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宜荆荆随恩高三12月联考
高三地理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海润街道是城市与乡村过渡的地带,山水林田、湖海岛湾等自然生态资源要素齐全。当地政府结合村庄发展实际,改变传统“就村庄论村庄”的发展理念,多村联动,以乡村单元作为城乡共富的基本单元,创新村庄体系布局。下图示意海润街道的“1+X+Y”的村庄等级体系。据此完成1~3题。
1.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 )
A.村庄规模 B.资源禀赋 C.交通条件 D.经济水平
2.在该村庄布局体系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用地类型是( )
A.耕作用地 B.建设用地 C.公共服务用地 D.住宅用地
3.建立“1+X+Y”村庄等级体系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第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 B.打破城乡要素流动的壁垒
C.用现代风貌实现传统景观更新 D.促进传统村落城镇化
开都河源自天山山系的阿尔明山,向东南在巴音布鲁克大草原上蜿蜒前进,两岸林草茂密。在每年特定时间,霞光倾泻,落日摇金,将巴音布鲁克草原点缀成绝美仙境,出现“九日连珠”的盛景。某研学小组去新疆研学旅行,并在开都河畔的“九曲十八弯”处拍摄了“九日连珠”的照片。图2为开都河“九曲十八弯”位置示意图,图3为“九日连珠”景观图。据此完成4~6题。
4.该研学小组拍摄“九日连珠”的时期应为( )
A.1月 B.3月 C.8月 D.10月
5.开都河上游九曲十八弯的形成,说明该区域为( )
A.冰川广布的平原 B.海拔较低的丘陵
C.大面积的沉降带 D.地势和缓的盆地
6.植被影响着河流地貌的形成,说明开都河凸岸一侧林草的影响( )
①截留泥沙 ②保岸护坡 ③蒸腾加剧 ④加快流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地名是镌刻在大地上的历史印记,也承载着游子们浓浓的乡愁。通过对我国某县辖区地名统计发现,该辖区内85%以上村名都与自然要素有关,很多地名都蕴涵着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下面是该县辖区村名用字分类及统计表,据此完成7~9题。
地名主要用字 出现次数 出现比重
沟、湾、滩、河、渠、润等 711 41.73%
峁、梁、石、山、塬、崖、岭等 529 31.04%
西、东、南、上、北、下、左等 114 6.69%
柳、芦、麻、枣、木、桃、槐等 72 4.23%
红、黑、青、乌、炭等 39 2.29%
累计 1465 85.97%
7.影响该区域聚落分布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植被
8.推测该县所处地区可能( )
A.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 B.由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
C.由草原向荒漠带过渡 D.由地势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过渡
9.研究发现,该区域“涉水”地名文化景观的分布位置多次发生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河道持续淤积 B.人类生产活动
C.地壳间歇抬升 D.气候干湿变化
热盐环流,又称“大洋输送带”,是一个依靠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驱动的全球洋流循环系统,它将大量的热量从温暖的热带海洋携带到寒冷的高纬度地区,使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欧洲和北美洲成为适合人类生存的大陆。同时,热盐环流还是连接各大洋的重要通道,是全球气候变化中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下图为全球热盐环流示意图,据此回答10~12题。
10.图中所示的热盐环流属于( )
A.密度流 B.风海流 C.补偿流 D.上升流
11.引起热盐环流海水在图中P区域强烈下沉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温升高 B.海水结冰 C.降水增多 D.地转偏向力
1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大西洋热盐环流会减弱,可能会导致( )
A.北大西洋暖流增强 B.加拿大东部气温升高
C.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四季更加分明 D.苏格兰的沼泽面积扩大
印度尼西亚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首倡之地。2023年10月17日,雅万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它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全长142公里,桥隧比71%,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这是我国高铁首次“整体出口”——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建设项目,也是“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印尼两国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下图为雅万高铁示意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图中主要山脉的走向大致为(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
14.影响雅万高铁修建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水文 C.技术 D.经济
15.我国高铁能够“整体出口”,成为“国家名片”的前提是( )
A.国家政策支持 B.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C.国内市场优势 D.制造价格比较优势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2023年11月4日(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古堰申报成功。白霓古堰包括石枧堰和远陂堰两座古堰,全长3公里,距今已有近1100年历史,是我国丘陵山区塘堰灌溉工程的代表,也是古代大规模砌石结构水利工程的典型代表。其中最具科技价值的是石枧堰渠首枢纽中排沙底孔的设计,它充分考虑了河流泥沙淤积的因素,在堰坝底部创造性设计了独特的底孔用于排沙,是目前所见古代堰坝工程建设中的独创。图6为崇阳县地形图及石枧堰渠首枢纽中排沙底孔原理示意图。
(1)结合白霓古堰附近区域的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白霓古堰的自然原因。(6分)
(2)根据该区冲淤状况,说明石枧堰渠首枢纽中排沙底孔的设计原理。(6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白霓古堰在古代和今天的主要功能差异。(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材料一长白山是一座休眠中的活火山,山顶是火山喷发自然形成的火山口湖,也是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江之源。因为它所处的位置高,水面海拔达2150米,所以被称为“天池”。(图7)
材料二饮用天然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在一定区域内未受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长白山(北纬41.35°~42.25°)因其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独特,被国际饮水资源保护(IFPDW)组织列为全球三大天然矿泉水富集地之一。
(1)简述长白山天池的形成过程。(6分)
(2)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在长白山优质天然矿泉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8分)
(3)有人说,瀑布倒退可能会导致长白山天池消失,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并说明理由。(5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芬兰地处北欧,冬季严寒漫长,夏季温和短暂。森林资源丰富,石油、煤炭资源贫乏且多依赖进口。芬兰经济支柱是制造业,以电子、造纸、家具、造船、有色金属、食品为主,其中一部分部门耗能较多,污染较大。近年来,中国与芬兰不断深化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湖北某公司在芬兰设立分公司,投资10亿欧元生产生物燃料,为当地循环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图8为芬兰森林资源及森林工业分布图,图9为该公司的主要生产过程示意图。
(1)简述芬兰人均耗能较高的原因。(6分)
(2)说明芬兰森林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原因。(8分)
(3)分析图中的循环经济模式是如何体现可持续发展内涵的。(6分)
2023年宜荆荆随高三12月联考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C D A C B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C D D B
1.B【解析】【解析】结合材料“山水林田、湖海岛湾等自然生态资源要素十分齐全”可知,该地“1+X+Y”的村庄等级体系模式发展的基础是资源禀赋。故选B。
2.A【解析】由材料和图可知,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公共服务用地的增加,随着开发力度加大,人口搬迁,建设用地增加,住宅用地也发生了显著变化,B、C、D错误;我国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耕作用地变化较小,故选A。
3.B【解析】第一二三产业发展中存在差异,不可能均衡发展,A错误;以乡村单元作为城乡共富的基本单元,创新村庄体系布局,有利于促进城乡之间劳动力、资金等要素的流动,B正确,保留特色村也意味着对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C、D错误。故选B。
4.C【解析】“九曲十八弯”位于拍摄地点的上游,即西北方位,而西北附近日落,容易形成“九日连珠”的奇观:8月降水量和冰雪融水量较大,河流水位较高,水面宽阔,气温较高,河流未结冰,利于反射太阳光。故选C。
5.D【解析】河曲的形成,说明该区域地形平坦,侧蚀发育,为地势和缓的盆地,D正确;冰川广布的平原应是冰川地貌广布,A错误;该地位于天山山脉中部的山间盆地,平均海拔为1500—2500米,海拔较高,B错误;大面积的沉降带是沉积层形成的条件,不是河曲发育的原因,C错误。故选D。
6.A【解析】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在凸岸处泥沙易沉积,所以植被有截留泥沙的功能,可以促进河流沉积地貌发育,①正确;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同时植被的存在加大了地表的粗糙度,一定程度上降低汛期近岸流速,减少河流对河岸的冲蚀,达到护岸的功能,②正确,④错误;林草会使该地蒸腾加剧,但与该处河流地貌形成无关,③错误。故选A。
7.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出现次数最多的地名多带有“三点水”的形旁,表明这些聚落主要分布在小溪小河旁边,所以该地区聚落分布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水源,C正确。根据图文信息可知,该地气候干旱,地形、土壤、植被等均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故选C。
8.B【解析】由村名“峁”、“梁”、“塬”可推测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区。故选B。
9.D【解析】该区域“涉水”村庄是在小溪小河旁。气候干湿变化,导致该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地貌环境情况等不断发生着变化,故该区域“涉水”地名文化景观的分布位置出现多次变化,D正确;该地处于季风气候区,雨季河道以冲刷为主,河道不会持续淤积,A错误;与人类生产活动关系不大,B错误;黄土高原地壳相对稳定,C错误。故选D。
10.A【解析】由材料可知,热盐环流是由温度和盐度变化,引起表层与深层海水密度差异形成的,属于密度流。故选A。
11.B【解析】图示区域P点位于北大西洋高纬度海区,海水下沉可能是盐度增大,导致海水密度增大而下沉。造成图中P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密度增大,水温升高则密度减小,A错误;海水结冰导致盐分析出而使盐度升高,海水密度增加,B正确;降水多则盐度减小,密度减小,C错误;地转偏向力不影响盐度,D错误。故选B。
12.C【解析】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海水温度升高,热盐环流减弱,则表层海水下沉减弱,深层洋流减弱,同时海水北上也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由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知,这会导致加拿大东部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A、B错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冬季变冷,夏季变热,四季更加分明,C正确;苏格兰气温升高,蒸发加剧,降水减少,沼泽地面积会缩小,D错误。故选C。
13.D【解析】山脉是河流的分水岭,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图中河流多数向东北或西南方向流动。故选D。
14.D【解析】雅万高铁沿线途径多个城市并连接机场,可见影响雅万高铁修建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故选D。
15.B【解析】这是中国高铁第一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说明中国在高铁装备制造、线路建设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是高铁能够“整体出口”,成为国家名片的首要条件,B正确;我国高铁在国内市场具有优势,但对国外影响相对有限,难以做到能够“整体出口”,成为“国家名片”,C错误;国家政策支持、制造价格的比较优势均不是首先条件。A、C错误,故选B。
16.答案:(1)当地年降水量多,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2分)位于丘陵山区和盆地过渡地带,地形变化明显,河流在山区丘陵流速快,进入盆地流速慢:(2分)易发生旱涝灾害:(2分)修建白霓古堰调节径流量,缓解旱涝灾害。
(2)咸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汛期时来水量大,含沙量高;(2分)打开泄流排沙底孔,排沙泄洪:(2分)枯水期,打开底孔可进一步降低堰内水位,方便清理无法排出的淤泥。(2分)
(3)在古代为水利工程,具有防洪、灌溉等水利功能:(2分)在今天既有水利功能,又有旅游观赏功能。(2分)
17.答案:(1)火山喷发形成火山锥;(2分)火山锥顶部冷却萎缩下陷形成火山口;(2分)雨水等水源汇集在火山口形成湖泊。(2分)
(2)气候:丰沛的降水、积雪融水为矿泉水的形成提供了水源补给保障;(2分)植被:提供了良好的水源涵养条件,增大了地下水下渗量:(2分)土壤、岩层:经深厚腐殖土、火山灰、火山碎屑岩、玄武岩等层层过滤,地下水在长期深层循环过程中,溶解了玄武岩中的有益矿物成分和微量元素:(2分)地形地质:(受火山活动影响)断裂构造发育,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遇断裂处以泉的形式出露地表。(2分)
(3)赞同,(1分)瀑布溯源侵蚀,不断向上游后退并和天池边缘相连,导致天池水大量外泄并最终消失:(2分)风化、侵蚀、生物遗体等堆积物使天池淤积,使湖泊容量降低。(2分)不赞同,(1分)构成天池的岩浆岩质地坚硬不易被侵蚀,瀑布溯源侵蚀的速度比较缓慢;(2分)长白山是活火山,下一次火山喷发又会在原有火山口上形成新的湖泊。(2分)
18.答案:(1)冬季寒冷漫长,黑夜时间长,取暖、照明需要大量能源消耗;(2分)人口较少:(2分)以高耗能工业部门为主。(2分)
(2)主要分布在南部(1分)、铁路沿线地区(1分)南部地区森林资源、水资源更丰富:纬度较低,气候温和,便于采伐和运输:靠近沿海及铁路沿线,交通便利,成本较低;靠近欧洲市场;(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3)废纸、废液、废渣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了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减少了资源索取,减轻了环境污染,体现了生态可持续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链的延长(产业规模扩大),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体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须从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经济、社会、生态作答,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