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分层作业(江苏专版)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分层作业(江苏专版)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2 14: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 [2023江苏盐城检测]秦朝的宫殿用砖拓片的正面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从中能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
A
A.国家统一 B.疆土辽阔 C.喜庆丰收 D.威声远播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海内皆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2. [2023江苏徐州期末]下图是考古发掘的秦朝几方印章,据此判断秦朝( )
皇帝信玺
右丞相印
御史丞印
南郡侯印
B
A.实行“车同轨、书同文” B.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C.随葬品中必须有官员的印信 D.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秦朝的印章中既有皇帝的,也有丞相、御史丞和郡侯的,这说明秦朝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不出“车同轨”,排除A项;C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而非分封制,排除D项。
3. [2023江苏淮安期中]秦朝建立后,以嬴政一人之力远不能包揽全国所有政务。为提
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他在中央采取的关键措施是( )
A
A.设立三公九卿 B.确立皇帝制度 C.建立户籍制度 D.推广郡县制度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为提高行政效率,保证行政质量,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在皇帝制度下,皇帝一人无法包揽全国政务,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户籍制度解决的不是政务繁多的问题,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郡县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不属于中央制度,排除D项。
4. [2023江苏南通期末]秦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这些举措( )
B
A.凸显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B.有利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
C.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管理 D.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
【解析】根据材料“桂林、象郡”“筑长城”“却匈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通过这些措施,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促进了少数民族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交融,有利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皇帝制度的特点,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对地方的管理,排除C项;根据史实可知,这些举措并未维护秦王朝的长治久安,排除D项。
秦朝统一货币示意图
5. [2023江苏淮安期末]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经济活动的增加促进了货币的使用,但是币
制混乱,而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朝统一全国后,在废止六国货币基础
上发行了通行全国的货币——半两钱(见下图 )。秦朝此举( )
A
A.有利于国内各地区经济联系
B.旨在剥夺和限制贵族的特权
C.展示了青铜制造的最高水平
D.为秦朝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
【解析】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货币,结束了币制混乱的局面,顺应了经济发展和区域间联系增强的趋势,有利于国内各地区经济联系,A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秦朝统一货币,结束了币制混乱的局面,未体现剥夺限制贵族特权,排除B项;秦朝统一货币的做法,并不能展示青铜制造的最高水平,排除C项;国家统一是秦朝统一货币的前提,而非结果,排除D项。
6. [2023江苏连云港检测]“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
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是因
为秦朝推行( )
C
A.三公九卿制 B.封国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
【解析】根据材料“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推行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基本取代了贵族政治,官员不再世袭,所以说“公天下之端自秦始”,C项正确;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与“公天下”不符,排除A项;秦朝废除了封国制,排除B项;中央集权强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公天下”不符,排除D项。
7. [2023江苏南通期末]《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
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
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C
A.统一度量衡 B.设立太尉 C.设立御史大夫 D.设立丞相
【解析】荀子主张“人主”要通过设置“守司”明白国家各地的情况,即要设立监察机构,秦始皇设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故选C项;统一度量衡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排除A项;太尉负责全国军事,排除B项;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排除D项。
8. [2023江苏镇江模拟]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秦朝)对外把力所能及的地
方,都收入中国版图之内,其未能的,则确立起一条防线来。”这里的“一条防线”指
( )
C
A.实行郡县制 B.统一度量衡 C.修筑万里长城 D.采取“远交近攻”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在原有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万里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故C项正确;A、B两项是巩固统一的措施,不涉及对外,排除;D项是秦灭六国的策略,不是秦朝的措施,排除。
9. [2023江苏淮安检测]有学者指出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是“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民
心和民力”。下面最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
C
A.置乡里亭,称皇帝 B.统一六国,编制户籍
C.焚书坑儒,筑长城 D.统一文字,南征百越
【解析】根据材料“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民心和民力”和所学知识可知,“焚书坑儒”使得秦始皇失去了民心;“筑长城”滥用民力,激化阶级矛盾,导致了秦朝的灭亡,故C项正确。
10. [2023江苏苏州检测]有学者说:秦始皇以为杀了儒生,烧了书,天下就太平,一劳
永逸了,结果是……陈胜、吴广等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文化不高的人,带头
造反”的主要原因是( )
D
A.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B.兼并六国缺乏文化认同
C.治国思想僵化不知变通 D.秦朝暴政激化社会矛盾
【解析】根据材料“陈胜、吴广等文化不高的人,带头造反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短亡主要是其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故D项正确。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11. [2023江苏常熟期中]根据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最确切结论是秦朝( )
出处 内容
《史记·秦始皇本纪》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
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李斯列传》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汉书·主父偃传》 (秦始皇)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柳宗元《封建论》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B
A.统一天下、疆域辽阔 B.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
C.以吏为师、刑法严苛 D.通过改革确立君主专制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过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制定法律等措施,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B项正确;从材料中“(秦始皇)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可知,秦朝统一天下、疆域辽阔,但分析不全面,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秦朝“刑法严苛”,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12. [2023江苏沭阳检测]秦简《为吏之道》规定了官吏应具备的道德和行为准则,并将
其概括为“五善”“五失”,同时要求官吏通晓律令,并以是否明悉律令,作为区分“良吏”
“恶吏”的标准。这说明,秦朝( )
A
A.加强了吏治管理 B.完善了政府职能 C.建立了官僚制度 D.提高了行政效率
【解析】由材料“规定了官吏应具备的道德和行为准则……概括为‘五善’‘五失’”“要求官吏通晓律令,并以是否明悉律令,作为区分‘良吏’‘恶吏’的标准”可知,秦朝不但对官吏的选拔和任用有严格的标准,而且有明确的行为准则和处罚标准,说明秦朝加强了对吏治的有效管理,故A项正确;材料虽然涉及对官吏的管理,但并不能反映出政府职能的完善和行政效率的提高,故B、D两项错误;虽然秦朝创建了一整套行政管理体制和官吏管理制度,但与材料信息和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13. 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每每搬出天命为其政权寻找合法依据,其中以周武王所说的
“革殷,受天明命”最为典型。秦始皇则只字不提天命,只是颂扬自己的丰功伟业,常
感慨于“天下共苦战斗不休”,所以才兴兵诛残贼,并“亲巡远方黎民”。这一变化反映
了( )
B
A.贵族政治的瓦解 B.君主集权的强化 C.儒家思想的发展 D.天命观念的消失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一改夏商周三代以天命维系君权的做法,只字不提天命,只是颂扬自己的丰功伟业,为解决战乱不休的局面,秦始皇身体力行,兴兵诛残贼,并“亲巡远方黎民”,这体现出秦始皇靠自己的能力树立了君主的威信。这一变化反映了君主集权的强化,B项正确;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标志着贵族政治的瓦解,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秦始皇的治国思想是法家思想,儒家思想在秦朝遭到毁灭性打击,排除C项;“天命观念的消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14. 秦朝时期,在人多地少的狭乡,其授田通常为一户百亩,甚或更少;但在地广人
稀的地区,特别是在南方所谓“新地”,比如洞庭郡,其授田似乎没有限额,且授田税
率也较中原为低。这一做法( )
D
A.促进了人口大规模南迁 B.提高了基层治理的能力
C.扩大了秦朝的统治区域 D.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根据南北土地资源和人口因素不同采取不同的授田制度,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D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秦朝的授田制有利于人口的南迁,但“大规模”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内容未涉及基层治理,排除B项;授田只能在已有的国土上进行,因此与扩大统治区域无关,排除C项。
15. [2023湖北荆州检测]秦始皇陵发掘的工程劳役人员的墓地中,发现瓦文墓志中标记
有死者出身地点的地名共十四个,分别属于三晋、齐鲁和楚国故地。秦王朝大范围的
徭役征调( )
C
A.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开发 B.推动了国家疆域的拓展
C.促进了区域间文化融合 D.为反击匈奴积聚了力量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秦始皇征发徭役的范围涉及三晋、齐鲁和楚国故地,这促进了不同地区的人员流动,从而有利于区域间的文化融合,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对南方地区的开发,也和国家疆域的拓展无关,排除A、B两项;材料反映的是征发徭役修建秦始皇陵,而非为了反击匈奴,排除D项。
16. [2023江苏连云港检测]秦始皇刻石是秦始皇东巡所刻制的七个碑石,其中六篇刻石文载于《史记》,《峄山刻石》因拓本而流传至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秦始皇刻石节选
峄山 刻石 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壹)家天下,兵不复起
琅琊 刻石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除疑
定法,咸知所辟。方伯分职,诸治轻易……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
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对极北地区的泛称)。人迹所至,无
不臣者
《峄山刻石》(局部)
(1)简要阐述上述材料的史料价值。
[答案] 史料价值:其内容属于直接史料(一手)可印证秦的统一、制度建设、经济政策和统一文字等重大史实;可用于研究汉字的变迁和书法史;石刻内容在颂秦功德之中多溢美之词,不足深信,采用此类史料,务必谨慎鉴别。
(2)除刻石、《史记》等传统文献外,研究秦代历史还可使用哪些类型的史料,试举例说明。
[答案] 考古资料:如秦简、瓦当、封泥、印玺等出土器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