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质量检测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3·山东临沂)许昌财在《西班牙通史》中写到:在整个殖民体系中,教会与司法、行政三足鼎立,教会不仅手握神权,还掌握政治经济权力,他们除了管理教中事务,也涉及俗世问题的审判。这表明西班牙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的特点是( )
A.王室具有最高权威 B.神权无足轻重
C.宗教成为重要工具 D.专制色彩浓厚
2.(2023·重庆渝中)16世纪中期后,巴西产出食糖、烟草和棉花的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1822年独立后,巴西长期是一个生产咖啡和橡胶的单一农业经济国家。20世纪30年代,巴西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上述材料反映了巴西长期( )
A.重视民族工业发展 B.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C.持续优化经济结构 D.深受殖民主义危害
3.(2023·陕西宝鸡)美国学者理查德·E·苏里文等人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1880年之后,民族主义和工业化共同将西方的主要民族国家推向新一轮帝国竞争。”这场“帝国竞争”主要表现为( )
A.争霸欧洲和法德矛盾激化
B.美国崛起冲击欧洲中心地位
C.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
D.意识形态对立导致阵营对峙
4.十五世纪末至十八世纪晚期,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还禁止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这表明,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移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B.强化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联系
C.刺激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D.造成了殖民地发展的长期停滞
5.(2023·甘肃张掖)据统计,1871—1914年,英国进行了30场殖民战争。在此期间,英国、法国和荷兰至少打了100场战争。这些殖民战争造成28万—30万欧洲人死亡,而被殖民地区丧生的民众则高达5000万—6000万人。据此可知,当时( )
A.殖民战争摧毁传统霸权
B.工业革命决定战争频次
C.商业革命影响列强关系
D.帝国主义带来沉重灾难
6.(2023·新疆期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的时间是( )
A.18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1世纪
7.(2023·山西太原)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分析英国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的影响时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的“双重使命”理论( )
A.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推动了印度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C.揭示了被压迫民族的历史命运
D.加剧了英国与印度之间的矛盾
8.(2023·河北邢台)1884年柏林会议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在非洲创办了数十家特权公司,这些公司在其殖民的统治区域内享有行政、经济、司法、军事和外交等权力。这反映了( )
A.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
B.非洲成为列强矛盾的焦点
C.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性
D.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9.17世纪英国通过各种方式侵略印度,如设立东印度公司、利用印度国内割据局面种植并走私鸦片等。英国上述措施客观上对印度社会的进步作用是( )
A.加剧了印度社会的殖民地化
B.使印度丧失了大量社会财富
C.给印度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
D.维护了印度社会的长期稳定
10.(2023·山东临沂)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 )
A.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B.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C.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商品
D.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关系
11.(2023·山东枣庄)独立后的西属拉丁美洲各国的的封建大地产制没有根本触动、削弱,而且在许多国家还有所发展、加强,社会经济停滞不前;政治上“考迪罗主义”盛行,政变颁繁,政局不稳,统治者投靠外国。这说明( )
A.拉美国家政治独立进程出现倒退
B.拉美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C.拉美仍然深受西班牙的殖民压迫
D.封建专制统治制约拉美经济发展
12.(2023·湖南联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大党领袖提拉克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以及“战斗,不要乞求”和“自由是我与生俱来的权利,我将得到它”等主张,要求英国人离开印度,并在全国赢得众多追随者。这反映了( )
A.一战后英国加紧对印度的经济侵略
B.印度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成效显著
D.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受十月革命影响
13.(2023·广西河池)1906年,提拉克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会帮助他们用印度的鲜血和金钱在我们的疆界以外即印度外面打仗。我们不会帮助他们进行司法管理。我们会有自己的法院,而且,时候一到我们将不再交税。”演讲主要反映了提拉克主张( )
A.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独立
B.完成反殖民统治的任务
C.反对英国推行殖民战争政策
D.建立自己的法院,反对英国征税
14.1918年底,扎格鲁尔组成反英民族统一战线,制订《民族要求宪章》,要求取消英国保护制,承认埃及独立。在宪章上签字的埃及人达200万之多。这说明,当时埃及( )
A.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B.采用暴力手段反抗英国
C.脱离英国保护实现独立
D.颁布宪法维护民族利益
15.1881年6月,自称先知派来的马赫迪(即伊斯兰教的救世主)号召人民起来开展圣战。同年8月,领导人民武装起义首战告捷后,迅速转移到西部科尔多凡山区,并以此为基地,迎战前来讨伐的英埃军。这反映出( )
A.世界殖民体系遭受沉重打击
B.苏丹资产阶级推动社会进步
C.英国自身经济实力大大削弱
D.非洲独立运动具有本土特色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非洲人民一直在进行激烈抵抗。如1882年的埃及抗英斗争、1881年的马赫迪起义军抗英斗争、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军。这些事件都( )
A.未能获得成功
B.促进了独立思想的传播
C.由工人阶级领导
D.摧毁了本国的封建统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17.(12分)(2023·河北邯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年马克思论及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
从19世纪50年代起,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在轻纺工业中发展起来。19世纪末代表印度资产阶级的国民大会党成立,它的“极端派”代表人物提拉克喊出了“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
——整理自胡洁瑶《从“双重使命”
到对殖民主义的批判》等
材料二 伴随着欧洲人的殖民活动,一个联系欧、亚、美、非各大陆的跨文化传播体系在18世纪中期基本形成。物种、产品、技术、宗教包括革命思想都发生了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流动并对各个大陆产生不同影响。跨文化传播体系主要表现为世界宗教和多元文化帝国出现,世俗意识形态、科学艺术在全世界传播等等。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
材料三 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对殖民地的争夺,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对绝对统治权的争夺,因此,它们在一个又一个地区再三发生冲突:英国和德国在东非和西南非、英国和法国在暹罗和尼罗河流域、英国和俄国在波斯和阿富汗、德国和法国在摩洛哥和西非,相继发生了冲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8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的相关史实,以“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2分)
18.(12分)(2023·湖南永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2年英国武装占领了埃及,此后几十年时间里,埃及一直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存在。1883—1907年担任英国驻埃及总领事的克罗默设计了对埃及的殖民统治制度。为了满足英国兰开夏纺织厂的大量需求,他提出“农业经济专业化”,确定了英国对埃及的政策是“首先要求埃及向英国出口棉花,然后再进口纺织品”,极大地增加了棉花种植面积在埃及耕地面积中的比重,棉花种植挤掉了粮食作物。结果,有“粮仓”之称的埃及竟然要从拉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粮食,使得埃及农民在棉花出口和粮食进口方面都要受到英国商人的盘剥。
——摘编自昝涛《历史视野下的埃及革命》
材料二 二战后,尽管非洲经济发展持续取得进步,但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世界发展步伐的距离正在拉大。究其原因,除西方国家的长期殖民统治使其形成了畸形单一的经济结构外。非洲国家从殖民地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过渡中,盲目模仿外来经济发展模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二战后,非洲国家政局虽总体趋稳,但在独立后的相当长时间一些国家政局动荡不安。此外人口快速增长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并且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非洲国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探讨和改革。成立了非洲联盟,制定和执行《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在新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非洲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经济增长率得到提升。
——摘编自舒运国《试析独立后
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对埃及殖民统治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6分)
19.(14分)革命与抗争推动了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美、德民主化道路
美国 德国
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独立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向丹麦发动战争,即第一次王朝战争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即第二次王朝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即第三次王朝战争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摘编自乔明顺《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的亚洲出现了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提出民族独立的纲领,以建立美国或法国式的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要求经济独立,以抵制英货斗争为手段,以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进行民族教育;在伊朗表现为立宪革命,成为亚洲觉醒时期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潮流的先声;在中国,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运动的顶点,它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国和德国是如何走上政治近代化道路的并比较两国道路的不同。(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亚洲觉醒时期亚洲国家的主要诉求,并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6分)
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殖民主义国家在被称为“最后的大陆”的非洲占领的领土只有318万平方公里,而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欧洲对于非洲的兴趣又浓厚起来,在非洲占领了2569万平方公里土地。由于欧洲的迅速工业化和人口的增加,对植物油、植物纤维、橡胶和某些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大,对新原料的需要引起对非洲原料产地的激烈争夺。
——摘自徐长江《海权论陆权论空权论,
谁才是主宰未来世界的大战略》
材料二 一般认为,近代西方国家最早占领的殖民地是葡萄牙于1415年占领的休达。该港原属摩洛哥(非洲西北部),为控制经休达中转的西非黄金及象牙的进口,葡萄牙经过周密部署占领了休达港,随后为直接与出产黄金的西非黑人帝国建立联系,又沿非洲海岸南下,占领了马德拉、佛得角等群岛。……工业革命后,非洲以生产蔗糖、烟草和贩卖黑奴为主的殖民贸易已经因机器的出现而不再令殖民国家赚取相当的利润。工业国家对棉花、羊毛、铜、锡、煤炭等工业原料的急切需求取代了原本对消费品的需求,同时这些国家因本地市场已经饱和,因此急切需要在本国之外开辟市场,以销售这些国家所生产的大量工业制品,从而赚取丰厚利润。
——节选自《殖民地:受宗主国的经济剥削
与政治奴役的国家和地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前后,殖民者对非洲的侵略发生了哪些变化。(8分)
(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列举出其中的两个突出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6分)
第六单元质量检测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3·山东临沂)许昌财在《西班牙通史》中写到:在整个殖民体系中,教会与司法、行政三足鼎立,教会不仅手握神权,还掌握政治经济权力,他们除了管理教中事务,也涉及俗世问题的审判。这表明西班牙在拉丁美洲殖民统治的特点是( C )
A.王室具有最高权威 B.神权无足轻重
C.宗教成为重要工具 D.专制色彩浓厚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特点题。根据材料“教会与司法、行政三足鼎立,教会不仅手握神权,还掌握政治经济权力……”可以得出宗教成为殖民统治的重要工具,C项正确;材料表现的是教会的权力,没有涉及王室权威,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教会既手握神权,还掌握政治经济权力,说明宗教权重,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教会与司法、行政三足鼎立,不能得出专制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重庆渝中)16世纪中期后,巴西产出食糖、烟草和棉花的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1822年独立后,巴西长期是一个生产咖啡和橡胶的单一农业经济国家。20世纪30年代,巴西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上述材料反映了巴西长期( D )
A.重视民族工业发展 B.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C.持续优化经济结构 D.深受殖民主义危害
解析:16世纪中期后,巴西产出食糖、烟草和棉花的种植园经济得到发展,因为当时的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1822年独立后,巴西长期是一个生产咖啡和橡胶的单一农业经济国家。说明巴西独立后,欧美各国又趁机在“援助”的幌子下,对巴西及其他拉丁美洲国家进行经济和政治渗透。巴西及其他拉丁美洲国家逐渐成为附庸,主权受威胁、经济无法自主。直到20世纪30年代,巴西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所以整段材料反映了巴西长期深受殖民侵略危害,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巴西深受殖民主义的影响,非重视民族工业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及优化经济结构,排除A、B、C项。故选D项。
3.(2023·陕西宝鸡)美国学者理查德·E·苏里文等人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1880年之后,民族主义和工业化共同将西方的主要民族国家推向新一轮帝国竞争。”这场“帝国竞争”主要表现为( C )
A.争霸欧洲和法德矛盾激化
B.美国崛起冲击欧洲中心地位
C.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
D.意识形态对立导致阵营对峙
解析: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9世纪晚期(欧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它们竞相奉行殖民扩张、建立庞大帝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材料所述“工业化”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新一轮帝国竞争”指的是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争夺世界霸权的竞争,C项正确;材料所述为“西方的主要民族国家”之间的竞争,不单讲法德,且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以英德矛盾最为突出,排除A项;导致美国崛起并冲击欧洲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美国经济势力明显增长,一战削弱了欧洲各国的实力,增强了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美国与欧洲之间并没有因为争夺中心地位直接爆发激烈竞争和冲突,排除B项;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对立导致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的对立,排除D项。故选C项。
4.十五世纪末至十八世纪晚期,殖民者在拉丁美洲实行专制统治,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还禁止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这表明,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D )
A.移植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B.强化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联系
C.刺激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D.造成了殖民地发展的长期停滞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五世纪末至十八世纪晚期,殖民者在拉丁美洲进行的长达数百年的专制统治、疯狂掠夺,以及禁止殖民地同任何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等,延缓了拉丁美洲的发展,造成了殖民地发展的长期停滞,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殖民者向拉美移植了先进资本主义制度,排除A项;强化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联系并非材料揭示的主题,排除B项;刺激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者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拉美巨额财富等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甘肃张掖)据统计,1871—1914年,英国进行了30场殖民战争。在此期间,英国、法国和荷兰至少打了100场战争。这些殖民战争造成28万—30万欧洲人死亡,而被殖民地区丧生的民众则高达5000万—6000万人。据此可知,当时( D )
A.殖民战争摧毁传统霸权
B.工业革命决定战争频次
C.商业革命影响列强关系
D.帝国主义带来沉重灾难
解析: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类题目,时空是1871至1914年的欧洲。根据材料“1871—1914年,……这些殖民战争造成28万—30万欧洲人死亡,而被殖民地区丧生的民众则高达5000万—6000万人”可知,1871年至1914年期间,欧洲殖民者发动了一系列殖民侵略及殖民争霸的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口的死亡,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去了沉重的灾难,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殖民战争对传统霸权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此时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体现不出工业革命对战争频次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商业革命对列强关系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3·新疆期中)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的时间是( C )
A.18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1世纪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所学,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殖民体系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也最终形成,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7.(2023·山西太原)马克思在19世纪50年代分析英国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的影响时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马克思的“双重使命”理论( C )
A.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B.推动了印度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C.揭示了被压迫民族的历史命运
D.加剧了英国与印度之间的矛盾
解析:根据题干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英国、印度)。据题干信息可知,马克思指出,英国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影响,促进了亚洲式旧社会的解体和西方式新社会的建立,结合所学可知 ,马克思意在说明,殖民统治一方面给被殖民国家带来破坏和苦难,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推动了被殖民国家和地区的社会进步,揭示了被压迫民族在艰难痛苦中实现社会转型的历史命运,C项正确;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推动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只体现殖民者的“建设性的使命”,没有指出“破坏性的使命”一面,不能完整准确概括马克思的“双重使命”理论,排除A、B两项;加剧了英国与印度之间的矛盾只体现殖民者的“破坏性的使命”,没有指出“建设性的使命”一面,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河北邢台)1884年柏林会议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在非洲创办了数十家特权公司,这些公司在其殖民的统治区域内享有行政、经济、司法、军事和外交等权力。这反映了( C )
A.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
B.非洲成为列强矛盾的焦点
C.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性
D.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4年(非洲、欧洲)。根据材料“1884年柏林会议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在非洲创办了数十家特权公司,这些公司在其殖民的统治区域内享有行政、经济、司法、军事和外交等权力”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西方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柏林会议后,对非洲的瓜分及其占领,体现了其垄断资本主义的扩张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对非洲的瓜分与占领,而非世界经济的一体化,排除A项;列强矛盾的焦点是重新瓜分世界,而非只有非洲,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9.17世纪英国通过各种方式侵略印度,如设立东印度公司、利用印度国内割据局面种植并走私鸦片等。英国上述措施客观上对印度社会的进步作用是( C )
A.加剧了印度社会的殖民地化
B.使印度丧失了大量社会财富
C.给印度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
D.维护了印度社会的长期稳定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的印度。根据材料“17世纪英国通过各种方式侵略印度,如设立东印度公司、利用印度国内割据局面种植并走私鸦片等”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早期的殖民扩张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其中对印度产生的客观积极影响是给印度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印度的近代化,C项正确;加剧印度殖民地化、使印度丧失大量社会财富属于破坏性,不属于客观积极影响,排除A、B两项;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不利于印度社会的稳定,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3·山东临沂)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 A )
A.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B.开始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C.发动侵略战争和输出廉价商品
D.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关系
解析: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的非洲。据材料“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可知非洲地位的上升,更加刺激列强对其侵略和争夺,A项正确;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过程从15世纪末期开始,排除B项;商品输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主要输出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是资本输出,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非洲地位上升带来的影响,东方从属于西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1.(2023·山东枣庄)独立后的西属拉丁美洲各国的的封建大地产制没有根本触动、削弱,而且在许多国家还有所发展、加强,社会经济停滞不前;政治上“考迪罗主义”盛行,政变颁繁,政局不稳,统治者投靠外国。这说明( B )
A.拉美国家政治独立进程出现倒退
B.拉美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任务
C.拉美仍然深受西班牙的殖民压迫
D.封建专制统治制约拉美经济发展
解析: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独立后的拉美。据材料“独立后的西属拉丁美洲各国的封建大地产制没有根本触动、削弱……政变颁繁,政局不稳,统治者投靠外国”,可以看出独立后的拉美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存在问题,既有内部的封建因素,又有外部势力的干涉,仍然面临着继续民族民主革命任务,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独立后的拉美存在的问题,不能说明出现倒退,排除A项;这一时期,拉美已经走上了独立道路,排除C项;独立后的拉美大多数国家建立的是共和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2.(2023·湖南联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大党领袖提拉克提出“印度人的印度”口号以及“战斗,不要乞求”和“自由是我与生俱来的权利,我将得到它”等主张,要求英国人离开印度,并在全国赢得众多追随者。这反映了( B )
A.一战后英国加紧对印度的经济侵略
B.印度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
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成效显著
D.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受十月革命影响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度)。根据材料“印度人的印度”“要求英国人离开印度,并在全国赢得众多追随者”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强调印度的民族特性,说明印度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已经觉醒,B项正确;材料强调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体现不出英国加紧对印度的经济侵略,且“一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世纪20年代才兴起,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十月革命与印度民族独立斗争的关系,且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3.(2023·广西河池)1906年,提拉克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不会帮助他们用印度的鲜血和金钱在我们的疆界以外即印度外面打仗。我们不会帮助他们进行司法管理。我们会有自己的法院,而且,时候一到我们将不再交税。”演讲主要反映了提拉克主张( A )
A.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独立
B.完成反殖民统治的任务
C.反对英国推行殖民战争政策
D.建立自己的法院,反对英国征税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06年(印度)。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提拉克反对英国在印度征兵、征税和进行司法管理等,可知提拉克主张推翻殖民统治,实现印度独立,A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出反殖民统治的斗争方式和要求,没有反映提拉克主张完成反殖民统治的任务,排除B项;据材料“我们不会帮助他们用印度的鲜血和金钱在我们的疆界以外即印度外面打仗”可知,提拉克主张印度不帮英国进行对外战争,但这只是他的一个主张,未全面概括材料信息,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建立自己的法院,反对英国征税”只是其中的一个主张,不是演讲主要反映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14.1918年底,扎格鲁尔组成反英民族统一战线,制订《民族要求宪章》,要求取消英国保护制,承认埃及独立。在宪章上签字的埃及人达200万之多。这说明,当时埃及( A )
A.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B.采用暴力手段反抗英国
C.脱离英国保护实现独立
D.颁布宪法维护民族利益
解析:材料“在宪章上签字的埃及人达200万之多”体现了很多埃及人认可反抗英国侵略,获得民族独立,体现了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反抗英国的手段,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多数埃及人认可民族独立,但是还没有实现民族独立,排除C项;颁布宪法维护民族利益不能体现材料“在宪章上签字的埃及人达200万之多”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15.1881年6月,自称先知派来的马赫迪(即伊斯兰教的救世主)号召人民起来开展圣战。同年8月,领导人民武装起义首战告捷后,迅速转移到西部科尔多凡山区,并以此为基地,迎战前来讨伐的英埃军。这反映出( D )
A.世界殖民体系遭受沉重打击
B.苏丹资产阶级推动社会进步
C.英国自身经济实力大大削弱
D.非洲独立运动具有本土特色
解析:根据材料“1881年6月,自称先知派来的马赫迪(即伊斯兰教的救世主)号召人民起来开展圣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的独立运动具有利用宗教进行组织的特点,D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只涉及苏丹抗英斗争,无法体现世界殖民体系遭受沉重打击,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苏丹马赫迪起义,“苏丹资产阶级推动社会进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英国自身经济实力”在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
16.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非洲人民一直在进行激烈抵抗。如1882年的埃及抗英斗争、1881年的马赫迪起义军抗英斗争、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侵略军。这些事件都( B )
A.未能获得成功
B.促进了独立思想的传播
C.由工人阶级领导
D.摧毁了本国的封建统治
解析:依据材料“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非洲人民一直在进行激烈抵抗”,这些斗争都体现了非洲人民的独立精神,B项正确;埃塞俄比亚抗意成功,排除A项;事件领导有爱国军官,宗教领袖,有国王,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其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17.(12分)(2023·河北邯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年马克思论及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
从19世纪50年代起,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在轻纺工业中发展起来。19世纪末代表印度资产阶级的国民大会党成立,它的“极端派”代表人物提拉克喊出了“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
——整理自胡洁瑶《从“双重使命”
到对殖民主义的批判》等
材料二 伴随着欧洲人的殖民活动,一个联系欧、亚、美、非各大陆的跨文化传播体系在18世纪中期基本形成。物种、产品、技术、宗教包括革命思想都发生了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流动并对各个大陆产生不同影响。跨文化传播体系主要表现为世界宗教和多元文化帝国出现,世俗意识形态、科学艺术在全世界传播等等。
——摘编自张红菊《殖民主义与全球化》
材料三 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对殖民地的争夺,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对绝对统治权的争夺,因此,它们在一个又一个地区再三发生冲突:英国和德国在东非和西南非、英国和法国在暹罗和尼罗河流域、英国和俄国在波斯和阿富汗、德国和法国在摩洛哥和西非,相继发生了冲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8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的相关史实,以“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2分)
答案:殖民主义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的社会发展和民族意识觉醒
殖民主义给殖民地带来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也推动了殖民地社会的发展,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在印度,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使得印度手工棉织品被机器棉织品取代,同时也将先进的生产方式带到印度,推动了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印度社会的进步,同时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9世纪末印度资产阶级的国民大会党成立,提拉克喊出了“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促进了印度民族意识觉醒,推动了印度的民族独立运动。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8世纪至20世纪上半叶(亚非拉殖民地)。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一描述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以及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材料二描述了殖民体系加强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材料三描述了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殖民地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结合史实,以“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阐述的,观点要具体、明确。据材料一“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英国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织品挤出了欧洲市场,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输入棉纱,最后就使英国棉织品泛滥于这个棉织品的故乡”可知马克思认为英国的殖民统治在排挤手工棉纺织品的同时,也将英国的工业生产方式带到了印度,推动了印度社会的发展。据材料一“从19世纪50年代起,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在轻纺工业中发展起来”可知伴随着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据材料一“提拉克喊出了‘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可知印度民族资产阶级领导了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了民族思想的传播。综合得出观点:殖民主义客观上推动了殖民地的社会发展和民族意识觉醒。其次,结合相关史实,撰写短文。要注意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条理清晰,紧扣观点。
18.(12分)(2023·湖南永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2年英国武装占领了埃及,此后几十年时间里,埃及一直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存在。1883—1907年担任英国驻埃及总领事的克罗默设计了对埃及的殖民统治制度。为了满足英国兰开夏纺织厂的大量需求,他提出“农业经济专业化”,确定了英国对埃及的政策是“首先要求埃及向英国出口棉花,然后再进口纺织品”,极大地增加了棉花种植面积在埃及耕地面积中的比重,棉花种植挤掉了粮食作物。结果,有“粮仓”之称的埃及竟然要从拉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粮食,使得埃及农民在棉花出口和粮食进口方面都要受到英国商人的盘剥。
——摘编自昝涛《历史视野下的埃及革命》
材料二 二战后,尽管非洲经济发展持续取得进步,但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世界发展步伐的距离正在拉大。究其原因,除西方国家的长期殖民统治使其形成了畸形单一的经济结构外。非洲国家从殖民地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过渡中,盲目模仿外来经济发展模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二战后,非洲国家政局虽总体趋稳,但在独立后的相当长时间一些国家政局动荡不安。此外人口快速增长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并且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非洲国家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探讨和改革。成立了非洲联盟,制定和执行《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在新发展战略的指引下,非洲经济形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经济增长率得到提升。
——摘编自舒运国《试析独立后
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对埃及殖民统治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6分)
答案:(1)从埃及掠夺了大量财富,导致埃及农业经济发展畸形;促进了埃及农业专业化的发展。
(2)西方国家的长期殖民统治导致非洲经济结构单一;非洲国家盲目模仿外国经济发展模式,付出巨大代价;政局动荡不安,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解析:(1)根据“提出‘农业经济专业化’”“有‘粮仓’之称的埃及竟然要从拉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进口粮食,使得埃及农民在棉花出口和粮食进口方面都要受到英国商人的盘剥”等信息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对埃及殖民统治的影响是使英国从埃及掠夺了大量财富,导致埃及农业经济发展畸形;促进了埃及农业专业化的发展。
(2)二战后非洲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根据“除西方国家的长期殖民统治使其形成了畸形单一的经济结构外。非洲国家从殖民地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过渡中,盲目模仿外来经济发展模式,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得出西方国家的长期殖民统治导致非洲经济结构单一;非洲国家盲目模仿外国经济发展模式,付出巨大代价;根据“独立后的相当长时间一些国家政局动荡不安。此外人口快速增长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并且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得出政局动荡不安,严重制约经济发展。
19.(14分)革命与抗争推动了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美、德民主化道路
美国 德国
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标志美国独立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 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向丹麦发动战争,即第一次王朝战争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即第二次王朝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即第三次王朝战争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摘编自乔明顺《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20世纪初的亚洲出现了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提出民族独立的纲领,以建立美国或法国式的民主共和国为政治目标,要求经济独立,以抵制英货斗争为手段,以启迪民族意识、建设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进行民族教育;在伊朗表现为立宪革命,成为亚洲觉醒时期东方民族民主革命潮流的先声;在中国,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运动的顶点,它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
《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美国和德国是如何走上政治近代化道路的并比较两国道路的不同。(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亚洲觉醒时期亚洲国家的主要诉求,并分析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意义。(6分)
答案:(1)途径: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赢得民族独立,颁布1787宪法,确立民主政体。
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颁布1871年宪法,确立民主政体。
异: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总统共和制。德国通过普鲁士国王领导的王朝统一战争,建立君主立宪制。(战争性质不同,建立政体不同)
(2)诉求:争取民族独立,摆脱殖民者的控制和干涉;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经济独立和国家富强。意义: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解析:(1)第一小问:美国:根据材料“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制宪会议制定和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可知,通过独立战争,赢得民族独立,颁布1787宪法,确立民主政体。德国:根据材料“1864年,普鲁士联合奥地利向丹麦发动战争,即第一次王朝战争”“1866年,普鲁士对奥地利开战,即第二次王朝战争”“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即第三次王朝战争”“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称帝,宣告德意志帝国成立,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可知,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颁布1871年宪法,确立民主政体。异: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确立总统共和制。德国通过普鲁士国王领导的王朝统一战争,建立君主立宪制。(战争性质不同,建立政体不同)
(2)诉求:根据材料“在印度,提拉克建立国大党,提出民族独立的纲领……它结束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可知,争取民族独立,摆脱殖民者的控制和干涉;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经济独立和国家富强。意义: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殖民主义国家在被称为“最后的大陆”的非洲占领的领土只有318万平方公里,而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欧洲对于非洲的兴趣又浓厚起来,在非洲占领了2569万平方公里土地。由于欧洲的迅速工业化和人口的增加,对植物油、植物纤维、橡胶和某些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大,对新原料的需要引起对非洲原料产地的激烈争夺。
——摘自徐长江《海权论陆权论空权论,
谁才是主宰未来世界的大战略》
材料二 一般认为,近代西方国家最早占领的殖民地是葡萄牙于1415年占领的休达。该港原属摩洛哥(非洲西北部),为控制经休达中转的西非黄金及象牙的进口,葡萄牙经过周密部署占领了休达港,随后为直接与出产黄金的西非黑人帝国建立联系,又沿非洲海岸南下,占领了马德拉、佛得角等群岛。……工业革命后,非洲以生产蔗糖、烟草和贩卖黑奴为主的殖民贸易已经因机器的出现而不再令殖民国家赚取相当的利润。工业国家对棉花、羊毛、铜、锡、煤炭等工业原料的急切需求取代了原本对消费品的需求,同时这些国家因本地市场已经饱和,因此急切需要在本国之外开辟市场,以销售这些国家所生产的大量工业制品,从而赚取丰厚利润。
——节选自《殖民地:受宗主国的经济剥削
与政治奴役的国家和地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前后,殖民者对非洲的侵略发生了哪些变化。(8分)
(2)19世纪晚期面对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非洲人民掀起反抗斗争的高潮,列举出其中的两个突出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6分)
答案:(1)变化:工业革命前: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在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建立商站,控制商路(或占领重要港口和城镇),没有大片开拓殖民地;进行奴隶贸易,攫取巨额利润。
工业革命后:殖民者转而对非洲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甚至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逐渐放弃了奴隶贸易,要把非洲变成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2)历史事件: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任举两例)
历史作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促进了非洲民族独立思想的宣传。
解析:(1)变化:工业革命前:根据“沿非洲海岸南下”得出殖民者在非洲的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根据“占领了休达港……占领了马德拉、佛得角等群岛”得出在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建立商站,控制商路,没有大片开拓殖民地;根据“贩卖黑奴为主的殖民贸易”得出进行奴隶贸易,攫取巨额利润。工业革命后:根据“欧洲……在非洲占领了2569万平方公里土地”得出殖民者转而对非洲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甚至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根据“工业国家对棉花、羊毛、铜、锡、煤炭等工业原料的急切需求”“以销售这些国家所生产的大量工业制品”,概括得出逐渐放弃了奴隶贸易,要把非洲变成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2)历史事件:结合所学,可列举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等。历史作用:结合所学,可从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促进了非洲民族独立思想的宣传等方面分析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