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卤代烃 课后练习
一、单选题
1.已知有转化关系:CH3CHO C2H5OH C2H4 C2H5Br,则反应①、②、③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
A.取代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B.取代反应、取代反应、加成反应
C.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成反应
D.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2.下列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①CH3CH=CH2+Br2 CH3CHBrCH2Br
②CH3CH2OH CH2=CH2↑+H2O
③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
④C6H6+HNO3 C6H5NO2+H2O.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中小学生经常使用的修正液中往往含有某种易挥发的有毒溶剂,应尽量减少或避免使用,这种溶剂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乙醇 B.二氯乙烯 C.乙酸 D.水
4.下列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H4+Cl2 CH3Cl+HCl B.CH4+2O2 CO2+2H2O
C.CH3CH2Br+H2O→CH3CH2OH+HBr D.C2H6+Cl2 C2H5Cl+HCl
5.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A.仅① B.仅①②③④ C.仅①④⑤ D.仅②④⑤
6.醇的Mukaiyama氧化反应是制备醛酮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反应历程可简单表示如下(其中R′,R″可以是烃基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a中有不饱和键的形成
B.反应b为取代反应
C.反应c为水解反应
D.该反应机理的总反应中有2种有机物生成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B.正戊烷的沸点比新戊烷的高
C.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以形成4种二肽
D.油脂的皂化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分子中有 OH基团,所以乙醇溶于水后溶液显酸性
B.甲苯与液溴发生的取代反应,溴原子的取代位置以甲基的间位为主
C.乙醛能与氰化氢(HCN)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OH)CN
D.1-溴丙烷与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共热主要生成1-丙醇(CH3CH2CH2OH)
9.工业上可用甲苯合成苯甲醛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B.反应①②③的反应类型相同
C.甲苯的一氯代物共有3种结构
D.苯甲醇可与金属钠反应
10.下列关于2-溴丁烷结构与性质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2-溴丁烷中C-Br键较C-C键的键长短但极性大,故易断裂
B.用NaOH水溶液、AgNO3溶液、硝酸可鉴定其含有溴元素
C.用水、酸性KMnO4溶液可鉴定其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产物
D.与NaOH的乙醇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有机产物可能有三种不同的结构
11.化合物Z是合成某种抗结核候选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可由下列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化合物X、Y和Z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Y、Z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均能发生消去反应
B.Y分子中的碳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C.X分子只能发生取代反应
D.X、Z分别在过量NaOH溶液中加热,均能生成丙三醇
12.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备乙二醇,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CH3CH2Br CH3CH2OH CH2═CH2 CH2BrCH2Br 乙二醇
B.CH3CH2Br CH2BrCH2Br 乙二醇
C.CH3CH2Br CH2═CH2 CH3CH2Br CH2BrCH2Br 乙二醇
D.CH3CH2Br CH2═CH2 CH2BrCH2Br 乙二醇
13.下列反应:(I)1-溴丙烷与2-溴丙烷分别和氢氧化钠醇溶液混合加热;(II)1-溴丙烷与2-溴丙烷分别和氢氧化钠水溶液混合加热,关于反应中生成的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I)和(II)产物均不同
B.(I)和(II)产物均相同
C.(I)产物相同,(II)产物不同
D.(I)产物不同,(II)产物相同
14.某烃完全燃烧可得到;在光照下,该烃最多能与发生取代反应,该烃为( )
A. B. C. D.
15.下列化学反应的产物中,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
A.CH3CH2CH2Br在碱性溶液中水解
B.甲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Cl2发生取代反应
C. 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反应
D. 在催化剂存在下与H2完全加成
16.作为绿色氧化剂应用广泛,氢醌法制备原理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基蒽醌的一氯代物有7种(不包括立体异构)
B.是极性分子
C.乙基蒽醇中的碳有2种杂化方式
D.乙基蒽醌是反应的催化剂
二、综合题
17.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下图是某些有机物的分子模型,其中表示苯的是 。
(2)若苯泄漏会造成严重的危险,下列说法有科学性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若大量苯溶入水中、渗入土壤,会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
B.由于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周围地区如果有火星就可能引起爆炸
C.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
D.由于苯有毒,所有工作人员在处理事故时,都要做相关防护措施
(3)小彭同学利用下图所示的实验来探究苯的性质。
图中所示实验①②③中,分别加入所给试剂并不断振荡、静置,均出现分层现象,其中下层颜色比上层浅的是 (填序号);实验② (填“能”或“不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4)在 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 (填反应类型)反应,反应产物的名称是 。
18.丙烯可用于合成杀除根瘤线虫的农药B(分子式为C3H5Br2Cl),该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上均连有卤原子,其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1)丙烯的结构简式是 ,它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 。
(2)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 。
(3)A水解可得到
CH2=CHCH2OH,该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M5纤维是近年来开发出的一种超高性能纤维,它比现有的防爆破材料轻35%,用它制成的头盔、防弹背心和刚性前后防护板,能为武装人员提供更多的生命保障。下面是M5纤维的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未注明条件):
已知:当反应条件为光照且与X2反应时,通常是X2与烷烃基或苯环侧链烃基上的氢原子发生取代反应,而当反应条件为催化剂存在且与X2反应时,通常为苯环上的氢原子直接被取代。
根据上述合成(M5)纤维的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合成M5的单体G的结构简式为 ,
F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有 。
(2)在①~⑦的反应中,不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②的反应条件是 。
(3)生成A的同时可能生成的A的同分异构体为 。
(4)1 mol的C和足量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可以生成 mol红色沉淀。
(5)1 mol F和Na2CO3溶液反应最多消耗Na2CO3 mol。
20.A、B的结构简式如下:
(1)A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
(2)A、B能否与NaOH溶液反应:A (填“能”或“不能”,下同),B 。
(3)A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得到B,其反应类型是 。
(4)A、B各1
mol分别加入足量溴水,完全反应后消耗单质溴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mol、 mol。
21.几种烷烃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
(1)写出A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只取代甲基上的一个H原子),D的一氯代物有 种。
(2)写出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3)等质量的上述气态烃A、B、C,充分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 (填标号,下同);相同状况下,等体积的上述气态烃A、B、C,充分燃烧时,消耗O2的量最多的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解答】①该反应中反应物为C2H5OH,生成物为CH3CHO,该反应为醇氧化为醛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②该转化中反应物为C2H4,含有碳碳双键,生成物为C2H5OH,不含有碳碳双键,属于加成反应;
③该转化中反应为为C2H4,含有碳碳双键,生成物为C2H5Br,不含有碳碳双键,属于加成反应;
综上,反应①②③的反应类型依次为: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加成反应,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结构特点,确定反应类型。
2.【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反应CH3CH=CH2+Br2 CH3CHBrCH2Br为加成反应,故A错误;
B.反应CH3CH2OH CH2=CH2↑+H2O为消去反应,故B错误;
C.反应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H2O为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故C正确;
D.C6H6+HNO3 C6H5NO2+H2O反应中,苯分子中H被硝基取代,该反应为取代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根据取代反应的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进行判断.
3.【答案】B
【解析】【解答】A.乙醇可作为有机溶剂,且具有挥发性,但乙醇无毒,A不符合题意;
B.二氯乙烯可作为有机溶剂,且具有挥发性,吸入后会引起慢性中毒,B符合题意;
C.乙酸可作为有机溶剂,且具有挥发性,但乙酸无毒,C不符合题意;
D.水不是有机溶剂,无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选项中有机物是否有毒进行判断。
4.【答案】B
【解析】【解答】A、甲烷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甲烷燃烧发生的是氧化反应,B符合题意;
C、溴乙烷与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醇和溴化氢,C不符合题意;
D、乙烷与氯气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取代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任何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据此分析选项所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答案】C
【解析】【解答】①中的H原子被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②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④分子中“”上的1个H原子被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⑤分子中的被原子取代,属于取代反应。
故①④⑤符合。
故答案为:C。
【分析】取代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反应物的原子或者基团被另一种反应物的原子或者基团代替,即两种反应物生成两种生成物。
6.【答案】C
【解析】【解答】A.反应a中有S=N不饱和键的形成,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b两个有机物结构断裂S-Cl键与O-H键,形成S-O键和HCl,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反应c中,有S=N双键断,S—O单键断,C—H单键断,不是水解反应,故C符合题意;
D.对本题反应进程图象整体分析可得,故在整个反应过程可以看作是催化剂,所以总反应为+++HCl,总反应中有2种有机物生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反应a中形成S=N键;
B.反应b为取代反应;
C.反应c的方程式为→+,不属于水解反应;
D.总反应为+→+HCl+,生成2种有机物。
7.【答案】D
【解析】【解答】A.丙烯中含有-CH3,可发生取代反应,选项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正戊烷和新戊烷的碳原子相同,但新戊烷中含有两个取代基,正戊烷中没有取代基,碳原子数相同的有机物,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因此新戊烷的沸点低于正戊烷,选项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形成肽键的过程是“酸脱羟基,氨脱氢”,因此甘氨酸和丙氨酸形成二肽时,所得产物有四种,选项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其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的水解反应称为皂化反应,反应过程中没有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选项错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丙烯的结构分析其具有的性质;
B.根据有机物沸点大小比较规律分析;
C.结合二肽化合物的形成分析;
D.根据油脂皂化反应的过程分析;
8.【答案】C
【解析】【解答】A.乙醇分子中有 OH基团,但羟基上的氢不能电离,溶于水后溶液仍然显中性,故A不符合题意;
B.甲基活化了苯环的邻对位,甲苯与液溴发生的取代反应,溴原子的取代位置以甲基的邻对位为主,故B不符合题意;
C.HCN中H比较活泼,能与乙醛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OH)CN,故C符合题意;
D.1-溴丙烷与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共热主要生成丙烯,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不能电离;
B.甲基活化了苯环的邻对位;
C.有机物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不饱和键中的一个断裂,在不饱和碳原子两端分别接上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是加成反应;
D.1-溴丙烷与氢氧化钾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主要生成丙烯。
9.【答案】D
【解析】【解答】A.甲苯中含有甲基,故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内,A不符合题意;
B. ①②是取代反应,③为氧化反应,B不符合题意;
C. 原子可在甲基或苯环上,在甲基上有一种结构,在苯环上有邻、间、对三种位置,故甲苯的一氯代物共有4种结构,C不符合题意;
D. 苯甲醇中有羟基,能够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有机物结构可推断氢环境数量,计算一氯代物种类;金属钠能与羟基、羧基进行反应。
10.【答案】A
【解析】【解答】A.溴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碳原子,则2-溴丁烷中C-Br键的键长比C-C键的键长要长,故A符合题意;
B.2-溴丁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共热会发生水解反应生成溴化钠,加入稀硝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排出氢氧根离子对溴离子检验的干扰,加入硝酸银溶液会有淡黄色沉淀生成,则用氢氧化钠水溶液、硝酸银溶液、硝酸可鉴定2-溴丁烷中含有溴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定条件下密度比水大的2-溴丁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密度比水小的1-丁烯或2-丁烯,用水分离2-溴丁烷和1-丁烯或2-丁烯后,向上层1-丁烯或2-丁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会褪色,则用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鉴定2-溴丁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的1-丁烯或2-丁烯,故C不符合题意;
D.2-溴丁烷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时,2-溴丁烷可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1-丁烯或2-丁烯,也可能因反应生成的水得到氢氧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生成2-丁醇,所得产物可能为1-丁烯、2-丁烯、2-丁醇,可能有3种,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易错分析:A.原子半径越大,键长越长,越容易断裂。
D.2-溴丁烷与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时,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
11.【答案】D
【解析】【解答】A.Y中没有羟基,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故A不符合题意;
B.Y分子中与醚键相连的甲基上的碳原子与苯环可能不共面 ,故B不符合题意;
C.X分子含有羟基,并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故C不符合题意;
D.X分子中含有氯原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可以被羟基取代,生成丙三醇,Z分子中含有酯基和氯原子,在氢氧化钠溶液中酯基水解可以先生成X,然后氯原子发生取代反应,最终生成丙三醇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A.Y中没有羟基在酸性条件下不能消去;
B.Y中的甲基可能不共平面;
C.X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D.X取代氯原子可以行程丙三醇,Z可以先水解破坏酯基,生成X后再取代生成丙三醇。
12.【答案】A
【解析】【解答】解:A.以溴乙烷为原料制备乙二醇步骤为:CH3CH2Br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H2OH,CH3CH2Br+NaOCH3CH2OH+NaBr,CH3CH2OH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3CH2OH CH2=CH2↑+H2O,生成CH2=CH2,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CH2=CH2+Br2→CH2BrCH2Br,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CH2BrCH2Br+2NaOH HOCH2CH2OH+2NaBr生成乙二醇,故A正确;
B.溴乙烷与溴原子不反应,故B错误;
C.CH3CH2Br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生成乙烯,乙烯与溴化氢生成溴乙烷,该步骤为重复步骤,且溴乙烷与溴单质反应不能主要生成1,2﹣二溴乙烷,故C错误;
D.CH3CH2Br在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生成乙烯,乙烯与溴化氢生成溴乙烷,不生成CH2BrCH2Br,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CH3CH2Br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CH3CH2OH,CH3CH2OH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H2=CH2,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二醇.
13.【答案】C
【解析】【解答】(I)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混合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物都是CH2=CHCH3,(II)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发生水解反应,产物分别是CH3CH2CH2OH、CH3CH(OH)CH3,产物不同,
故答案为:C。
【分析】有机物中分子内失去两个官能团,形成新结构的反应叫做消去反应;水解反应中有机部分是水与另一化合物反应,该化合物分解为两部分,水中的H+加到其中的一部分,而羟基(-OH)加到另一部分,因而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的化合物的反应过程。
14.【答案】A
【解析】【解答】某烃完全燃烧可得到,说明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在光照下,该烃最多能与发生取代反应,说明分子中有6个H,该烃为,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要先根据原子守恒,求出碳原子的个数,再根据取代反应的特点,可知1mol氯气可以消耗1mol氢原子。
15.【答案】B
【解析】【解答】A. CH3CH2CH2Br在碱性溶液中水解,只能生成1-丙醇,A不符合题意;
B. 甲苯在催化剂作用下与Cl2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如果发生一氯取代,可以生成邻氯甲苯或对氯甲苯;如果发生二氯取代,可以生成2,6-二氯甲苯或2,4-二氯甲苯;如果发生三氯取代,可以生成2,4,6-三氯甲苯,所以B符合题意;
C. 与NaOH的醇溶液共热反应,发生消去反应只能生成丙烯,C不符合题意;
D. 在催化剂存在下与H2完全加成,只能生成乙基环己烷,D不符合题意。选B。
【分析】A.1-溴丙烷水解生成丙醇;
B.甲苯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时,甲基he苯环上的氢原子都可能被取代;
C.2-溴丙烷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
D.苯环和碳碳双键都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16.【答案】A
【解析】【解答】A.乙基蒽醌结构不对称,有9种不同环境的氢,9种一氯代物,A符合题意;
B. 分子中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B不符合题意;
C.乙基蒽醇中饱和碳杂化是sp3,苯环上碳原子为sp2,C不符合题意;
D.反应中被消耗又生成,做催化剂,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不同环境的氢有几种,一氯代物有几种;
B. 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
C.饱和碳杂化是sp3,苯环上碳原子为sp2;
D.催化剂的判断。
17.【答案】(1)丙
(2)A
(3)③;能
(4) +Br2 +HBr
(5)加成;环己烷
【解析】【解答】(1)由比例模型可以看出甲分子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则结构简式为CH4,故甲表示甲烷;
由比例模型可以看出乙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则结构简式为CH2=CH2 ,故乙表示乙烯;
由比例模型可以看出丙分子中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则分子式为C6H6,故丙为苯分子结构;
由比例模型可以看出丁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则D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故丁表示乙醇;
故答案为:丙;
(2)A. 由于苯和水是互不相溶的,所以大量苯不会溶入水中,渗入土壤,对周边农田、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故A不正确;
B. 苯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的物质,容易引发爆炸事故,故B正确;
C. 可以采取抽吸水渠中上层液体的办法,达到部分清除泄漏物的目的,故C正确;
D. 苯是一种有毒的无色液体,工作人员在处理事故时,要相关防护措施,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3)苯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与水互不相溶,溴单质易溶于苯,所以③振荡、静置后下层颜色比上层浅,向苯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颜色不能褪去,所以实验②能证明苯分子中不存在单、双键交替的结构;
(4)在 催化作用下,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和溴化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r2 +HBr;
(5)苯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反应产物的名称是环己烷。
【分析】(1)苯中含有六个碳原子
(2)A.苯是有机物,水是无机物,有机苯和水不能互溶B.苯的熔沸点很低 C.苯的密度比水小,和水不溶,在水的上层 D.苯的熔沸点很低易挥发
(3)主要考查的是苯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大小以及苯的萃取作用,同时也可用高锰酸钾证明苯中不存在双键
(4)根据条件写出苯与溴的一溴取代反应
(5)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形成环己烷
18.【答案】(1)CH3CH=CH2;碳碳双键
(2)加成反应
(3)CH2=CHCH2Cl+NaOH CH2=CHCH2OH+NaCl或CH2=CHCH2Cl+H2O CH2=CHCH2OH+HCl
【解析】【解答】(1)丙烯含有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CH3CH=CH2;
(2)A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则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
(3)A水解可得到CH2=CHCH2OH,该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CHCH2Cl+NaOH CH2=CHCH2OH+NaCl。
【分析】(1)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其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
(2)结合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结构特点确定反应类型;
(3)A中含有卤素原子,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19.【答案】(1);羧基、酚羟基
(2)③④⑦;NaOH溶液、加热
(3)
(4)2
(5)4
【解析】【解答】M5的单体为F: 和G: ,由上述合成路线 可知,D为 ,E为 。由 可知,A为 ,B为 ,C为 。
【分析】取代反应是指化合物或有机物分子中任何一个原子或原子团被试剂中同类型的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用通式表示为:R-L(反应基质)+A-B(进攻试剂)→R-A(取代产物)+L-B(离去基团)属于化学反应的一类;化合物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20.【答案】(1)羟基、碳碳双键
(2)不能;能
(3)消去反应
(4)1;2
【解析】【解答】(1)A中含有官能团是碳碳双键和醇羟基;(2)卤代烃、酚、羧酸、酯都能和NaOH溶液反应,A中不含卤原子、酚羟基、羧基、酯基,所以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B中含有的酚羟基能和NaOH反应,故答案为不能;能;(3)A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消去反应可以得到B,故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4)A中只有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B中苯环上酚羟基邻位上的氢原子和溴发生取代反应,所以A能与1mol溴反应,B能和2mol溴发生取代反应,故答案为1;2。
【分析】(1)熟记常见官能团的书写;
(2)注意酚显酸性而醇不显酸性;
(3)醇的消去反应反应条件是浓硫酸、加热以及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并且这个相邻的碳原子上必须含有氢原子;
(4)根据乙烯和苯酚的化学性质可知,A物质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B物质与溴水发生取代反应(-OH的邻、对位发生取代反应)。
21.【答案】(1)CH3CH2CH3+Cl2CH3CH2CH2Cl+HCl;4
(2)CH3CH(CH3)CH3
(3)A;C
【解析】【解答】(1)由A的球棍模型可知,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3,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反应且只取代甲基上的一个H原子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CH3+Cl2CH3CH2CH2Cl+HCl;由D的球棍模型可知,D的结构简式为:,分子中有4种类型的氢,其一氯代物有4种,如图所示:。
(2)由B的球棍模型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其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3)CH3。
(3)由球棍模型知,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3,B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3,C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H2CH3,等质量的气态烃,碳氢比越小,消耗O2的量越多,因此耗氧量最多的为A;相同状况下,等体积的上述气态烃即物质的量相等,依据烷烃燃烧通式:CnH2n+2+O2nCO2+(n+1)H2O可知,碳原子数n越大,消耗O2的量越多,因此耗氧量最多的为C。
【分析】(1)烷烃与氯气在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依据“等效氢”确定一氯代物种数。
(2)依据球棍模型中球之间的连接确定结构简式。
(3)依据等质量的气态烃,碳氢比越小,消耗O2的量越多;等物质的量的烃,依据烷烃燃烧通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