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单元训练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单元训练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8 20:3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章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单元训练题
一、单选题
1.与在镍基催化剂催化作用下能发生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总反应为
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
C.图示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与形成
D.更换更高效的催化剂,能提高的平衡转化率
2.恒容密闭容器中,,达到化学平衡时有如图所示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y轴可表示A的转化率
B.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不改变A的转化率a
C.混合气体的密度:
D.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平衡后A的百分含量增大
3.乙二醇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某工艺制取乙二醇所涉及的反应如下:
反应Ⅰ
反应Ⅱ
在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将、按1:3进料比通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中,测得的转化率与、的选择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a表示转化率
B.195℃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约为2904
C.190~198℃范围内,温度升高,的值减小
D.其它条件相同时,增大压强和升高温度均可以提高平衡时的产量
4.100mL 2 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数滴CuCl2溶液 B.加入适量的6mol·L-1的盐酸
C.加入适量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
5.硫酸工业中通过氧化氧化为:
温度/℃ 平衡时的转化率
450 97.5 98.9 99.2 99.6 99.7
550 85.6 92.9 94.9 97.7 98.3
根据反应原理和上表中数据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通入大量的空气来提高的转化率
B.常压下的转化率已经比较大了,所以实际生产中没必要增大成本采用高压
C.生产中采用温度主要是考虑催化剂的活性温度从而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D.尾气中的必须回收循环利用防止污染环境并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6.某可逆反应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在不同时间生成物Q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T和压强p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7.二十世纪初,工业上以CO2和NH3为原料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合成尿素[CO(NH2)2]。反应均可逆且分两步进行:①CO2和NH3生成NH2COONH4,②NH2COONH4分解生成尿素。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可分离得到更多的NH2COONH4
B.随着反应的进行, NH2COONH4含量会持续增大
C.提高一定能增大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尿素的产量
D.合成尿素反应CO2(l)+2NH3(l)=CO(NH2)2(l)+H2O(l)的△H= E1- E4
8.向容积为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和的混合气体,发生反应:。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B.到达化学平衡前,混合体的颜色逐渐变深
C.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浓度最多为
D.若该容器与外界无热传递,则反应达到平衡前,容器内气体的温度逐渐升高
9.NO2和N2O4存在平衡:2NO2(g) N2O4(g) ΔH<0,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为较精准地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测量条件选择高温低压
B.恒温时缩小容积,气体颜色变深,是平衡正向移动导致的
C.恒容时水浴加热,平衡正向移动导致气体颜色变浅
D.断裂2 mol NO2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大于断裂1 mol N2O4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
10.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 △H<0,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后封口,如图是在拉伸或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混合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的操作为拉伸注射器
B.c点与a点相比,c(NO2)增大,c(N2O4)减小
C.d点平衡逆向移动
D.若容器绝热,则平衡常数Ka11.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中科院科研团队研制出“TM—LiH(TM表示过渡金属)”双活性中心催化剂体系,实现了传统金属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的合成氨的性能,其原理如图(*表示催化剂的活性位点),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状态表示发生吸附并解离原子占据的活性位点
B.状态Ⅱ中反应为是还原剂
C.一定温度和压强条件下使用“TM—LiH”可以提高氨的平衡转化率
D.“TM—LiH”不能改变合成氨反应的焓变但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12.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使其达到分解平衡:。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的平衡数据见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15.0 20.0 25.0 30.0 35.0
平衡总压强/kPa 5.7 8.3 12.0 17.1 24.0
平衡气体总浓度/ 2.4 3.4 4.8 6.8 9.4
A.该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
B.当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6时,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C.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时反应的平衡常数约为
D.达到平衡后,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增大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装置定量测定H2O2的分解速率
B.用乙装置验证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
C.用丙装置除去NaCl固体中的NH4Cl
D.用丁装置鉴别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
14.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过程中的主要反应为,,在密闭容器中,、时,平衡转化率、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相同时间所测得的实际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题图所示。的选择性可表示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焓变
B.的平衡选择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C.用该催化剂催化二氧化碳反应的最佳温度范围约为480~530℃
D.450℃时,提高的值或增大压强,均能使平衡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
15.T℃时,将气体充入1L刚性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已知两物质的消耗速率与各自的分压有如下关系:,,、为速率常数。已知,p表示对应物质的分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时,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a点: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所以
C.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与、间的关系为
D.若反应开始时总压为p,则反应的压强平衡常数为
二、非选择题
16.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氨有广泛的应用。
已知:

(1)由与反应生成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工业上主要以、为原料气合成。
将物质的量之比为的和充入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时数据如下:
物质
平衡时物质的量/ 0.2 0.6 0.2
①该条件下的转化率为 ,平衡常数 (本题均可用分数表示):
②若按以下浓度投料,其它反应条件与①相同,起始时反应进行的方向为 (填“正向”、“逆向”或“无法判断”)。
物质
起始浓度() 0.5 1.5 0.5
③、X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图1表示L一定时,合成氨反应中的平衡转化率随X的变化关系。
i.X代表的物理量是 。
ⅱ.判断的大小关系,并简述理由 。
(3)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可用于检测环境中的含量,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则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17.恒压、750℃时,和(按物质的量之比投料,反应经如图流程(主要产物已标出)可实现高效转化。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和CaO可循环利用
B.过程ⅱ,CaO吸收可促使氧化CO的平衡正移
C.过程ⅱ产生的最终未被CaO吸收,在过程ⅲ被排出
D.相比于反应Ⅰ,该流程的总反应还原需吸收的能量更多
(2)过程ⅲ发生的反应:a);b) 。
过程ⅱ平衡后通入He,测得一段时间内CO物质的量上升,根据过程ⅲ,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O物质的量上升的原因 。
18.完成下列问题。
(1)在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的体系中,充入由18O组成的氧气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SO2 B.O2 C.SO3 D.SO2、SO3、O2
(2)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一定量O2,发生反应2SO2+O2 2SO3,当反应进行到4min时,测得n(SO2)=0.4mol。则反应进行到2min时,容器中SO2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
A.等于1.6mol B.等于1.2mol C.大于1.6mol D.小于1.2mol
(3)①下图表示在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 2SO3,△H<0达到平衡时,由于条件改变而引起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变化情况,t3—t5过程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②t7时刻,若c(SO3)减小,反应速率变化情况画在下图中 。
(4)在上图中,t2—t7时间段内,反应物转化率最低的时间段是 。
(5)恒压(1.01×105Pa)下,将2molSO2与amolO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H<0,T1℃下反应达平衡时,测得容器内n(SO3)=1.3mol,n(O2)=3.0mol,则a= ;平衡时该反应平衡常数为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9.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获取反应能量变化有多条途径。
(1)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碳与水蒸气反应 B.铝和氧化铁反应
C.CaCO3受热分解 D.锌与盐酸反应
(2)利用实验装置测量盐酸与NaOH溶液反应的热量变化的过程中,若取50mL0.50mol·L-1的盐酸,则还需加入 (填序号)。
A. B. C.
(3)以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为原料,用化工方法制造产品的化学体系总称为“一碳化学”。CO(g)与H2O(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反应的氧化剂是 。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反应温度,可使CO完全转化 B.充入He,可加快反应速率
C.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速率为零 D.使用合适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③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发生反应:。反应过程中测得CO2(g)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ⅰ.表示CO2(g)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填“a”或“b”)。
ⅱ.3min时,正反应速率 逆反应速率(填“>”“<”或“=”)。
ⅲ.0~10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与在镍基催化剂催化作用下转化为CO和H2,故总反应为,选项A正确;
B.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加快反应速率,选项B正确;
C.图示反应过程中有极性键碳氧键、碳氢键的断裂,有极性键氢氧键的形成,选项C正确;
D.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不能改变平衡转化率,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2.C
【详解】A.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若,A的转化率增大,y轴可表示A的转化率,故A正确;
B.B是固体,向平衡体系中加入B,平衡不发生移动,不改变A的转化率,故B正确;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气体总质量减小,气体总体积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混合气体的密度:,故C错误;
D.向平衡体系中再加入,等效于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后A的百分含量增大,故D正确;
故选C。
3.C
【详解】A.由图中X点可知,的选择性为50%,结合选择性公式可知,a为的选择性曲线,则b为转化率曲线,A错误;
B.由图中X点可知,、的选择性均为50%,转化率为0.97,假设、投料分别为1mol、3mol,则反应0.97mol,生成、均为0.485mol,则反应Ⅰ消耗氢气0.97mol、生成甲醇0.485mol,反应Ⅱ消耗氢气1.94mol、生成甲醇0.97mol,则平衡时氢气0.09mol、甲醇1.455mol,195℃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由于体积未知,故不能确定其平衡常数,B错误;
C.结合A分析可知,190~198℃范围内,反应Ⅱ选择性增大,升高温度,对于放热反应,平衡逆向移动 ,每减少2molCH3OH,只减少1molHOCH2CH2OH,HOCH2CH2OH减小的幅度小于CH3OH,导致的值减小,C正确;
D.反应为放热反应,其它条件相同时,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导致高平衡时的产量降低,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A. 加入数滴CuCl2溶液,被还原的铜与锌、盐酸构成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氢气的产量,故A符合;
B. 加入适量的6mol·L-1的盐酸,增加了盐酸的量,产生更多的氢气,故B不符;
C. 加入适量蒸馏水,减慢反应速率,故C不符;
D. 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减慢反应速率,故D不符;
故选A。
5.C
【详解】A. 空气的成本较低,在实际生产中,通入过量的空气,反应物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可提高成本较高的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故A正确;
B. 由表格数据可知,在常压及400~500℃时,二氧化硫的转化率已经很高,继续增大压强,虽然二氧化硫的平衡转化率会提高,但不明显,且会增加设备成本,增大投资和能量消耗,故B正确;
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从理论上分析,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但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小,且影响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所以工业上选择温度450~550℃,主要原因是考虑催化剂的活性最佳,故C错误;
D. 尾气中的必须回收循环利用防止污染环境并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故D正确;
故选C。
6.A
【详解】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从上往下看第一、二两条线,由图知,温度T1为先到达平衡,故T1>T2,升高温度,Q%减小,则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从上往下看第一、三两条线,由图可知,压强为P1先到达平衡,故P1>P2,增大压强,Q%减小,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为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故m+n答案选A。
7.C
【详解】A.反应①放热、反应②吸热,升高温度,反应①逆向移动、反应②正向移动,不能得到更多的NH2COONH4,故A错误;
B.反应过程中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反应①活化能小,反应①速率快,NH2COONH4含量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误;
C.提高增大氨气浓度,平衡正向移动,能增大CO2的平衡转化率和尿素的产量,故C正确;
D.反应①ΔH=E1-E2、反应②ΔH=E3-E4,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得合成尿素总反应的ΔH=E1-E2+E3-E4,故D错误;
故选:C。
8.B
【详解】A. 由图可知,64s后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浓度依然发生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反应未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A错误;
B. 二氧化氮气体为红棕色,四氧化二氮为无色,由图可知,平衡前二氧化氮的浓度增大,则混合气体的颜色逐渐变深,故B正确;
C. 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内气体总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当达到平衡时,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浓度最多为1.8mol/L,故C错误;
D. 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该容器与外界无热传递,则反应达到平衡前容器内气体的温度逐渐降低,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9.A
【详解】A.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反应ΔH<0,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即为较精准地测定NO2的相对分子质量,要尽量减小c(N2O4),测量条件应选择高温低压,A正确;
B.气体体积压缩,颜色变深是因为体积减小,浓度变大引起的,B错误;
C.该反应放热,恒容时水浴加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颜色加深,C错误;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能量,即断裂2 mol NO2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小于断裂1 mol N2O4中的共价键所需能量,D错误;
故选A。
10.C
【分析】该反应是正反应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压强增大平衡虽正向移动,但二氧化氮浓度增大,混合气体颜色变深,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但二氧化氮浓度减小,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据图分析,b点开始是压缩注射器的过程,气体颜色变深,透光率变小,c点后的拐点是拉伸注射器的过程,气体颜色变浅,透光率增大,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b点开始是压缩注射器的过程,气体颜色变深,透光率变小,A错误;
B.c点是压缩注射器后的情况,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浓度都增大,B错误;
C.c点后的拐点是拉伸注射器的过程,d点是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逆向移动过程,C正确;
D.若容器绝热,由a点到c点,压缩注射器,反应正向进行,T(a)<T(c),该反应正向放热,温度升高,平衡会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所以Ka>Kc,D错误;
故答案为:C。
11.C
【详解】A.由图示可知,状态表示发生吸附并解离原子占据的活性位点,故A正确;
B.状态Ⅱ的反应为生成,发生的反应为,是还原剂,故B正确;
C.“TM—LiH”是催化剂,催化剂不能提高氨的平衡转化率,故C错误;
D.“TM—LiH”是催化剂,催化剂不能改变合成氨反应的焓变但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故D正确。
答案选C。
12.B
【详解】A.根据表中数据判断随着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从而判断出正反应是吸热,故A正确;
B.只有生成物为气体,则反应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故B错误;
C.容器内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故NH3和CO2的浓度分别为3.2×10 3 mol/L、1.6×10 3 mol/L,代入平衡常数表达式:K=(3.2×10 3 )2×1.6×10 3=1.6×10 8,故C正确;
D.达到平衡后,若在恒温下压缩容器体积,平衡逆向移动,所以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增加,故D正确;
故选:B。
13.B
【详解】A.生成的氧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无法通过单位时间内生成氧气的体积测定H2O2的分解速率,A错误;
B.先利用稀硝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排尽装置内空气,然后Cu与稀硝酸反应生成NO,NO不溶于水,试管及集气瓶中均出现无色气体,则可验证稀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B正确;
C.加热固体时不能用蒸发皿,应该用坩埚,C错误;
D.向NaHCO3溶液和Na2CO3溶液中滴入Ca(OH)2溶液时均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用Ca(OH)2溶液鉴别二者,D错误;
故选:B。
14.D
【详解】A.利用盖斯定律,反应的焓变故A错误;
B.,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甲烷的选择性下降,故B错误;
C.480~530℃,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在下降,因此不是最佳温度,故C错误;
D.正向体积减小,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平衡正向移动,且二氧化碳的转化率增加,均能使平衡转化率达到X点的值,故D正确。
15.D
【详解】A.没有说明正逆反应方向,故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a点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等,但此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故,故B错误;
C.,,当消耗速率反应达到平衡,即,有,即,故C错误;
D.容器体积为1L,由图像可知,平衡时n(N2O4)=0.04mol,n(NO2)=0.12mol,容器恒容,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平衡时压强为1.6p,Kp==,D正确。
答案选D。
16.(1)-92.2
(2) 30% 3.7 温度 L1<L2 ii、由N2(g)+3H2(g)2NH3(g)△H<0可知温度高,氢气转化率减小,压强大,平衡正向移动,氢气转化率增大,图中等温度时L2对应的氢气转化率增大,则压强L1<L2;
(3)2NH3-6e-+6OH-=N2+6H2O
【详解】(1)(1)已知25℃时:①N2(g)+O2(g) NO(g) ΔH=+183 kJ/mol②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③4NH3(g)+5O2(g)=4NO(g)+6H2O(l) ΔH=-1164.4 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①+②×3/2﹣1/2×③得N2(g)+3H2(g)2NH3(g)ΔH=-92.2kJ/mol;
(2)根据题目给的数据可列三段式为:则的转化率为=30%;

i、由图可知,X越大,氢气转化率越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氢气转化率减小,则X表示温度;ii、由N2(g)+3H2(g)2NH3(g)△H<0可知温度高,氢气转化率减小,压强大,平衡正向移动,氢气转化率增大,图中等温度时L2对应的氢气转化率增大,则压强L1<L2;
(3)Pt电子通入氨气生成氮气,说明氨气被氧化,为原电池负极,a极为负极,负极是氨气发生失去电子的氧化反应变成氮气,且OH-向a极移动参与反应,故电极反应式为2NH3-6e-+6OH-=N2+6H2O。
17.(1)D
(2) 3Fe +4CO2 Fe3O4+ 4CO 通入分解平衡正移,导致增大,促进还原平衡正移
【详解】(1)A.根据题中流程可知转化为Fe,Fe又转化为,可循环利用;CaO与CO2反应生成CaCO3,CaCO3又分解生成CaO和CO2,CaO也可循环利用,故A正确;
B.过程ii CaO吸收使浓度降低,促使氧化CO的平衡正移,故B正确;
C.根据题中流程可知,过程ii产生的最终未被CaO吸收,在过程ii被排出,故C正确;
D.该流程的总反应为根据总题干可知,其,还原1 mol 时吸收能量,总题干中反应I还原1mol时吸收247kJ能量,故相比于反应I,该流程的总反应还原1 mol 需吸收的能量更少,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2)过程ⅲ发生的反应:
a);
b)为;
恒压通入He,容器体积增大,CaCO3分解平衡正移,导致增大,促进Fe还原CO2平衡正移,故过程ii平衡后c(CO)通入He,测得一段时间内CO物质的量上升。
18.(1)C
(2)D
(3) 升高温度
(4)t5—t6
(5) 3.65 1.1
【详解】(1)在已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的体系中,充入由18O组成的氧气,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SO2、SO3、O2;
(2)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可知,进行到4min时,测得n(SO2)=0.4mol,此时反应的速率:;反应进行到前2min时,设二氧化硫物质的量为x,依据速率定义可得,进行到2min时的物质浓度大于4min时的物质的浓度,所以反应到4min的反应速率小于2min的反应速率,即,容器中SO2的物质的量小于1.2mol;
(3)①t3—t5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改变的条件可能升高温度;
②t7时刻,若c(SO3)减小,反应速率变化情况: ;
(4)t5—t6时间段内,平衡逆向移动,反应无转化率最低;
(5),,其平衡常数:;
19.(1)BD
(2)C
(3) H2O D b > 0.225mol/(L·min)
【详解】(1)A. 碳与水蒸气反应为吸热反应,错误;B. 铝和氧化铁反应为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正确;C. CaCO3受热分解是吸热反应,错误; D. 锌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正确;答案为BD;
(2)为测量结果更准确,盐酸全部反应,应加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所以答案为,选C;
(3)①反应物水中H元素化合价降低,水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②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完全进行,故A错误;B.在恒容条件下,充入无关气体,反应气体浓度不变,速率不变,故B错误;C.可逆反应达平衡状态,,故C错误;D.合适催化剂可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故D正确;答案选D;③CO2作为反应物,随反应不断进行,不断被消耗,对应曲线b;3min后,CO2浓度仍不断减少,说明反应仍正向进行,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0~10min内,CO2消耗物质的量为0.75mol,则H2消耗物质的量为2.25mol,浓度变化量2.25mol/L,则H2平均反应速率为=0.225 mol/(L·min);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