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物中考(人教版)题型专题专练:专题09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年生物中考(人教版)题型专题专练:专题09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2-29 11:26: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题型专题专练
专题09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分类等级中,最低的分类单位是( )
A.界 B.门 C.属 D.种
2.生物的分类等级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上述分类等级中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3.人和现代类人猿DNA的差别由大到小依次为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这说明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长臂猿 B.猩猩 C.大猩猩 D.黑猩猩
4.下列分类单位中包含动物种类最多的是( )
A.哺乳纲 B.犬科 C.食肉目 D.犬属
5.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易地保护 B.生态旅游 C.就地保护 D.法制管理
6.我国幅员辽阔,有浩瀚的海洋、纵横交织的河流、茂密的森林和一望无际的草原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生物种类多样性
C.基因多样性 D.生物数量多样性
7.某同学在《植物志》中检索到高粱、玉米、小麦、大豆、花生,发现它们在生物学上都属于被子植物,若想把上述植物分为两类,则分类依据为(  )
A.有无种子 B.胚内子叶的数目
C.有无果实 D.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8.下列有关双名法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双名法是国际通用的生物命名方法
B.双名法使每个物种只有一个学名
C.物种的学名都用拉丁文字表示
D.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种名,第二部分是属名
9.以下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门是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
B.植物类群中种类最多的是被子植物
C.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D.分类单位越小,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
10.“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珍稀植物繁育基地
C.建立动物园和植物园 D.建立野生动物繁殖基地
11.近年来,由于湿地面积的大量减少,丹顶鹤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为保护丹顶鹤,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和种群复壮工作,这说明(  )
①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威胁,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②为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应大力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③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④迁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12.2022年4月,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揭牌,这是我国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展示的重要基地,国家植物园已迁地保护植物1.5万余种,充分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基因的多样性
B.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C.丰富资源时不能随意引进外来物种
D.体现了对珍稀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
13.下图是部分豆目植物分类等级示意图。图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合欢和紫檀 B.紫檀和绿豆
C.绿豆和菜豆 D.菜豆和合欢
1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旅游观光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D.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途径
15.国家植物园于2022年4月18日在北京正式揭牌,园内现已迁入保护植物1.5万余种,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
C.迁地保护
D.大力引进外来物种
16.小凡在公园中发现树木挂有标牌,这是专家依据一定的特征对树木进行的分类。下列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类时一般把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等作为依据
B.在被子植物的分类中,花、果实和种子往往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C.“界”是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D.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17.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________。
18.2022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为所有生命构建共同未来”。我国作为最早加入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就,引起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
(1)对生物进行科学分类是认识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   、生理功能以及繁殖方式等方面的特征,例如,银杏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属于  植物。
(2)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传(基因)多样性、  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生物亿万年进化的结果。以   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科学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
(3)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多种措施中,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属于  ;将濒危植物迁入国家植物园,属于迁地保护;划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属于加强法制教育和管理。
19.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我国正式设立了三江源、东北虎豹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千米,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黑龙江省通过强化野外巡护和监测,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持续改善。据统计,国家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如东北虎、东北豹、梅花鹿、马鹿、狼、黑熊、丹顶鹤、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团花蛇、东北红豆杉、红松、水曲柳等,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恢复,种群数量呈现恢复性增长,越来越多的野生动植物选择在龙江大地上繁衍生息、安家落户,扮靓了龙江多彩的生态空间。
(1)团花蛇、丹顶鹤、梅花鹿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___________动物。
(2)小明同学为了弄清部分生物之间的________关系和进化关系,将材料中部分动物按照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了分类,如图表解。那么,此表解中最大的分类等级单位是_______,其中与东北豹共同特征最多的动物是________。
(3)设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据报道,吉林省26年来实施全面禁猎,开展清山 清炮 清网等专项执法行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吉林省野生动物达到4900多种,其中东北虎 东北豹 紫貂 丹顶鹤等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达到4000多种,其中东北红豆杉和长白松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 全省保护地已达170多个,总面积320万公顷
材料二:
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俗称为“娃娃鱼”,是我国珍稀濒危动物 大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我国科研人员在江西九岭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了纯种大鲵野生种群——江西大鲵,他们研究结果显示,设置包括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对大鲵野生种群的保护能够更加有利
(1)从材料一中找出一种体温恒定 胎生哺乳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 东北红豆杉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属于______植物
(2)材料主要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实质是________的多样性
(3)分析材料二中划线文字,判断大鲵属于______动物
(4)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受威胁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名中学生,请写出一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具体行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间共同特征越少,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多。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小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故选D。
2.B
【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种所处的单位最小,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最多,亲缘关系最近。可见B正确。
故选:B。
3.D
【解析】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DNA分子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其中不同的片段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分别控制不同的性状。人和现代类人猿DNA的差别由大到小依次为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这说明人和黑猩猩的遗传物质最为相似,说明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故选D。
4.A
【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少,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远;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多,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的亲缘关系就越近。在四个选项中,哺乳纲是最大的单位,包含生物种类最多。
故选A。
5.C
【解析】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等。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地;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也叫迁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故选C。
6.A
【解析】①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②基因(遗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③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态过程的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环境差异、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等。所以,题干所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态系统多样性。
故选A。
7.B
【解析】ACD.高粱、玉米、小麦、大豆、花生等被子植物都有种子、有果实、植株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ACD错误。
B.高粱、玉米、小麦种子的胚中有一片子叶,属于单子叶植物。大豆、花生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属于双子叶植物,B正确。
故选B。
8.D
【解析】A.双名法现已成为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法,A不符合题意。
B.根据分析,双名法命名的生物只有一个学名,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分析,双名法的生物学名部分均为拉丁文,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分析,按照双名法,每个物种的学名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属名,第二部分是种加词,D符合题意。
故选D。
9.A
【解析】AC.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最大的分类单位是界,故A错误,C正确。
B.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故B正确。
D.生物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生物之间的共同特征越多,故D正确。
故选A。
10.A
【解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A符合题意。
故选A。
11.D
【解析】①由于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已经导致了大量生物的灭绝,正确。
②外来物种入侵会影响本地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本地生物的死亡,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错误。
③对于珍稀濒危物种,要严格保护,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正确。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错误。
故选D。
12.A
【解析】A.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
B.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B正确。
C.某些外来物种的入侵能破坏我国的生态系统,因为外来物种成功入侵我国后,适应当地环境,又没有天敌控制,大量繁殖后与农作物、水生生物争夺生存的空间、营养物质等,给农业和水产业以及林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丰富资源时应慎重引进外来物种,C正确。
D.2022年4月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揭牌,这是我国及世界不同地区的代表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展示的重要基地,体现了对不同地区植物的迁地保护,D正确。
故选A。
13.C
【解析】由分析可知,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据分类索引可知:绿豆和菜豆同属,绿豆和紫檀同科,合欢和紫檀同目,合欢和菜豆同目,属、科、目中属最小,因此同属的绿豆和菜豆亲缘关系最近。
故选C。
14.B
【解析】A.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A正确。
B.供人们休闲旅游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B错误。
C.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C正确。
D.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正确。
故选B。
15.D
【解析】ABC.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同时还保护了它的栖息地;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三是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或精子库;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ABC不符合题意。
D.外来物种的适应能力一般较强,同时,缺少天敌,故增长迅速。它们在大量繁殖过程中会和境内生物在营养物质、栖息地以及自然条件(光照、氧气、二氧化碳)等方面竞争,由于他们的适应能力较强,所以会对境内生物产生威胁,D符合题意。
故选D。
16.D
【解析】A.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分类时一般把生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等作为依据,A正确。
B.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都可以作为分类的依据,其中的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是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相对稳定,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界”是最大的一级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C正确。
D.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D错误。
故选D。
17.种
【解析】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
18..(1)形态结构;种子
(2)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自然选择
(3)就地保护
【解析】(1)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体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其中种是最小的单位。种子植物,体内没有输导组织,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
(2)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3)就地保护是指以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包括风景名胜区的方式,对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及其栖息地予以保护,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繁衍与进化,维持系统内的物质能量流动与生态过程,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都属于就地保护。
19.(1)脊椎
(2)亲缘;目;东北虎
(3)保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1)动物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团花蛇、丹顶鹤、梅花鹿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生物分类主要根据生物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析图片信息最大的分类等级单位是:目。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东北虎与东北豹的最小分类等级是科,狼和东北豹的最小分类等级是目,因此东北虎和东北豹之间亲缘关系最近,共同特征最多。
(3)设立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体系,目的是通过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来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最终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20.(1)东北虎、东北豹、紫貂;裸子
(2)基因(或遗传物质)
(3)两栖
(4)积极参加植树活动;拒绝野生动物制品;爱护环境;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等
【解析】(1)哺乳动物的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如材料一中的东北虎 东北豹 紫貂。
红豆杉、银杏的种子裸露,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这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裸子植物。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断加深,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也更加丰富。上述资料中体现 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其实质是基因(遗传物质)的多样性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因此,分析材料二中划线文字,判断大鲵属于两栖动物
(4)作为一名中学生,可以从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例如积极参加植树活动;拒绝野生动物制品;爱护环境;积极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