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5届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方略(七)
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一、知识结构
二、要点整理
三次科技革命
名称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原因条件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海外贸易的迫切需求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巩固和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突破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刺激;爱因斯坦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和突破;各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大大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电力、内燃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
重要发明 珍妮纺纱机、蒸汽机、汽船、火车 电灯、汽车、飞机、电话、电报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
新能源 蒸汽 电力、石油 原子能
新兴产业 铁路运输业 电力工业、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石油化工、钢铁工业 原子能工业、宇航工业、信息产业、生物工程
进入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特点 棉纺织业机器的发明和使用、蒸汽机的发明与改良、重工业使用机器和蒸汽机、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等环节相互促进,层层展开 科学和技术结合更为紧密;科技革命由首先从一国开始发展到在几国同时开始 不仅涌现了大量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变化;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泛的途径;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形成垄断组织,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愈演愈烈 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了人民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方式,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感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强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力。我国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高科技,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科技的发展有利也有弊。它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如汽车的发明,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但也导致了大气污染和交通事故等问题的出现。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信息化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青少年不健康上网,也损害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英国等西方列强为掠夺原料和市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用战争手段打开了中国大门,破坏了中国主权。政治上,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陷入资本主义国际市场;思想上,清政府内部分化出洋务派,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新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政治上,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为满足资本输出的需要,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并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救亡图存,农民阶级掀起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经济上,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思想上,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化为学习政治制度。
3.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国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顺应经济全球化,制订发展高新科技的863计划,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出现原因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具体表现 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③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④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③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一方面,跨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中国对策 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实战演练
1.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的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汽车司机、铁路工人、计算机教师 B.火车司机、网络工程师、石油工人
C.火车司机、汽车司机、网络工程师 D.石油工人、宇航员、轮船修理工
2.在过去的200多年里,人类经历三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科技革命,先后发明了蒸汽机、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报电话、电脑、原子弹、人造卫星等。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D.科技进步终将毁灭人类
3.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且至今仍在惠及我们。以下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中,历经百年以上且至今仍为我们广泛运用的有
①蒸汽机 ②火车 ③汽车 ④电灯 ⑤电子计算机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4.某历史兴趣小组通过分析下表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以下4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发明者的身份 进入时代 开始的国家 发明到应用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 技术工人 蒸汽时代 英国 蒸汽机—80多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 科学家 电气时代 美国、德国 电动机—60多年
第三次科技革命 科学家 信息时代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原子能—6年
A.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都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B.三次科技革命都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
C.三次科技革命与发展中国家都没有任何联系
D.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都越来越长
5.定居北京的加拿大女孩琳达,早晨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床后,打开韩国制造的电视机收看早间新闻,一边吃着美国产的面包,一边喝着巴西产的咖啡。然后开一辆由世界最大经济体成员国所产的汽车,去一中加合资企业上班。这反映了世界发展的哪一趋势
A思想自由化 B.政治民主化
C.经济全球化 D.文化多元化
6.“一对西方夫妇曾在《CITY》杂志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抱怨,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钻进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还是未能逃脱,在大峡谷的小旅馆里他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圣诞树。”该材料,最能说明
A.政治多极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区域集团化趋势 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7.下面两幅图片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的资料。他研究的课题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政治格局多极化 B.经济区域集团化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一超多强”局面
8.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说:“世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通讯和交通越来越方便。没有国家可以孤立存在。”法国前总统德斯坦说:“……这个世界上……这样的舞台,使各国的命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海洋中的孤岛。”这两则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
A.使得各国经济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 B.冲击了马来西亚和法国的国家主权
C.带来了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国际问题 D.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9.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话表述的意思包括
①世界经济日趋密切,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②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利益分配不均
③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④全球化潮流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夫·斯蒂格利茨认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经济全球化
A.推动了世界贸易日益规范化 B.促进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C.拉大了穷国与富国间的距离 D.有利于国际资源的优化配置
11.近代以来,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煤产量示意图
材料二 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
材料三 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 ( http: / / www.21cnjy.com )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马克思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
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诺,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的……而且无疑将是对人类的一大恩惠”。
请回答:
(l)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1790年以后英国煤产量快速增长?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环境恶化的原因。
(2)材料二中“新的革命”应指什么?“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又是指什么?
(3)材料四体现了爱因斯坦对人类命运的忧心,他的什么理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认识科技对人类的影响?
参考答案
1-10 CDABC BCAAC
11.(1)改良蒸汽机发明后对煤炭需求剧增(或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原因:工业发展,大量工厂兴起,煤炭大量使用,城市化兴起,人口的增多。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
(3)相对论;
(4)科技是把双刃剑;科技成果应该造福人类而非给人类带来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