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上 课桌有多长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二上 课桌有多长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2-28 22:4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一开始创设富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课桌的长度,引导学生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较,体会统一测量标准的的必要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多次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初步掌握测量方法,积累测量经验,进而形成必要的技能。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找一找、比一比、看一看、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充分感知1厘米的长度。在自主观察中认识新知,在动手实践中建构新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估测能力。本课设计创造性使用本课教材,在测量物体长度、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中,以3厘米贯彻始终,深入体会厘米的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两次关于长度单位的直接经验,即一年级上册的“比长短”和上一节课的自选单位测量,已具备了相关的经验和基础。本节课的学习是多种知识的综合,涉及数数、比较、估测、空间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操作技能等,而且它的学习将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尺子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经常会用尺子进行连线、画直线;本班学生的知识储备扎实,思维活跃,反应敏捷。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了摸底,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这部分知识非常感兴趣,能用身边熟悉的东西去测量物体的长度,但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有些模糊,不会用统一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认识厘米,但是不了解厘米的意义;同时也发现大部分学生没有估计意识,不能准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激发对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看看你面前的课桌,你量过它有多长吗?我们班的学生课前有量过,我们一起看看吧。
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同样的课桌,怎样才能使测量结果一样呢?你打算用什么工具?
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这种工具——尺子,看看我们的课桌到底有多长。(板书课题:课桌有多长)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用不同工具测量课桌长度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同样课桌测量结果却不一样的认知冲突下,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
(一)活动一:认识1厘米。
1. 认识尺子。
请你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尺子上有什么?为了让你们看的更清楚,老师带来了一把放大版的尺子(板贴放大版的尺子图)。
小结:在尺子上,这些数字我们称为刻度,其中数字0是0刻度。(板贴刻度和0刻度)
这些有长有段的竖线,我们称为刻度线(板贴刻度线)(指0竖线)你们知道这个竖线表示什么吗?(起点)
小结:字母CM,是厘米的意思,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板贴长度单位,板书小标题:认识厘米)
2. 体验1厘米的小棒。
在尺子上,我们找到了长度单位——厘米,你想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现在有个很好玩的东西让你体验1厘米,请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小棒,它有1厘米长,把它放在手心,好好认一认,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能想个办法让它长在我们心里,记在脑子里吗?
老师想到一个好办法,你们愿意跟老师一起来做吗?跟着老师一起边说边做。握紧拳头,变成小鸟,张开小嘴1厘米,不要动,这只小鸟张开小嘴是1厘米,轻轻抽出小棒,这个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边说边比划。(生生做一遍)
比一比,我们张开的小嘴一样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对1厘米长,有感觉了吗?
2. 找生活中的1厘米。
师:现在就看你有没有好的眼力了,1厘米这么长(比划),生活中有没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 找尺子中的1厘米。
师:了不起,有了1厘米作为标准,在生活中,我们找到了那么多的1厘米,现在1厘米的小棒走了,其实它就藏在我们的尺子里呢,你能在尺子上找到从哪到哪的长度是1厘米吗?
2. 统一测量单位,渗透数学文化。
看,老师也带来的一把尺子(展示1米长的尺子),你觉得,在咱俩的尺子上,谁的1厘米长?请你先猜一猜,再来跟老师的尺子比一比。
小结:20个1厘米是20厘米,100个1厘米是100厘米,只要1厘米数量越多,尺子就会越长。
我们的黑板上,还贴着一把放大版的尺子,你觉得这个1厘米和我们的1厘米一样长吗?指生拿1厘米的小棒验证板贴尺子发现不一样了。
老师的这把尺子放大了,只是为了让你看的更清楚,其实它已经不准了。
追问:那你知道为什么要学习1厘米吗?
小结:不管在谁的尺子上,1厘米就那么长(手势比划),它是不变的,所以,厘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长度单位。
6. 找尺子中的2厘米和3厘米。
师:还记得我们的小棒有多长吗?如果我们把2根小棒拼接在一起(展示拼接2根小棒),它有多长?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通过认识尺子的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尺子的特点,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的认识尺子,并通过体验1厘米小棒的活动,在学生脑海中建立清晰的1厘米表象,再结合已有经验找生活中的1厘米,深入对1厘米的认知,扎根于心,经历找尺中的2厘米、3厘米,是度量单位1厘米的累加,体会厘米作为国际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活动二:测量物体的长度。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1支铅笔,请了几只小熊帮忙测量铅笔有多长,请你仔细观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吗?有多长?
设计意图:通过从拼接的小棒测量到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中,渗透正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优化以刻度0作为起点测量的方法,能在自主探索中有所发现,为学生以后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三)巩固应用
1.量一量。
想不想量老师的这支铅笔,现在老师施个魔法,把铅笔变成线飞到你的数学书上,请你打开数学书第51页第四个小绿点,先估再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量的?
2.画一画。
(1)用普通尺子画。
你能利用手中的尺子在算术纸上画一条3厘米的线吗?请你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展示学生作品)
(2)用断尺画(出示第52页第5题的断尺)。
手里只有1把没有0刻度的断尺,你还能画出这条3厘米长的线吗?说一说怎么画?
设计意图: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分别用普通尺和断尺能够准确画出3厘米长的线,理解1厘米的度量单位的本质,以及画出几厘米实际上是单位长度1厘米的累加,深度理解“厘米”这一概念。
(四)拓展小结
回家把你学的知识告诉爸爸妈妈,你会告诉他学了什么?
再来看我们的小棒,我们只学这一个长度单位——厘米,行吗?为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下课!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认真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只学习厘米这一长度单位满足不了日常生活需要,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意识,也为下节课认识“米”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