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身体上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教材88-89页内容。
设计思路
本节活动是在学生学过了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求商和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到数学“好玩”。所以编者结合人体本身的“秘密”,让学生通过测量去体会我们的身体中有许多有趣的数学数据,课内通过让学生在量一量、说一说中积累学习经验,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进而提升学生的量感即对米、厘米的再一次认识。
这样安排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米和厘米这两个度量单位的认识,发现人体中的秘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锻炼和增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人体中的有趣现象,从数学的角度感受人体中的秘密。
2.在获得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后,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应用意识和估算意识。
3.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获得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后,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应用意识和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软尺、直尺、卷尺、课内学习单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的身体自带一些尺子,你能说一说你知道哪些身体尺子吗?
2.师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寻找身体上的数学“秘密”
(二)新知探究
1.明确活动中使用的工具。
直尺、米尺、卷尺、软尺、测绳等。
2.课内测量,发现身体上的“秘密”。
(1)明确活动目标:测量拳头一周的长度和脚长之间的“秘密”。
(2)测前让学生思考:
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同桌两人相互测量。
设计意图:在这一活动的探索中,引导学生发现拳头一周的长度和脚长差不多是真的这一“秘密”,为后面的测量打基础。
【设计意图:在这一活动的探索中,引导学生发现拳头一周的长度和脚长差不多是真的这一“秘密”,为后面的测量打基础。】
3.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明确活动目标:(见下表)。
(2)小组活动要求:
①请同学们4人为以小组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开始测量;
②小组活动过程中保持用蜂音交流;
③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3)各小组学生开始测量活动,教师参与到小组里进行指导。
(4)小组汇报测量结果,说一说你们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不同的数据,通过操作、观察和思考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体验头长与脚长,头长与身高等的关系,让学生感受验实验数据与结果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切身体会到身体尺之间的秘密与联系。】
4.自读教材,开阔视野。
(1)学生读教材89页“我的身体是一把尺子”。
(2)学生自主阅读,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 ,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阅读再一次认识了身体尺,知道了在生活中身体某一部位的长度可以作为测量的标准,强化了本节课活动内容。】
5.活学活用,实际应用。
让学生估计下教室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先估后测的方法先用自己身体的尺子来估测教室的长度、宽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两种测量方法。】
(三)巩固练习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2.(1)亮亮 2 岁时的脚长是 12 厘米,他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厘米
(2)一个人的身高与两臂伸开的长度差不多,亮亮和他的同学乐乐手拉手正好能把一棵树抱住,这棵树一周的长度大约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身体上的“秘密”一课内容的应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四)总结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作业设计
1.下课后估测下从教室到卫生间的距离有多远?
2.聪聪每步长50厘米,他从客厅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共走了8步,客厅长多米 (提示:2步长100厘米=1米)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以及灵活应用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