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31 22:4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与元朝统一
第三单元
《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习要求:
1、通过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
2、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第10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逆袭
朱元璋人生的前25年
·佃农之子
·放牛娃
·和尚
朱元璋人生的25岁之后
·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明朝开国皇帝
·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
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牛的草根?
姓名:朱元璋
(别名:朱重八)
籍贯:濠州钟离
(今安徽凤阳)
家庭出身:贫农
前半生:放牛,出家,乞讨,起义
“传奇皇帝”
材料1: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思考1:朱元璋认为怎样做才能提升到最强王者的段位呢?
废丞相
材料2: (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
思考2:朱元璋为何要废丞相?
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专政擅权
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一、明朝政治制度之变
中书省
皇 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丞相
废中书省、废相,权分六部,六部由皇帝直接统辖
——加强皇权,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废相后朱元璋一天的工作量
(据《明太祖实录》统计)
207份
奏折
政务
411件
思考3:废除丞相制度后有何弊端?
政务多,效率低,易决策失误。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
——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选拔文官到 文渊阁 值班,形成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内阁
由大学士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一、明朝政治制度之变
内阁如何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思考点
内阁执掌票拟权
批红
大学士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
皇帝在票拟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称为“批红“。
大臣意见
票拟
明中后期,由于皇帝怠政,批红权逐渐交由司礼监太监代理。除此之外,司礼监太监还控制东厂、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监察臣民言行,权力日渐加重。—宦官专权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太祖
成祖
宣宗
(时期)
神宗
1
2
3
4
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设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内阁票拟权
内阁首辅张居正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喻为宰相
一、明朝政治制度之变
“正常情况下,一切内外奏章由文书房登录后交司礼监由掌印太监转呈皇帝。皇帝阅后再逆行送内阁票拟。票拟之后,再返行文书房、司礼监,再经掌印太监之手呈皇帝审定。果系妥当,则令秉笔太监照内阁票拟批行,否则,再下内阁重拟。”
—《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离》
角色扮演: 请将 “2023年综治民调情况” 的奏章递交给皇帝审批
一、明朝政治制度之变
思考:明朝政治何变?
废除宰相
设立内阁
重用宦官
加强皇权
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有利于维护稳定的统治秩序
官僚机构与皇权的调节减弱,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实质:
一、明朝政治制度之变
材料: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皇明祖训》
二、明朝对外关系之变
思考:明朝海禁的原因是什么?
日本海盗+中国海商(主)
思考1:分析明朝倭寇猖獗的原因
海禁政策断绝了沿海渔民和从事外贸商人的生计,导致他们与倭寇相勾结,加剧了倭患。
倭 寇
由于合法的海外贸易遭到禁止,不得不从事海上走私贸易,这样一些中国商人是后期倭寇的主体。
——(日本)山根幸夫《明帝国与日本》
“骚扰中国沿海一带的日本海盗”
1、东南沿海“倭患”与海禁政策
二、明朝对外关系之变
倭寇的心声: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虔台倭纂》
抗倭名将
戚继光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戚家军”
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取消海禁政策,倭患烟消云散。
思考2:如何解决倭患?
政府的行为:
1、东南沿海“倭患”与海禁政策
2、郑和下西洋
二、明朝对外关系之变
自主学习: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时间】
【目的】
【经过】
【影响】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宣扬国威)
15世纪前期(1405-1433)
七下西洋,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南洋各地的联系,很多国家都在和他的接触之后派使者来中国贸易。郑和下西洋也开拓了中国人的视野,在他的影响下,中国人到南洋去的也日益增多。郑和的历史功绩是不能磨灭的。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加强了中国与南洋的联系;宣扬了明朝的声威;
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促进贸易发展;
带来了财政负担。
2、郑和下西洋
二、明朝对外关系之变
葡租占濠镜澳
西荷占台湾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由,贿赂香山县地方官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澳门)
荷兰和西班牙先后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明朝末年,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
1662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明朝政府的海权意识、海防能力较弱
思考3: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海防危机
二、明朝对外关系之变





三、明朝边疆形势之变
材料:明成祖五次亲征深入漠北,收效不大,后明廷北部边疆政策转向收敛防御,以长城为防线设置九个边防重镇,成为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但蒙古瓦刺仍严重威胁明朝统治,如1449年俘虏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和1550年抢掠京畿的“庚戌之变”。蒙古南侵并无灭亡明朝之意,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希望通过战争掠夺财物,并逼迫明朝扩大贸易往来。至明穆宗隆庆五年,明朝与俺答达成和议,在边镇开设互市场所,听边民自相贸易,称为“隆庆和议”或“俺答封贡”。蒙古的物质需求得到了很大满足,直到明亡,蒙古不再对边疆构成威胁。
三、明朝边疆形势之变
鞑靼、瓦剌:重修长城、订立和议、册封
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对女真各部进行招抚。
西藏:
册封、设行都指挥使司、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
1.内陆边疆
三、明朝边疆形势之变
因俗而治,多元一体
1616年 1636年 1644年 1644年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大金
皇太极称帝,改国号“大清”
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亡。
多尔衮率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
请同学们根据根据老师给出的时间轴结合教材,梳理并讲述明清易代的具体事件。
2.明清易代
三、明朝边疆形势之变
世界大变,大明何变
一、政治制度之变
二、对外关系之变
三、边疆形势之变
废除宰相
设立内阁
宦官专权
郑和下西洋
“倭患”和海禁政策
海防危机
内陆边疆
明清易代
强大,但逐渐落后于世界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辩一辩:自秦以来,宰相制度已经延续一千多年,明朝建立后废除宰相制度。你认为明朝应不应该废除宰相制度,阅读书75面,说出你的理由。
朱元璋
黄宗羲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
宰相既罢,天子更无与为礼者矣……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
2.思考: 有的内阁首辅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那么是不是真正的宰相呢?请比较宰相制与内阁制异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