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73张PPT)+素材+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出师表》课件(共73张PPT)+素材+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9 09:28:54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3课 出师表(第1课时)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的特点。
2.掌握重点词语与句式,积累文言知识。
课前查阅资料,和同桌交流诸葛亮的相关信息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一、自主学习
1.了解作者。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________,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曾躬耕于南阳隆中。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草庐,请他出山共图大业。次年,他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击败曹操,占领荆州部分地区,力量逐渐壮大。旋又夺取益州和汉中。刘备称帝后,拜他为丞相。刘备死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后卒于军中。
2.写作背景。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公元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贰的思想。
3.知识链接。
“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二、合作探究
1.掌握课文的朗读节奏。
(1)听《出师表》的范读音频,注意生僻字的读音,留意停顿处,可根据范读音频在教材上做标记。
(2)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根据做出的标记,读准节奏。
2.疏通文意。
(1)理解并掌握《出师表》中的重难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2)再读课文,同桌之间合作,借助注释,翻译课文。如果还有疑难,可以在全班提出,由老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3.积累成语。
找出文中的成语,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出师表》。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课文内容,与同桌分享。
第23课 出师表(第2课时)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反复诵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脉络。
3.了解课文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一、知识回顾
回顾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二、合作探究
1.疏通文意。
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翻译课文。如果还有疑难,可以在全班提出,由老师或其他同学补充。
2.划分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划分课文结构。(划分结构后,小组合作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课文开篇指出当时形势的危急和有利条件有何作用?(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思考。)
(3)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为什么?(朗读课文第1~5段,根据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自主梳理概括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再找出诸葛亮反复强调的一条,并与同桌分享原因。)
3.了解课文的写法特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成诵。
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俗语等,与同桌分享。
第23课 出师表(第3课时)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2.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一、知识回顾
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二、合作探究
1.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朗读课文,梳理课文后半部分写的重要事件。品读关键词句,先读,再品。)
拓展资料:
白帝城托孤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选自《三国志》,标题为后加)
2.体会作者情感。
(1)《出师表》中到底陈了什么情?请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品读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先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再与同桌交流,分享你品读出的诸葛亮的忠君爱国情怀。)
(2)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先结合对上题的分析,思考这个问题,再小组讨论,梳理概括答案,然后派代表回答。)
(3)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大胆发言,可有不同的看法。)
3.探究课文的写作特色。
简要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感知课文,从“表”这一文体入手,总结课文的写作特点。)
课外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学习目标
课前学习任务
课堂学习任务
本课小结
课后任务
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任务
本课小结
课后任务
学习目标
课堂学习任务
本课小结
课后任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73张PPT)
语文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 出师表
诸葛亮
新课导入
诸葛亮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家喻户晓。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在文学史中受到了高度赞扬,被视为表的代表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在《书愤》一诗中也感慨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的《正气歌》亦云:“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杰作——《出师表》。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表”的文学常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体会诸葛亮的耿耿忠心。
01
第一课时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和军事家。早年隐居隆中,后辅佐刘备创建蜀国,担任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写作背景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公元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临行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贰的思想。
知识链接
表,是我国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在汉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由此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常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崩殂( ) 菲( )薄 裨补( ) 遗( )陛下
阕( )漏 陟( )罚 臧( )否( ) 猥( )自
夙( )夜 攘( )除 斟酌( ) 庶竭( )
性行( )淑均 行( )阵和睦 驽钝( )
以彰其咎( ) 咨诹( ) 郭攸( )之 费祎( )

fěi

wèi
quē
zhì
zāng

wěi

rǎng
zhēn zhuó
shù jié
xíng
háng
nú dùn
jiù
zōu
yōu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朗读指导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ɡ)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ɡ)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zhǎnɡ)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shù)竭驽(nú)钝,攘(rǎnɡ)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点我放课文朗读
朗读指导
朗读指导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停连恰当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要求:
疏通文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指帝王之死。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
时候。
人力疲困。
民生凋敝。
确实。
疏通文意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朝廷。
这里指疆场。
但是,朝廷上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舍身忘死地作战,这都是追念先帝的特殊的礼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
追念。
特殊的礼遇。
疏通文意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发扬光大。
发扬,扩展。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志士们的勇气,不应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称引、譬喻。
不合道理。
疏通文意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否(pǐ),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提拔、晋升。
赞扬和批评。
负责专职的官员。
皇宫和丞相府中,本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这里指不同。
罚。
如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加以惩罚或奖赏,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疏通文意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都是些忠良诚实的人,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而先帝才选拔留下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皇宫内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询问他们的意见,然后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启发和帮助。
忠良诚实的人。
选拔。
我,谦称。
询问。
疏通文意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
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ɡ)阵和睦,优劣得所。
善。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而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
我认为军营里的事情,都要询问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部队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行伍,部队。
公正、公平。
疏通文意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所以能够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所以衰败的原因。
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评论起这些事,对于桓帝、灵帝时代,未曾不叹气、痛心、遗憾的。
痛心、遗憾。
这里表示原因。
疏通文意
侍中、尚书、长(zhǎnɡ)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的臣子,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则汉王室的兴盛,就时间不远了。
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
疏通文意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不介意我的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委屈自我屈尊就卑,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询问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奋激发,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亲身耕种。躬,亲自。
辱。谦辞。
感奋激发。
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郡亲身耕种,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有名望,显贵。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屈尊就卑。
奔走效劳。
疏通文意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自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
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
自那时以来。
疏通文意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了。
托付。
没有效果。
早晚,日日夜夜。
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担忧兴叹,只恐怕托付给我的大任没有效果,从而损害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率兵南渡泸水,深入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疏通文意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nú)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心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斟酌利弊,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表示期望。
鼓励。
如今南方已经平定,武库兵器充足,应当鼓励和统率全军,北伐平定中原地区,我期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复兴汉朝王室,迁归原来的都城。
劣马,跑不快的马。
刀刃不锋利。
排除,铲除。
考虑可否。
益处。
损害。
疏通文意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兴复汉室并取得功效;如果不取得功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祭告先帝的神灵。
这里是功效的意思。
怠慢,疏忽。
发扬圣德的话。
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揭示他们的过失。
祭告。
揭示。
过失。
疏通文意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zōu)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和接受正确合理的言论,远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
询问。
流泪,落泪。
指正确合理的言论。
我受恩、感激不尽。如今正当离朝远征,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泪,激动得不知该说些什么话。
文言知识归类
古今异义
1. 先帝不以臣卑鄙
( )
2. 由是感激
( )
3.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感奋激发;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
·
·
·
·
文言知识归类
古今异义
4. 诚宜开张圣听
( )
5.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 )
6. 愚以为宫中之事
( )
·
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经商的人指一天中第一次成交
古义:不同;今义: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古义:我,谦称;今义:愚笨,傻
·
·
·
·
文言知识归类
古今异义
7.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8.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
9. 庶竭驽钝
( )
·
古义:偏指“亡”;今义:生存和死亡。
古义:时候;今义:秋季
古义:表示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
·
·
·
·
古义:表示期望;今义:众多
文言知识归类
词类活用
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展。
形容词用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人。
以光先帝遗德
恢弘志士之气
此皆良实
优劣得所
文言知识归类
词类活用
亲贤臣
远小人
攘除奸凶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
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顽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怠慢,疏忽。
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文言知识归类
一词多义
1.道: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________________
②以咨诹善道 ________________
③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
④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
⑤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____
⑥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____
⑦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 ________________
⑧虽有至道,弗学(《虽有嘉肴》) ________________
⑨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________________
路途 
方法 
学说 
说 
规则 
道路,喻指“义” 
道路 
道理 
正确方法
文言知识归类
一词多义
2.亡: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盖:①盖追先帝之殊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盖以诱敌(《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灭亡,消亡 
灭亡,消亡 
没有
大概,一般 
大概 
句首语气词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文言知识归类
一词多义
4.遗:①以光先帝遗德 _____________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_____________
③深追先帝遗诏 _____________
④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
5.论:①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_____________
②每与臣论此事 _____________
③与之论辨(《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
④众服为确论(《河中石兽》) _____________
6.平:①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_____________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_____________
③土地平旷(《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
遗留 
给予,馈赠 
遗留 
给予,赠送
评定,判定 
评论 
议论 
言论
公平 
铲除 
平坦
文言知识归类
一词多义
7.使:①使内外异法也 ____________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____________
③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 ____________
④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唐雎不辱使命》) ____________
⑤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⑥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____________
⑦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⑧得一人之使(《穿井得一人》) ____________
让 
假如,如果 
出使 
命令,派遣 
命令,派遣 
出使 
派遣 
命令,派遣 
使者 
使唤,劳力
文言知识归类
一词多义
8.良:①此皆良实 _____________
②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_____________
③良多趣味(《三峡》) _____________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
9.实:①此皆良实 _____________
②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_____________
10.简:①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_____________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_____________
忠良的人 
忠正贤明 
甚,很 
好,精良
诚实的人 
实在
选择 
挑选
文言知识归类
一词多义
11.兴: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__________
②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__________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__________
④若无兴德之言 __________
⑤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__________
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核舟记》) __________
⑦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
兴盛 
振兴 
振兴 
发扬 
兴办 
起 
兴起
文言知识归类
12.顾: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_______________
②日侍坐备顾问 (《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___
④顾野有麦场(《狼》) _______________
13.当:①咨臣以当世之事 _______________
②当奖率三军 _______________
③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
拜访 
询问 
回头看 
看,视
当世,当代 
应当,应该 
在(某处、某时)
一词多义
文言知识归类
一词多义
14.感:①由是感激 _____________
②臣不胜受恩感激 _____________
③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
④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_____________
15.许:①遂许先帝以驱驰 _____________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_____________
③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_____________
④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_____________
⑤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_____________
感奋 
感奋 
感慨 
被……所感动
答应 
答应 
赞同 
表示约数 
左右
文言知识归类
一词多义
16.覆:①后值倾覆 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 __________________
17.方:①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______
③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 __________________
④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
⑤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 __________________
颠覆,灭亡 
盖,盖上
地方,区域 
方圆,周围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地方,区域 

文言知识归类
一词多义
18.兵:①兵甲已足 ___________
②锐兵刃(《周亚夫军细柳》) ___________
③一老河兵闻之(《河中石兽》) ___________
19.治:①则治臣之罪 ___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 ___________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___________
20.谋:①陛下亦宜自谋 ___________
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___________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大道之行也》) ___________
兵器 
兵器 
士兵
惩治 
修养 
研究
谋划 
谋划 
图谋之心
文言知识归类
特殊句式
判断句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也”表判断。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皆……”表判断。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也”表判断。
文言知识归类
特殊句式
倒装句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故临崩以大事寄臣也”。
文言知识归类
特殊句式
省略句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句首省略主语“陛下”。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句首省略主语“臣”。
文言知识归类
成语
妄自菲薄
优劣得所
作奸犯科
不毛之地
亲贤远佞
随意地看轻自己。
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找出文中的成语,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02
第二课时
整体感知
再读课文,梳理本文结构,把握课文内容。
陈述蜀国现状
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
提出三条建议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追述三段往事
知遇之恩
临危受命
临终托孤
明确三方责任
自己讨贼
朝臣忠谏
后主自谋


第一部分(1—5)
分析局势,勉励刘禅,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
追忆往事,表明决心。
第三部分(8)
言辞恳切,明确责任,勉励刘禅励精图治。
文本研读
  课文开篇并不先说出师的事,也不急于提出建议,而是先从分析天下大势入笔,指出“天下三分”,而蜀汉最为弱小,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是在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1.课文开篇指出当时形势的危急和有利条件有何作用?
文本研读
2.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哪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条建议:
 (1)“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广开言路)。建议刘禅广泛听取忠臣的意见,发扬先帝遗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之人的精神。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赏罚严明)。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同样的标准。
(3)“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亲贤远佞)
  诸葛亮反复强调“亲贤远佞”。
  三条建议既是施政的措施,又是治国的正理。其中广开言路是前提,赏罚严明是关键,亲贤远佞是核心。只有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赏罚分明。
文本研读
3.诸葛亮为什么要回顾三顾茅庐一事
回顾三顾茅庐一事,既称颂了先帝的宽宏气度,也表明了自己与先帝患难与共,关系非同寻常。进一步表明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希望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不忘创业艰难,发愤图强,兴复汉室。
文本研读
  作者先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臣本布衣”起笔,历数先帝之殊遇,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并临危受命,由布衣跃为重臣,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在叙述二十一年的遭际之后,追言先帝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根源,以及思想基础、物质准备,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
4.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
  后半部分追述这几件事情,一方面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表达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另一方面将出师与谏言沟通起来。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为己任,把国内“斟酌损益,进尽忠言”的责任交给了郭攸之、费祎、 董允等人,劝勉刘禅“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希望刘禅亲贤远佞,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文本研读
拓展资料《白帝城托孤》
白帝城托孤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选自《三国志》,标题为后加)
拓展资料
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
5.说一说文章最后一句话“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的作用?
是表文的结语,在本表文中显得情真意切。诸葛亮的耿耿忠心尽显,表明诸葛亮临行前百感交集,既有无限眷念之情,也有对国内政局及后主能否采纳建议的担忧。
6.全文最能概括诸葛亮感情的六个字是什么?
报先帝,忠陛下。
合作探究
1.《出师表》中到底陈了什么情?请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品读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诸葛亮的良苦用心
感激报答先帝知遇之恩。
感慨先帝创业艰辛,警醒后主。
以父子之情感动、激励后主。
加强劝说后主的说服力、权威性。
对蜀汉表忠心,免除北伐后顾之忧。
在六百余字的篇幅里,先后十三次提及“先帝”,七次提到“陛下”。
合作探究
关键词句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报先帝而忠陛下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合作探究
父辈之情:
(1)叹先帝创业艰难,盼后主发愤图强。
(2)念先帝遗德遗训,劝后主亲贤远佞。
(3)述自己身世经历,表忠心报国之情。
2.文中流露出诸葛亮的哪些情感?
臣子之情:
(1)提治国建议,荐优秀人才。
(2)表北伐决心,明君臣之职。
合作探究
3.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贯穿全文,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1)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
(2)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3)平定南方的叛乱,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
(4)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
合作探究
4.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
  诸葛亮的忠心不仅出于个人的知恩图报和忠君思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忠心是与忧国忧民、匡扶蜀汉的责任感紧密相连的。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高尚精神,他谨守诺言、努力实现政治理想与自我价值的坚守精神,都是一种理想人格精神的体现。
合作探究
5.学习了这篇表文,说说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首先,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出山效命;在危难关头奉命出使,患难与共。刘备临终托孤,他受命以来,早晚忧叹,把兴复汉室看成报先帝忠后主的职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见他是个感恩图报的人。
其次,他是个颇具政治远见的能人。他能客观准确地分析天下形势、蜀国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劝谏后主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等,可见他深谙治国之道,颇具政治远见。
拓展延伸
下面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你能说出具体提到了他的哪些事件吗?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收东川、西川
摆八卦阵
六出祁山
七擒孟获
三顾茅庐
东和东吴
北拒曹魏
赤壁之战
《出师表》 《邹忌讽齐王纳谏》
劝说对象 昏庸懦弱的后主 从谏如流的齐威王
劝说内容 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劝说方式 直接规劝: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再向刘禅提出三条具体建议 委婉劝谏:用自己的生活实例设喻,劝谏齐王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
形象特点 诸葛亮至诚至忠,有政治远见 邹忌敢于进谏,善于进谏
写作手法 以议论为主,辅以叙事和抒情 采用类比,以小见大
启示 ①要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 ②对人提出建议时,应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对方易于接受。 《出师表》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常见的几种古代文体
表 概念 是我国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汉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作用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由此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特征 ①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 “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②这种文体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常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功能——陈情言事
特点——情理交融
拓展延伸
书 即书信。以书信的形式,可叙事,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铭 原为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说 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
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可以叙事,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序 分书序和赠序。书序多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词。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常见的几种古代文体
文章主旨
本文是诸葛亮出师北伐前写给后主刘禅的表文,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激和北定中原的坚定决心以及效忠刘备父子鞠躬尽瘁的忠心。
板书设计
出师表
提出建议
追忆往事
明确责任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昭平明之理
亲贤远佞
忘身于外
不懈于内
益州疲敝
先帝崩殂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不宜偏私,内外异法
追殊遇,报陛下
危急存亡之秋
荐贤 臣:文臣(先帝间拔)、武将(先帝称能)
引教训(正反):亲贤远佞——先汉兴隆
亲佞远贤——后汉倾颓
三顾茅庐
自述本志(苟全、不求)
先帝三顾(咨以当世之事)
感激,许以驱驰
临危受命: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白帝城托孤:夙夜忧叹,五月渡泸——南方已定,甲兵已足
臣:讨贼兴复、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君:自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报先帝忠陛下
有利条件(主观)
不利条件(客观)
课后思考与探究
一、本文情辞恳切,感人肺腑。仿照示例,标示出下列语句中的停顿,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示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1.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课后思考与探究
二、课文前半部分,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诸葛亮主要提出了三条建议:(1)建议陛下广泛听取臣子的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们的精神。(2)宫廷和丞相府是一个整体,里面的人都是国家官员,对他们实行提升、惩罚、表扬、批评,应当用同样的标准。(3)亲近贤臣,疏远小人。
其中“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励精图治、复兴汉室的目标。
课后思考与探究
三、课文后半部分主要追述哪几件事情?有什么用意?
在课文的后半部分,作者先历叙自己的身世,从“臣本布衣”起笔,历数先帝之殊遇,说到“许先帝以驱驰”,并临危受命,由布衣跃为重臣,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在叙述二十一年的遭际之后,追言先帝托孤之事,交代这次出师的根源,以及思想基础、物质准备,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
后半部分追述这几件事情,一方面极力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表达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一方面,将出师与谏言沟通起来。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为己任,把国内“斟酌损益,进尽忠言”的责任交给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劝勉刘禅“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希望刘禅亲贤远佞,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课后思考与探究
四、解释下列句子中标红的词,体会其古今意义的不同。
1.诚宜开张圣听……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4.先帝不以臣卑鄙……
5.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扩大
不同
痛惜、遗憾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感奋激发
课后思考与探究
五、课文中有些短语后来凝固为成语,沿用至今。把这些短语找出来,并说说由它们演变而来的成语及其含义。
文中短语 演变而成的成语 含义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顾茅庐 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不宜妄自菲薄 妄自菲薄 过分地看轻自己
若有作奸犯科 作奸犯科 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危急存亡 情势危急,关系到生存或灭亡
奉命于危难之间 临危受命 在危难之时接受任命
可计日而待也 计日可待 可以计算日子来等待。指为期不远
不知所言 不知所云 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
受恩感激 临表涕零 感激涕零 因感激而流泪,形容非常感激
深入不毛 不毛之地 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贫瘠、荒凉的土地或地带
亲贤臣,远小人 亲贤远佞 亲近有才能的人,远离阿谀奉承的小人
课后思考与探究
六、有关诸葛亮的传说、故事、俗语很多。课外搜集有关资料,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诸葛亮的看法。
【示例】: 千秋诸葛我评说
历史上,人们对于诸葛亮都有很高的评价。今天,本人也斗胆来谈谈我对诸葛亮的一些看法。
诸葛亮“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不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空城计”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他将心理战术发挥到极致,以两三千人马应对十五万大军,赢得了几乎不可能得胜的战役。实在是智!
诸葛亮“神”。他虽身在草庐之中,但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对外界的形势了如指掌,且在刘备三顾草庐之时对当时的局势分析透彻,面面俱到。他甚至还能“呼风唤雨”借东风,仿佛天地万物都为他所用。他用兵如神,运筹帷幄,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实在是神!
诸葛亮“义”。他的一片丹心只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受到刘备三顾草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复竭忠尽智,至死不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名人志士的座右铭!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渝,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为的就是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是义!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唯一的遗憾恐怕就是没能实现刘备的遗愿了吧。以诸葛亮的才华与智慧,竟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可悲啊!人无完人,诸葛亮也确实有不足之处,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他实在是一个值得千秋赞颂的人啊!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