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中考历史复习 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能力 强化训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成都中考历史复习 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能力 强化训练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9 12:3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成都中考历史复习
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能力 强化训练
素养1 唯物史观
1. 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社会变革引发的结果 B. 推动社会变革的因素
C. 发生兼并战争的原因 D. 修建水利工程的成就
2. 罗马的经济主要依靠奴隶,罗马帝国晚期,由于奴隶处境日益悲惨,他们丧失了生产兴趣,而且奴隶人口不断减少,造成劳动力严重短缺,社会产出跟不上社会消耗。据此可知,罗马帝国统治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  )
A. 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
B. 不断对外征战劳民伤财
C. 生产力水平的不断退步
D. 奴隶工作生产态度消极
3. 大化改新前,部民是主要生产者,没有人身自由。大化改新后,国家占有土地,授予公民口分田,以租庸调的形式向公民征收国税和课以徭役,而公民紧缚在口分田上,以臣属关系依附于国家。这说明大化改新(  )
A. 提高了地方管理职能 B. 加强了武士阶层的力量
C.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 推动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4. (2023怀化)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
A. 都是为了应对严重的民族危机
B. 都改变了社会性质,有利于社会进步
C. 都是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改革
D. 都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5. (2022德阳)(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受到一系列偶然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农业革命将数量庞大的劳动人口从英国农场中解放出来,足以为新机器配置充足人员。
——摘编自《世界大历史(第3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促使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其他条件,并进行说明。(6分)
材料二 吾人所采用工业化之界说为:各种生产事业机械化及科学化,而其组织与管理亦科学化及合理化。在此概括的定义下,工业化当然不仅指工业发展之一端,而其内容包括下列各点:①工业本身机械化与科学化……③运输事业机械化与动力化;④各种生产事业以工业为中心而发展;⑤动力之普遍利用……⑧事业组织及管理科学化与合理化……
——刘大均《工业化与中国工业建设》
(2)根据材料二对工业化的定义,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为其中一项内容寻找史实依据。(4分)
材料三
1770—1861年英国煤和铁产量统计图
英格兰和威尔士人均年收入统计图
英国的部分立法
时间 立法 时间 立法
1795年 济贫法改革 1834年 济贫法修正案
1905年 失业工人法 1908年 养老金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对材料三进行解读。(4分,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素养2 时空观念
1. 据考古发现,许多地方都有甲骨文的出土,出土地点分布情况如下图。甲骨文主要出土地点的分布可用来佐证(  )
A. 甲骨文的内容丰富
B.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C. 早期王朝影响范围
D. 文字作用发生改变
【难点突破】 本题难点在于将地图中甲骨文主要出土地点的分布特点与所学知识相联系。解答此难点需要观察地图中“桓台”“郑州”“西安”等信息,由此可知,甲骨文的出土地点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再迁移所学知识可知,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早期王朝的统治中心,经济文化发达,受早期王朝的影响大,因此出土地点集中分布在此地区。
2. 下面是小雨同学在课堂学习时绘制的时间坐标轴,它最适合用于研究(  )
         
A. 周王室衰微的原因
B. 中国古代社会转型
C. 秦统一六国的过程
D. 春秋战国战乱频繁
3. (2023天津)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和掌握历史纪年方法。赤壁之战发生的公元208年还可以表述为(  )
A. 公元2世纪初 B. 公元2世纪末
C. 公元3世纪初 D. 公元3世纪末
4. (2022泰州)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其中阶段③的特征是(  )
A.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5. 下图所示内容为中华民国时期某校的毕业证书。该毕业证书颁发于(  )
A. 公元1923年 B. 公元1924年
C. 公元1925年 D. 公元1926年
6. (2023株洲)下图所示战役的作用是(  )
A. 解放东北全境
B.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C. 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7. [跨学科·地理]下面是两幅不同时期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疆域图。与这一变化相关的是 (  )
1949—1990年的疆域图 1990年以来的疆域图
A. 苏联解体 B. 冷战对峙 C. 欧洲联合 D. 东欧剧变
8. 运用时间轴培养时空观念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时间轴反映的学习主题是(  )
A. 无产阶级革命的新发展 B. 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C. 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D.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素养3 史料实证
1. (2023成都模拟)下表所示资料可以用来说明(  )
地点 云南元谋县 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出土文物 炭屑和烧骨化石 头盖骨、牙齿化石
史料实证价值 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 北京人前额低平、眉骨粗大……
A.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证据
B. 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保存火种
C. 元谋人和北京人体貌具有相似性
D. 中国大地较早孕育了早期人类
2. (2023云南)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如果要研究我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情况,下列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 史书记载 B. 考古发现 C. 神话传说 D. 主观推测
3. (2023成都模拟)以下是出土文物和史籍中对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由此可知(  )
A. 史书记载完全真实可靠
B. 不同史料可以相互印证
C. 考古发掘更加公正客观
D. 史料史籍价值高于文物
4. 下列两则史料共同印证了我国古代(  )
上面三幅图画摹绘自敦煌莫高窟壁画。这些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A. 对外交往频繁 B. 民族交往交融 C. 政治较为清明 D. 对边疆的管辖
5. 下面是两则有关北宋时期的史料记载,其共同反映了此时期 (  )
《宋金纸币史》 北宋川蜀地区“正月灯市、二月花市、三月蚕市”等
《汴都赋》 记载京城汴梁市场上的商品有“安邑之枣,江陵之橘,陈夏之漆”
A. 商品贸易相当繁荣
B. 南方农业相当发达
C. 市坊界限逐渐打破
D. 政府重视经济发展
6. (2022滨州)成书于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三国史实为基础的长篇历史小说。同学们阅读《三国演义》后,对比所学三国历史,形成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 阅读《三国演义》,就能了解三国的真实历史
B. 《三国演义》取材于史实,属于一手文献史料
C. 《三国演义》是文学创作,不能帮助我们了解相关史实
D. 《三国演义》有助于理解历史,但需要和真实历史相结合
7. (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组
图① 遣唐使出使图 图② 日本的和同开珎
第二组
图③ 南宋持罗盘陶俑 图④ 哥伦布登上新大陆
(1)史料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上述史料可以按照如下进行分类,请把序号填入对应的横线处。(4分)
实物史料: ________;图像史料: ________
(2)中外历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任选其中一组图片,对其所反映史事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进行说明。(5分)
8. (2023广东)(14分)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依据,运用可信史料进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习必备素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亿关两)
年份 进口净值 出口净值 出超(+) 或入超(-)
1928 11.96 9.91 -2.05
1929 12.66 10.16 -2.50
1930 13.10 8.95 -4.15
1931 14.33 9.09 -5.24
——摘编自许涤新等主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等
材料二 1950年中苏两国的贸易额在中国内地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1951年中国与苏联的进出口总额比1950年增长了138.9%。到1952年,中国与苏联、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已占中国内地对外贸易总额的81.26%。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8—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及其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合理解释。(6分)
数据是史料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和支撑。在探究历史过程中,对数据的使用应注意什么?(2分)
素养4 历史解释
1. 下表信息反映了从不同的史观视角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评价。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史观 评价
全球史观 是二战亚洲战场的重要战争,更是全世界人民在二战胜利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史观 是人民群众反抗暴力压迫的正义战争,推动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的进程
文明史观 是人类正义和良知的胜利,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
A. 全民族团结抗战是胜利的根本原因 B. 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具有深远影响
C. 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实现民族解放 D. 抗日战争是中国走向民族复兴转折点
2. 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补上省略号处的论点,下列论点最符合的是(  )
论点 论据
…… 1.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2.人民群众全力支持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加班加点工作,使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 科学与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动力 D. 实现工业化是人民的梦想
3. (2023福建)1899年,张謇的大生纱厂建成投产,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官府求援无果,开工不久就准备出让、闭厂。这反映了当时的大生纱厂(  )
A. 注重产品质量 B. 发展举步维艰 C. 采用先进技术 D. 推动交通革新
4. (2023成都模拟)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C. 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D. 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改革
5. (2023安徽改编)(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截至2019年7月,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55项,其中文化遗产37项,自然遗产14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我国是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
中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项目(部分)
遗产名称 入选理由
A.______ 商朝晚期的一座古都城,位于今河南安阳。它见证了早期中国文化、工艺和科学的黄
遗产名称 入选理由
/ 金时代以及中国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这里出土的甲骨文为世界最古老的文字系统、古代信仰和社会体系提供了宝贵证据。
B.都江堰灌溉系统
C.______ 隋朝开通的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贯通了中国最重要的五大水系,成为古代运送粮食和战略物资的内陆交通支柱,有利于国家的经济繁荣与稳定。直到今天,它仍发挥着航运的重要作用。
D.北京故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A、C两处填写世界遗产名称。(4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B、D中任选一项,在表中填写其入选的理由。(6分)
(3)综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世界遗产的认识。(2分)
素养5 家国情怀
1. (2023重庆A卷)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都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表明(  )
A. 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B. 夏、商、周的祭祀活动十分频繁
C. 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
D. 中华民族同宗共祖意识源远流长
2. 1919年6月5日,天津近万名学生在南开操场集会,并宣读下图六项誓言。天津学生的行为体现了(  )
宣誓书 (一)誓保国土 (二)誓挽国权 (三)誓雪国耻 (四)誓除国贼 (五)誓共安危 (六)誓同终始
A. 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
B. 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
C. 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D. 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
3. (2023包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井冈山道路。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
A. 人民至上的理念
B. 统一战线的策略
C. 实事求是的精神
D. 艰苦朴素的作风
4. (2023苏州)(7分)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锻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与时代特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一览表(部分)
精神 主要内涵
①______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延安精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②______ 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等
大庆精神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两弹一 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③______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求是品格;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独立自主、坚守原则的鲜明立场;不懈奋斗、务求实效的实干风貌;依靠人民、惠及民众的价值取向;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宽广胸怀
——摘编自《人民日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系列评论员文章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按序号完成表格的填写。(3分)
(2)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请你从所填写的内容中任选一种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4分)
参考答案
素养1 唯物史观
1.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图片“铁制农具”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商鞅铜方量”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变革,“都江堰”是水利工程建设,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变革、水利工程建设都是推动社会发展变革的因素,B 项符合题意。
2. A 3. D 4. B
5. (1)条件:农业革命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2分)
其他条件: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前提;英国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为英国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促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任答其中一条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酌情给分。4分)
(2)示例一:内容①工业本身机械化与科学化: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后来,化工、冶金、采矿等许多工业生产部门都开始使用蒸汽机;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
示例二:内容⑤动力之普遍利用: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为之后的火车、轮船提供动力,并带动机器生产。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为汽车、飞机等发明提供动力。(任选其中一项,史实正确,能够支持所选择的工业化的定义即可。4分)
(3)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1分)
解读: 1770—1861年英国煤和铁产量大幅度增加,是因为工业革命创造巨大生产力。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收入出现不平衡,资产阶级收入总体呈现较快增长,工人收入缓慢增长,且资产阶级和工人收入差距拉大,导致阶级矛盾加剧。为了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英国政府通过《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等来缓和阶级矛盾。(3分)
素养2 时空观念
1. C 2. B 3. C 4. A
5. B 【解析】根据毕业证书上的信息“中华民国十三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十三年+1912-1=公元1924年,B项符合题意。
6. C 7. D 8. D
素养3 史料实证
1. A 2. B
3.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利簋记载了武王牧野伐纣的过程,而在《尚书·牧誓》中同样记载了牧野之战,说明实物史料和文字史料对同一事件可以互相印证,B项符合题意。史书记载完全真实可靠的说法过于绝对,且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题干并非将考古发掘与史籍的客观性进行对比,考古发掘更加公正客观、史料史籍价值高于文物无从得出,排除C、D两项。
4. B 5. A
6. 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三国史实为基础的长篇历史小说”可知,《三国演义》有助于理解历史,但也需要和真实历史相结合,D项符合题意。《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不属于第一手文献史料,也无法反映三国的真实历史,A、B两项排除;《三国演义》是以三国史实为基础进行的文学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我们了解相关史实,C项排除。
7. (1)实物史料:②③;(2分)图像史料:①④。(2分)
(2)示例:第一组。
说明:唐朝时,日本政府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中国先进文化,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等传回日本。日本的和同开珎形制与唐开元通宝高度相似,说明中国先进文化传入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5分)
8. (1)变化:进口净值逐年增加;出口净值有所波动;入超增多。(任答一点得2分)背景:九一八事变爆发;国内政局动荡;世界经济危机影响等。(一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2)趋势:中苏贸易额增加;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占比提高。(任答一点得2分)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保持良好的经贸交流;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对中国与西方的贸易产生一定影响;冷战形势下,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敌视、封锁和禁运,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下降等。(一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3)数据使用不能根据使用需要任意修改;数据统计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应多方查证,相互印证,谨慎使用等。(任答一点得2分,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素养4 历史解释
1. B
2. A 【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推出来的”“人民群众全力支持第一个五年计划……加班加点工作”可知,材料主要强调人民群众对淮海战役和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作出的突出贡献,反映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A项符合题意。
3. B
4. B 【解析】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据此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对美国宪法性质或意义的分析或评判,属于历史解释,B项符合题意。
5. (1)A:殷墟;C:大运河(4 分)
(2)【示例】B:都江堰灌溉系统始建于公元前 3 世纪,这一大型综合水利枢纽科学地解决了岷江的分流和排沙等难题,其防洪、灌溉等功效至今仍造福成都平原,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D: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近五百年最高权力中心,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园林和众多建筑群,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准,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经典杰作。(6分,B、D 任选其一,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3)类别齐全、数量众多,反映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遗产人人有责。 (2分,任答2点,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素养5 家国情怀
1. D 2. A 3. C
4. (1)精神:①:红船精神;②:抗美援朝精神;③:改革开放精神。(3分)
(2)【示例】选择:抗美援朝精神。
阐释: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 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抛头颅、洒热血,黄继光、邱少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1953 年 7 月,美国不得不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