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一)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25 12:3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州市2015届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一)
中国古代政治、经济
一、知识结构
二、要点整理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1.古代政治
时期 发展情况 具体措施
战国 萌芽 法家代表韩非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主张 商鞅变法建立县制,初步确立了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
秦朝 建立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实行郡县制
西汉 巩固 汉武帝削弱侯国势力;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加强了中央集权
时期 发展情况 具体措施
隋、唐 完善 创立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北宋 加强 北宋初年,“杯酒释兵权”解决兵权的问题;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和军权收归中央。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元朝 发展 为了加强封建统治和对辽阔疆域的管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省。这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
明、清 顶峰 明朝在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设三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制,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2)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分裂和大一统时期
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分裂时期,之后秦朝结束了这一局面,出现了秦汉的大一统。
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分裂时期,当然这一时期也出现过西晋的短暂统一,之后隋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出现隋唐的大一统。
③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是我国第三个大分裂时期,之后元朝统一全国,出现了元明清的大一统。
2.古代经济
(1)政府重视
①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贞观之治”:唐太宗吸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隋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魏征、房谋杜断);重视文化教育,完善科举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各民族称为“天可汗”)。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史称“贞观之治”。
③“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任用熟 ( http: / / www.21cnjy.com )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等人当宰相,“励精为治”。他尤其重视地方吏治。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史称“开元盛世”。
④元世祖重视农业生产:元世祖重视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以田地的开垦和户口的增加作为地方官考核政绩的标准,还派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他编印《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⑤“康乾盛世”:从康熙中叶起,清朝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间,清朝国力达到鼎盛。这段时期是清朝统治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
(2)农作物推广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②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往: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西域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开始传入中原。
③唐朝盛世经济:唐朝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和水稻。蔬菜有许多新品种,大都是从西域传入的。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宋元时期水稻、棉花的种植和推广
⑤明朝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原产南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作物,明代从国外引进,清代不断推广种植。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也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3)生产工具的改进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②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和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加快了私田的开垦。
③唐朝出现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4)水利工程
①战国: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
②秦朝: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隋朝:大运河开凿于隋炀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元朝:大运河重新峻通,北达大都,南至杭州,河道较隋朝平直,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5)经济重心的南移
①原因: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自然条件优越。
②南方农业发展:江南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引进和推广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水稻居全国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种植得到推广。
③南方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南方的丝 ( http: / / www.21cnjy.com )织业有了很大发展,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制瓷业——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④南方商业的繁荣: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代,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杭州;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海外贸易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对外贸易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6)手工业的发展
①制瓷业(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青瓷 ( http: / / www.21cnjy.com )。唐朝: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宋朝: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明朝:进入青花瓷为主的时期)
②造船业(三国:吴国造船业发达。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③纺织业(丝织业:三国时,蜀国的丝织业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旺,蜀锦行销三国;唐朝时,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高超;宋朝:南方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棉织业:棉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元朝黄道婆推广棉织技术。)
(7)古代商业的发展
①西汉:西汉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和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古代著名陆上商贸通道,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②唐朝:海上贸易和陆路贸易并重;长安是国际性的大都市。
③宋朝:(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最大的商业城市是开封和杭州。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对外贸易范围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三、实战演练
1.   -战国― ―西汉― -三国-  -东晋-  ,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春秋、秦、东汉、西晋、南北朝   B.春秋、秦、南北朝、西晋、东汉
C.秦、春秋、西晋、南北朝、东汉   D.春秋、秦、东汉、南北朝、西晋
2.首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21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于2013年6月6日在昆明启幕。我国与南亚地区的交往源远流长,从下图可以看出,我国与南亚地区的交往开始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汉朝 B.秦朝 C.唐朝 D.宋朝
3.某同学举办“中国古代重大工程”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览。“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这首诗与下列哪幅图片搭配最合适?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都江堰 秦长城 隋运河 赵州桥
A B C D
4.探究历史遗迹是后人挖掘历史、理清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下面几幅图片,我们从中能得出关于原始人类的认知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半地穴房屋复原图      鱼纹彩陶盆 稻谷遗存 骨耜
①原始人类已经定居生活 ②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了手工业制作技术
③原始人类使用的主要工具为石器 ④这些遗迹主要反映了原始农耕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著名学者余秋雨在游览都江堰、青城山后留下了“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的感慨。其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最早建成于
A.春秋 B.战国 C.秦期 D.西汉
6.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7.“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史称“开元之治”的时代,他能够显摆的物件不可能有
①富丽精美的青铜酒樽 ②美感别致的冰裂纹瓷器
③雕工细腻的汉五铢钱 ④高古质朴的赵孟頫画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唐宋时期,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等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唐代上层妇女骑马、打马球;宋代妇女缠足、坐轿
B.唐代长安城内坊、市分开;宋代城市瓦子、勾栏随处可见
C.唐代雕版印刷技术日渐成熟;宋代指南针、火药得到应用
D.唐代海外贸易兴盛,设市舶司;宋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
9.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收集了如下图片资料。由此推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宋代针铺商标等 北宋“交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南宋海船
A.政权并立 B.艺术精湛 C.民族融合 D.商业繁荣
10.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右边的示意图对这一过程的完成作了形象的描述。图中①对应的朝代应该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1. 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多个“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 ( http: / / www.21cnjy.com )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4分)
材料二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开元纪事》
(2)据材料二,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三 (康熙在台湾)设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派兵驻守。施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人民安生。——《名家讲坛》
(3)据材料三,概括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
12.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2分)
材料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宋代针铺商标及铜版 北宋“交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
图一 图二 图三
(2)图一“铜版”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四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明中的哪几项发明?图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全景式的宋朝社会风俗画卷,请说出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的名称。(2分)
(3)如果你选用以上图片进行合作探究学习,那么确定的研究主题是什么?(1分)
材料三 1757年,清朝乾隆皇帝诏告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下,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闭其它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和对外贸易。
(4)材料三表明清朝统治者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10 AACDB ADDDC
11.(1)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铸造钱币;征伐匈奴。
(2)表现:农业发展;商业繁荣;社会安定;边疆巩固。(4分)原因:完善科举制度;任用贤才,重视吏治。
(3)措施:设行政机构;驻军;开放海禁。作用:人口增加;耕地扩大;百姓安居乐业。
12.(1)经济重心南移(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南方相对稳定
(2)印刷术 纸币 瓦舍
(3)经济重心南移和科技的发展
(4)闭关锁国 造成中国近代经济落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