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联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2-29 14:5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西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联考
物理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前三章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 对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他物体
B. 坐在汽车上的乘客看到公路旁的树木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路面为参考系的
C.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都是以水为参考系的
D.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是以人作为参考系的
2. 如图所示,物体甲以速率v从A点沿直线匀速运动到B点,再以速率v从B点沿直线匀速运动到C点;同时物体乙以速率v直接从A点沿直线匀速运动到C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位移相同 B. 甲乙的路程相同
C. 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 D. 甲乙的瞬时速度时刻相同
3. 汽车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
A. 汽车正在减速 B. 汽车的速度变化正在减慢
C.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 D.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位移达到最大
4. 如图所示,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
A. 时刻t1,a车从后面追上b车
B. 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C. 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 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
5.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内的位移是6m,第2s内的位移是8m,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7m/s B. 物体的加速度是
C. 物体第1s末的速度是6m/s D. 物体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12m/s
6. 篮球比赛中的击地传球是指持球者在传球时,为躲防守队员防守而将球击地后传给队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篮球对水平地面的弹力方向斜向下
B. 水平地面对篮球的弹力方向斜向上
C. 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篮球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
D. 篮球受到水平地面的支持力是由于篮球发生了形变而产生的
7.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手机静置在支架斜面上,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手机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支架对手机的作用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大小为
B. 支架对手机的摩擦力大小为,方向沿斜面向上
C. 若手持支架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手机与支架间无相对滑动,则手机受到支架力竖直向上,大小为
D. 若手持支架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且手机与支架间无相对滑动,则手机受支架的作用力水平向右
8. “科技让生活更美丽”,自动驾驶汽车呈现出接近实用化的趋势。图1为某款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的测试照,为了增加乘员乘坐的舒适性,程序设定汽车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其中为速度,为位置坐标)如图2所示,下列关于汽车从处运动至。处的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汽车做减速直线运动 B. 该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C. 该汽车在位移中点的速度等于 D. 该汽车在中间时刻的速度大于
9. 物体在5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现同时撤去大小分别为6N和10N的两个力,其余的力保持不变,关于此后该物体所受力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合力可能是17N,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B. 合力可能是12.5N,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
C. 合力可能是8N,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D. 合力可能是3.5N,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10.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两物块A、B的质量分别为、,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设此时轻质动滑轮右端的轻绳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二、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1. 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
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E.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
F.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2)若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均为4N,且两弹簧秤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秤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___。
12. 实验室中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滴水法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实验过程如下:在斜面上铺上白纸,用图钉固定;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小车的末端,在小车上固定一平衡物;调节滴水计时器的滴水速度,使其每0.2s滴一滴(以滴水计时器内盛满水为准);在斜面顶端放置一浅盘,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调好的滴水计时器盛满水,使水滴能滴入浅盘内;然后撤去浅盘并同时放开小车,于是水滴在白纸上留下标志小车运动规律的点迹;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立即将小车移开。
(1)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本实验中还需要用到秒表记录时间
B.在斜面上做实验是为了平衡小车下滑过程中的摩擦力
C.小车的质量越大,运动时加速度就越大
D.滴水计时器的计时原理和打点计时器的计时原理类似
(2)经多次实验后发现,测量每个点迹到放开小车时的点迹的距离x和对应的时间t,以x为纵轴、t2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连线后总能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象,这________(填“可以”或“不能”)说明运动中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理由是_________。
(3)白纸上部分点迹如图丙所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___m;小车在C点时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BC段对应的加速度为_______m/s2。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 如右图所示,圆筒高为。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位于圆筒正上方处。小球从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并能竖直穿越圆筒。取重力加速度大小,求:
(1)小球刚好开始进入圆筒时的瞬时速度大小;
(2)小球穿越圆筒所用的时间。
14. 如图所示,一个人用与水平面成角的斜向上的拉力F,拉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箱子,箱子沿水平地面匀速运动,求箱子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15. 甲、乙两司机分别驾驶A、B两车在同一平直高速公路上向右匀速行驶,A车速度v1=24m/s,B车以v2=20m/s的速度跑在A车前面如图所示。当A、B两车相距x0=100m时,B车出现故障,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5s其速度减到v3=4m/s,随后司机乙采取措施控制B车保持v3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打开双闪灯向A车告警。司机甲看到告警灯后对A车实施紧急刹车,已知司机甲的反应时间为0.6s,A车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求:
(1)B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
(2)A车开始制动减速时离B车的距离;
(3)为避免A、B两车相撞,A车紧急刹车的最小加速度大小a1(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广西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阶段性联考
物理 简要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题4分;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题答案】
【答案】D
【2题答案】
【答案】A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C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C
【8题答案】
【答案】AB
【9题答案】
【答案】BC
【10题答案】
【答案】BD
二、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14分
【11题答案】
【答案】 ①. ABCD ②. 不能 ③. 合力超过了弹簧秤的量程
【12题答案】
【答案】 ①. D ②. 可以 ③. 由图乙可知小车运动的 ,则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运动中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④. 0.0070##0.007 ⑤. 0.05 ⑥. 0.05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题答案】
【答案】(1);(2)
【14题答案】
【答案】
【15题答案】
【答案】(1)3.2s;(2)28m;(3)7.14m/s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