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桌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知道1厘米有多长,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知道1厘米有多长,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实践感知。
师:同学们,请你动手量一量,你能想到哪些方法来告诉大家,你的课桌有多长?
二、巧妙设疑,引发思考。
师:课前,同学们都动手量了量课桌的长度。我们的课桌到底有多长呢?谁来分享一下你的结果?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大家量的结果不一样?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呢?
小结:测量之前要有统一的标准。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便于应用和交流,人们还设计了我们平时经常用的测量工具,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尺子)
三、交流讨论,学习新知。
1.认识尺子。
师:听到大家的声音毛毛虫聪聪连忙赶来,想请教大家。尺子上都有什么呢?
① 许多数: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② 刻度线:尺子上有这样的小竖线,它们叫做刻度线。这些刻度线都一样吗?它们的排列又有什么特点呢?
③ 格子:每两个短的刻度线之间是一小格,每两条长的刻度线之间是一大格。一大格中有几个小格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大格里面有10小格。
④ 厘米(cm):尺子上的“cm”,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cm”就是“厘米”,它是一个长度单位。
⑤ 认识1厘米。在尺子上,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1大格,就是1厘米。我们也可以写作1cm,但是读:“厘米”。
2.认识1厘米。
(1)找一找1厘米
师:毛毛虫在大家的帮助下认识了尺子。但是他还有个疑问,长长的尺子上只有这一段是1厘米吗?
师:你还能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
师:你是怎么找到的?(对,0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就是1大格,一大格就是?1厘米)
(2)感受1厘米
毛毛虫:听妈妈说,我刚出生时,身体的长度就是1厘米,你们能试着用手比一比,那时我有多长吗?
活动1:比一比,1厘米
1.看一看:拿出尺子,找到尺子上任意一个1厘米,记住它的长度。
2.比一比: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
师:比划之后,你觉得1厘米是长还是短呢?(短)对,所以我们在测量较短的物体时,一般用厘米作为单位。
活动2:找一找,1厘米
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身上或者身边,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3.认识几厘米。
师:孩子们,你们在学校里一天天长大,毛毛虫也在一天天长长。你们看看它现在多长了?你是怎么判断的?
师:你们真厉害!大毛也想量一量身长,它长多少厘米呢?
师:(出示二毛:0-5)那这一段是几厘米呢?为什么?
师:观察这些数据,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小结:一端对准0刻度线,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这时,小毛来了)毛:你们看!我在6这里!我有6厘米长呢!
师:同学们,他说的对吗?
生:不对,应该是2厘米。
师:你们都觉得是2厘米吗?为什么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利用数格子的方法或大数减小数)
师:其他长度也能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出来吗?我们试一试。
师:看来它的长度不光要看它指到哪,还要看他是从哪里开始的。
小结:要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前面小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师:既然你们都学会了计算长度的方法,敢不敢挑战快速算长度。(0-8、12-21、0-94)
师:第一次计算这么快,为什么第二次就慢?(数变大了)那0-94呢?怎么计算这么快?
小结:一端对准0刻度线,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所以,通常在测量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把尺子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线,另一端对着几,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这样比较方便。
活动3:量一量,几厘米
1.估一估:估一估乐乐的身长大约是多少厘米吗?你是怎么估的?(分享)
2.量一量:它到底长几厘米?
师:你是怎么测量的?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方法。
小结: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实际上就是在提醒我们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所测物体要“紧靠”尺子(板书:靠),然后用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板书:对),再读另一端对准几就是几厘米(板书:读)。
师:刚才同学们热火朝天地进行测量时,小熊兄弟也拿出手边的直尺橡皮在测量,它们是这样量对吗?为什么?
活动4:画一画,几厘米
再过两周,乐乐的身体,就会再长长2厘米了!到时候它会有多长呢?你能利用直尺线表示吗?
师: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师:老师有一个小窍门分享给大家,我知道在尺子上,从0刻度线到6是6厘米,所以可以先在尺子上找到0和6,再从0刻度线画到6,最后标上长度:6厘米。
四、分层练习,应用感受。
第一关:神奇的尺子。
师:神奇的尺子到底有何神奇之处,快来看看吧!这把尺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如果只能测量一次,它可以直接量出哪几种长度?(注意不能补画刻度)
第二关:有趣的小车。
师:哪一辆车可以顺利通过小桥呢?快自己算一算吧。
五、课堂小结,交流收获。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师:现在你们可以准确地用尺子测量出“课桌有多长”了,对不对?如果你想知道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还能用厘米来测量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尝试探究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会继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