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2023-2024学年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2023-2024学年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课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2 15:05:22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基础必备 探新知
史料探究 释疑难
随堂训练 测达标
目标展示 定方向
单元概览 明要求
课程延伸 提素养
单元概览 明要求
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目标展示 定方向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1.了解中古时期欧洲地区的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和社会变化。 2.认识这一时期世界各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 1.了解西欧的庄园制、封君封臣制、农奴制,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中世纪西欧封建制特点。
2.结合11世纪西欧城市的自治及王权加强的史实,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新发展。
3.掌握基督教在西欧的地位,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其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影响。
4.通过学习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俄罗斯的兴起及其发展历程,从家国情怀的角度认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
基础必备 探新知
一 、西欧封建社会
1.西欧封建社会
(1)建立:在罗马帝国的废墟和日耳曼人迁徙后建立的一系列王国的基础上,产生了西欧___________。
(2)主要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庄园与农奴制度。
封建社会
封君封臣制度
2.封君封臣制度
(1)产生:是社会动荡和___________的产物,8世纪后逐渐与封土联系在一起。
(2)内容:地方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授予土地者为_______,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_________。由于土地被层层分封,各级封建主都是土地事实上的占有者,享有土地上的司法、行政和经济等各种权力。
自然经济
封君
服兵役
思考1: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封君与封臣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1:关系:封君和封臣之间互有义务:封君要善待封臣,并且按照规定赏赐封臣;封臣效忠封君,与封君同敌共友,而且对封君的命令不能有丝毫违背。
【图解历史】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
(3)影响:一方面,国王或皇帝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通过_______________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另一方面,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_________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___________局面。
封君封
臣制度
领地内
分裂割据
西周分封制和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异同点
1.相同点
(1)都是有条件的分封制,封臣或诸侯都要对上级封主或国王效忠,并履行一定的义务。
(2)目的:都是维护统治。
2.不同点
(1)所处时期不同:西周分封制在公元前1046年之后正式确立;西欧是在5世纪左右。
(2)维持形式不一样:西周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以忠诚和宗法制来维系;西欧是以土地为纽带,只依靠效忠,没有明确的制度来维系,这也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因。
(3)最高分封者不一样:西周分封制的顶端是天子,天子只有一个;西欧封君封臣制度的顶端是国王,而国王很多,欧洲的各国国王要想坐稳自己的位子,需要获得教皇的支持,所以实际上欧洲的最高权力者是教皇,而教皇脱离这个分封制以外,这也是欧洲自罗马帝国分裂后没能统一的一个原因。
3.封建庄园
(1)含义: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___________组织,大小不一。
(2)耕地构成: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
①领主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由_______耕种,收入归领主所有。
②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农奴份地和自由农份地,___________。
农业经济
农奴
自耕自收
(3)劳动者
①农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着于_______上,需要自备工具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②庄园中的自由_______,也要为领主服一定时间的劳役。
(4)庄园法庭:领主或其管家主持的___________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维护庄园的秩序。
土地
农民
庄园法庭
思考2:奴隶与农奴有何不同?
提示2: 不同:奴隶制是古代普遍的奴役形式。作为奴隶,他是主人的财产,依附于主人,没有任何自由。除非主人单方面宣布解放奴隶,否则他或者他的子女永远是奴隶。由于他所有的劳动创造的价值也都属于主人,因此,奴隶缺乏劳动积极性,甚至采取各种形式破坏工具,或者消极怠工。农奴虽然被固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并且需要向主人承担交租纳税的义务,但他基本上可以掌控自己的生产,在交租纳税后余下部分归自己所有,而且在中古西欧,租税通常比较固定。由于农奴只缴纳固定的收成,留下剩余部分,可以有所积累,所以,农奴生产积极性相对较高。此外,主人不得随意驱赶或者买卖农奴。农奴还有自己的家庭,并且不能被主人随意拆散。在庄园法庭中,一些富裕农奴可以充当陪审员,并影响司法审判。总体上看,农奴拥有相对较多的自由,有自己独立的家庭和财产,也更有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西欧社会的发展。
二、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
1.中古西欧时期王权的加强
(1)背景
①封建制初期,权力分散,_______软弱。
②国王拥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权力。
(2)表现
①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建立后,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②到15世纪晚期,_________国王击败各地封建主,基本完成了法兰西的统一。
③15世纪末,在伊比利亚半岛形成的国家有_________和葡萄牙。
王权
法兰西
西班牙
2.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与自治
(1)城市的兴起
①背景:随着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___________获得一定发展。耕地面积增加,风力、水力和畜力得到更有效的利用;_________逐渐复兴和繁荣。
②时间:10—11 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_______。
③特征: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主要居民是___________和商人,以工商业为基本谋生手段。
封建经济
工商业
城市
手工业者
(2)城市自治
①原因:封建主用对待_______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
②过程:一些城市通过与封建主谈判,或以金钱赎买,或武装暴动, 赢得一定程度的_________。
③影响:自治有利于___________的发展,一些城市兴办大学。城市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_______事业。
农奴
自治权
城市经济
统一
思考3:城市自治对西欧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3:影响:工商业活动需要行动自由,而农奴被禁锢在自己的土地上,因此,城市工商业者需要摆脱封建主的控制, 自由从事工商业活动。城市的自治冲击了农奴制度;工商业的发展需要实用人才,城市开始兴办大学,培养符合城市需要的实用人才;国王希望扩大领地,需要与封建主斗争,与城市存在共同利益,这促使二者结盟。城市与王权的结盟,使国王通过扩大王室领地实现国家统一,有利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因此,城市从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多个方面促进了西欧社会的发展。
3.中古西欧的基督教会
(1)地位:___________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统治表现
①经济:它拥有大量庄园和广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_________。
②政治:它也是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形成了从_______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
③文化: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___________,教会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基督教会
什一税
教皇
基督教徒
西欧封建社会出现的新变化
一大变化趋势:中古西欧孕育着统一的力量。
二大变化动因:中古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
三大变化表现:中古西欧逐步形成王权比较强大的国家,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
三、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
(1)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发展。
(2)强大
①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_____________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②6 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_________一度扩张,先后占领北非和意大利等地。
③罗马法:查士丁尼在位期间编订的《_______________》,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
查士丁尼法典
全面认识《查士丁尼法典》
1.背景: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织编纂法典。
2.组成:《查士丁尼法典》,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3.内容: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4.地位:《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3)灭亡
①原因:连年征服战争严重消耗了自身的资源;___________的冲击和内部矛盾。
②过程:6世纪中期之后,帝国陷入混乱;7世纪中后期,仅保有小亚细亚和_____________等地区;此后帝国一度复兴,_______________兴起后,逐步蚕食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
③标志:1453年,首都_____________被攻陷,帝国灭亡。
游牧部族
巴尔干半岛
奥斯曼土耳其
君士坦丁堡
2.俄罗斯
(1)发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___________,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一度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2)被征服:13世纪上半期,被蒙古征服。
(3)正式建国:在反抗蒙古统治过程中, _____________逐渐兴起。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的统一国家建立,并向周围扩张。1547年, ___________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4)扩张:到17世纪末,俄罗斯成为地跨_______两洲的庞大帝国。
基辅罗斯
莫斯科公国
伊凡四世
欧亚
【知识拓展】俄罗斯不断扩张的条件
1.从内在条件看
(1)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深受拜占庭文化、蒙古人统治及险恶生存环境三大因素的影响而极具扩张性。
(2)受东方专制文化的影响和落后生产力的限制,形成了以沙皇为核心的专制制度。
2.从外在条件看
(1)在文化上,俄罗斯位于基督教文化、拜占庭文化、中国文化等文化核心区域的边缘,容易受各种文化影响。在经济上,俄罗斯相对于与其毗邻的地区来说非常落后,这大大刺激了俄罗斯人。
(2)俄罗斯东部的广大地区和南部的部分地区存在着大量游牧和半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疆界,这为俄罗斯人的扩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史料探究 释疑难
主题一 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一 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居住的城堡和高耸入云的教堂成为典型建筑。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的制度,而国王被缩成一个阴影而已。
——马克垚《欧洲封建经济形态研究》
史料二 中古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1020年,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
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向神职人员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最终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1487年,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通过斯托克之战镇压了贵族的叛乱
1497年,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绘制完成
探究1:史料一反映了中古前期西欧政治领域的什么状况。
提示1:状况:地方贵族、教会权力较大;王权弱小。
探究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总结中世纪中后期西欧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的变化。
提示2:变化:政治上:教会、贵族权力逐渐衰落、王权逐渐加强;经济上:城市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自治城市出现;思想上:人文主义思想兴起。
探究3:根据你对史料一、二的理解,请选择一个词来概括西欧中世纪的特征,并简要说明理由。
提示3:特征1:黑暗的中世纪。理由1:天主教的思想文化独裁禁锢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古典文明衰退。
特征2:承前启后的中世纪。理由2:中世纪中后期西欧已经出现了近代社会的曙光,上承上古文明下启近代文明。
【拓展】中古时期西欧文明的特征及影响
1.特征
(1)多元的社会结构:政治上,基督教会、封建领主与自治城市鼎立;经济上,农奴经济、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并存;文化上,基督教文化、日耳曼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民族国家文化以及人文精神并存。
(2)封君封臣制度和封土制:封君封臣制度和封土制相辅相成,封君和封臣的关系以封土为纽带,随着封土成为世袭领地,君臣关系也就世代相传。
(3)相对独立的庄园:自给自足是中古西欧庄园经济的显著特征,以领主为中心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政治集体,领主在自己的庄园里行使着某种程度的统治权。
(4)追逐自由的城市:城市的“自治”和市民的“自由”成为中古时期西欧城市发展的突出特点,虽然自治城市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但其已有相当的独立性。
2.影响
(1)孕育了商业复兴的力量:中古时期庄园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人口增长的压力造成了庄园内部的变动,为商业复兴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人力基础。
(2)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基督教是古典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它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古早期西欧文化的复兴,奠定了中古时期西欧教育的基础,促进了西欧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3)催生了西欧近代民主传统:中古时期城市的兴起和自治、市民阶层的形成、日耳曼人的民主传统和习惯法、基督教思想家对自然法的诠释等,催生了西欧近代的民主宪政。
主题二 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史料三 拜占庭文化绚烂夺目,独树一帜。它包含三种文化要素,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是其丰沃的生长土壤,处于独尊地位的基督教信仰是其文化的指导思想和价值体系,同时它还从西亚、北非等地的近东文明古国文化中汲取了充分的营养,最终融合为拜占庭文化。拜占庭文化的重心是希腊化时代的各种世俗传统,这些传统对官僚的教育以及在逐渐形成的东正教中占有重要地位。拜占庭文化在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诸多成就,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摘编自周巩固主编《世界文明史》
探究4: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提示4:特点:包容性;开放性;继承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影响: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罗马法为近代法律奠定了基础。
【拓展】拜占庭文明的影响
1.政治
(1)拜占庭帝国严密的社会组织、完善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度)对亚洲国家,特别是对阿拉伯帝国政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2)《罗马民法大全》不仅是《拿破仑法典》的范本,而且也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制定法律的依据。
2.经济:拜占庭商业活动的繁荣不仅推动了它本身的经济文化发展和物质进步,而且促进了整个地中海乃至整个欧洲范围内的商业复兴。
3.文化
(1)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重大影响。
(2)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3)拜占庭文化对东欧文化的影响更为巨大。加速了斯拉夫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世界的逐渐形成,奠定了近现代东欧文化区域的基本格局。
课程延伸 提素养
拜占庭文明的内涵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的一枝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基督教在帝国统治下的地中海地区建立的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决定了帝国文化的发展从此被纳入基督教的轨道中。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因此,拜占庭文明是古典东方文明、基督教的思想体系和罗马政治传统的三位一体的产物。
在世界文明史上,拜占庭文明并非一个孤立的历史和文化现象。一方面,它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确切地说,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延续;另一方面,它又影响了近代西方文明,尤其是斯拉夫文明的形成。作为中世纪史的构成要素,拜占庭文明在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之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随堂训练 测达标
1.(2023·河南信阳)在西欧封建制鼎盛时期,封臣对封君来说,“我变成你的封臣是因为我向你领有封土”,由于领有封土,“我负担所有这块封土上的有关义务”。由此可知(   )
A.封君封臣制度促成封土关系
B.封土制是维系封建关系的基础
C.封君封臣关系缺乏法令保障
D.封土制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
B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由于领有封土,‘我负担所有这块封土上的有关义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古时期的欧洲封土关系促成了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封君与封臣关系确定后,君臣之间就互有义务,从而在法令上得以明确,这体现出封土制是维系封建关系的基础,B项正确;封土关系促成了封君封臣制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缺乏法令保障,排除C项;封君封臣制度下,封建主作为领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湖北统考)“庄园内有城堡、教堂,在城堡与教堂的附近散布着佃户的茅舍小屋。庄园内还建有仓库、磨坊、油坊、酒坊、锻造坊和面包坊等。庄园肥美的土地由领主自己经营,其余耕地是佃户的份地,耕地之外还有草地、牧场、猎场和池塘等。”由此可知,中古西欧庄园(   )
A.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B.多种经营的发展模式
C.相对独立的政治地位
D.等级严密的管理方式
A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庄园有耕地、牧场和池塘,供居民从事农牧渔业生产,有磨坊、油坊、酒坊、锻造坊和面包坊等,生产油、面包、工具等生产生活用品,庄园居民生产生活所需物品都可由庄园自己生产,可知中古西欧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A项正确;庄园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制酒、铁器制造等手工业规模较小,主要是为满足庄园居民所需,且题干主旨是强调庄园经济的自给自足,而非其经营方式,排除B项;题干主要体现庄园在经济方面的特征,看不出政治地位相对独立,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等级严密的管理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3·山西朔州)1077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和德皇亨利四世争权夺利,双方剑拔弩张、势不两立。但亨利四世实力弱小,不得不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行宫向教皇请罪,他在卡诺莎行宫前站了三天三夜,受尽精神侮辱后,教皇才恩赐给他一个赦罪的吻。“卡诺莎之辱”本质上体现了(   )
A.基督教会势力强大
B.基督教的影响无处不在
C.教权与市民的矛盾
D.资产阶级和教权的矛盾
A
解析: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势力不敌教皇格列高利。反映了基督教教会与王权的矛盾,教会势力强大,王权弱小,A项正确;材料反映基督教会的权力强大,而不是基督教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反映基督教教会与王权的矛盾,而不是教权与市民的矛盾、资产阶级和教权的矛盾,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4.(2023·安徽蚌埠)13世纪,圣路易和腓力四世在位时,开始将国王和王室成员雕像摆在了巴黎圣母院正立面等地方;14世纪,查理五世的统治者形象则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巴黎的城市空间中,卢浮宫的入口、吊桥处都有国王夫妇的雕像。这体现出这一时期的法国(   )
A.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B.教会势力衰弱
C.近代民族国家建立
D.封建王权强化
D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14世纪(法国)。依据材料“14世纪,查理五世的统治者形象则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出现在巴黎的城市空间中,卢浮宫的入口、吊桥处都有国王夫妇的雕像”并结合所学可知,国王形象在城市增加,目的是为了加强城市民众对统治者的认同,这体现出当时法国王权的增强,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城市数量、职能的变化,因此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教会势力,排除B项;近代民族国家是指欧洲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材料未涉及民族国家的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广西联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多由国王颁发给城市,其内容主要是确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其他特权。为了吸引更多的移民进入城市,这些特许状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领主权力予以限制,因此,特许状在本质上是西欧封建制度下反对封建领主统治的一面进步的旗帜,国王与城市通过一种软性的合作以达到互惠的目的。据此可知城市特许状的授予(   )
A.不断加强了封建领主的权力
B.为封建领主的权力提供经济基础
C.削弱王权和促进了国家统一
D.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一定法律保障
D
解析:时空范围为中世纪的欧洲。特许状是国王颁给城市的并确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其他特权,故有一定的法律效力,D项正确;据材料“特许状在本质上是西欧封建制度下反对封建领主统治的一面进步的旗帜,国王与城市通过一种软性的合作以达到互惠的目的”削弱封建领主统治,加强王权,有利于国家统一,排除A、C两项;封建领主的经济基础是庄园,排除B项。故选D项。
6.(2023·湖北荆州沙市)拜占庭帝国的世俗教育体系中,《荷马史诗》既是初等教育的阅读和背诵内容,还是中等教育逻辑学读写训练的必备内容;《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的经典演说词也被列为修辞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这说明,拜占庭帝国的世俗教育(   )
A.旨在沿袭传统的历史书写
B.重视培养理性的思维方式
C.力图设置系统的课程体系
D.致力复兴希腊的古典文化
B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拜占庭帝国)。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拜占庭在奴隶制崩溃和封建制形成的缓慢过程中,存在比较强大而统一的中央世俗政权。庞大的国家机器需要大量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官吏为它服务,工商业的发展也需要科学技术知识,这些需要使世俗教育得以发展。可以看出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希腊的文化,学习逻辑学、演说修辞等,说明拜占庭帝国的世俗教育重视培养全面的人,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B项正确;“沿袭传统的历史书写”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仅是世俗教育的一些内容,不能得出“系统的课程体系”,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继承希腊古典文化是为了维护世俗政权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B项。第二单元 第3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江西南昌)西欧中世纪后期,原先庄园中的很多设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部分地主认为“把土地出租,收取租金比储藏粮食承担腐烂和火灾的危险要好得多”。他们释放农奴,收取赎金,要求农民用货币来代替劳役和其他贡赋。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封建庄园经济的弊端日益暴露
B.商品交易活动趋于活跃
C.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走向松弛
D.大学兴起解放人们思想
2.(2023·山东济南)在中世纪西欧封建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由此可知( )
A.西欧君主对贵族具有绝对控制力
B.贵族与君主间的关系具有契约性
C.贵族与君主在法律上的地位平等
D.君主能力是贵族宣誓效忠的依据
3.(2023·河南南阳)如图,1154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给意大利博洛尼亚法学院颁发了特许状。据此可知( )
·法学院学生和神职人员一样,享有自由和豁免权。
·为了学习和教学的目的,学院可以自由迁徙。
·有不因学术观点而被报复的权利。
·当学生和其他人发生冲突,有权选择他们相信的法庭。
A.西欧市民与大学间冲突激烈
B.统治者深受罗马法思想的影响
C.城市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世俗王权寻求城市力量的支持
4.(2023·安徽滁州)1301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教谕,命令法王释放大主教,并撤销之前允诺的法王对教士的征税权。但法王腓力四世在三级会议支持下,派人拘捕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被释放后,不久便忧愤而死。这一斗争( )
A.使法国摆脱了天主教影响
B.形成对王权的制约
C.标志着近代议会制的形成
D.加强了国王的权威
5.(2023·河南南阳)中世纪的西欧,摆脱封建领主束缚的欧洲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与国王发生臣属关系,市民作为个人便不直接隶属于当地领主,市民在建立自治政府时开始摒弃封建附庸法规……在王权与封建主发生冲突时,城市始终保持着对国王的忠诚。这表明( )
A.王权的社会基础得到扩大
B.市民联合以争取城市自治
C.封建庄园制经济逐步解体
D.国王依靠市民来治理国家
6.(2023·山东临沂)12世纪后流行于西欧的《列那狐传奇》擅长以“兽”喻人。在故事中,生病的狮子象征国王,凶横的熊比喻大封建主,掠夺成性的狼影射骑士,呆笨的驴暗指教士,鸡、兔等动物则代表下层民众。当主角列那狐与狮子、熊、狼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灵巧狡猾的列那狐,但它也会欺压小动物。“列那狐”的形象折射出( )
A.世俗王权走向衰落
B.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C.新旧教派冲突加剧
D.骑士文学跌落神坛
7.(2023·辽宁锦州)拜占庭帝国在 8 世纪时颁布《罗得海商法》,对海上贸易的参与者、海事合伙与贷款等内容进行了规定;又在 9 世纪颁布《市政官法》,批准国内和叙利亚的布匹商人进口麻布和丝绸。据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
A.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B.运用法律管理商业
C.垄断控制亚欧商路
D.试图转变经济模式
8.(2023·云南曲靖)自伊凡三世起,俄国还保存着分封的公国和有食邑的贵族,食邑贵族以大公名义掌握行政、司法、财税和军事的权力。伊凡四世加冕后,建立起一批作为中央管理机构的衙门,取代了波雅尔(贵族)的总督和乡长。据此可知,伊凡四世的统治( )
A.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B.促使地方获得了自治权利
C.摆脱了教皇神权影响
D.致使俄国出现了社会转型
9.(2023·河北保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概括材料二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所持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二、能力提升
10. (2023·北京高考)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业和手工业重镇,行会众多。1413年,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决议不需要封建领主批准
②工人通过罢工阻止新机器的引进
③行会有效保护了成员的经济利益
④该决议重创了机器大工业生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 (2023·湖北高考)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 )
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
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
12. (2023·湖北高考)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 )
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13. (2023·全国新课标卷)有学者认为,直到13世纪,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现实: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
A.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广泛传播
B.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
C.地中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
14.(2023·山西忻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带有鲜明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二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文明的历史影响。
第二单元 第3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江西南昌)西欧中世纪后期,原先庄园中的很多设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部分地主认为“把土地出租,收取租金比储藏粮食承担腐烂和火灾的危险要好得多”。他们释放农奴,收取赎金,要求农民用货币来代替劳役和其他贡赋。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封建庄园经济的弊端日益暴露
B.商品交易活动趋于活跃
C.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走向松弛
D.大学兴起解放人们思想
解析:时空是中世纪后期(西欧)。据材料“他们释放农奴,收取赎金,要求农民用货币来代替劳役和其他贡赋”,可知反映的变化是地主放松对农奴的人身控制,根据唯物史观可知,其主要原因是生产力进步,商业的繁荣,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地主主动释放农奴,要求农民使用货币支付地租,而庄园经济的弊端主要是农奴的积极性不高,这不是地主放松人身控制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农奴的人身依附关系走向松弛是材料反映现象的结果,因果颠倒,排除C项;大学兴起的主要影响是对自然科学的推动,地主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而不是思想解放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山东济南)在中世纪西欧封建贵族向国王效忠的誓词中有这样一句话:“与您一样优秀的我们,向并不比我们更优秀的您起誓,承认您为我们的国王和最高领主,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由此可知( B )
A.西欧君主对贵族具有绝对控制力
B.贵族与君主间的关系具有契约性
C.贵族与君主在法律上的地位平等
D.君主能力是贵族宣誓效忠的依据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材料“如果您不如此,上述誓言即无效”强调的是在西欧封君封臣制下,贵族和君主之间形成一种契约关系,B项正确;在封君封臣制下,地方贵族有较大的独立性,排除A项;贵族与君主在法律上的地位并不平等,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只要您遵从我们的地位和法律”矛盾,排除。故选B项。
3.(2023·河南南阳)如图,1154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给意大利博洛尼亚法学院颁发了特许状。据此可知( D )
·法学院学生和神职人员一样,享有自由和豁免权。
·为了学习和教学的目的,学院可以自由迁徙。
·有不因学术观点而被报复的权利。
·当学生和其他人发生冲突,有权选择他们相信的法庭。
A.西欧市民与大学间冲突激烈
B.统治者深受罗马法思想的影响
C.城市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世俗王权寻求城市力量的支持
解析:据本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材料中特许状中“法学院学生和神职人员一样,享有自由和豁免权”“学院可以自由迁徙”“有因学术观点而被报复的权利”等内容可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通过给与博洛尼亚法学院一系列权利,以获得法学院对王权的支持,D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市民与大学间的冲突,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罗马法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城市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安徽滁州)1301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教谕,命令法王释放大主教,并撤销之前允诺的法王对教士的征税权。但法王腓力四世在三级会议支持下,派人拘捕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被释放后,不久便忧愤而死。这一斗争( D )
A.使法国摆脱了天主教影响
B.形成对王权的制约
C.标志着近代议会制的形成
D.加强了国王的权威
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01年(西欧)。据本题材料“法王腓力四世在三级会议支持下,派人拘捕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被释放后,不久便忧愤而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斗争以法国国王腓力四世的胜利而告终,这促进了世俗王权的强化,说明这一斗争加强了国王的权威,D项正确;法国并未因材料事件摆脱天主教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所述三级会议是支持国王而不是牵制国王,排除B项;近代议会制形成于英国,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河南南阳)中世纪的西欧,摆脱封建领主束缚的欧洲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与国王发生臣属关系,市民作为个人便不直接隶属于当地领主,市民在建立自治政府时开始摒弃封建附庸法规……在王权与封建主发生冲突时,城市始终保持着对国王的忠诚。这表明( A )
A.王权的社会基础得到扩大
B.市民联合以争取城市自治
C.封建庄园制经济逐步解体
D.国王依靠市民来治理国家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据材料“摆脱封建领主束缚的欧洲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与国王发生臣属关系”“在王权与封建主发生冲突时,城市始终保持着对国王的忠诚”可以得出城市自治有利于王权的加强,这表明王权的社会基础得到扩大,A项正确;材料的重点在于城市自治带来的影响,排除B项;城市自治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瓦解封建庄园的作用,但是材料侧重于城市自治有利于加强王权这个角度,排除C项;国王依靠市民打垮封建贵族势力,而不是治理国家,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3·山东临沂)12世纪后流行于西欧的《列那狐传奇》擅长以“兽”喻人。在故事中,生病的狮子象征国王,凶横的熊比喻大封建主,掠夺成性的狼影射骑士,呆笨的驴暗指教士,鸡、兔等动物则代表下层民众。当主角列那狐与狮子、熊、狼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灵巧狡猾的列那狐,但它也会欺压小动物。“列那狐”的形象折射出( B )
A.世俗王权走向衰落
B.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C.新旧教派冲突加剧
D.骑士文学跌落神坛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当主角列那狐与狮子、熊、狼展开斗争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灵巧狡猾的列那狐”可知,列那狐代表的是新兴市民阶级,一方面它蔑视国王权贵,另一方面它又欺压贫苦下层人民,列那狐的斗争折射出当时市民阶层的壮大,B项正确;中世纪后期世俗王权加强,排除A项;材料强调市民阶层的斗争,与新旧教派冲突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骑士文学的变化,属于无中生有,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3·辽宁锦州)拜占庭帝国在 8 世纪时颁布《罗得海商法》,对海上贸易的参与者、海事合伙与贷款等内容进行了规定;又在 9 世纪颁布《市政官法》,批准国内和叙利亚的布匹商人进口麻布和丝绸。据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B )
A.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B.运用法律管理商业
C.垄断控制亚欧商路
D.试图转变经济模式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9世纪(拜占庭帝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拜占庭帝国颁行多部法律,对帝国的商业贸易进行管理,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法律对经济领域的管理,不是调解民事纠纷,排除A 项;据材料体现的是拜占庭帝国运用法律管理商业,与控制亚欧商路无关,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经济模式是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材料只体现了拜占庭帝国运用法律管理商业,未涉及经济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3·云南曲靖)自伊凡三世起,俄国还保存着分封的公国和有食邑的贵族,食邑贵族以大公名义掌握行政、司法、财税和军事的权力。伊凡四世加冕后,建立起一批作为中央管理机构的衙门,取代了波雅尔(贵族)的总督和乡长。据此可知,伊凡四世的统治( A )
A.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
B.促使地方获得了自治权利
C.摆脱了教皇神权影响
D.致使俄国出现了社会转型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伊凡四世统治时期(俄国)。据题意可知,伊凡三世通过设立中央管理机构取代了贵族在地方上的管理机构,这样就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强化中央集权,A项正确;这一做法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非促使地方获得自治权利,排除B项;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摆脱教皇神权的影响,排除C项;导致俄国社会的转型的说法夸大了其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3·河北保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概括材料二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所持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1)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经济:盛行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
(2)观点:欧洲的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说明:中世纪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自治权的萌发,逐渐冲破庄园经济和农奴制度;社会结构方面,市民阶级壮大;专制王权逐渐强大;思想文化方面,随着大学的发展,开始冲破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笼罩;由此可见,中世纪后期,欧洲开始产生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的因素,所以它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解析:(1)特征:根据材料“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可知,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经济:盛行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根据材料“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可知,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
(2)观点:根据材料“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可知,欧洲的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说明:根据所学中世纪所蕴含的近代因素,如城市自治、市民阶层、王权、大学等,分别展开分析可知,中世纪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自治权的萌发,逐渐冲破庄园经济和农奴制度;社会结构方面,市民阶级壮大;专制王权逐渐强大;思想文化方面,随着大学的发展,开始冲破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笼罩;由此可见,中世纪后期,欧洲开始产生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的因素,所以它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二、能力提升
10. (2023·北京高考)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业和手工业重镇,行会众多。1413年,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①该决议不需要封建领主批准
②工人通过罢工阻止新机器的引进
③行会有效保护了成员的经济利益
④该决议重创了机器大工业生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世纪的德意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的自治城市获得了一定的特权,而且从材料看出该决议是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所以不需要封建领主的批准,①正确;根据材料“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可以看出行会有利于保护成员的经济利益,③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以行会决议的形式阻止制造和使用新机器,没涉及工人罢工,②错误;机器大工业生产出现于工业革命之后,④错误。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1. (2023·湖北高考)13世纪时,英格兰的一则小品剧中,庄园领主在法庭上公开讨论小麦、奶酪、鸡蛋和小乳猪的价格。无独有偶,《田庄总管职责》也提醒领主和总管,羊毛应该论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为单位出售,怎样卖收益最大、好处最多,就怎样卖。上述材料反映英格兰( B )
A.封建庄园制度已濒临崩溃
B.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
C.农业的经济转型趋势初显
D.圈地运动正迅速开展
解析: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一定社会的文化是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可知,13世纪英国的小品剧和《田庄总管职责》中的规定均能一定程度反映英国当时的政治和经济,据材料可知,小品剧中,庄园领主讨论小麦等农产品价格,是因为市场上小麦等农产品较多;《田庄总管职责》保护羊毛的价格,同样是因为当时羊毛作为庄园的产品较多,这些都折射出当时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B项正确;题干涉及时间是13世纪,当时封建庄园并未崩溃,排除A项;农业经济的转型说法笼统,材料主要体现出13世纪英国庄园经济较发达,不能体现英国农业经济的转型,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圈地运动是英国15世纪至19世纪的土地变革运动,题干涉及时间是13世纪,与圈地运动的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2. (2023·湖北高考)某学者关注世界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统治者,研究其在位时期的文治武功。该统治者以恢复旧日罗马帝国的荣耀为己任,力图建立“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的新秩序。最符合该研究主题的史实是( D )
A.罗马帝国一分为二
B.都城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C.颁布第一部成文法
D.征服占领北非和意大利
解析:根据材料可以判断,这位罗马帝国统治者力图恢复往日罗马帝国荣耀,可知这肯定是在罗马帝国分裂以后,据材料“一位皇帝、一部法律、一个帝国”可知该罗马帝国皇帝对法律贡献大,据此可以推断这位罗马帝国皇帝是查士丁尼,据所学可知,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罗马占领北非和意大利,D项正确;罗马帝国一分为二是在查士丁尼之前,排除A项;东罗马帝国都城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排除B项;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十二铜表法》,而且是在罗马共和国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 (2023·全国新课标卷)有学者认为,直到13世纪,拜占庭人才被迫接受如下现实: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这可以用来说明( D )
A.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广泛传播
B.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
C.地中海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
解析:据本题材料时间“13世纪”,“他们的皇帝已经不具备所称的‘统治全人类’的能力,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东罗马帝国领土日益缩小,第4次十字军东侵期间(1202—1204),西欧封建主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及帝国的大部,建立拉丁帝国,东罗马残余势力退至小亚细亚,建立尼西亚帝国,1261年复国,国力更加衰落,14世纪初开始,又面临奥斯曼土耳其的严重威胁,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由于东罗马帝国疆域的缩减及国力损耗,导致材料中拜占庭人认为皇帝的许可与授权已失去意义,D项正确;限制君主权力的思想最早出现于15世纪,由著名律师傅德斯古爵士明确提出限制君王权力的主张,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创建时间始于1299年,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拜占庭帝国,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奥斯曼帝国形成,13世纪时奥斯曼帝国处于初建阶段,排除B项;14世纪前后,欧洲地中海区域的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排除C项。故选D项。
14.(2023·山西忻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带有鲜明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二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文明的历史影响。
答案:(1)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
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
(2)影响: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拜占庭帝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带有鲜明的东方色彩”可得出包容性、开放性;据材料一“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可得出与宗教密切联系;据材料一“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带有鲜明的东方色彩……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可得出融汇东西方文化。第二小问成因,据材料二“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可从特殊的地理位置、当时的商业和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等方面来回答。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拜占庭帝国。据材料一“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带有鲜明的东方色彩”和材料二“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的交流活动”可得出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据材料二“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可得出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奠定了基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