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上石桥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上石桥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8 19:5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上石桥高中高二 12 月月考 C. 实际工业选用的温度为 400 ~ 500℃,其目的是为了提高SO2 的平衡转化率
化学试题 D. 增大压强,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5.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完成对应实验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考试时间: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个小题,每小题 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烧碱溶液除铁锈 B. BaCO3 可用作钡餐
C. 冬天应将面团置于温热处发酵 D. 铝盐可用作生活用水消毒剂
2.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装置甲蒸干氯化镁溶液,制无水氯化镁 B. 装置乙测“84”消毒液的 pH
A. 2 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Na+、Al3+、SO 、Cl-4
C. 装置丙验证 AgCl 和 AgI 的 Ksp大小 D. 装置丁电镀铜
B. 2 无色透明的溶液:NH 4 、Cu2+、SO 4 、Cl- 6. 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C. 水电离出的 c(H+)=10-10mol L-1 2 的溶液中:Na+、K+、Cl-、CO 3 A. 甲烷的燃烧热 H为 890.3kJ mol 1:CH4(g) 2O2(g) CO (g) 2H O(g) ΔH 890.3kJ mol
1
2 2
D. c(H+)= K Fe3+ K+ SO 2 HCO B. Na CO CO 2 2H O H CO 2OH w 的溶液: 、 、 4 、 3 2 3 溶液显碱性: 3 2 2 3
3. 常温下,某化学兴趣小组取1mol L 1醋酸加水进行稀释,下列物理量逐渐增大的是 C.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H为 57.3kJ mol 1:HCl NaOH NaCl H2O ΔH 57.3kJ mol 1
c H
+
c CH COOH D. 用FeS除去废水中的Hg
2 :FeS(s) Hg 2 (aq) HgS(s) Fe2 (aq)
A. 3 B. c CH3COOH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CH3COOH 的电离常数 D. c H A. 反应 2N2O5(g) 4NO2 (g) O2 (g) ΔH 0 能自发进行的原因为ΔS 0
4.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硫酸的基础:
B. S(s) O2(g) SO2(g) ΔH1 、S(g) O2(g) SO2(g) ΔH2 ,则ΔH1>ΔH2
2SO (g) O (g) 催化剂 2 2 2SO3(g) ΔH 196kJ mol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合成氨反应采取循环操作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A. 2molSO2 和1molO2 充分反应能放出196kJ 的热量 D.一定温度下,对2BaO2(s) 2BaO(s) O2(g)平衡体系缩小体积,再次达到平衡时 c O2 不变
B. 工业上使用催化剂是通过加快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的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上石桥高中化学组 余超 1
{#{QQABBYYAogAoAAAAABhCUQXICkIQkAGACCoGAEAMMAABwAFABAA=}#}
A. 稀释0.1mol L 1氨水,溶液中阳离子浓度一定减小 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ΔH 0
B. 向0.1mol L 1CH 3COONa 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 c CH 3COO 增大
B. 10min 时T1、T2 温度下的正反应速率相等
C. 向滴有酚酞的 Na2CO3溶液中缓慢滴入BaCl2 溶液至过量,溶液的红色褪去
C. T1温度下,0 10min内的反应速率
D. 常温下,由水电离出的 c H 1 10 12mol L 1 的溶液中,HCO 3 可能大量存在
v CH3OCH3 0.04mol L 1 min 1
9.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收集氯气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 D. T1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少量甲醇气体,CH3OH 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B.加催化剂,使 N 和H 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 NH 13. 某科研机构研发的 NO -空气酸性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2 2 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可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固体快速制取氨气
A. 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
D.加压条件下有利于SO2 和O2 反应生成SO3
B.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0. 下列不能表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NO 3e 2H2O NO

3 4H

A.0.1mol/L c H 的醋酸水溶液中, 约为10 3 mol / L
C. 若外电路中转移3mol 电子,理论上左侧电极附近溶液增重30g
B.常温下同浓度醋酸水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弱
D. 该装置在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同时,还有利于环保并制硝酸
C.醋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4.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D. 醋酸稀溶液中同时存在CH3COOH 和CH3COO
A.实验室用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制备 Al OH 3+3:Al + 3NH3 H2O=Al OH 3 ↓+ 3NH+4
11. 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碱性亚硫酸钠溶液处理纸浆中的残氯:H O + SO2 + Cl =SO2 + 2Cl + 2H+2 3 2 4
A. 常温下 1LpH=3 的 FeCl3 溶液中 Cl—数目为 3NA
C.用醋酸清洗水壶中的水垢:2CH3COOH + CaCO3=2CH 3COO + Ca2+ + CO2 ↑+ H2O
B. 常温下,1L0.1mol L-1 的 NH4NO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 0.2NA
D.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乙醇:2Cr O2 2 7 + 3C2H5OH + 16H+=4Cr3+ + 3CH3COOH + 11H2O
C. 0.1mol L-1 2 碳酸钠溶液含有的 CO 3 数目一定小于 0.1NA 15. 某温度下,Ksp(AgCl) 4.0 10
10
,Ksp Ag2CrO4 4.0 10 12。该温度下,下列结论正确
D. 粗铜精炼中阳极质量减小 64g 时,转移电子数目为 2NA
的是
12. 一定温度下,向 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H3OH 发生反应: A. 向AgCl 的悬浊液中加少量KBr 固体,溶液中 c Cl 和 Ksp (AgCl) 均增大
2CH3OH(g) CH3OCH3(g) H2O(g) ΔH ,测得CH3OH 的物质的量与温度、时间的关系如 B. Ag2CrO4的饱和溶液比AgCl 的饱和溶液中Ag 浓度大
上石桥高中化学组 余超 2
{#{QQABBYYAogAoAAAAABhCUQXICkIQkAGACCoGAEAMMAABwAFABAA=}#}
C. 0.1mol L 1 NaCl 向浓度均为 的 和 Na 2CrO4 溶液中分别逐滴加入等浓度的AgNO3 溶液, (2)常温下,当某 NaA 溶液的 pH=a 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c H 为__________ mol L 1 (用
Ag CrO 先沉淀 含 a 的代数式表示)。2 4
1 1
D. 向浓度均为0.1mol L 1的 NaCl和 Na 2CrO4 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gNO
(3)常温下,某溶液 M 由0.2mol L HA溶液与0.1mol L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
3 溶液,当沉淀完全后,
2 ①M 溶液显___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c Cl-
溶液中
c 90CrO2- ② c(HA) c4 A - = __________[用含 c OH 和 c H 的关系式表示]。
16. 用 0.1000mol L 1NaOH 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 0.1000mol L 1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各 (4)常温下, pH 7 的HA和 NaA 的混合溶液中, c(HA) __________ c Na (填数字)。
20.00mL ,滴定过程中溶液 pH 随滴入 NaOH 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注:当溶液的 pH 为 18. 乙二酸俗名草酸(H2C2O4),是还原性二元有机弱酸,在化学上有广泛应用。
(1)在“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往 A、B 两支试管中均加入 4mL0.01mol L-1 的酸
7 时,曲线 I、II 对应的 NaOH 溶液体积分别为V1、V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性 KMnO4溶液和 2mL0.1mol L-1H2C2O4(乙二酸)溶液,振荡,A 试管置于热水中,B 试管置于冷水
A. 曲线Ⅰ代表盐酸
中,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褪色所需时间 tA____ __tB(填“>”“=”或“<”)。
B. V1 V2 (2)用 0.100mol L-1 的 KOH 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乙二酸溶液,滴定操作有:
C. NaOH 溶液滴定醋酸过程中应选用甲基橙 A.向盛有 10mL 待测液的锥形瓶中加入 2 滴指示剂,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开始滴定,到滴
作指示剂 定终点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D. 若将 M、N 两处溶液混合,混合溶液中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2~3 次;
c H c OH c CH COO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使尖嘴处充满溶液;3
D.取标准 KOH 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刻度“0”以上 2~3cm 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小题,每空 2分,共 52 分。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17. 常温下,稀释浓度均为 c0 、体积均为V0 的HA、H 2B 两种酸溶液,用 pH 传感器测得溶液的 pH ①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___ ___(用字母填写)。
V ②滴定时 __做指示剂,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___ ___。
随 lg V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0 ③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 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A.未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1) c ________ __ mol L 1, B.滴定前锥形瓶内有少量水0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Ka (HA)约为______ ____。
上石桥高中化学组 余超 3
{#{QQABBYYAogAoAAAAABhCUQXICkIQkAGACCoGAEAMMAABwAFABAA=}#}
D.碱式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①装置 B的作用是 。
(3)假设乙二酸溶液与 KOH 标准溶液的浓度相同,滴定达到终点时,当 V 标=____ ___mL 时, ②配制 Na 2S溶液时,常加入少量 以防止出现浑浊和H2S的逸出。
即可证明乙二酸为二元酸。
③为了提高SO2 的吸收效率,在不改变装置 A 中的溶液浓度、体积的条件下,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19.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是 。(填序号)
(1)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适当加快搅拌速率 b.加快SO2 的流速 c.增大SO2 的接触面积
①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干冰汽化
20. 电化学给人类的生活和工业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回答下列问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⑤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⑥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题:
(2)反应 C(s)+H2O(g) CO(g)+H2(g)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
(1)如上图所示的电池,Fe 作_______极(填“正”或“负”)。盐桥由
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 。
琼脂和饱和KCl溶液构成,盐桥中的K 往_______(填“Fe”或“石墨”
①增加 C 的量 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
电极移动。
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 N2使体系压强增大 ④保持压强不变,充入 N2使容器体积变大
(2)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总反应为:
(3)在体积为 1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molCO2和 3molH2,
3Zn 2K FeO 8H O 放 电 2 4 2 3Zn(OH) 2Fe(OH) 4KOH。
充电
2 3
一定条件下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
①放电时,负极电极反应为___ ____。
测得 CO2和 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
②充电时,阴极附近溶液的碱性____ 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①从3min到9min,v(CO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电化学的相关问题(乙装置中 X 为阳离子交换膜)。
a点时 v(正) v(逆)(填﹥、﹤或=,);
(4)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硫化碱法制备
Na 2S2O3 5H2O,实验装置如下。
①甲装置中负极反应式为 。
②乙装置中石墨电极上生成的气体为 (填化学式)。
CuSO
③丙装置中 4 足量,工作一段时间后,溶液的 pH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上石桥高中化学组 余超 4
{#{QQABBYYAogAoAAAAABhCUQXICkIQkAGACCoGAEAMMAABwAFABAA=}#}
2023-2024 学年度上石桥高中高二 12 月月考 c H c OH Kw 1 10
-14
1 10 a-14水 水 c H 1 10-a ;
化学试题答案
【小问 3 详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①0.2mol L 1HA溶液与0.1mol L 1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存在等溶度的 NaA 和 HA,
答案 C A B B C D C C
K 1 10 14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w 7的水解常数为 Kh 8 5 10 ,因为 Kh Ka HA ,所以 M 溶液显碱性;Ka 2 10
答案 B C B D C B B D
-
②根据质子守恒可得 c A 2c OH c HA 2c H ,则
17【答案】(1) ①. 5 10 3 ②. 2 10 8
c(HA) c A - = 2c OH 2c H ;
(2)10a 14
【小问 4 详解】
(3) ①. 碱 ②. 2c OH 2c H
常温下, pH 7 的HA和 NaA的混合溶液中,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4)5
c Na c H c OH - c A - ,因为 c H c OH - 10 7 mol L-1 ,所以 c Na c A ,
c H c A c A
【解析】 因为 Ka HA 2 10 8,可得 0.2,即 c HA 5c A 5c Na 。c HA c HA
【分析】由图像可知,加水稀释10n 倍时,H2B 的 pH 增大 n,HA 的 pH 增大小于 n,因此 H2B 时
强碱,HA 是弱碱。 18【答案】(1) < (2) ①. BDCEA ②.酚酞 . 滴入最后半滴 KOH 标准溶
【小问 1 详解】 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③.. AC

当不加入水稀释时,H2B 溶液的 pH 为 2,即 c H 0.01mol L-1,则 c H2B 5 10 3 mol L-1 ; (3)20
HA pH 5 c H 1 10 5 mol L-1当不加入水稀释时, 溶液的 为 ,即 ,已知
【解析】
5 2
c HA c H B =5×10-3 mol L-1 1 10 mol L
-1
2 ,则 K HA 2 10 8; 【小问 1 详解】a 5 10 3 mol L-1

2 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因此褪色所需时间 tA<tB,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MnO【小问 详解】 4
+6H+NaA pH=a +5H2C2O4=2Mn
2++10CO2↑+8H2O。
常温下,当某 溶液的 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小问 2 详解】
上石桥高中化学组 余超 5
{#{QQABBYYAogAoAAAAABhCUQXICkIQkAGACCoGAEAMMAABwAFABAA=}#}
①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 BDCEA;其中 B 步骤操作的目的是洗去附在滴定管壁上的水,防止因将 干冰汽化是放热过程,但是是物理变化;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是吸热反应;⑤甲烷燃烧是放热反应;
标准溶液稀释而带来误差; ⑥NaHCO3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综上所述,属于吸热反应的有②④⑥;
②乙二酸溶液呈酸性,达到滴定终点则得到碱性的乙二酸钠溶液,因此可采用酚酞溶液为指示剂, (2)①C 是固体,增加 C 的量对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②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各组分的浓度都增
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半滴 KOH 标准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 大,反应速率增大;③保持体积不变,充入 N2,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④保持压强不
褪色; 变,充入 N2,容器体积变大,各组分的浓度都减小,反应速率减小;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有①③;
③A.未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则残存的水会稀释 KOH 标准溶液,导致消耗的 KOH 标准溶液体积 (3) ① 从 3min 到 9min , Δ c(CO2)=0.5mol L-1-0.25mol L-1=0.25mol L-1 ,
增多,使得测定结果偏高,A 项符合题意; c CO 0.25mol L-12
B.滴定前锥形瓶内有少量水不会改变乙二酸总的物质的量,消耗 KOH 标准溶液体积不变,测定结 v(CO t 6min2)= = =0.042mol/(L min);3min 之后,CO2的浓度仍在减小,CH3OH 的浓度
果准确,B 项不符合题意; 仍在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 a点时,v(正)>v(逆);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则会使得通过读数得到的消耗标准 KOH 溶液 (4)根据题目所给图象可知,装置 B 中长颈漏斗的存在可以调节集气瓶内液面高度,从而“平衡
体积值大于实际使用 KOH 标准溶液体积值,使得测定结果偏高,C 项符合题意; 气压,用长颈漏斗防止锥形瓶内压强过大”;
D.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会导致测定值小于实际 KOH 标准溶液使用量,得测定结果 由于 S2-易水解,故在溶液中加一定量的“NaOH”,可以抑制 S2-的水解;
偏低,D 项不符合题意。 为了提高对 SO2的吸收效率,需要加大反应速率,在溶液中,只有增加反应物接触面积,才能有效
选择 AC。 提高反应速率,所以本问应选填“ac”;
【小问 4 详解】
乙二酸溶液的体积为 10mL,若乙二酸溶液与 KOH 标准溶液的浓度相同,乙二酸和 KOH 发生 20【答案】
H2C2O4+2KOH=K2C2O4+2H2O,则滴定达到终点时,当 V 标=10mL×2=20mL,即可证明乙二酸为二 Zn 2e (1) 负 石墨 (2)① 2OH Zn(OH)2 ② 增强
元酸。
(3)CH4 10OH
8e CO 2 3 7H2O Cl2 变小
19【答案】(1) ②④⑥ (2)①③
(3)①0.042mol/(L·min) >
(4)①平衡气压,用长颈漏斗防止锥形瓶内压强过大
② NaOH (溶液) ③a c
【解析】(1)①铝和稀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③
上石桥高中化学组 余超 6
{#{QQABBYYAogAoAAAAABhCUQXICkIQkAGACCoGAEAMMAABwA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