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快乐的动物》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第六节内容,教材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通过圈一圈、画一画具体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倍”的含义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和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会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但“倍”这一概念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注重创设大量的丰富的数学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建立丰富的认知,主动建构“倍”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在比较小动物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倍”的意义,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会用图形直观和除法算式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遥远的大森林里,住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瞧!小动物们多开心,多快乐啊!有的在玩耍嬉戏,有的在展示才艺,有的在采摘果实,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时光。
2. 揭示课题:在这美丽的画面里蕴藏着数学知识,这节课让我们和快乐的小动物们一起走进数学王国,探索新的数学奥妙!板书课题《快乐的动物》。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新鲜生动的学习材料,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数形结合 建构概念
(一)圈一圈----感知“倍”
1.小猴和小鸭来向大家打招呼啦,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小猴有3只,小鸭有6只。
2.比一比小松鼠和小鸭的数量,你能用一年级学过的是知识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3.小猴和小鸭的只数还可以用一种关系表示,想知道吗?
我们画图来研究,小猴有3只,用3个圆表示,小鸭有6只,该怎么表示呢?(6个圆)如果把小猴的3只看作1份,小鸭的只数里有这样的几份?说明6里面有几个3?在数学王国里,我们就说 6是3的2倍,也就是谁的只数是谁的2倍?用除法算式怎么表示?
3.继续观察画面,调皮的小鸭和小猴在嬉戏,你又发现了什么?现在小猴和小鸭有多少只?你能提出与倍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小鸭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4.继续画图研究,小猴有4只,用4个圆来表示,小鸭的只数怎么表示?小猴的4只看作1份,小鸭的只数里有这样的几份?8里面有几个4?我们就可以说8是4的几倍?小鸭只数是小猴的几倍?用算式怎么表示?
5.刚才我们解决的都是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的问题?看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什么方法?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觉得倍其实就是什么?小鸭只数是小猴的几倍?其实就是看小鸭里面能圈出几份小猴?也就是小鸭里面有几个小猴?所以几倍其实就表示几份或几个几?(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课件圈一圈直观演示效果,沟通几倍与几个几和几份之间的联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倍”的概念的初步感知从图形入手,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为理解抽象的“倍”提供丰富的表象。
(二) 变一变----理解“倍”
1.变化比较量
课件先出示2根香蕉,再分别出示2、4、6、8、10、12个苹果,圈一圈,说一说,苹果是香蕉的几倍?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变化标准量
课件先出示12个苹果,再分别出示是2、3、4、6根香蕉,圈一圈,说一说,苹果是香蕉的几倍?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借助希沃白板中的动画覆盖功能,在变与不变中进一步深入理解“倍”,把学生的思维推向了新的高度,让学生在有趣的“变化”中进一步认识倍,感受在比较倍数关系时标准的重要性,要明确谁比谁,再找出倍数关系。
(三)画一画----逆用“倍”
课件出示红花12朵,学生在希沃白板上先画一画、再圈一圈,分别表示
(1)红花是黄花的2倍
(2)红花是蓝花的4倍。
仔细观察:你发现蓝花的朵数和黄花有什么关系?
(四) 摆一摆----创造“倍”
课件出示图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五角星、笑脸、爱心、萝卜、等,请同学上台摆一摆,自由创造“倍”,并说一说在你摆的图形中谁是谁的几倍?下面的同学用准备的学具(小棒、硬币、图形卡片)表示。学生展示汇报。
(五)动一动-----产生“倍”
出示:3根香蕉、8个苹果。提出问题:苹果是香蕉的倍数吗?怎样能使苹果和香蕉之间具有倍数关系?要求只能动1次。学生上台展示汇报。
(1)克隆1个苹果,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3倍。
(2)删除1根香蕉,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4倍。
(3)克隆一根香蕉,苹果的数量是香蕉的2倍。
【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有趣的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感受“倍”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利用用丰富的数学图形,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的眼、脑、口、手等多种感官参与体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出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5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情境问题串,集趣味性,生动性、直观性,创新性为一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1.解决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让我们用数学家的眼光走进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1)刮卡抽奖游戏 (2)购物
2.生活中的倍
让我们找一找生活中的倍。
(1)人的身高大约是头长的多少倍吗?(课件出示)
说一说婴儿身高大约是头长的多少倍?少年的身高大约是头长的多少倍吗?猜一猜成人的身高大约是头长的多少倍吗?
(课件演示)成人的身高大约是头长的标准倍数的7、8倍。完美倍数是9倍,在生活中很少见,被称为9头身。
(2)疫情信息统计中的倍,读了这条信息,你有什么感受?国外疫情形势非常严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思想上高度重视,增强防护意识,搞好个人卫生。
【设计意图】将练习与游戏相结合,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操作、思考、中,感受和强化“倍”的含义。让数学知识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倍”感数学知识就在身边的亲切感,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畅谈收获,评价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我们用什么方法研究和理解“倍”这个概念的?评价一下自己或同学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继续寻找生活中的“倍”。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本节课的回顾和反思,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评价与交流中,学会欣赏他人,肯定自己,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将数学知识再一次延伸到生活中去,感受数学就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