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小石潭记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5 12:5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第一课时柳宗元水寨二中 八二班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记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你了解吗?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并称“韩柳”。柳宗元简介唐宋八大家: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
宋朝的“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欧阳雪、曾巩。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贫病交加,老母病故,居处遭火,他满怀忧惧之情,多借山水以排遣。《永州八记》就写于此时。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
这些作品,展现了一幅幅山水胜景。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清、去、邃等;虚词:以、为等,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听录音:
1.画出生字词.
2.注意句子的节奏.二、新课导入、预设问题
小石潭原址疏通字词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huáng )    清冽(liè )
为坻( chì )   为屿( y? )
为堪( kān )   佁然(y? )
俶尔( chù )   翕忽( xī )
差互( cī )    寂寥(liáo  )
悄怆( chuàng ) 幽邃( suì )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默读课文:
借助文下的注释,试着运用精彩的语言翻译段落中的语句。2、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
3)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日光下澈
6)影布石上
7)隶而从者
8)以其境过清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3、积累文言词汇
水尤清冽
可百许头怡然俶尔翕忽差互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4、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明灭可见如鸣佩环
竹树环合水尤清冽
其境过清西南而望
记之而去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5、古今异义①乃记之而去
②佁然
③小生④闻水声
⑤不可久居
⑥潭中鱼可百许头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6、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下见小潭(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日光下澈( )
斗折蛇行(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心乐之( )
凄神寒骨( )如鸣珮环(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2、解释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
3)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
5)日光下澈
6)影布石上
7)隶而从者
8)以其境过清向西像北斗星那样 、像长蛇爬行那样或现或隐像狗的牙齿那样向下照映随从、跟从因为、凄清四、成果汇报、精彩展示3、积累文言词汇水尤清冽可百许头俶尔翕忽差互怡然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尤,格外;凉,冽。大约呆呆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交相错杂凄清深,远忧伤的样子四、成果汇报、精彩展示4、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知其源
明灭可见作为副词,大约成为、形成可以如鸣佩环
竹树环合西南而望
记之而去水尤清冽
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
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玉环环绕表修饰表承接(承接,不译)(由于、因为)清澈冷清(介词,用)助动词,能够四、成果汇报、精彩展示①乃记之而去
②佁然
③小生古,离开;今,前往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5、古今异义闻水声
不可久居
潭中鱼可百许头
古,听到; 今,用鼻子嗅气味古,停留; 今,住古,大约; 今,许可,可能四、成果汇报、精彩展示6、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
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日光下澈(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
心乐之(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感到快乐)
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如鸣珮环( 动词作名词 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四、成果汇报、精彩展示2、找出描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五、达标检测、反馈纠错3、作者是怎样写潭水的?水中的鱼又怎样呢?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小石潭上的景物是怎样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五、达标检测、反馈纠错六、小结收获、总结学法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掌握学习文言文首先从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入手。
2、作业:
掌握本节课学习的一词多义、词的古今异义、词类的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