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上 分香蕉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二上 分香蕉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28 22:0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64页
教材简析:
《分香蕉》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及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分一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除法的意义,并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算式的读法。
教学目标: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名称。
3、使学生在具体环境中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并加深体会 。
教学重点:
1、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
2、了解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如何建立除法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以确立学生在教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参与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教学情境图,教师讲故事,导入新课。
教师讲猴子摘桃子的故事。
2.学生交流自己想的办法,引出平均分。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分香蕉活动。
同桌学生两人一组,用小棒代替香蕉,取出12根进行分香蕉活动。
2.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分的。并上台演示。
生1:我是1根1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2:我是先每只猴子分5根,还多2根,再每只猴子分1根。
……
3.探究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探究除法算式的写法
师:谁能用算式把分香蕉的过程表示出来?
生1:2×6=12
生2:12÷2=6
师:大家小组讨论,2个算式,哪个对,为什么?
师: 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6根。也就是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用除法算式表示:12 ÷ 2 = 6(个)
读作:12除以2等于6。
(2)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12”在除法算式中称为“被除数”;“ ÷”称为“除号”,表示平均分;“2”称为“除数”;“6”称为“商”。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样,在算式中标出各部分名称,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4.学生分香蕉活动。
师:2只小猴正准备吃分好的香蕉时,又来1只小猴,12只香蕉,现在要平均分给3 只小猴,每只小猴可分多少根?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吗?
学生分香蕉活动。
请动作最快的同学上台演示分香蕉的过程并板书算式。12 ÷ 3 = 4(根)
师:请同学们一起说说算式12 ÷ 3 = 4(根)中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并说说它的名称。
三、活动探索
1.小组合作,分香蕉。
师:我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12张香蕉卡片,请你和你的好朋友组成一组,每组人数1——7人都可以,进行分香蕉活动,每人分的香蕉要一样多,分好后请写出除法算式。
2.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香蕉活动。
3.学生汇报活动结果。
师:从你们刚才活动中和上面的式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有的可分完,有的还有的多,分不完。
师:把算式分成二类,你会吗?
生:把没有余数的分一类,有余数的分一类。
四、教师小结,课外延伸
1.我们学会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
2.本节课让学生观察生活与实际的联系,用平均分解决的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到班级与同伴交流,体会除法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利用生活常识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教学中,我从“平均分”的含义出发,依据分香蕉的活动,解决可以怎样分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列除法算式。整堂课,注重让学生在动手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算式的读写,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但是,在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如:课堂操作中部分孩子显得过于活跃,课堂纪律难以掌控;个别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