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31 22:1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一、太平天国运动
1.背景
(1)洪秀全在多次科举考试落第后极端失望,提出了“拜上帝”的主张【深挖点:中国历史上很多农民起义都借用宗教口号来发动和组织起农民义】。
(2)冯云山到广西紫荆山号召民众加入拜上帝会,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
2.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2)定都天京:1853年,太平军从武昌沿长江东下,经九江、安庆,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于此【史料:1853 年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 , 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 , 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 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
(3)军事全盛:太平军北伐、西征,占领湖北、江西、安徽的许多地方,军事上达到鼎盛,但领导集团日渐腐败。
(4)由盛转衰: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5)重建核心: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在安庆战役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
(6)运动失败
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进攻下【深挖点:中外联合镇压,是中国以往农民起义所没有面临过的新原因】,天京等地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3.社会政治主张【深挖点:太平天国运动初期, 反对孔子和儒家。运动后期,为了维护政权,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
纲领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内容 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提出了新的社会经济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结果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4.失败原因
由于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深挖点:太平天国以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为目标,但由于领导集团内讧,同时不能突破封建秩序,太平天国内部有严格的等级划分,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可能冲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失败是必然的。
5.影响
(1)太平天国运动在鸦片战争十年后爆发,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随着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深挖点: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认可地方督抚自筹经费,导致财政权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深挖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等使得清政府财政支出剧增,需要另辟财源,于是增设了新的税收——厘金。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厘金和关税收入超越田赋,成为清政府最主要的财政来源】。
【地图解读】
(1)太平天国破坏了江南地区的生产力,加剧了社会动荡,给外国侵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2)1858年《天津条约》使列强攫取了在中国的内河航行权,同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又开放了多个通商口岸,其中有很多位于长江中下游。造成了太平天国与列强势力的碰撞,太平天国面临的形势更严峻。
(3)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清政府暂时解除了外患,转而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列强势力也加入其中,加速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二、洋务运动
1.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统治阶级中的一些当权人物看到了欧美国家的船坚炮利【史料:1864年,李鸿章在一封信中谈到,西方船坚炮利, 中 国“ 若不及早自强,变易兵制,讲求军实,仍循数百年绿营相沿旧规,厝火积薪,可危之甚”】。
2.目的:挽救国家的颓势,他们推行了一系列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新政。
3.代表人物:主要有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4.内容
内容 代表
创办近代工业【深挖点:洋务派内部关于发展洋务,也存在一定的争论,如李鸿章与张之洞就“修筑铁路与炼铁孰先孰后”发生过争论,并影响力相关近代企业的建设】 ①军事工业: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上海,曾国藩、李鸿章,1865)、福州船政局(左宗棠,1866)、天津机器局(李鸿章,1867)、金陵机器制造局(李鸿章,1865) 【深挖点:洋务运动时期,地方督抚主导创立洋务企业,提高了地方督抚的地位,扩大了地方政府的权力和职能】
②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1872)、上海机器织布局(李鸿章,1878)、开平煤矿、汉阳铁厂(张之洞,1890) 【深挖点:很多近代民用工业分布于上海,说明鸦片战争后,上海在全国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在19世纪50年代已经超过了广州】
筹划海防,建新式海军 北洋舰队【深挖点:1888年12月,北洋舰队正式成军,此后海军建设趋缓。清政府仍未能跳出以守为战的传统海防思维,重点防守大陆沿岸。】
创办近代教育 创办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的学校,派遣留学生【深挖点:冲击了传统的封建学校教育体系,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兴起】
5.评价【深挖点:洋务派中的一部分官员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如郭嵩焘 1875年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
(1)积极作用:洋务新政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2)局限性:洋务派期望洋务新政可以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目的未能达到【深挖点:洋务运动的破产,让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仅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不可能真正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转而重点关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6.失败原因【深挖点:由于关税自主权被列强控制、以及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如海军军费被挪用修建颐和园),清政府在发展洋务运动时,面临较大的经费压力】
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进资本主义国家新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解读】
(1)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和阶级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此后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作用。
(2)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的商业经营方式(如官督商办,发行股票,利用社会资本推动洋务运动)有重要影响。
(3)注意从上图中了解近代中国产业工人(无产阶级)诞生的时间和地点。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西北边疆危机【深挖点:19世纪70年代中期,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李鸿章、左宗棠)产生了关于边疆防务问题的论争,即“海防与塞防之争”】
危机 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政府,形成内乱局面
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南疆和北疆部分地区
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应对 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
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后来,清政府与俄国交涉,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深挖点:粉碎了英、俄勾结阿古柏侵占新疆的企图,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正式建省,使西北边疆渡过了危机
2.西南边疆危机——中法战争
(1)背景: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深挖点:明清时期,朝鲜、琉球、 越南、缅甸等国都与中国形成了宗藩关系。从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起,清朝的宗藩关系逐渐解体】。1883年8月,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中国。
(2)概况:
①爆发: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
②马尾战役: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深挖点: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的福建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此后清政府将海军建设重点放在北洋,在1888年成立了北洋水师】。
③1884年,法军进攻台湾,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领导当地军民击退法军。
④镇南关大捷1885年3月,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法国内阁因此倒台。
(3)结果
清廷下达停战令。1885年6月,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深挖点:中法战争中,“中国是战胜者,但清政府基本上接受了法国的侵略要求,而法国作为战争的失败者,却基本实现了发动这次侵略战争的主要目的,不仅夺取了整个越南,而且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
3.台湾建省
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深挖点:刘铭传任第一任台湾巡抚,在台任职期间,进行了编练新军,修建铁路等一系列洋务改革;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亦日益巩固】。
4.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通过明治维新壮大了国力【深挖点: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很快走上对外扩张道路,给东亚邻国造成严重灾难】的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
②直接原因: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趁机出兵朝鲜,并且在牙山口外丰岛偷袭清朝运兵船。
(2)过程
爆发 1894年8月,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平壤战役 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
黄海海战 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重创日本舰队,邓世昌、林永升率部英勇奋战,最终与舰同沉。此次海战中,北洋舰队遭到重大损失。战后,李鸿章发出“避战保船”命令,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随后,日军入侵辽东半岛,在占领旅顺后,进行了长达4天的大屠杀,杀害2万多中国人
威海卫战役 1895年2月,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威海卫军港,北 洋舰队覆灭
(3)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政府议和,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危害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赔款2亿两白银 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列强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制造 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影响【深挖点: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对中国思想解放、政治改革、革命运动、留学活动、图书翻译等诸多领域的影响力逐渐超过了欧美国家】
①《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深挖点:由于制海权的丧失,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将很多沿海军工企业前往内地,如1897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意在加强国防安全】。
②日本侵占台湾后,台湾人民进行了顽强抗争。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地图解读】
(1)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来为其争取国际舆论支持,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不谙熟近代外交规则,体现了晚清外交近代化的艰难进程。
(2)甲午战争后,清朝海军在舰船数量、装备质量和军队素质等方面,被日本全面超越。清朝海军实力被严重削弱,捍卫海疆的能力大为降低。
(3)此后,留学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逐渐增多,在20世纪初日本逐渐取代欧美成为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1.序幕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深挖点:体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彼此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日趋激烈,既勾结又斗争】。日本被迫归还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索取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
2.高潮
(1)为了在三年内向日本交出2.3亿两白银,清政府分三次向俄法银行团、英德银行团以高额利息借款3亿两白银【深挖点: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要偿巨额的战争赔款,财政危机严重,同时加紧了对民间的搜刮,这些都使得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缺少足够的资金】。
(2)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在从渤海到南海的中国沿海地区强租租借地:俄国租旅大,英国租威海卫,德国租胶州湾,英国租九龙,法国租广州湾。
(3)列强还在中国大量掠夺铁路【深挖点:列强意在通过控制铁路来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和工矿利权。
【解读】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体现了帝国主义阶段列强的侵略扩张野心,同时进一步激化了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
【史论】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这个目的,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正在继续地采用着如同下面所说的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2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