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课标要求:1. 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
2. 认识社会各阶层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重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
难点:对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其阶级实质的认识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性质 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目的 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朝统治
代表 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自强 求富 其他
创办了一批官办的军事工业 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 近代教育: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
举例 筹划海防:北洋舰队为代表的新式海军
评价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中国近代化开端 自强求富目的并未达到 只引进技术,对封建制度修修补补
三、边疆危机
史实 应对或后果
(1)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叛乱 (2)英国支持阿古柏趁机入侵 (3)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1878年左宗棠2月收复新疆,1884年,新疆建省
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 (1)1883年底中法战争打响 (2)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刘铭传率军多次击退法军 (3)1885年3月,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6月,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 (4)1885年,台湾建省
知识延伸
分析一: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经济上: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外交上:建立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清朝同外国的联系,促使中国外交向近代化转变。
3、军事上: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4、教育上: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分析二: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
角度 表现
列强侵华特征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的阶段,呈现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侵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社会主要矛盾 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民族危机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经济结构变动 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
阶级关系变动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革命派政治团体成立,救亡图存的运动高涨。
向西方学习 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单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不能挽救中国,应该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转向制度层面。
概括一: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促进作用:
(1)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减轻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因素。
(2)《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3)催生了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阻碍作用:
(1)《天朝田亩制度》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潮流相违背。
(2)太平天国运动破坏了富饶地区的生产力,迟滞了这些省份的近代化进程。
(3)中国内乱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列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近代化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