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课标Ⅰ卷生物精准押题(C卷)
总分:90分 时间: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
B.经健那绿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已失去活性
C.采用差速离心法可将颤藻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D.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前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
2.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50%的盐酸洗去浮色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颜色变浅是液泡里的色素发生了渗透作用
C.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将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碎屑涂抹在健那绿染液中制片,显微镜下观察没有发现蓝绿色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没有经过盐酸水解
D.提取叶绿体色素时,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为淡绿色,可能是因为未加入碳酸钙粉末,叶绿素分子被部分破坏
3.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1条2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AAa)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植株来源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基因种类增加
B.该植株在细胞分裂时,含2个A基因的细胞应为减Ⅱ后期[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1/4[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Aaa基因型子代的概率为1/9
4.如图为某家系遗传系谱图,已知Ⅰ2患白化病,Ⅲ3患红绿色盲症,如果Ⅳ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概率是9/16,那么需要满足以下哪项条件( )【出处:21教育名师】
A.Ⅱ5、Ⅲ1均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B.Ⅱ4、Ⅱ5、Ⅲ1均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C.Ⅱ4、Ⅱ5携带白化病基因、Ⅲ1不携带白化病基因
D.Ⅲ1携带白化病基因,Ⅲ2白化病、红绿色盲症基因均携带
?5.下图是为理解某些生物学问题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变化趋势),以下对此数学模型应用不科学的是( )
A.若x表示外界O2浓度,y表示CO2释放量,则a为有氧呼吸强度,b为无氧呼吸强度
B.若x代表某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y表示稳定性,则a一定为抵抗力稳定性,b一定为恢复力稳定性
C.若x表示外界温度,y表示耗氧量,则a为变温动物,b为恒温动物
D.若x表示进食后血糖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
6.某学习小组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对沙枣插条生根的影响,统计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对照(清水)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
吲哚丁酸
浓度(mg·L-1)
0
0.05
0.1
0.05
0.1
0.05
0.1
0.05
0.1
处理插条数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成活株数
22
0
0
47
31
43
43
55
46
成活率(%)
22
0
0
47
31
43
43
55
46
A.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吲哚丁酸的作用均表现出两重性
B.浓度为0.05 mg·L-1和0.1 mg·L-1的赤霉素对沙枣插条生根不起作用
C.促进沙枣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05 mg·L-1和0.1 mg·L-1之间
D.由该实验可以得出,植物激素浓度不同对植物的作用也一定不同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7.(10分)光质(不同波长的光)会影响叶绿素a、叶绿素b对于光的吸收,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某生物小组为检测光质对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提供不同光源的40W的灯泡数个,试管数支、金鱼藻、NaHCO3溶液等实验材料,1小时后测定记录数据如下,21教育网
注:O2相对变化量,+ 表示增加,— 表示减少,
(1)叶绿体中色素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加入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个)[来源:21世纪教育网]21cnjy.com
(2)在绿光条件下,金鱼藻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耗[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3)下图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暗带部分表示被吸收的光线),已知在漫射光环境中,光线以较短波长的光占优势,与阳生植物相比,推测阴生植物叶绿体中__________色素含量较高。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4)在红光条件下,该植物经过2小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总量相对值是___________,
(5)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在大棚种菜时,为提高产量需要用____________的玻璃。
8.(10分)糖尿病是一种高发、危害性大的疾病。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是健康的正常人,乙因胰岛B细胞受损伤而发生功能障碍,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但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乙、丙均为糖尿病患者。请回答下列与该病有关的问题。2-1-c-n-j-y
(1)乙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而引发患糖尿病,________ (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口服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请说明原因: 。 21*cnjy*com
(2)丙患者的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其血糖浓度高于甲,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患者所患疾病属于 病。
(3)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的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为了研究某人患糖尿病的病因是和乙相同,还是和丙相同,在病人的血糖处于 的状态下注射胰岛素制剂,测量其血糖浓度,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病因和乙相同;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病因和丙相同。
9.(9分)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来源:21cnj*y.co*m】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不同处理
蒙古栎
杨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①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的数量和种类,从而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www.21-cn-jy.com
10.(10分)已知玉米果皮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甜味(D)对甜味(d)为显性,非糯性(G)对糯性(g)为显性,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现有黄色甜味糯性的玉米与白色非甜味非糯性的玉米杂交,F1只有两种表现型,分别是黄色非甜味糯性和黄色非甜味非糯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1·c·n·j·y
(1)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仅考虑果皮颜色和口感(糯性与非糯性),F1中的两种表现型的个体杂交,所得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F1的个体约占_________________。若仅考虑果皮颜色和味道,现有两种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非甜味∶黄色甜味=3∶1,则亲本可能的杂交组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随着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太空育种为生物学家提供了新的育种途径。与普通玉米相比,“太空玉米”籽粒饱满、色泽鲜艳、口感好、营养丰富。现有纯种非饱满籽粒普通玉米和未知基因型的饱满籽粒“太空玉米”(籽粒饱满与否受等位基因H、h控制),请设计一个实验,以鉴定饱满籽粒“太空玉米”的基因型。(不考虑环境因素对籽粒饱满的影响)
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在农业用地中发现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一定,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版权所有:21教育】
(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________处理。
(2)要从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上述培养皿中培养基的特点是:固体培养基且_____若需要调节培养基pH,,应该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且分装____填“前”或“后”)进行。21*cnjy*com
(3)在划线前,接种环应该在酒精灯火焰上_______。培养后发现,只有很少菌落出现,大部分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_________或有氧条件抑制了这些细菌的生长。
(4)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___,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____,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
(5 )A细菌和B细菌都能降解该除草剂,研究发现以每克菌体计算,A细菌降解该除草剂的能力比B细菌要强,对此现象合理的假设是 _________。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12.[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5分)
研究表明,某种原癌基因表达的H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乳腺癌细胞中过量表达。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能抑制过量表达H蛋白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目前已成为乳腺癌有效的生物治疗手段。如图为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相关操作过程,请回答问题:
(1)将H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取该小鼠的脾脏细胞与甲培养皿中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则乙培养皿中融合细胞类型有_____种,其融合的原理是_____。其中将H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时,在小鼠体内发生了 免疫过程。21·世纪*教育网
(2)图中③过程,将融合细胞置于___________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只有杂交瘤细胞生长。将杂交瘤细胞转到丙(多孔培养板)上培养,吸取生长有克隆细胞的培养孔中的上清液,应用___________技术进行抗体阳性检测。经多次筛选,就能得到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治疗乳腺癌时,可将该单克隆抗体与抗癌药物结合构建“生物导弹”,杀死癌细胞。这充分体现了单克隆抗体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经过②过程(小鼠腹腔内培养)或④过程(体外培养)可以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由上述过程产生的单克隆抗体不能直接用于人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从某些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了无限增殖调控基因,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除本题描述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外,请再简要写出一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年新课标Ⅰ卷生物精准押题(C卷)
总分:92分 时间:40分钟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和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
B.经健那绿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已失去活性
C.采用差速离心法可将颤藻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D.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前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
【答案】A
【解析】正式实验前的预实验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浪费,A正确;健那绿染液是活细胞中线粒体的染色剂,B错误;采用差速离心法可将真核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分离开,颤藻是原核细胞结构,仅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中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观察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时,最好选择均处于分裂中期的正常细胞和变异细胞进行观察比较,D错误。21教育网
2.颜色变化常作为生物实验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50%的盐酸洗去浮色 21*cnjy*com
B.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颜色变浅是液泡里的色素发生了渗透作用
C.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时,将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碎屑涂抹在健那绿染液中制片,显微镜下观察没有发现蓝绿色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没有经过盐酸水解
D.提取叶绿体色素时,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为淡绿色,可能是因为未加入碳酸钙粉末,叶绿素分子被部分破坏
【答案】D
【解析】用滴管在花生子叶薄片上滴加苏丹Ⅲ染液,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可滴1~2滴50%的酒精洗去浮色,A项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颜色变浅的原因是细胞吸水,使细胞液的浓度降低,B项错误;健那绿染液只能染活细胞,显微镜下观察没有发现蓝绿色的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取材部位不对,没有取到活的口腔上皮细胞,C项错误;提取叶绿体色素时,收集到的色素为淡绿色,可能是因为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被充分提取,也可能是因为乙醇加入量太大,稀释了色素提取液,还可能是因为未加入碳酸钙粉末,叶绿素分子部分被破坏,D项正确。
3.豌豆种群中偶尔会出现一种三体植株(多1条2号染色体),减数分裂时2号染色体的任意两条移向细胞一极,剩下一条移向另一极。下列关于某三体植株(基因型AAa)的叙述,正确的是 ( )21cnjy.com
A.该植株来源于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基因种类增加
B.该植株在细胞分裂时,含2个A基因的细胞应为减Ⅱ后期
C.三体豌豆植株能产生四种配子,其中a配子的比例为1/4
D.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Aaa基因型子代的概率为1/9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该植株发生了染色体变异,这种变异会导致基因数量的增加,A项错误;该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含2个A基因的细胞中,2个A基因分别位于2条2号染色体上,则该细胞应为减Ⅱ后期,若含2个A基因的细胞中,2个A基因分别位于1条2号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则该细胞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或中期,B项错误;若该三体植株(基因型AAa)基因组成中的2个A基因分别用A1、A2表示,则该三体植株在减数分裂过程产生配子的情况有:①A1、A2移向一极,a移向另一极, ②A1、a移向一极,A2移向另一极,③A2、a移向一极,A1移向另一极,所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为AA:A:Aa:a =1︰2︰2︰1,即a配子的比例为1/6,C项错误;结合对C选项的分析,三体豌豆植株自交,产生Aaa基因型子代的概率为2/6 Aa(雌配子)×1/6 a(雄配子)+2/6 Aa(雄配子)×1/6 a(雌配子)=1/9Aaa,D项正确。
4.如图为某家系遗传系谱图,已知Ⅰ2患白化病,Ⅲ3患红绿色盲症,如果Ⅳ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概率是9/16,那么需要满足以下哪项条件( )2·1·c·n·j·y
A.Ⅱ5、Ⅲ1均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B.Ⅱ4、Ⅱ5、Ⅲ1均携带相关致病基因
C.Ⅱ4、Ⅱ5携带白化病基因、Ⅲ1不携带白化病基因
D.Ⅲ1携带白化病基因,Ⅲ2白化病、红绿色盲症基因均携带
【答案】A
【解析】假设白化病的相关基因用A—a表示,红绿色盲症的相关基因用B—b表示。根据系谱图可知,Ⅰ2患白化病(aa),则Ⅱ4关于白化病的基因型为Aa;又由于Ⅲ3患红绿色盲症(XbY),因此Ⅱ4的基因型为AaXBXb。如果Ⅱ5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AAXBY),则他与Ⅱ4(AaXBXb)所生Ⅲ2的基因型为1/4AAXBXB、1/4AAXBXb、1/4AaXBXB、1/4AaXBXb,在此基础上,如果Ⅲ1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AAXBY),则他与Ⅲ2所生Ⅳ1的基因型为9/16AAXBXB、3/16AAXBXb、3/16AaXBXB、1/16AaXBXb。因此Ⅳ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概率是9/16时,需满足的条件是Ⅱ5、Ⅲ1均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选项A符合题意。2-1-c-n-j-y
?5.下图是为理解某些生物学问题所建立的一个数学模型(此图仅表示变化趋势),以下对此数学模型应用不科学的是( )
A.若x表示外界O2浓度,y表示CO2释放量,则a为有氧呼吸强度,b为无氧呼吸强度
B.若x代表某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y表示稳定性,则a一定为抵抗力稳定性,b一定为恢复力稳定性
C.若x表示外界温度,y表示耗氧量,则a为变温动物,b为恒温动物
D.若x表示进食后血糖浓度,y表示激素含量,则a为胰岛素,b为胰高血糖素
【答案】B
某学习小组研究了不同植物激素对沙枣插条生根的影响,统计结果见下表,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对照(清水)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生长素
吲哚丁酸
浓度(mg·L-1)
0
0.05
0.121世纪教育网
0.05
0.1
0.05
0.1
0.05
0.1
处理插条数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21世纪教育网
100
成活株数
22
0
0
47
31
43
43
55
46
成活率(%)
22
0
0
47
31
43
43
55
46
A.由表中数据可知,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吲哚丁酸的作用均表现出两重性
B.浓度为0.05 mg·L-1和0.1 mg·L-1的赤霉素对沙枣插条生根不起作用
C.促进沙枣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05 mg·L-1和0.1 mg·L-1之间
D.由该实验可以得出,植物激素浓度不同对植物的作用也一定不同
【答案】C
【解析】A项:和0.05 mg·L-1相比,浓度为0.1 mg·L-1的细胞分裂素和吲哚丁酸的促进作用都明显减弱,但和浓度为0的对照组相比仍然促进生根,故没有表现两重性。B项:在浓度为0.05 mg·L-1和0.1 mg·L-1的赤霉素的作用下插条没有生根,和浓度为0的对照组生根相比,可推知赤霉素起抑制生根的作用。C项: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促进作用在最适浓度时最佳,低于最适浓度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高于最适浓度时随浓度增加越来越弱甚至出现抑制作用,故推知促进沙枣插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05 mg·L-1和0.1 mg·L-1之间。D项:由表格数据可以得出,植物激素浓度不同对植物的作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非选择题
7.(10分)光质(不同波长的光)会影响叶绿素a、叶绿素b对于光的吸收,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某生物小组为检测光质对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利用提供不同光源的40W的灯泡数个,试管数支、金鱼藻、NaHCO3溶液等实验材料,1小时后测定记录数据如下,
注:O2相对变化量,+ 表示增加,— 表示减少,
(1)叶绿体中色素的功能是 。实验中加入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2个)【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在绿光条件下,金鱼藻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消耗[H]的场所是 。www-2-1-cnjy-com
(3)下图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吸收光谱(暗带部分表示被吸收的光线),已知在漫射光环境中,光线以较短波长的光占优势,与阳生植物相比,推测阴生植物叶绿体中 色素含量较高。【出处:21教育名师】
(4)在红光条件下,该植物经过2小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总量相对值是 ,
(5)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在大棚种菜时,为提高产量需要用 的玻璃。
【答案】(1)吸收、传递、转换光能 提供二氧化碳 温度、NaHCO3溶液浓度(或二氧化碳浓度)【来源:21cnj*y.co*m】
(2)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3)叶绿素b (4)38 (5)无色21*cnjy*com
【解析】(1)叶绿体中的色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换光能的作用,NaHCO3溶液分解可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实验中加入NaHCO3溶液的作用是提供二氧化碳,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质,无关变量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2)绿光条件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光合作用消耗[H]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呼吸作用过程消耗[H]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3)根据题意,在漫射光环境中,光线以较短波长的光占优势,图中叶绿素b吸收短波长的光多,所以阴生植株叶绿体中叶绿素b的含量较高。(4)氧气的相对变化量为净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总量为总光合作用,所以2小时红光产生的氧气量为2×(15+4)=38.(5)由表格可知,自然光下储存的有机物最多,所以用无色的玻璃,减少光的损失。
8.(10分)糖尿病是一种高发、危害性大的疾病。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是健康的正常人,乙因胰岛B细胞受损伤而发生功能障碍,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但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乙、丙均为糖尿病患者。请回答下列与该病有关的问题。【版权所有:21教育】
(1)乙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而引发患糖尿病,________ (填“可以”或“不可以”)通过口服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患者的血液中胰岛素含量正常,但其血糖浓度高于甲,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患者所患疾病属于 病。
(3)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的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为了研究某人患糖尿病的病因是和乙相同,还是和丙相同,在病人的血糖处于 的状态下注射胰岛素制剂,测量其血糖浓度,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病因和乙相同;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病因和丙相同。
【答案】(1)不可以 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在消化道中会被分解成氨基酸,失去其特有的作用 (2)自身免疫 (3)蓝色 砖红色 砖红色 (4)浓度较高 血糖浓度显著降低??? 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还原糖的检测、动物激素调节、免疫调节等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1)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无法通过口服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原因是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在消化道中会被消化分解,失去其特有的作用。(2)丙自身产生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的抗体,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而患糖尿病,免疫学上称为自身免疫病。(3)甲正常,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乙因胰岛B细胞受损伤而发生功能障碍,不能产生胰岛素或产生少量胰岛素,导致体内血糖升高,会出现尿糖;丙虽然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胰岛素分泌正常,但由于存在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胰导素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故也会出现尿糖。(4)某人为糖尿病患者,自然状态下血糖较高,在其血糖浓度较高的状态下注射胰岛素然后检测其血糖浓度可确定其患病原因。结果分析:如果患者血糖浓度显著降低,则患病原因和乙相同;如果患者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则患病原因和丙相同。
9.(9分)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杨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 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①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 处理。21·cn·jy·com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的数量和种类,从而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答案】(1)(生物)群落 随机取样并计算平均值 分解者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①生长状况基本一致 灭菌 ②高于(或“大于”) 杨、半分解叶(缺一不可)(2分) 叶片种类和分解(腐解)程度
(3)蚯蚓(答分解者不得分) (抵抗力)稳定性(或“自我调节能力”)
【解析】(1)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 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随机取样并计算平均值;蚯蚓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分解者;蚯蚓能改良土壤的成分,有利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①设计实验应遵循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等原则,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生长状况应基本一致;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②据表可知,半分解叶的量比未分解叶的量多,说明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大于对未分解叶的消耗量;表中数据表明,蚯蚓对杨的半分解叶消耗最多,说明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喜好,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叶片种类和分解程度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蚯蚓对杨半分解叶最喜好,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蚯蚓的数量和种类;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其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10.(10分)已知玉米果皮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甜味(D)对甜味(d)为显性,非糯性(G)对糯性(g)为显性,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现有黄色甜味糯性的玉米与白色非甜味非糯性的玉米杂交,F1只有两种表现型,分别是黄色非甜味糯性和黄色非甜味非糯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仅考虑果皮颜色和口感(糯性与非糯性),F1中的两种表现型的个体杂交,所得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F1的个体约占_________________。若仅考虑果皮颜色和味道,现有两种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非甜味∶黄色甜味=3∶1,则亲本可能的杂交组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
(3)随着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太空育种为生物学家提供了新的育种途径。与普通玉米相比,“太空玉米”籽粒饱满、色泽鲜艳、口感好、营养丰富。现有纯种非饱满籽粒普通玉米和未知基因型的饱满籽粒“太空玉米”(籽粒饱满与否受等位基因H、h控制),请设计一个实验,以鉴定饱满籽粒“太空玉米”的基因型。(不考虑环境因素对籽粒饱满的影响)
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Addgg、aaDDGg (2)1/4 AADd×aaDd、AADd×AaDd (3)①将纯种非饱满籽粒普通玉米与未知基因型的饱满籽粒“太空玉米”进行杂交,观察F1的性状表现 ②若F1全部是饱满籽粒,则饱满籽粒对非饱满籽粒为显性,所测饱满籽粒“太空玉米”的基因型为HH;若F1有的是饱满籽粒,有的是非饱满籽粒,则饱满籽粒对非饱满籽粒为显性,所测饱满籽粒“太空玉米”的基因型为Hh;若F1全部是非饱满籽粒,则非饱满籽粒对饱满籽粒为显性,所测饱满籽粒“太空玉米”的基因型为hh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规律的应用和遗传实验的设计,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1)黄色甜味糯性的玉米(A_ddgg)与白色非甜味非糯性的玉米(aaD_G_)杂交,F1只表现为黄色非甜味糯性(A_D_gg)和黄色非甜味非糯性(A_D_G_),可推知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ddgg和aaDDGg 。(2)亲本基因型分别为AAddgg和aaDDGg,则F1的基因型分别为AaDdgg和AaDdGg。若仅考虑果皮颜色和口感(糯性与非糯性),Aagg和AaGg杂交,则后代基因型为1/8AAGg、1/8AAgg、2/8AaGg、2/8Aagg、1/8aaGg、1/8aagg,其表现型不同于F1的个体(基因型为aaGg和aagg)共占1/8+1/8=1/4。若仅考虑果皮颜色和味道,两种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非甜味∶黄色甜味=3∶1,则依照1×(3∶1)的表现型规律逆推出亲本可能的杂交组合为AADd×aaDd或AADd×AaDd。(3)①将纯种非饱满籽粒普通玉米与未知基因型的饱满籽粒“太空玉米”进行杂交,观察F1的性状表现。②若F1全部是饱满籽粒,则饱满籽粒对非饱满籽粒为显性,所测饱满籽粒“太空玉米”的基因型为HH;若F1有的是饱满籽粒,有的是非饱满籽粒,则饱满籽粒对非饱满籽粒为显性,所测饱满籽粒“太空玉米”的基因型为Hh;若F1全部是非饱满籽粒,则非饱满籽粒对饱满籽粒为显性,所测饱满籽粒“太空玉米”的基因型为hh。
?11.【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在农业用地中发现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一定,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
(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 处理。
(2)要从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上述培养皿中培养基的特点是:固体培养基且 若需要调节培养基pH,,应该在各种成分都溶化后且分装 (填“前”或“后”)进行。
(3)在划线前,接种环应该在酒精灯火焰上 。培养后发现,只有很少菌落出现,大部分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或有氧条件抑制了这些细菌的生长。21世纪教育网
(4)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 ,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 ,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21世纪教育网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5 )A细菌和B细菌都能降解该除草剂,研究发现以每克菌体计算,A细菌降解该除草剂的能力比B细菌要强,对此现象合理的假设是 。
【答案】(1) 稀释 (2) 以除草剂作唯一氮源 前
(3) 灼烧灭菌 培养基中缺少这些细菌可利用的氮源
(4) 氮气 该除草剂 (5)A细菌酶活性更强(或A细菌酶量更多)
?
12.(15分)[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研究表明,某种原癌基因表达的H蛋白在多种恶性肿瘤特别是乳腺癌细胞中过量表达。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能抑制过量表达H蛋白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目前已成为乳腺癌有效的生物治疗手段。如图为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相关操作过程,请回答问题:
(1)将H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取该小鼠的脾脏细胞与甲培养皿中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则乙培养皿中融合细胞类型有____种,其融合的原理是________。其中将H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时,在小鼠体内发了 免疫过程。
(2)图中③过程,将融合细胞置于___________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中只有杂交瘤细胞生长。将杂交瘤细胞转到丙(多孔培养板)上培养,吸取生长有克隆细胞的培养孔中的上清液,应用___________技术进行抗体阳性检测。经多次筛选,就能得到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治疗乳腺癌时,可将该单克隆抗体与抗癌药物结合构建“生物导弹”,杀死癌细胞。这充分体现了单克隆抗体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经过②过程(小鼠腹腔内培养)或④过程(体外培养)可以获取大量的单克隆抗体,由上述过程产生的单克隆抗体不能直接用于人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家从某些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了无限增殖调控基因,该基因能激发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多的思路。除本题描述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外,请再简要写出一种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 细胞膜的流动性??? 体液[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选择 抗原—抗体杂交
(3)特异性强(或“专一识别抗原部位”) 小鼠形成的抗体对人体来说是抗原
(4)通过基因工程向浆细胞核中导入无限增殖调控基因或利用核移植技术将浆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无限增殖细胞中(合理即可)www.21-cn-jy.com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1)小鼠的脾脏细胞(A)与骨髓瘤细胞(B)进行融合,其融合类型包括AA型、BB型、AB型三种。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需要将脾脏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其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将H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能激发小鼠的体液免疫过程,产生能分泌抗H蛋白抗体的浆细胞,用于和骨髓瘤细胞融合。 (2)将融合细胞接种在选择培养基中,从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抗体阳性检测。(3)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构建“生物导弹”杀死癌细胞体现了特异性强的特点。小鼠体内产生的单克隆抗体不能直接用于人体,因为小鼠形成的抗体对人体来说是抗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