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2 坐井观天
课型 阅读 课时 二课时 主备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庄子 秋水》改写。课文通过简短而传神的对活,讲述了一个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鸟飞到井边喝水,与青蛙发生了争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却说天空无边无际。小鸟很无奈,只能请青蛙自己跳出来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个道理: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坐井观天”也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眼界狭窄、所见有限;井底之蛙则比喻那些见识狭窄、目光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课文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交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位置,为故事的展开作了铺垫。第二至七自然段运用了3轮对话来展现故事的内容。第一轮对话交代了小鸟从哪里来,来干什么。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使得青蛙对于小鸟的说法产生了质疑。第二轮对话是青蛙和小鸟发生了争论。青蛙的一叹一问,小鸟的反驳,都鲜明并且情感强烈地表达了各自的观点。第三轮对话中,青蛙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十分无奈,只好叫这只青蛙自己跳出井来看看天到底有多大。 文章的插图设计很巧妙,既写实,又写意。小鸟和青蛙一高一低,似乎在暗示我们它们分歧的原因:由于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不同,所以看法也不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会写“井、观”等8个字,会写“坐井观天、井沿”等7个词语。
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知道它们的说法不一致的原因,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重点】 1.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2.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难点】1.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2.体会故事寓意。 【教学内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学习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写“沿、答、话、际”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第三次对话。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青蛙和小鸟说法不一致的原因,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学习小鸟和青蛙的第三次对话,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师活动 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过渡: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坐井观天》这个故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青蛙和小鸟两位新朋友,今天青蛙要和我们一起玩过河游戏,只有读准词语,才能成功渡到对岸哦,哪个小组想来试一试? 青蛙过河游戏:出示本课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大家真棒,成功帮助青蛙到达对岸) 接下来,我们的小鸟也想考考大家朗读能力,上节课它和青蛙在一口水井的不同位置见面了,你能读好前两次的对话吗?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一读它们的对话。课件出示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师:看样子这些问题都难不倒大家,小鸟也忍不住要给你们点赞了! 一、复习导入 学生开火车读词语,分角色读对话。 通过游戏导入,分角色诵读来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过渡:在这两次的对话中,他们两各有各的道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在第三次对话中,它们却都笑了? 课件出示6、7段,请学生们一边自由读一边思考:它们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口令提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①出示青蛙说的话,识“抬”。 首先让我们先看看青蛙说的话,这句话中有一个我们今天要认的生字,出示“抬”,齐读,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记住它?(学生分享识记方法)课文当中和它组成词语的是抬头,出示图片,作动作识记,观察图片中两个小男孩做的事。(抬水) 让我们把它放到句子中再读一遍,青蛙笑了,你知道此刻它心里在想什么吗? 学生反馈(指导朗读,读出青蛙的自大,) 师: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齐读一遍。 师:青蛙是自以为事的笑,它对自己的想法深信不疑,听到青蛙的话,小鸟也笑了,说说小鸟此刻可能在想什么? (指学生说,再引导学生读出小鸟无奈的语气,齐读) 小结:同样是笑,但它们各自的心情都有不同,我们读句子时可以观察这些词语,来加强语气,体会它们的心情,接下来我们来玩分角色朗读,老师读旁白,男生做小青蛙,女生做小鸟,你们准备好了吗? 出示课文,读对话。 二、读好人物的对话,体会道理 1.朗读,读出自大的语气。 2小组探究: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笑? 锻炼学生的朗读想象能力,帮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道理。
过渡: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它看到天的边际了吗?可是青蛙不相信呀,你有什么办法让它相信呢?(让它跳出井口看看) 1.提问:假如你是那只青蛙,你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
2.同桌合作完成第四次对话:
青蛙跳出井口,它抬头看到了 ,它往四周看,还看到了 。青蛙对小鸟说:“ 。 ”小鸟回答说:“ 。”
3.指名分角色表演。 三、创编对话,拓展思维 1.同桌合作完成第四次对话, 2.分角色表演。 延续文本情境,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学习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 ①青蛙之所以目光狭小,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他的视线。所以看事物要全面,站得高才能看得远。②看待事物时,不能只看到一面,就认为自己是对的,要多看、多听、多思考。
③要学会走出去,开阔自己的眼界。
教师小结:是啊,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我们遇到事情时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自以为是;要像小鸟一样见多才能识广,我们要开阔自己的视野,看问题要全面。 创设情境,学生尝试运用。
(1)引导:多读书的人才会知识广博,不读书的人只能 。
(2)提问: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像青蛙一样坐井观天的人 如果有,你会跟他说些什么 拓展阅读:像这样通过一件事情来讲一个大道理的故事就叫作寓言故事,比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孤假虎威》这些中国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外国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有兴趣的孩子回去可以多多阅读,老师期待你们的分享! 四、联系实际,尝试运用 结合生活实际谈收获。 2.思考:你会和那些像青蛙一样的人说些什么? 学习寓言故事的目标是学会运用。此环节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过渡:故事讲完了,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节课要学写的字吧。课件出示“答、沿、际、话”。 给生字按结构分类。 答(上下结构),沿、际、话(左右结构) 指导“答”字书写要点。
提示书写要点:上下结构,上紧下松,竹字头要写得居中紧凑,“合”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撇捺舒展对称。 对比指导“沿”、“话”、“际”。
①指导“沿”字书写要点。 学生先观察,再交流书写要点:“沿”字左窄右宽,头齐脚齐,竖撇穿插到左半格,右上部分第二笔是横折弯。 ②迁移练写“话”:“讠”的点、横折的折笔、提的折笔在一条竖线上;“讠”的横和“舌”的横水平对齐;“舌”的首笔撇收笔于竖中线,长横在横中线上,四个横向笔画之间的距离相等。
③学生自主练写“际”:先观察、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阝”在左,横撇弯钩要写得小,“|”为垂露竖。 4.学生练写,展评。
五、仔细观察、练习书写 1.认字组词。 2.观察字形结构。 3.学生书空。4.描红练写。 5.点评书写。 指导写字有层次,有方法。将结构相同的字放在一组,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寻找共性特点,总结左窄右宽的字的一般规律,举一反三,迁移练习。
课堂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今天,我遇到了一位来自远方的朋友,它告诉我()。跟着它我去了田野山洼,去了(),去了()。我看到了天,天原来是(),()。我多么希望()。我想对大家说:()。 2穿过时间隧道有一天来到青蛙的井底之家,看到青蛙的亲戚朋友,你会怎样向青蛙家族介绍外面精彩的世界 家庭作业:1.朗读课文,把这个故事和其中蕴含的道理讲给爸爸妈妈听。 2.想一想,假如青蛙跳出井后,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目光狭小 小鸟:见多识广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