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9 10:18:14

文档简介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2分,共12分)
1.(2023五上·武江期中)光源根据来源可以分为   和   。
【答案】天然光源;人造光源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其中又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太阳等属于天然光源,电灯等属于人造光源。
2.热传递有   、   、   这三种方式。
【答案】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
3.地球表面包括海洋和   。
【答案】陆地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地球表面包括海洋和陆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陆地占29%,因此人们称地球是一个“水球”。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未点燃的蜡烛
【答案】A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月亮、未点燃的蜡烛不会发光,所以不属于光源。
5.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地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地利用了光的反射。
6.炒菜锅的手柄一般都是橡胶或木头做的,主要是为了(  )。
A.轻巧美观
B.降低成本
C.减慢热传导,防止烫手
【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木头、陶瓷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炒菜锅的手柄一般都是橡胶或木头做的,主要是为了减慢热传导,防止烫手。
7.下列事例可以用热传导解释的是(  )。
A.天冷多穿,天热少穿
B.冰棍箱用棉被蒙住
C.洗个热水澡
【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A:天冷多穿,天热少穿,这属于热辐射的原理;
B:冰棍箱用棉被蒙住,这属于减少热传递的原理;
C:洗个热水澡,这属于热传导的原理。
8.下面(  )是利用光反射原理的。
A.
B.
C.
【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手影游戏和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汽车后视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
9.一般情况下,金属传导热的本领比木头(  )。
A.差 B.强 C.一样
【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木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所以一般情况下,金属传导热的本领比木头强。
10.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解答】地震是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而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
11.在地形地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海洋用(  )表示。
A.黄色 B.蓝色 C.绿色
【答案】A
【知识点】地图
【解析】【分析】地球上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所以从太空中看地球,呈蓝色的面积最大,是地球上的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没有植被的陆地,绿色部分可能是森林或草原,白色是冰雪和云层。
12.地震来临时,我们不应该(  )。
A.乘坐电梯逃离
B.躲在三角地
C.走安全通道,到空旷地带
【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大地震发生时,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瞬间坍塌是引起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当地震突然来临时,采取正确的避险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如果来不及逃生,应迅速就近躲到室内结实的物体下或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果在楼上有时间逃生,那么需要走安全通道,到空旷地带,不可以乘坐电梯。
13.下列哪种现象是火山带来的危害(  )。
A.树木被岩浆摧毁 B.铁路变形 C.海啸冲毁港口
【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着裂缝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从地壳薄弱地带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会带来很多危害,比如树木被岩浆摧毁等。铁路变形属于地震的危害;海啸冲毁港口属于海啸的危害。
三、判断题(正确的涂“T”,错误的涂“F”。每小题2分,共20分)
14.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光源。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月亮不是光源,是反射的太阳光。
15.(2023五上·中宁期中)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物体的表面越粗糙,反射光的效果越好。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一般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物体表面越粗糙,反射效果越差。
16.制作水下工作人员使用的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制作水下工作人员使用的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17.气体的传热方式与液体相同。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热对流。所以气体的传热方式与液体相同,都是热对流。
18.(2023五上·武江期中)石棉网使烧杯底部的水均匀受热,木屑不会从烧杯底部中间向上升。(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热对流。石棉网使烧杯底部的水均匀受热,水面上的木屑会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杯壁附近下降,到达杯底附近会再次流向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
19.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蜡不会熔化。
【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由于固体具有导热性,所以在金属圆片的边缘加热,热会向圆片各个方向传递,最终蜡会熔化。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固体传导热的方向是从热源向四周辐射。
20.(2018五下·武冈期末)冬天多穿衣服暖和,是因为衣服能产生热。(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冬天穿的服装多,从皮肤传递的热会不容易散失,人会感觉温暖。
故错误
【分析】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量。
21.(2023五上·武江期中)在传热的快慢上,木勺要比铜勺快。(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铜属于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木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所以在传热的快慢上,木勺要比铜勺慢。
22.热传递有三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
23.(2023五上·武江期中)光源发光不需要能量。(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发生变化。任何物体都是需要能量的,所以光源发光也需要能量。
四、连线题(24分)
24.判断下列事物是不是光源。
发光的霓虹灯
彩虹 属于光源
开启的液晶屏显示
关闭的手电筒 不属于光源
镜子的反光
【答案】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发光的霓虹灯、开启的液晶屏显示都属于光源;彩虹、关闭的手电筒、镜子的反光都不属于光源。
25.请把下列物质与其导热性能进行连线。
橡胶
铁 导热性能好 热的不良导体
塑料
铜 导热性能差 热的良导体
木头
【答案】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铜、铁属于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橡胶、塑料、木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
五、实验题(第26题4分,第27题10分,共14分)
26.下面是潜望镜的原理图,请你画出沿水平方向射入镜筒的光线的传播路线。
【答案】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27.下列是三种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倒入同样多相同温度的热水。
(1)三个杯子中,   号杯子是热的良导体,   和   号杯子是热的不良导体。
(2)传热快、散热也快的是   。
(3)三个杯子里装入同样多温度相同的热水,10分钟后凉得最快的是   号杯子。
【答案】(1)1;2;3
(2)金属杯
(3)1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塑料、陶瓷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1号金属杯是热的良导体,2号陶瓷杯和3号塑料杯是热的不良导体。
(2)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金属杯传热快、散热也快。
(3)1号金属杯是热的良导体,2号陶瓷杯和3号塑料杯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三个杯子里装入同样多温度相同的热水,10分钟后凉得最快的是1号杯子。
六、综合题(共10分)
28.“囊萤映雪”描述了晋代两个家贫而又刻苦读书的人的故事。其中的“囊萤”是指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照明读书;“映雪”是指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月亮的光亮来读书。
(1)在“囊萤映雪”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
A.萤火虫 B.月亮 C.雪
(2)“映雪”这个故事中,孙康利用的是(  )现象。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3)类似的故事还有“凿壁偷光”(图2),讲述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利用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匡衡利用的是(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答案】(1)A
(2)B
(3)C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其中又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萤火虫等属于自然光源,月亮和雪不属于光源。
(2)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映雪”这个故事中,孙康利用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3)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凿壁偷光中,匡衡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9.如图所示,粮食仓库都装有天窗和地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仓库内的热空气上升后从天窗排出去,外面的冷空气从地窗进来,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所以仓库内能保持恒温,以免粮食受热生虫或者发霉变质。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粮食仓库都装有天窗和地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仓库内的热空气上升后从天窗排出去,外面的冷空气从地窗进来,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所以仓库内能保持恒温,以免粮食受热生虫或者发霉变质。
1 / 1广东省韶关市乳源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科学试题
一、填空(每空2分,共12分)
1.(2023五上·武江期中)光源根据来源可以分为   和   。
2.热传递有   、   、   这三种方式。
3.地球表面包括海洋和   。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4.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未点燃的蜡烛
5.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地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6.炒菜锅的手柄一般都是橡胶或木头做的,主要是为了(  )。
A.轻巧美观
B.降低成本
C.减慢热传导,防止烫手
7.下列事例可以用热传导解释的是(  )。
A.天冷多穿,天热少穿
B.冰棍箱用棉被蒙住
C.洗个热水澡
8.下面(  )是利用光反射原理的。
A.
B.
C.
9.一般情况下,金属传导热的本领比木头(  )。
A.差 B.强 C.一样
10.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的运动 B.地下的温度太高 C.人类的活动
11.在地形地图上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海洋用(  )表示。
A.黄色 B.蓝色 C.绿色
12.地震来临时,我们不应该(  )。
A.乘坐电梯逃离
B.躲在三角地
C.走安全通道,到空旷地带
13.下列哪种现象是火山带来的危害(  )。
A.树木被岩浆摧毁 B.铁路变形 C.海啸冲毁港口
三、判断题(正确的涂“T”,错误的涂“F”。每小题2分,共20分)
14.正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光源。 (  )
15.(2023五上·中宁期中)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物体的表面越粗糙,反射光的效果越好。 (  )
16.制作水下工作人员使用的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  )
17.气体的传热方式与液体相同。 (  )
18.(2023五上·武江期中)石棉网使烧杯底部的水均匀受热,木屑不会从烧杯底部中间向上升。(  )
19.在涂有蜡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上加热,蜡不会熔化。
20.(2018五下·武冈期末)冬天多穿衣服暖和,是因为衣服能产生热。(  )
21.(2023五上·武江期中)在传热的快慢上,木勺要比铜勺快。(  )
22.热传递有三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三种方式往往不会独立存在。 (  )
23.(2023五上·武江期中)光源发光不需要能量。(  )
四、连线题(24分)
24.判断下列事物是不是光源。
发光的霓虹灯
彩虹 属于光源
开启的液晶屏显示
关闭的手电筒 不属于光源
镜子的反光
25.请把下列物质与其导热性能进行连线。
橡胶
铁 导热性能好 热的不良导体
塑料
铜 导热性能差 热的良导体
木头
五、实验题(第26题4分,第27题10分,共14分)
26.下面是潜望镜的原理图,请你画出沿水平方向射入镜筒的光线的传播路线。
27.下列是三种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倒入同样多相同温度的热水。
(1)三个杯子中,   号杯子是热的良导体,   和   号杯子是热的不良导体。
(2)传热快、散热也快的是   。
(3)三个杯子里装入同样多温度相同的热水,10分钟后凉得最快的是   号杯子。
六、综合题(共10分)
28.“囊萤映雪”描述了晋代两个家贫而又刻苦读书的人的故事。其中的“囊萤”是指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照明读书;“映雪”是指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月亮的光亮来读书。
(1)在“囊萤映雪”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
A.萤火虫 B.月亮 C.雪
(2)“映雪”这个故事中,孙康利用的是(  )现象。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3)类似的故事还有“凿壁偷光”(图2),讲述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利用邻居家的烛光读书,终成一代文学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匡衡利用的是(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9.如图所示,粮食仓库都装有天窗和地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天然光源;人造光源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其中又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太阳等属于天然光源,电灯等属于人造光源。
2.【答案】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
3.【答案】陆地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我们生活的地球,地球表面包括海洋和陆地。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陆地占29%,因此人们称地球是一个“水球”。
4.【答案】A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月亮、未点燃的蜡烛不会发光,所以不属于光源。
5.【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是巧妙地利用了光的反射。
6.【答案】C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木头、陶瓷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炒菜锅的手柄一般都是橡胶或木头做的,主要是为了减慢热传导,防止烫手。
7.【答案】C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 A:天冷多穿,天热少穿,这属于热辐射的原理;
B:冰棍箱用棉被蒙住,这属于减少热传递的原理;
C:洗个热水澡,这属于热传导的原理。
8.【答案】C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手影游戏和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汽车后视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
9.【答案】B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木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所以一般情况下,金属传导热的本领比木头强。
10.【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解答】地震是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而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
11.【答案】A
【知识点】地图
【解析】【分析】地球上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所以从太空中看地球,呈蓝色的面积最大,是地球上的海洋,咖啡色部分可能是没有植被的陆地,绿色部分可能是森林或草原,白色是冰雪和云层。
12.【答案】A
【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大地震发生时,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瞬间坍塌是引起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当地震突然来临时,采取正确的避险方法,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如果来不及逃生,应迅速就近躲到室内结实的物体下或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果在楼上有时间逃生,那么需要走安全通道,到空旷地带,不可以乘坐电梯。
13.【答案】A
【知识点】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下会沿着裂缝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有的会冷却下来形成岩石,有的会从地壳薄弱地带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会带来很多危害,比如树木被岩浆摧毁等。铁路变形属于地震的危害;海啸冲毁港口属于海啸的危害。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月亮不是光源,是反射的太阳光。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一般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物体表面越粗糙,反射效果越差。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制作水下工作人员使用的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热对流。所以气体的传热方式与液体相同,都是热对流。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热对流。石棉网使烧杯底部的水均匀受热,水面上的木屑会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杯壁附近下降,到达杯底附近会再次流向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解答】由于固体具有导热性,所以在金属圆片的边缘加热,热会向圆片各个方向传递,最终蜡会熔化。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固体传导热的方向是从热源向四周辐射。
20.【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解答】冬天穿的服装多,从皮肤传递的热会不容易散失,人会感觉温暖。
故错误
【分析】衣服本身不会产生热量。
21.【答案】错误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铜属于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木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所以在传热的快慢上,木勺要比铜勺慢。
22.【答案】正确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但是在实际的热传递过程中,往往多种传热方式并存。
23.【答案】错误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能量可以使物体运动或发生变化。任何物体都是需要能量的,所以光源发光也需要能量。
24.【答案】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发光的霓虹灯、开启的液晶屏显示都属于光源;彩虹、关闭的手电筒、镜子的反光都不属于光源。
25.【答案】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铜、铁属于热的良导体,导热性能好;橡胶、塑料、木头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
26.【答案】
【知识点】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筒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且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光由潜望镜镜筒的上端沿直线传播到第一块平面镜上,再由第一块平面镜反射到第二块平面镜上,最后,光由第二块平面镜反射到人的眼睛里。
27.【答案】(1)1;2;3
(2)金属杯
(3)1
【知识点】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塑料、陶瓷属于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所以1号金属杯是热的良导体,2号陶瓷杯和3号塑料杯是热的不良导体。
(2)金属属于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所以金属杯传热快、散热也快。
(3)1号金属杯是热的良导体,2号陶瓷杯和3号塑料杯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三个杯子里装入同样多温度相同的热水,10分钟后凉得最快的是1号杯子。
28.【答案】(1)A
(2)B
(3)C
【知识点】光源;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1)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其中又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萤火虫等属于自然光源,月亮和雪不属于光源。
(2)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映雪”这个故事中,孙康利用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3)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凿壁偷光中,匡衡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9.【答案】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仓库内的热空气上升后从天窗排出去,外面的冷空气从地窗进来,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所以仓库内能保持恒温,以免粮食受热生虫或者发霉变质。
【知识点】热传递
【解析】【分析】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热对流是气体或液体中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的过程。粮食仓库都装有天窗和地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仓库内的热空气上升后从天窗排出去,外面的冷空气从地窗进来,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所以仓库内能保持恒温,以免粮食受热生虫或者发霉变质。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