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2-29 10:18:31

文档简介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夏天的傍晚,大批市民在穿城而过的河边纳凉,河面波光粼粼。“波光粼粼”这个词语描述了光的   的现象,光在空气里沿   传播。
【答案】反射;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根据对“波光粼粼”的理解,波光明净,指水波被阳光照射到的样子。描述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经过多种方式的研究,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作   ,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中心部分叫作   ;把表层和中心之间的部分叫作   。
【答案】地壳;地核;地幔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科学家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3.古代的人们最早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计时,这时候产生了最早的时间单位是   。
【答案】天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时间单位:小时、分、秒、月、旬、周、季度、候、年、日。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昼夜交替,自然形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4.人手臂的弯曲和伸展需要手臂的   、   和   协同工作。
【答案】肌肉;骨骼;关节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骨骼、关节和肌肉是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动作的,骨的连接构成关节,肌肉附着在骨头上,肌肉的收缩牵拉骨骼,完成关节的各项运动。所以人手臂的弯曲和伸展需要手部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同工作。
5.五年级的小陶发现班里的几个同学过了一个暑假长高了不少,学习完本学期的第四单元后,他知道了同学们正处于   ,这个时期生长发育特别快。
【答案】青少年时期
【知识点】身体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人的一生
【解析】【分析】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阶段发展为成人阶段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一般女孩10~18岁,男孩12~20岁。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会经历身体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及转变,包括第二性征的出现和其他性发育、体格发育、认知能力的发展、人格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等。每个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和时期都因遗传、营养和运动等因素有所不同。
二、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6.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A.发光的水母 闪电
B.月亮打 火机
C.萤火虫 三棱镜
D.太阳 镜子
【答案】A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恒星、蜡烛的火焰、发光的水母、萤火虫、打火机自身能发光,它们属于光源;月亮、三棱镜、镜子自身不能发光,它们不属于光源。
7.人看到沉在水底的硬币的位置(  )。
A.就是硬币的实际位置 B.比硬币的实际位置浅
C.比硬币的实际位置深 D.不能确定
【答案】B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人看到的水杯底的硬币,实际上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硬币的像,折射光线所成的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而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所以成的像是虚像,并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逆着光线看去,硬币的虚像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一些。
8.科学家(  )通过实验证明了彩色光可合成白光
A.爱因斯坦 B.爱迪生 C.牛顿 D.伽利略
【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牛顿通过实验证明了白色光是由彩色光合成的。
9.小陶在学习了《光》单元后对光的色散现象非常感兴趣,准备了手电筒、平面镜、水槽材料想制作人工彩虹。
小陶认为实验中(  )的作用相当于三棱镜。
A.水 B.平面镜
C.水和平面镜共同 D.手电筒
【答案】C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白光并不是单的一种色光,而是混合光,通过三楼镜可以折射出赤、橙、黄、绿、靛、蓝、紫七色。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实验中的水和平面镜共同作用相当于三棱镜。
10.光年是(  )单位。
A.长度 B.时间 C.速度 D.体积
【答案】A
【知识点】光年
【解析】【分析】 光年是光一年中走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11.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是凸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从左侧反光镜中看到了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到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
A.向内旋转 B.向下旋转 C.向上旋转 D.收起反光镜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电动自行车的反光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凸面镜,若骑车时发现右边反光镜只看到车后的树梢和天空,那么为了看见路上的情况,则右边反光镜应该下旋转,让凸面镜朝向路面。故B正确。
12.“大河向东流哇”是《好汉歌》中的歌词,我国的大江大河多是自西向东流的原因是(  )。
A.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B.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
C.我国的地势北高南低 D.人为因素的影响
【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水往低处流,地形地势是影响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我国许多的大江大河都是自西向东流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故A选项正确。
13.我们的家乡金华在浙江省中部,主要地形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金华的地形是平原,地处金衢盆地东段,为浙中丘陵盆地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14.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  )可使岩石爆裂的特性。
A.风的作用 B.植物的作用 C.水的作用 D.冷热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 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冷热作用使岩石爆裂。D选项符合题意。
15.关于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下列最佳的方法是(  )
①不停地放声喊叫,引起外界注意
②用毛巾、衣物捂住口鼻,防止灰尘造成窒息
③积极寻找食品、水,节省体力,延长生命,等待救援
④静等营救人员来营救
⑤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⑥见缝就钻,从废墟中钻出来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答案】D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不能不停地喊叫,这样会不断消耗自身能量;要用毛巾、衣物捂住口鼻,防止灰尘造成窒息;积极寻找食品、水,节省体力,延长生命,等待救援;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选项D正确。
16.在同一个底部有小孔的瓶子里分别装入50毫升和100毫升水,流出前10毫升水用时情况是(  )。
A.装50毫升水时流出前10毫升用时短
B.装100毫升水时流出前10毫升用时短
C.用时相同
D.不能确定
【答案】B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 同一装置,同一水位,漏出相同的水所需时间相同;滴漏滴水速度与滴漏中的水位有关:水位越高,水流越快;水位越低,水流越慢。在同一个底部有小孔的瓶子里分别装入50毫升和100毫升水,装100亳升水时流出前10毫升用时短。
17.小陶想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结果每分钟摆了65次,正确的调整方法是(  )
A.增加摆锤质量 B.增加摆绳长度
C.减少摆锤质量 D.减少摆绳长度
【答案】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时,发现在一分钟内摆动了65次,说明摆的速度变快了,可以通过增加摆绳的长度使摆的速度变慢一些。
18.从古至今,计时仪器的演变正确的是(  )。
A.圭表→水钟→机械摆钟→原子钟→石英钟
B.圭表→水钟→机械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C.圭表→机械摆钟→水钟→石英钟→原子钟
D.水钟→圭表→机械摆钟→原子钟→石英钟
【答案】B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代:日晷、水钟、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从古至今,计时仪器的演变正确的是:圭表——水钟——机械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19.以下四种生活情景中,需要将时间精确到百分之一秒的是(  )。
A.火车时刻表中的开车与到站时间
B.红绿灯的倒计时显示
C.百米比赛计时
D.上下课响铃
【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火车时刻表中的开车与到站时间精确到分;红绿灯的倒计时的计时精确度精确到秒;百米比赛的计时精确度精确到百分之一秒;上下课时间的计时精确度精确到分;
20.如果肌肉连着两块骨头,那么当肌肉收缩时,两块骨头就会(  )。
A.不动 B.相互靠近
C.相互分开 D.有时会靠近有时会分开
【答案】B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 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的,一个收缩,另一个放松,当肌肉收缩时,两块骨头就会相互靠近。
21.中医在把脉时,将手指放在身体的(  )能摸到脉搏
A.手背的静脉处 B.手腕的桡动脉处
C.颈部的颈静脉处 D.手腕的桡静脉处
【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泵血,由于心脏的跳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冲击,就形成脉搏。摸脉搏时,把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腕上,在靠近隆起的桡骨头下方的凹陷处就能触摸到桡动脉;把中指放在耳屏与面部接壤的凹陷处就能触摸到颈动脉,把手指放在手背的静脉处不能摸到脉搏。
22.(  )就像电话电缆,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A.脊髓 B.神经 C.大脑 D.皮肤
【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 神经分布在人的全身,就像电话电缆一样,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B选项符合题意。
23.下列生活方式中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①经常熬夜②少吃饭③积极参加集体活动④坚持体育锻炼⑤经常吃炸鸡⑥不挑食、合理膳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健康生活方式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均衡膳食,远离烟酒,还要进行适度运动,不挑食、合理膳食。
24.“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谚语告诉我们(  )。
A.情绪对人有积极影响
B.情绪对人有消极影响
C.情绪对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D.情绪对我们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不仅癌症与人的不良情绪有关,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等几十种疾病都与人的不良情绪有关,表明不良情绪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谚语告诉我们情绪对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25.警察在给学生们做禁毒宣传时说:“摇头丸”是会使人摇头的药丸,易导致吸食者产生兴奋和幻觉状态,有暴力攻击倾向。“摇头丸”属于中枢神经(  ),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
A.麻醉剂 B.兴奋剂 C.抑制剂 D.营养品
【答案】B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摇头丸是以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为主要成分的片剂,属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
三、综合应用题。(共60分)
26.把下列现象和中间的原理用线连起来。
鱼叉叉鱼 光的折射 一叶障目
日食 光的反射 猴子捞月
皮影戏 光的色散 小孔成像
彩虹 光的直线传播 凿壁偷光
【答案】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鱼叉叉鱼时,由于光传播到水中时候会发生折射,要往看到的位置再低一点叉鱼;日食、皮影戏、一叶障目、小孔成像、凿壁偷光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猴子捞月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7.作图题。
(1)请在图1的潜望镜中画出光线图
(2)怎样设计一个不用回头就能看见身后景物的潜望镜 请在下图2基础上继续设计,并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路径。
【答案】(1)
(2)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简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目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写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景象通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成像,从而从下边看到了上面的景象。
(1)图1的潜望镜中光线图
(2)利用两块平面镜两次改变光路,可以制成不回头就能看见身后物体的潜望镜。
28.根据图片提示,制订实验计划。
(1)研究项目:下雨时,土地   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2)推测:   
(3)实验材料:   
(4)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   
(5)实验中要保持不变的条件:   
【答案】(1)坡度
(2)土地坡度越大,土壤被侵蚀得越严重。
(3)土壤、喷水器、水、溶器等。
(4)土地坡度越小(对照组),土地坡度大(实验纽)。
(5)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小和喷水高度。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解答】该实验主要研究侵蚀和坡度的关系,猜测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得最严重,在模拟实验中,我们需要用到的材料有土壤、喷水器、水、溶器等。土地坡度越小对照组,土地坡度大实验组。该实验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应该保证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小和喷水高度相同。
【分析】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得最严重;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29.实验名称: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
实验器材: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
实验方法:①在罐头盒内放人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小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②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当稀释),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③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1)这是一个   实验,实验中番茄酱代表   。
(2)这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有   冒出,土豆泥上出现   ,随后有   溢出。
(3)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地球的深处,越往下去,温度越   ,压力越   ,当地球内部运动使地下的   沿着地壳的裂缝喷出时,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答案】(1)模拟;岩浆
(2)热气;气泡;番茄酱
(3)高;大;岩浆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用土豆泥代表地壳,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则代表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番茄酱受加热从土豆泥中喷出来的过程模拟火山喷发。
(2)在这个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加热一端时间后,“火山口”会向外冒热气,过一会儿“岩浆”冒着气气泡从“火山口”溢出或喷涌出来。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高温高压、地壳中薄弱地带、岩浆中的大量气体都是影响火山喷发的重要因素。地球的深处,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当地球内部运动使地下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喷出时,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30.科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并展开了研究。以下是他们的15秒摆摆动次数记录表。
15秒摆摆动次数记录表
摆 摆长 摆幅大小 摆锤质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①号摆 40厘米 40° 30克 14 15 14
②号摆 40厘米 20° 30克 14 14 (  )
③号摆 40厘米 40° 60克 14 14 15
④号摆 20厘米 20° 30克 20 26 20
(1)①号摆和②号摆研究的是:摆的摆动快慢与   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应该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   。
(2)①号摆和③号摆研究的是   对摆摆动快慢的影响。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由于记录员粗心,上表漏填了二号摆的第3次实验数据。仔细分析,你认为括号中漏填的数据有可能是   。
(4)细心的小奇发现了一个异常数据,你发现了吗    (写明“几号摆第几次”)的数据是错的。
(5)   号摆和   号摆研究的是摆长与摆摆动快慢的关系,根据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
(6)如果要让③号摆15秒摆动20次,摆长应该在(  )。
A.10厘米 B.20厘米 C.30厘米 D.40厘米以上
【答案】(1)摆幅大小;摆长;摆锤质量
(2)摆锤质量;在摆长、摆幅大小一定时,摆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
(3)14
(4)④号摆第2次
(5)②;④;在摆幅大小、摆锤质量一定时,摆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摆动越慢
(6)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大小无关。①号摆和②号摆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大小的关系,我们进行的是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摆幅大小,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摆绳长度、摆锤重量。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①号摆和③号摆研究的是摆锤重量对摆动快慢的影响。我们进行的是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摆锤重量,其他的条件均相同。得出的结论是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3)同一个单摆每次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同一个单摆在相同的时间摆动的次数大致是相同的。由于记录员粗心,上表漏填②号摆的第3次实验数据,仔细分析,括号中漏填的数据有可能是14。
(4)同一个单摆每次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同一个单摆在相同的时间摆动的次数大致是相同的。④号摆在15秒内三次摆动次数大致是相同的,小奇还发现了一个异常数据,它是④号摆的第2次。
(5)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②号摆和④号摆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我们进行的是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摆绳长度,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摆幅大小、摆锤重量。我们可以发现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如果要让③号摆15秒摆动20次,当摆绳40厘米时,15秒摆动次数是15次,因此要让③号摆15秒摆动20次,摆绳的长度要小于40厘米,因为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31.小华同学学了心脏和血液的相关知识后,对用听诊器测量心跳很感兴趣。他运用四年级上学期学过的声音的知识,找来了橡胶管、漏斗、气球、皮筋等材料和工具,制作了一个听诊器(如图)。
(1)请对小华如何制作听诊器提两点建议。
①橡胶管套住漏斗嘴时   。
②气球皮包裹漏斗时   。
(2)小华在用自制的听诊器测量心跳时,包有气球皮的漏斗应该紧贴胸部的(  )
A.正中间 B.中偏左 C.中偏右
(3)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是怎样听到心跳声的
心脏跳动的声音引起听诊器上   的振动,并引起漏斗和橡胶管内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   ,它将振动转化为信号,通过   传到   ,我们就听到了心跳声。
(4)运动几分钟后与平静时相比,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这是因为运动后,人体需要更多的   。
【答案】(1)要套紧,尽量减少空隙;气球皮要绷紧
(2)B
(3)气球皮;耳;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4)增加;氧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在一定时间内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心脏跳动快慢的意思。医生常常用听诊器来听我们的心跳。
(1)医生常常用听诊器来听我们的心跳,我们在自制听诊器时,需要注意:橡胶管套住漏斗嘴时,要套紧,尽量减少空院;气球皮包裹漏斗时,气球皮要绷紧。
(2)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重量约250克,所以用自制的听诊器应该紧贴胸部的中偏左。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是怎样听到心跳声的 心脏跳动的声音引起听诊器上气球皮的振动,并引起漏斗和像胶管内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它将振动转化为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我们就听到了心跳声。
(4)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出更多的血液,自然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
1 / 1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夏天的傍晚,大批市民在穿城而过的河边纳凉,河面波光粼粼。“波光粼粼”这个词语描述了光的   的现象,光在空气里沿   传播。
2.经过多种方式的研究,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作   ,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中心部分叫作   ;把表层和中心之间的部分叫作   。
3.古代的人们最早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计时,这时候产生了最早的时间单位是   。
4.人手臂的弯曲和伸展需要手臂的   、   和   协同工作。
5.五年级的小陶发现班里的几个同学过了一个暑假长高了不少,学习完本学期的第四单元后,他知道了同学们正处于   ,这个时期生长发育特别快。
二、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6.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A.发光的水母 闪电
B.月亮打 火机
C.萤火虫 三棱镜
D.太阳 镜子
7.人看到沉在水底的硬币的位置(  )。
A.就是硬币的实际位置 B.比硬币的实际位置浅
C.比硬币的实际位置深 D.不能确定
8.科学家(  )通过实验证明了彩色光可合成白光
A.爱因斯坦 B.爱迪生 C.牛顿 D.伽利略
9.小陶在学习了《光》单元后对光的色散现象非常感兴趣,准备了手电筒、平面镜、水槽材料想制作人工彩虹。
小陶认为实验中(  )的作用相当于三棱镜。
A.水 B.平面镜
C.水和平面镜共同 D.手电筒
10.光年是(  )单位。
A.长度 B.时间 C.速度 D.体积
11.电动车的反光镜是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是凸面镜。在某次行驶时,发现从左侧反光镜中看到了车后的树梢和天空,却看不到路面的情况。为确保行驶安全,左侧反光镜的镜面应该(  )。
A.向内旋转 B.向下旋转 C.向上旋转 D.收起反光镜
12.“大河向东流哇”是《好汉歌》中的歌词,我国的大江大河多是自西向东流的原因是(  )。
A.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B.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
C.我国的地势北高南低 D.人为因素的影响
13.我们的家乡金华在浙江省中部,主要地形是(  )
A. B. C. D.
14.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  )可使岩石爆裂的特性。
A.风的作用 B.植物的作用 C.水的作用 D.冷热作用
15.关于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的自救措施,下列最佳的方法是(  )
①不停地放声喊叫,引起外界注意
②用毛巾、衣物捂住口鼻,防止灰尘造成窒息
③积极寻找食品、水,节省体力,延长生命,等待救援
④静等营救人员来营救
⑤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
⑥见缝就钻,从废墟中钻出来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⑥ D.②③⑤
16.在同一个底部有小孔的瓶子里分别装入50毫升和100毫升水,流出前10毫升水用时情况是(  )。
A.装50毫升水时流出前10毫升用时短
B.装100毫升水时流出前10毫升用时短
C.用时相同
D.不能确定
17.小陶想做一个一分钟摆动60次的摆,结果每分钟摆了65次,正确的调整方法是(  )
A.增加摆锤质量 B.增加摆绳长度
C.减少摆锤质量 D.减少摆绳长度
18.从古至今,计时仪器的演变正确的是(  )。
A.圭表→水钟→机械摆钟→原子钟→石英钟
B.圭表→水钟→机械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C.圭表→机械摆钟→水钟→石英钟→原子钟
D.水钟→圭表→机械摆钟→原子钟→石英钟
19.以下四种生活情景中,需要将时间精确到百分之一秒的是(  )。
A.火车时刻表中的开车与到站时间
B.红绿灯的倒计时显示
C.百米比赛计时
D.上下课响铃
20.如果肌肉连着两块骨头,那么当肌肉收缩时,两块骨头就会(  )。
A.不动 B.相互靠近
C.相互分开 D.有时会靠近有时会分开
21.中医在把脉时,将手指放在身体的(  )能摸到脉搏
A.手背的静脉处 B.手腕的桡动脉处
C.颈部的颈静脉处 D.手腕的桡静脉处
22.(  )就像电话电缆,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
A.脊髓 B.神经 C.大脑 D.皮肤
23.下列生活方式中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①经常熬夜②少吃饭③积极参加集体活动④坚持体育锻炼⑤经常吃炸鸡⑥不挑食、合理膳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24.“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谚语告诉我们(  )。
A.情绪对人有积极影响
B.情绪对人有消极影响
C.情绪对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D.情绪对我们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25.警察在给学生们做禁毒宣传时说:“摇头丸”是会使人摇头的药丸,易导致吸食者产生兴奋和幻觉状态,有暴力攻击倾向。“摇头丸”属于中枢神经(  ),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
A.麻醉剂 B.兴奋剂 C.抑制剂 D.营养品
三、综合应用题。(共60分)
26.把下列现象和中间的原理用线连起来。
鱼叉叉鱼 光的折射 一叶障目
日食 光的反射 猴子捞月
皮影戏 光的色散 小孔成像
彩虹 光的直线传播 凿壁偷光
27.作图题。
(1)请在图1的潜望镜中画出光线图
(2)怎样设计一个不用回头就能看见身后景物的潜望镜 请在下图2基础上继续设计,并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路径。
28.根据图片提示,制订实验计划。
(1)研究项目:下雨时,土地   的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2)推测:   
(3)实验材料:   
(4)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   
(5)实验中要保持不变的条件:   
29.实验名称:探究火山喷发的成因。
实验器材:土豆泥、番茄酱、罐头盒、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
实验方法:①在罐头盒内放人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小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②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适当稀释),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③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1)这是一个   实验,实验中番茄酱代表   。
(2)这个实验过程中我们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在“火山”喷发的过程中,有   冒出,土豆泥上出现   ,随后有   溢出。
(3)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地球的深处,越往下去,温度越   ,压力越   ,当地球内部运动使地下的   沿着地壳的裂缝喷出时,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30.科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并展开了研究。以下是他们的15秒摆摆动次数记录表。
15秒摆摆动次数记录表
摆 摆长 摆幅大小 摆锤质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①号摆 40厘米 40° 30克 14 15 14
②号摆 40厘米 20° 30克 14 14 (  )
③号摆 40厘米 40° 60克 14 14 15
④号摆 20厘米 20° 30克 20 26 20
(1)①号摆和②号摆研究的是:摆的摆动快慢与   的关系,在这个实验中应该保持不变的条件是   、   。
(2)①号摆和③号摆研究的是   对摆摆动快慢的影响。分析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由于记录员粗心,上表漏填了二号摆的第3次实验数据。仔细分析,你认为括号中漏填的数据有可能是   。
(4)细心的小奇发现了一个异常数据,你发现了吗    (写明“几号摆第几次”)的数据是错的。
(5)   号摆和   号摆研究的是摆长与摆摆动快慢的关系,根据表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
(6)如果要让③号摆15秒摆动20次,摆长应该在(  )。
A.10厘米 B.20厘米 C.30厘米 D.40厘米以上
31.小华同学学了心脏和血液的相关知识后,对用听诊器测量心跳很感兴趣。他运用四年级上学期学过的声音的知识,找来了橡胶管、漏斗、气球、皮筋等材料和工具,制作了一个听诊器(如图)。
(1)请对小华如何制作听诊器提两点建议。
①橡胶管套住漏斗嘴时   。
②气球皮包裹漏斗时   。
(2)小华在用自制的听诊器测量心跳时,包有气球皮的漏斗应该紧贴胸部的(  )
A.正中间 B.中偏左 C.中偏右
(3)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是怎样听到心跳声的
心脏跳动的声音引起听诊器上   的振动,并引起漏斗和橡胶管内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   ,它将振动转化为信号,通过   传到   ,我们就听到了心跳声。
(4)运动几分钟后与平静时相比,每分钟呼吸和心跳的次数   ,这是因为运动后,人体需要更多的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反射;直线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根据对“波光粼粼”的理解,波光明净,指水波被阳光照射到的样子。描述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答案】地壳;地核;地幔
【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
【解析】【分析】 地球圈层结构分为地球外部圈层和地球内部圈层两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层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壳、地幔和地核。科学家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3.【答案】天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时间单位:小时、分、秒、月、旬、周、季度、候、年、日。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昼夜交替,自然形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4.【答案】肌肉;骨骼;关节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骨骼、关节和肌肉是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动作的,骨的连接构成关节,肌肉附着在骨头上,肌肉的收缩牵拉骨骼,完成关节的各项运动。所以人手臂的弯曲和伸展需要手部的骨骼、关节和肌肉的协同工作。
5.【答案】青少年时期
【知识点】身体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人的一生
【解析】【分析】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阶段发展为成人阶段的过渡时期,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一般女孩10~18岁,男孩12~20岁。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会经历身体上的发育和心理上的发展及转变,包括第二性征的出现和其他性发育、体格发育、认知能力的发展、人格的发展、社会性的发展等。每个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和时期都因遗传、营养和运动等因素有所不同。
6.【答案】A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恒星、蜡烛的火焰、发光的水母、萤火虫、打火机自身能发光,它们属于光源;月亮、三棱镜、镜子自身不能发光,它们不属于光源。
7.【答案】B
【知识点】浮力;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人看到的水杯底的硬币,实际上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硬币的像,折射光线所成的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而不是实际光线会聚形成,所以成的像是虚像,并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逆着光线看去,硬币的虚像位置比实际位置浅一些。
8.【答案】C
【知识点】棱镜
【解析】【分析】牛顿通过实验证明了白色光是由彩色光合成的。
9.【答案】C
【知识点】棱镜;光的折射
【解析】【分析】白光并不是单的一种色光,而是混合光,通过三楼镜可以折射出赤、橙、黄、绿、靛、蓝、紫七色。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我们可以背对着太阳喷水制造彩虹。实验中的水和平面镜共同作用相当于三棱镜。
10.【答案】A
【知识点】光年
【解析】【分析】 光年是光一年中走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11.【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电动自行车的反光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用来观察车后情况的凸面镜,若骑车时发现右边反光镜只看到车后的树梢和天空,那么为了看见路上的情况,则右边反光镜应该下旋转,让凸面镜朝向路面。故B正确。
12.【答案】A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水往低处流,地形地势是影响河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我国许多的大江大河都是自西向东流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故A选项正确。
13.【答案】C
【知识点】地形、地貌
【解析】【分析】金华的地形是平原,地处金衢盆地东段,为浙中丘陵盆地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14.【答案】D
【知识点】固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 用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以冷水,这样岩石便爆裂了,这是人们利用了冷热作用使岩石爆裂。D选项符合题意。
15.【答案】D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地震的成因及作用;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不能不停地喊叫,这样会不断消耗自身能量;要用毛巾、衣物捂住口鼻,防止灰尘造成窒息;积极寻找食品、水,节省体力,延长生命,等待救援;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选项D正确。
16.【答案】B
【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
【解析】【分析】 同一装置,同一水位,漏出相同的水所需时间相同;滴漏滴水速度与滴漏中的水位有关:水位越高,水流越快;水位越低,水流越慢。在同一个底部有小孔的瓶子里分别装入50毫升和100毫升水,装100亳升水时流出前10毫升用时短。
17.【答案】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一个每分钟正好摆动60次的摆时,发现在一分钟内摆动了65次,说明摆的速度变快了,可以通过增加摆绳的长度使摆的速度变慢一些。
18.【答案】B
【知识点】古代计时工具;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测量时间的方法。古代:日晷、水钟、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钟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表等)。从古至今,计时仪器的演变正确的是:圭表——水钟——机械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19.【答案】C
【知识点】计时工具
【解析】【分析】 火车时刻表中的开车与到站时间精确到分;红绿灯的倒计时的计时精确度精确到秒;百米比赛的计时精确度精确到百分之一秒;上下课时间的计时精确度精确到分;
20.【答案】B
【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
【解析】【分析】 附着在骨头上的肌肉总是成对在一起工作的,一个收缩,另一个放松,当肌肉收缩时,两块骨头就会相互靠近。
21.【答案】B
【知识点】心脏的运动
【解析】【分析】心脏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泵血,由于心脏的跳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冲击,就形成脉搏。摸脉搏时,把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腕上,在靠近隆起的桡骨头下方的凹陷处就能触摸到桡动脉;把中指放在耳屏与面部接壤的凹陷处就能触摸到颈动脉,把手指放在手背的静脉处不能摸到脉搏。
22.【答案】B
【知识点】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 神经分布在人的全身,就像电话电缆一样,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B选项符合题意。
23.【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健康生活方式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均衡膳食,远离烟酒,还要进行适度运动,不挑食、合理膳食。
24.【答案】C
【知识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情绪管理
【解析】【分析】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不仅癌症与人的不良情绪有关,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哮喘等几十种疾病都与人的不良情绪有关,表明不良情绪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句谚语告诉我们情绪对人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
25.【答案】B
【知识点】安全常识
【解析】【分析】摇头丸是以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为主要成分的片剂,属中枢神经兴奋剂,是我国规定管制的精神药品。
26.【答案】
【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鱼叉叉鱼时,由于光传播到水中时候会发生折射,要往看到的位置再低一点叉鱼;日食、皮影戏、一叶障目、小孔成像、凿壁偷光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造成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猴子捞月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27.【答案】(1)
(2)
【知识点】光的反射;制作潜望镜
【解析】【分析】潜望镜是光的反射原理的应用,用两块平面镜和三节纸简可以做潜望镜,潜望镜之所以可以从下边看到上面,而目十分清楚,是因为两块平面镜写相平行且都与水平方向成45度夹角,景象通过平面镜的两次反射、成像,从而从下边看到了上面的景象。
(1)图1的潜望镜中光线图
(2)利用两块平面镜两次改变光路,可以制成不回头就能看见身后物体的潜望镜。
28.【答案】(1)坡度
(2)土地坡度越大,土壤被侵蚀得越严重。
(3)土壤、喷水器、水、溶器等。
(4)土地坡度越小(对照组),土地坡度大(实验纽)。
(5)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小和喷水高度。
【知识点】降雨对土地带来的变化;植被对侵蚀的影响
【解析】【解答】该实验主要研究侵蚀和坡度的关系,猜测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得最严重,在模拟实验中,我们需要用到的材料有土壤、喷水器、水、溶器等。土地坡度越小对照组,土地坡度大实验组。该实验要采用控制变量法,应该保证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小和喷水高度相同。
【分析】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得最严重;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29.【答案】(1)模拟;岩浆
(2)热气;气泡;番茄酱
(3)高;大;岩浆
【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
【解析】【分析】(1)用土豆泥代表地壳,番茄酱代表岩浆,酒精灯加热则代表地壳深处高温的状态。番茄酱受加热从土豆泥中喷出来的过程模拟火山喷发。
(2)在这个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加热一端时间后,“火山口”会向外冒热气,过一会儿“岩浆”冒着气气泡从“火山口”溢出或喷涌出来。
(3)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高温高压、地壳中薄弱地带、岩浆中的大量气体都是影响火山喷发的重要因素。地球的深处,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当地球内部运动使地下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喷出时,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30.【答案】(1)摆幅大小;摆长;摆锤质量
(2)摆锤质量;在摆长、摆幅大小一定时,摆摆动快慢与摆锤质量无关
(3)14
(4)④号摆第2次
(5)②;④;在摆幅大小、摆锤质量一定时,摆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摆动越慢
(6)B
【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大小无关。①号摆和②号摆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摆幅大小的关系,我们进行的是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摆幅大小,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摆绳长度、摆锤重量。
(2)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①号摆和③号摆研究的是摆锤重量对摆动快慢的影响。我们进行的是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摆锤重量,其他的条件均相同。得出的结论是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
(3)同一个单摆每次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同一个单摆在相同的时间摆动的次数大致是相同的。由于记录员粗心,上表漏填②号摆的第3次实验数据,仔细分析,括号中漏填的数据有可能是14。
(4)同一个单摆每次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同一个单摆在相同的时间摆动的次数大致是相同的。④号摆在15秒内三次摆动次数大致是相同的,小奇还发现了一个异常数据,它是④号摆的第2次。
(5)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②号摆和④号摆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的关系。我们进行的是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摆绳长度,保持不变的条件是摆幅大小、摆锤重量。我们可以发现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如果要让③号摆15秒摆动20次,当摆绳40厘米时,15秒摆动次数是15次,因此要让③号摆15秒摆动20次,摆绳的长度要小于40厘米,因为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31.【答案】(1)要套紧,尽量减少空隙;气球皮要绷紧
(2)B
(3)气球皮;耳;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4)增加;氧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神经系统
【解析】【分析】心率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在一定时间内跳动的次数,也就是在一定时间内,心脏跳动快慢的意思。医生常常用听诊器来听我们的心跳。
(1)医生常常用听诊器来听我们的心跳,我们在自制听诊器时,需要注意:橡胶管套住漏斗嘴时,要套紧,尽量减少空院;气球皮包裹漏斗时,气球皮要绷紧。
(2)心脏是脊椎动物身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主要功能是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把血液运行至身体各个部分。人类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体积约相当于一个拳头大小,重量约250克,所以用自制的听诊器应该紧贴胸部的中偏左。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在这个实验中,我们是怎样听到心跳声的 心脏跳动的声音引起听诊器上气球皮的振动,并引起漏斗和像胶管内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它将振动转化为信号,通过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我们就听到了心跳声。
(4)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伴随身体运动量的增加,人需要更多的氧气,心跳也就逐渐加快,以便输出更多的血液,自然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