加速创新,日益融入各领域,给学校教育带来摧枯拉朽的变化。
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
议论、见解深刻,不能用来形容电信诈骗的
发展势头,B项错误。“潜滋暗长”指暗暗地
生长,不能用来形容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影
响,C项错误。“摧枯拉朽”指枯草朽木受到
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不能用来
形容人工智能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D项
错误。
1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愚公移山”“昆明的雨”“差得很远”“敬畏生命”“雄伟壮丽”五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B.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中“无限”和“美好”充当宾语。
C. 郦道元所撰的《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
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与朱元
思书》。
B 【解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
常识的掌握。B项句子的主干是“青春孕育
希望,青年创造明天”,其中“无限”和“美好”
都是定语,分别修饰“希望”和“明天”,句子
的宾语是“希望”和“明天”。因此B项表述
有误。
14.语文实践活动(6分)
材料一 英山县是中国茶叶之乡。早在唐代,英山生产的“团黄”“蕲门”就与安徽生产的 “黄芽”并称淮南三茗,被列为贡品运往京都长安。2015年,英山成立了大别山茶区第一个茶 叶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全县茶叶多元化开发、多茶类生产、产业转型升级和综合利用,提供了 有力的科技支撑。英山除主产英山云雾茶(绿茶)外,还生产英山云红(红茶)、英山云青(乌龙 茶)、英山云白(珍稀白茶)等多茶类产品。从1992年起,“英山茶文化旅游节”多次举办,推进
茶叶产业与茶乡旅游深度融合,提升了英山茶文化品味。
材料二 英山云雾茶制茶工艺流程图
(1)请阅读材料一,简要概括英山茶及其发展呈现的特点。(2分)
(1)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科技加持;产业结
合。(答出两点即可)
(2)班级举行“了解家乡文化,热爱美丽家园”主题班会,请你结合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向同
学们介绍制茶流程及每一流程的注意事项。(4分)
[示例]同学们,英山云雾茶的制茶流程共
分四步。第一步是采摘,这一步需注意采摘
的日期、茶叶的挑选及采摘后茶叶的放置要
求;第二步是炒青,这一步需注意工具的选
用、温度的控制、手法的运用及品质的把握;
第三步是揉捻,这一步需注意揉捻的原则和
手法;第四步是烘干,这一步需注意工具的 选用、烘干的次数、茶叶含水量的把握及烘 干后的挑选。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24分)
(一)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5~17题。(6分)
【甲】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 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 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 * +
他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比这更差的他都经历 过了,但因为是一个湖南“富”农的儿子,他也经历过比这更好的。他们夫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 帐。除此之外,他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
【乙】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5. 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选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客观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并且预言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B.【甲】文中的“他”指的是朱德,从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质朴率真、生活简朴的人。
C.【乙】文选自《昆虫记》,这部作品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采用野外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昆虫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的科普巨著。
D.【乙】文强调蝉的幼虫在地下生活时间之长,在地上生活时间之短,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坚韧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B(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 【甲】文中的“他”指的是毛泽东。B项说法有误。
16.【甲】文中,在作者看来,“他”是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幽默 风趣;内心信念坚定;说话坦率,生活简朴; 有最锐利的智慧和处世的机巧。
17.“以人性观照昆虫,又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是《昆虫记》的一大艺术特色。【甲】文中的“他”和
【乙】文中的蝉具有怎样的共同的精神品质 (2分)
吃苦耐劳,艰苦斗争,有坚定的信念。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19题。(4分)
紫禁城的色彩之美
周 乾
①从故宫古建筑群整体角度出发,不同方位的建筑屋顶使用不同的颜色。故宫在东、西、南、 北、中各方位对应的屋顶,其色彩布置各有特点。
②中,即中心、中间、中轴,是最重要的方位。故宫内最重要的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对应 的色彩是黄色,代表着皇权。《周易》里有“天玄而地黄”的说法,土地是国家的象征,因而又用黄色来
代表皇帝的权力。故宫古建筑中,大部分尤其是位于中轴线的重要建筑,屋顶的瓦都是黄色的。
③东,是太阳升起的方向。 从功能上讲,故宫东部区域的建筑群主要是皇子们生活的地方,屋 顶瓦面颜色以绿色为主。绿色象征着春天,万物能更加茁壮成长。皇帝将皇子居所安排在这里,寓意皇子们犹如草木萌发,生机无限。
④西,是太阳落山的方向。故宫西区主要是皇太后、后妃们生活的地方,其屋顶瓦面颜色为金 黄色。金黄色让人联想到“金秋”,万物有丰硕的成果。对于皇太后而言, 一生圆满,可安度晚年;对 于妃子们而言,则寓意着希望她们能多为皇帝生儿育女,结出生命的果实,以利于皇家子孙繁茂、多 子多福。
⑤南,对应的颜色为红色,代表着夏天,有红火、炽热之意,亦有防护、守卫之意。故宫南面的建 筑主要指午门,其屋顶瓦面为黄色,但其承台的颜色为红色。高高的承台表面饰以红色,既显得威 严庄重,又衬托了午门城楼的雄伟高大。
⑥北,代表冬天的方向,在五行中属水,有收纳、灭火之意。故宫北侧屋顶瓦面是黑色。故宫北 门——神武门的值房瓦面颜色就为黑色。故宫的古建筑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容易着火。皇帝通过 在北方设置黑色的屋顶,来希望紫禁城内的建筑不发生火灾。
⑦5个方位的古建筑与5种色彩的巧妙对应,体现了故宫区域功能规划的文化内涵,亦展现出古建筑整体的色彩之美。
⑧颜色的变化也运用于故宫的单体建筑上,不同部位采用的色彩不同,突出的主题也不同。
⑨以太和门为例。太和门的瓦面是黄色,寓意建筑为皇帝所专用。屋檐(主要是梁枋与斗拱) 是青绿色。由于屋檐往外挑出,因而在梁枋下部及斗拱部位会出现阴影,青绿色在阴影中显得轻盈而 又遥远,体现了建筑的阴柔之美,亦显示建筑空间内部的高深与宽阔。柱架和墙体为红色,体现阳 刚之气和护卫之意。台基和栏板是白色,突出了建筑本身的高贵。地面则是灰色的。灰色正好足 够低调,置身于各种色调之中,并与之融合,形成了很好的补色效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黄色代表皇权,故宫内位于中轴线的重要建筑,大部分屋顶的瓦都是黄色的。
B. 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以绿色为主”,对故宫东部区域建筑群的屋顶瓦面颜色从范围上进行了限定,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C. 故宫西区建筑的屋顶瓦面颜色为金黄色,以此来寓意后妃们能为皇帝多多生儿育女,繁衍后代。
D. 第⑨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在单体建筑上,不同部位的色彩不同,突出的主题也不同。
C【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 解。根据第④段中“对于皇太后而言, 一生 圆满,可安度晚年;对于妃子们而言……以 利于皇家子孙繁茂、多子多福”可知,故宫西 区建筑的屋顶瓦面颜色为金黄色的寓意有 “一生圆满”和“多子多福”。C项表述片面, 理解分析不正确。
19.选文在说明故宫的古建筑群对于不同的颜色的使用时,从①
和② 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2分)
①故宫在中、东、西、南、北各方位对应的屋 顶,其色彩布置各有特点(整体角度)
②故宫的单体建筑上,不同部位采用的色彩 不同,突出的主题也不同(单体建筑)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14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 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 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①,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是日,大赦天下。田肯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②。秦,形胜之国③,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④焉。
地執⑤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 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悬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高祖曰:“善。”赐黄金五百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第八》)
【注释】①伪游云梦:假说巡游云梦泽(地名),实际为袭捕韩信。②治秦中:意为“建都秦中”。治,以…… 为首都。③形胜之国:形势险要的地方。④百二:言二足以当百也,指可生五十倍的效用。⑤轨(shì):同“势”。
2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委而去之 委: (2)寡助之至 至:
(3)即因执之 因 : (4)南有泰山之固 固 :
(1)放弃。 (2)极点。 (3)趁机。
(4)险固。
2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得道者多助 陛下得韩信 B. 三里之城 即因执之
C.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残年余力 D. 告之于帝 会诸侯于陈
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 的辨析。A.施行,动词。/擒获,动词。B.的, 助词。/代指楚王韩信,代词。C.凭借,介词。 /凭借,介词。D.向,给,介词。/在,介词。
22.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地執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地執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 建瓴水也。
23.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 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 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2)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
(2)有人上书报告楚王韩信谋反作乱的事, 高祖向大臣询问对策,大臣们都争着想去 征讨韩信。
24.【甲】【乙】两文在议论说理时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对于战争取胜的要素各有侧重。【甲】文反映 了孟子善用排比和(1) 说理的特点,强调了“人和”对于战争制胜的关键作用;而根据 【乙】文中田肯谏言的内容可知,作者主要通过举例论证,强调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是【甲】文中
谈到的(2) 。 (2分)
(1)对比 (2)地利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2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25~26题。(8分)
【甲】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古城①春望
李梦阳
阴阴日欲暮,迢迢春望稀。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
孤城还麦秀②,白首且花飞。临路长杨袅,前朝今是非。
【注释】①古城:宿迁故城遗址,晋朝在此设宿豫郡,唐时郡治迁徙,故城废。②秀:谷类植物抽穗开花。
25.【甲】诗尾联中“搔”字用得妙,请简析妙在何处。(4分)
“搔”字是对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动 作(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 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26.同为“春望”,杜甫和李梦阳在各自的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甲】诗表达了杜甫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感 情。【乙】诗表达了李梦阳对故城不在的遗 憾、感伤以及对时局的隐忧。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7~30题。(14分)
花园大院
肖复兴
①北京胡同的名字很有意思,有的土得掉渣儿,有的很雅。花园大院,就是这样一条有着好听
名字的老胡同。
②花园大院,离我家不远,第一次到那里去,是母亲去世之后那一年的春节。那时,我快六岁 了。去那里,是因为那里有崔大叔、崔大婶家。崔大叔和我父亲是同事,崔大婶和我生母两人从小
一起长大,我们两家自然很熟。
③那一年春节, 一路上,父亲嘱咐我和弟弟进了崔家的门要先鞠躬拜年。那时候,我内向得很,
也自卑得很,非常害怕当着外人的面说话。 一路走, 一路背着父亲教给我要说的话, 一路担心说不好。
④那是一条闹中取静的胡同,胡同尽头,就是他们家。门前有棵老槐树,春节去拜年时,老槐树 疏枝横斜。进了大门,是一个开阔的院子,房子围成半圆形,和我们大院的格局完全不一样。这样的陌生感,加剧了我的紧张,见了崔大叔和崔大婶,尽管父亲一再催促着我叫人,我却更不敢张口了。
⑤崔大婶嗔怪地对父亲说道:“孩子脸皮薄,不叫就不叫吧,别逼孩子啦!”
⑥崔大叔在一旁听了呵呵笑着也劝父亲。
⑦父亲却死拧,非逼我叫一声“崔大叔、崔大婶”不可。没有办法,我只好低着头,羞羞答答地叫了一声“崔大婶…… ”
⑧“还没有叫崔大叔呢!”父亲生气地说我。崔大婶一把把我拉过去,搂在她的怀里,说:“行啦!
快别难为孩子了,都快坐下吧!”
⑨那是崔大婶和崔大叔给我的第一印象。
⑩后来,常去崔大叔和崔大婶家,如果是夏天,门前那棵老槐树下, 一地槐花如雪。在北京,我 家没有一个亲戚,我愿意去他们家,特别是崔大婶待我很亲,总会让我涌出一种家的感觉,她那带有口音的话语,常让我想,我母亲说话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子呀!
每一次去,崔大婶总会留下我,给我做好吃的。有时候,她拉着我的手,爱抚地对我说:“你娘
要是活着该多好啊!看你长得都这么大,这么懂事了!”说着,她会忍不住掉下眼泪。
1970年的冬天,我到北大荒两年多之后第一次回北京探亲,自然要先去崔大叔、崔大婶家。 从我进门到落座,崔大婶的目光一直落在我的腿上。我穿的棉裤厚厚的,笨重得很,棉花赶毡都臃 在一起,让她笑话了吧 崔大婶没说什么。临离开北京要回北大荒之前,我去崔大婶家告别,她拿 出一条早已经做好的棉裤,让我换上。仿佛要和我穿的这条笨拙的棉裤故意作对比似的,那条棉裤 又薄又轻。我对崔大婶说:“北大荒冷,我穿不上这个!”崔大婶笑着对我说:“傻孩子,这是丝棉裤,比你身上穿的暖和多了!快换上,北大荒天寒地冻的,别冻坏了,闹成了寒腿,可是一辈子的事。”
这是崔大婶为我特意做了一条丝棉裤,这是我这一辈子穿的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丝棉裤。 那棉裤做得特别好,由于里面是丝棉,又暄腾又轻巧,针脚分外细密。 我换上这条丝棉裤,感动得 很, 一再感谢她,夸她的手艺好。她叹口气说:“你亲娘要是还活着,她比我做活儿好,还要细呢!”她 说这番话的时候,让我从她的眼睛里能够看到对往昔的一种回忆,也让我看到只有作为母亲才有的一种慈爱之情。
如今,很多地方,很多亲人,很多时光,都不在了。那条丝棉裤,还埋在我家的箱底。偶然翻 箱子时看见它,心里会很感伤。几年前冬天,在美国布鲁明顿孩子家,读到一首提及衣衫的诗, 一下 子让我想起崔大婶给我做的那条丝棉裤。我抄下这首诗,竟也泪眼朦胧。那一晚,布鲁明顿不仅也是积雪满庭,而且,雪一直在下,纷纷下了一夜。
(有删改)
27.本文回忆了“我”与崔大婶之间的哪些往事 (2分)
①“我”跟随父亲去崔家拜年,得到崔大婶的 体谅和关爱。②每次去崔家,崔大婶总会留下 “我”,给“我”做好吃的。③崔大婶特意为“我” 做丝棉裤,让“我”感受到慈母般的爱。
28.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结合语境,分析下面两处细节描写的表达
效果。(4分)
(1)崔大婶的目光一直落在我的腿上。
崔大婶的目光一直“落”在“我”的腿上,表现出崔大婶的细心和对“我”的关心,也为 后文“她拿出一条早已经做好的棉裤,让我 换上”的情节埋下伏笔。
(2)那棉裤做得特别好,由于里面是丝棉,又暄腾又轻巧,针脚分外细密。
“针脚分外细密”是对棉裤的细节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崔大婶为“我”做的丝绵裤 在针脚上的用心,表现了崔大婶对“我”的关 爱之情。
29. 回归教材P76思考探究第一、2题改编了本文中崔大婶的形象真切动人,作者是怎样刻画崔大婶的形象的 (4分)
①通过崔大婶为“我”做丝绵裤、给“我”做好 吃的这些典型事例表现崔大审的善良、慈 爱;②将“我”初次拜访时父亲的催促、发怒与崔大婶的体贴进行对比,凸显崔大婶的和 蔼可亲;③通过崔大婶“拉着我的手”的动作以及对“我”娘的追忆表现出崔大婶对“我” 的疼爱与心疼;④通过“我”常去、爱去崔大婶家以及对崔大婶慈爱之情的感受,侧面表现崔大婶的慈爱。
30. 跨学科整合美术如果给本文设计一幅插图,请从下面两个方案中选择一个,并说明理由。(4分)
方案A:一座开阔的院落,房子围成半圆形,房前有高高的台阶,还有宽宽的廊檐。
方案B: 院落门前有一棵老槐树,树下一地槐花如雪。
[示例]我选择方案B。(1分)文章主要写崔大 婶给予“我”关爱,表现崔大婶的温柔善良、 真诚慈爱。(1分)“院落门前有一棵老槐树, 树下一地槐花如雪”不仅契合文章内容,还 以优美的环境,渲染了温馨美好的氛围,满 地槐花象征了崔大婶圣洁美好的品质。方 案A以写实的方式呈现崔大婶家的样子,虽 与文章内容相吻合,但缺少了诗意和象征意义。
五、写作展示(50分)
31.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请自备作文纸进行写作)
题一:桃之夭夭是春的魅力,橙黄橘绿是秋的魅力,清词丽句是诗歌的魅力,无私无畏是英雄的 魅力,宽容善良是人格的魅力,责任担当是中国的魅力……魅力无处不在,她引领我们走在追求 梦想和实现美好人生的旅途中。
请你以“ 的魅力”为题(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②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一粒种子诞生了,但它不知道自己是谁,于是开始寻找答案。刚开始,它认为自己是小鱼, 结果差点儿被淹死;然后,它认为自己是猴子,结果从树上摔下来。它不知道自己是谁,伤心地 哭泣着。后来,花开的声音引导种子来到花园,它意外地发现自己是一粒可以开花的种子。找到自 我的种子欣喜若狂,不再自我怀疑,不再感到迷惘。最后,它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开花。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每个人都在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成长;不要怀
疑自己,或许你只是还没有发现自我的真相;等等。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或改写,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请结合自身经历写作,题目自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8张PPT)
人教八上语文期末复习课件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
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 期末专题复习
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2
模拟预测2
三、真题演练卷
1.2022秋武汉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2.2022秋黄冈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3.2022秋孝感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4.2022秋黄石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5.2022秋仙桃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6.2022秋鄂州市八上语文期末真题卷
四、模拟押题卷
1.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1
2.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期末模拟押题卷2
二、专项必刷预测题
古诗文默写
词语
句子
综合性学习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
古诗词阅读
文言文阅读(一)课内篇
文言文阅读(二)课内外对比阅读
目 录
2023秋统编八上语文 期末专题复习
一、基础知识梳理读记练
1.字词
2.古诗文默写
3.文言文梳理读记
4古诗词鉴赏
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
1.相顾无相识, 。(王绩《野望》)
2 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3.王维《使至塞上》中,‘ ”描绘了雄浑壮丽的边塞
风光,使苍茫之感直抵人心。
4.在山水游记中借用比喻来写景抒怀是一种常见的手法。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一文中的“ ”将皎洁的月色比作一汪清水,让人欣赏到了一个澄澈透明、似真似幻的世界。
5.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词人回告天帝日暮途远并感慨自己空有才华的句子是:“ 。”
6.傍晚的印台山文化生态园,山间云气缥缈,林间鸟儿争相回巢,让人不由得想起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 ”。
7. 唐代诗人崔颢一首《黄鹤楼》成为千古绝唱,诗中“ 两句写诗人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令人向往。
8. 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华夏儿女要有“红军不怕远征难, ”(毛泽东《七律·长征》)的豪情壮志,不怕威胁,不惧困难,奋勇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
1.长歌怀采薇
2.岂不罹凝寒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4.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5.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6.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7.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8.万水千山只等闲
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16分)
C
10.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B. 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呢
C.赵州桥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D. 市生态环境局向全市人民发出“无痕露营”倡议。该倡议与“无痕山林”的理念相通,都强调在亲近自然时要尊重自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C
9.下列画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炽热(zhì) 翘首(qiáo) 滞留(zì) 振聋发聩(kuì)
B.丘壑(hè) 诘责(jí) 颓唐(tuí) 触鲈相接(yóu)
C.狼藉(jí) 矗立(chù) 悄然(qiǎo) 不折不挠(náo)
D.踌躇(chóu) 倔强(juè) 篡改(cuān) 殚精竭虑(dān)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是否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枢纽,是我省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关键之举。
B.模具调整工许师傅,多年来苦心钻研模具调试技术,熟练掌握约20余种模具调试技术。
C.湖北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不断上升,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创下了历史新高。
D. “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
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
A项语病为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
B项语病为前后矛盾,应删去“约”或“余”。
D项语病为搭配不当,应将“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改为“美化了校园环境,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1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荆州市检察机关积极开展湿地保护专项监督行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确定本地区的监督重点。
B. 随着打击力度的增强,曾有入木三分之势的电信诈骗得到了有效的遏制。
C.家风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D.人工智能加速创新,日益融入各领域,给学校教育带来摧枯拉朽的变化。
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不能用来形容电信诈骗的发展势头,B项错误。“潜滋暗长”指暗暗地生长,不能用来形容家风对家庭成员的影响,C项错误。“摧枯拉朽”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不能用来形容人工智能给学校教育带来的变化,D项错误。
1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愚公移山”“昆明的雨”“差得很远”“敬畏生命”“雄伟壮丽”五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B.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中“无限”和“美好”充当宾语。
C. 郦道元所撰的《水经注》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如《与朱元思书》。
B 【解析】本题考查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B项句子的主干是“青春孕育希望,青年创造明天”,其中“无限”和“美好”都是定语,分别修饰“希望”和“明天”,句子的宾语是“希望”和“明天”。因此B项表述有误。
14.语文实践活动(6分)
材料一 英山县是中国茶叶之乡。早在唐代,英山生产的“团黄”“蕲门”就与安徽生产的 “黄芽”并称淮南三茗,被列为贡品运往京都长安。2015年,英山成立了大别山茶区第一个茶 叶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全县茶叶多元化开发、多茶类生产、产业转型升级和综合利用,提供了 有力的科技支撑。英山除主产英山云雾茶(绿茶)外,还生产英山云红(红茶)、英山云青(乌龙 茶)、英山云白(珍稀白茶)等多茶类产品。从1992年起,“英山茶文化旅游节”多次举办,推进
茶叶产业与茶乡旅游深度融合,提升了英山茶文化品味。
(1)请阅读材料一,简要概括英山茶及其发展呈现的特点。(2分)
(1)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科技加持;产业结合。(答出两点即可)
(2)班级举行“了解家乡文化,热爱美丽家园”主题班会,请你结合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向同学们介绍制茶流程及每一流程的注意事项。(4分)
[示例]同学们,英山云雾茶的制茶流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采摘,这一步需注意采摘的日期、茶叶的挑选及采摘后茶叶的放置要求;第二步是炒青,这一步需注意工具的选用、温度的控制、手法的运用及品质的把握;第三步是揉捻,这一步需注意揉捻的原则和手法;第四步是烘干,这一步需注意工具的 选用、烘干的次数、茶叶含水量的把握及烘 干后的挑选。
材料二 英山云雾茶制茶工艺流程图
三、浅层次阅读理解(24分)
(一)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15~17题。(6分)
【甲】在我看来,他是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 幽默感,喜欢憨笑。甚至在说到自己的时候和苏维埃的缺点的时候他也笑得厉害——但是这种孩 子气的笑,丝毫也不会动摇他内心对他目标的信念。他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然而他把天真质朴的奇怪品质同锐利的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了起来。
他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比这更差的他都经历 过了,但因为是一个湖南“富”农的儿子,他也经历过比这更好的。他们夫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 帐。除此之外,他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做了十年红军领袖,千百次地没收了地主、官僚和税吏的财产,他所有的财物却依然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包括两套布制服。
【乙】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 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15. 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选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部作品客观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并且预言红星必将照耀全中国。
B.【甲】文中的“他”指的是朱德,从文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质朴率真、生活简朴的人。
C.【乙】文选自《昆虫记》,这部作品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采用野外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昆虫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的科普巨著。
D.【乙】文强调蝉的幼虫在地下生活时间之长,在地上生活时间之短,表达了作者对蝉的坚韧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B(2 分)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掌握。 【甲】文中的“他”指的是毛泽东。B项说法有误。
16.【甲】文中,在作者看来,“他”是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分)
“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幽默 风趣;内心信念坚定;说话坦率,生活简朴; 有最锐利的智慧和处世的机巧。
17.“以人性观照昆虫,又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是《昆虫记》的一大艺术特色。【甲】文中的“他”和【乙】文中的蝉具有怎样的共同的精神品质 (2分)
吃苦耐劳,艰苦斗争,有坚定的信念。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19题。(4分)
紫禁城的色彩之美
周 乾
①从故宫古建筑群整体角度出发,不同方位的建筑屋顶使用不同的颜色。故宫在东、西、南、 北、中各方位对应的屋顶,其色彩布置各有特点。
②中,即中心、中间、中轴,是最重要的方位。故宫内最重要的建筑都布置在中轴线上。中对应 的色彩是黄色,代表着皇权。《周易》里有“天玄而地黄”的说法,土地是国家的象征,因而又用黄色来
代表皇帝的权力。故宫古建筑中,大部分尤其是位于中轴线的重要建筑,屋顶的瓦都是黄色的。
③东,是太阳升起的方向。 从功能上讲,故宫东部区域的建筑群主要是皇子们生活的地方,屋 顶瓦面颜色以绿色为主。绿色象征着春天,万物能更加茁壮成长。皇帝将皇子居所安排在这里,寓意皇子们犹如草木萌发,生机无限。
④西,是太阳落山的方向。故宫西区主要是皇太后、后妃们生活的地方,其屋顶瓦面颜色为金 黄色。金黄色让人联想到“金秋”,万物有丰硕的成果。对于皇太后而言, 一生圆满,可安度晚年;对 于妃子们而言,则寓意着希望她们能多为皇帝生儿育女,结出生命的果实,以利于皇家子孙繁茂、多 子多福。
⑤南,对应的颜色为红色,代表着夏天,有红火、炽热之意,亦有防护、守卫之意。故宫南面的建 筑主要指午门,其屋顶瓦面为黄色,但其承台的颜色为红色。高高的承台表面饰以红色,既显得威 严庄重,又衬托了午门城楼的雄伟高大。
⑥北,代表冬天的方向,在五行中属水,有收纳、灭火之意。故宫北侧屋顶瓦面是黑色。故宫北 门——神武门的值房瓦面颜色就为黑色。故宫的古建筑都是以木结构为主,容易着火。皇帝通过 在北方设置黑色的屋顶,来希望紫禁城内的建筑不发生火灾。
⑦5个方位的古建筑与5种色彩的巧妙对应,体现了故宫区域功能规划的文化内涵,亦展现出古建筑整体的色彩之美。
⑧颜色的变化也运用于故宫的单体建筑上,不同部位采用的色彩不同,突出的主题也不同。
⑨以太和门为例。太和门的瓦面是黄色,寓意建筑为皇帝所专用。屋檐(主要是梁枋与斗拱) 是青绿色。由于屋檐往外挑出,因而在梁枋下部及斗拱部位会出现阴影,青绿色在阴影中显得轻盈而 又遥远,体现了建筑的阴柔之美,亦显示建筑空间内部的高深与宽阔。柱架和墙体为红色,体现阳 刚之气和护卫之意。台基和栏板是白色,突出了建筑本身的高贵。地面则是灰色的。灰色正好足 够低调,置身于各种色调之中,并与之融合,形成了很好的补色效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黄色代表皇权,故宫内位于中轴线的重要建筑,大部分屋顶的瓦都是黄色的。
B. 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以绿色为主”,对故宫东部区域建筑群的屋顶瓦面颜色从范围上进行了限定,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C. 故宫西区建筑的屋顶瓦面颜色为金黄色,以此来寓意后妃们能为皇帝多多生儿育女,繁衍后代。
D. 第⑨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在单体建筑上,不同部位的色彩不同,突出的主题也不同。
C【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 解。根据第④段中“对于皇太后而言, 一生 圆满,可安度晚年;对于妃子们而言……以 利于皇家子孙繁茂、多子多福”可知,故宫西 区建筑的屋顶瓦面颜色为金黄色的寓意有 “一生圆满”和“多子多福”。C项表述片面, 理解分析不正确。
19.选文在说明故宫的古建筑群对于不同的颜色的使用时,从①
和② 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2分)
①故宫在中、东、西、南、北各方位对应的屋 顶,其色彩布置各有特点(整体角度)
②故宫的单体建筑上,不同部位采用的色彩 不同,突出的主题也不同(单体建筑)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14分)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 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 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十二月,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 用陈平计,乃伪游云梦①,会诸侯于陈,楚王信迎,即因执之。是日,大赦天下。田肯贺,因说高祖曰:“陛下得韩信,又治秦中②。秦,形胜之国③,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④焉。
地執⑤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夫齐,东有琅邪、即墨之饶,南有泰山之固, 西有浊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悬隔千里之外,齐得十二焉。故此东西秦也。非亲子弟,莫可使王齐矣。”高祖曰:“善。”赐黄金五百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第八》)
【注释】①伪游云梦:假说巡游云梦泽(地名),实际为袭捕韩信。②治秦中:意为“建都秦中”。治,以…… 为首都。③形胜之国:形势险要的地方。④百二:言二足以当百也,指可生五十倍的效用。⑤轨(shì):同“势”。
2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委而去之 委: (2)寡助之至 至:
(3)即因执之 因 : (4)南有泰山之固 固 :
(1)放弃。 (2)极点。 (3)趁机。 (4)险固。
2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得道者多助 陛下得韩信 B. 三里之城 即因执之
C.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残年余力 D. 告之于帝 会诸侯于陈
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义和用法 的辨析。A.施行,动词。/擒获,动词。B.的, 助词。/代指楚王韩信,代词。C.凭借,介词。 /凭借,介词。D.向,给,介词。/在,介词。
22.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地執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
地執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 建瓴水也。
23.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 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 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2)人有上变事告楚王信谋反,上问左右,左右争欲击之。
(2)有人上书报告楚王韩信谋反作乱的事, 高祖向大臣询问对策,大臣们都争着想去 征讨韩信。
24.【甲】【乙】两文在议论说理时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对于战争取胜的要素各有侧重。【甲】文反映 了孟子善用排比和(1) 说理的特点,强调了“人和”对于战争制胜的关键作用;而根据 【乙】文中田肯谏言的内容可知,作者主要通过举例论证,强调战争取胜的关键因素是【甲】文中谈到的。
对比 地利
四、深层次阅读赏析(2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25~26题。(8分)
【甲】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古城①春望
李梦阳
阴阴日欲暮,迢迢春望稀。野色吹寒立,林鸦逆雨归。
孤城还麦秀②,白首且花飞。临路长杨袅,前朝今是非。
【注释】①古城:宿迁故城遗址,晋朝在此设宿豫郡,唐时郡治迁徙,故城废。②秀:谷类植物抽穗开花。
25.【甲】诗尾联中“搔”字用得妙,请简析妙在何处。(4分)
“搔”字是对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动 作(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 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26.同为“春望”,杜甫和李梦阳在各自的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甲】诗表达了杜甫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感 情。【乙】诗表达了李梦阳对故城不在的遗 憾、感伤以及对时局的隐忧。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7~30题。(14分)
花园大院
肖复兴
①北京胡同的名字很有意思,有的土得掉渣儿,有的很雅。花园大院,就是这样一条有着好听
名字的老胡同。
②花园大院,离我家不远,第一次到那里去,是母亲去世之后那一年的春节。那时,我快六岁 了。去那里,是因为那里有崔大叔、崔大婶家。崔大叔和我父亲是同事,崔大婶和我生母两人从小
一起长大,我们两家自然很熟。
③那一年春节, 一路上,父亲嘱咐我和弟弟进了崔家的门要先鞠躬拜年。那时候,我内向得很,
也自卑得很,非常害怕当着外人的面说话。 一路走, 一路背着父亲教给我要说的话, 一路担心说不好。
④那是一条闹中取静的胡同,胡同尽头,就是他们家。门前有棵老槐树,春节去拜年时,老槐树 疏枝横斜。进了大门,是一个开阔的院子,房子围成半圆形,和我们大院的格局完全不一样。这样的陌生感,加剧了我的紧张,见了崔大叔和崔大婶,尽管父亲一再催促着我叫人,我却更不敢张口了。
⑤崔大婶嗔怪地对父亲说道:“孩子脸皮薄,不叫就不叫吧,别逼孩子啦!”
⑥崔大叔在一旁听了呵呵笑着也劝父亲。
⑦父亲却死拧,非逼我叫一声“崔大叔、崔大婶”不可。没有办法,我只好低着头,羞羞答答地叫了一声“崔大婶…… ”
⑧“还没有叫崔大叔呢!”父亲生气地说我。崔大婶一把把我拉过去,搂在她的怀里,说:“行啦!快别难为孩子了,都快坐下吧!”
⑨那是崔大婶和崔大叔给我的第一印象。
⑩后来,常去崔大叔和崔大婶家,如果是夏天,门前那棵老槐树下, 一地槐花如雪。在北京,我 家没有一个亲戚,我愿意去他们家,特别是崔大婶待我很亲,总会让我涌出一种家的感觉,她那带有口音的话语,常让我想,我母亲说话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子呀!
每一次去,崔大婶总会留下我,给我做好吃的。有时候,她拉着我的手,爱抚地对我说:“你娘要是活着该多好啊!看你长得都这么大,这么懂事了!”说着,她会忍不住掉下眼泪。
1970年的冬天,我到北大荒两年多之后第一次回北京探亲,自然要先去崔大叔、崔大婶家。 从我进门到落座,崔大婶的目光一直落在我的腿上。我穿的棉裤厚厚的,笨重得很,棉花赶毡都臃 在一起,让她笑话了吧 崔大婶没说什么。临离开北京要回北大荒之前,我去崔大婶家告别,她拿 出一条早已经做好的棉裤,让我换上。仿佛要和我穿的这条笨拙的棉裤故意作对比似的,那条棉裤 ,又薄又轻。
我对崔大婶说:“北大荒冷,我穿不上这个!”崔大婶笑着对我说:“傻孩子,这是丝棉裤,比你身上穿的暖和多了!快换上,北大荒天寒地冻的,别冻坏了,闹成了寒腿,可是一辈子的事。”
这是崔大婶为我特意做了一条丝棉裤,这是我这一辈子穿的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丝棉裤。 那棉裤做得特别好,由于里面是丝棉,又暄腾又轻巧,针脚分外细密。 我换上这条丝棉裤,感动得 很, 一再感谢她,夸她的手艺好。她叹口气说:“你亲娘要是还活着,她比我做活儿好,还要细呢!”她 说这番话的时候,让我从她的眼睛里能够看到对往昔的一种回忆,也让我看到只有作为母亲才有的一种慈爱之情。
如今,很多地方,很多亲人,很多时光,都不在了。那条丝棉裤,还埋在我家的箱底。偶然翻 箱子时看见它,心里会很感伤。几年前冬天,在美国布鲁明顿孩子家,读到一首提及衣衫的诗, 一下 子让我想起崔大婶给我做的那条丝棉裤。我抄下这首诗,竟也泪眼朦胧。那一晚,布鲁明顿不仅也是积雪满庭,而且,雪一直在下,纷纷下了一夜。
(有删改)
27.本文回忆了“我”与崔大婶之间的哪些往事 (2分)
①“我”跟随父亲去崔家拜年,得到崔大婶的 体谅和关爱。②每次去崔家,崔大婶总会留下 “我”,给“我”做好吃的。③崔大婶特意为“我” 做丝棉裤,让“我”感受到慈母般的爱。
28.细节描写是对人物、景物等表现对象的细微刻画。结合语境,分析下面两处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
(1)崔大婶的目光一直落在我的腿上。崔大婶的目光一直“落”在“我”的腿上,表现出崔大婶的细心和对“我”的关心,也为 后文“她拿出一条早已经做好的棉裤,让我 换上”的情节埋下伏笔。
(2)那棉裤做得特别好,由于里面是丝棉,又暄腾又轻巧,针脚分外细密。“针脚分外细密”是对棉裤的细节描写, 生动形象地写出崔大婶为“我”做的丝绵裤 在针脚上的用心,表现了崔大婶对“我”的关 爱之情。
29. 回归教材P76思考探究第一、2题改编了本文中崔大婶的形象真切动人,作者是怎样刻画崔大婶的形象的 (4分)
①通过崔大婶为“我”做丝绵裤、给“我”做好 吃的这些典型事例表现崔大审的善良、慈爱;②将“我”初次拜访时父亲的催促、发怒与崔大婶的体贴进行对比,凸显崔大婶的和 蔼可亲;③通过崔大婶“拉着我的手”的动作以及对“我”娘的追忆表现出崔大婶对“我” 的疼爱与心疼;④通过“我”常去、爱去崔大婶家以及对崔大婶慈爱之情的感受,侧面表现崔大婶的慈爱。
30. 跨学科整合美术如果给本文设计一幅插图,请从下面两个方案中选择一个,并说明理由。(4分)
方案A:一座开阔的院落,房子围成半圆形,房前有高高的台阶,还有宽宽的廊檐。
方案B: 院落门前有一棵老槐树,树下一地槐花如雪。
[示例]我选择方案B。(1分)文章主要写崔大 婶给予“我”关爱,表现崔大婶的温柔善良、 真诚慈爱。(1分)“院落门前有一棵老槐树, 树下一地槐花如雪”不仅契合文章内容,还以优美的环境,渲染了温馨美好的氛围,满 地槐花象征了崔大婶圣洁美好的品质。方案A以写实的方式呈现崔大婶家的样子,虽与文章内容相吻合,但缺少了诗意和象征意义。
五、写作展示(50分)
31.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作文。( 请自备作文纸进行写作)
题一:桃之夭夭是春的魅力,橙黄橘绿是秋的魅力,清词丽句是诗歌的魅力,无私无畏是英雄的 魅力,宽容善良是人格的魅力,责任担当是中国的魅力……魅力无处不在,她引领我们走在追求 梦想和实现美好人生的旅途中。
请你以“ 的魅力”为题(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诗歌、戏剧除外,文体不限,文体要鲜明。②表达要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一粒种子诞生了,但它不知道自己是谁,于是开始寻找答案。刚开始,它认为自己是小鱼, 结果差点儿被淹死;然后,它认为自己是猴子,结果从树上摔下来。它不知道自己是谁,伤心地 哭泣着。后来,花开的声音引导种子来到花园,它意外地发现自己是一粒可以开花的种子。找到自 我的种子欣喜若狂,不再自我怀疑,不再感到迷惘。最后,它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开花。
这个故事至少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每个人都在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成长;不要怀疑自己,或许你只是还没有发现自我的真相;等等。
要求: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或改写,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请结合自身经历写作,题目自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