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基础必备 探新知
史料探究 释疑难
随堂训练 测达标
目标展示 定方向
单元概览 明要求
课程延伸 提素养
单元概览 明要求
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目标展示 定方向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1.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2.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1.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社会因素,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2.梳理两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从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工业革命的影响。
4.结合工业革命对阶级结构、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的影响,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基础必备 探新知
一、工业革命的背景
1.含义:工业革命是由一系列技术变革引起的从手工劳动转向___________的重大飞跃。
2.原因
(1)英国“光荣革命”后,___________稳定,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2)英国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裕的农产品、_____________和国内市场。
机器生产
国内政局
自由劳动力
英国圈地运动的影响
1.进步性
(1)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圈地运动摧毁了小农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大农业。
(2)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土地的集中,大部分领主采用先进的耕作方式,提高了产量。
(3)加快了英国城镇化的进程。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移居城市,加之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的城镇数量大大增加。
(4)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靠圈地发家的贵族地主成为资产阶级新贵族,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阶级基础。
(5)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圈地运动造就了大批的资本主义发展所急需的自由劳动力,积累了资本,扩大了市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2.局限性:在圈地运动中,无数农民倾家荡产,流离失所。而政府不允许这些失去土地的人流浪。从这个角度来说,圈地运动是一场“羊吃人”的运动。
(3)英国通过_____________,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获得了大量廉价的原材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
(4)英国的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的生产技术日益纯熟,为___________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
(5)17 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___________奠定了基础。
(6)随着国内外_______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手工生产的产品已不能满足需要,提高生产力成为当务之急,工业革命由此开始。
殖民扩张
技术改革
工业革命
市场
二、工业革命的进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成就
①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从18 世纪30 年代提高织布速度的“飞梭”开始,在半个多世纪内,通过_____________、水力纺纱机、骡机、水力织布机等一系列发明创造,棉纺织业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
②工厂出现。1771 年,___________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珍妮纺纱机
阿克莱特
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区别
手工工场和工厂同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都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以手工劳动为主,后者实现了机器大生产。
③1782 年,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进,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1785 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蒸汽机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___________,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④动力技术的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19 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⑤随着生产机械化的推进,机器工业迅速成长。19 世纪中叶,英国的_____________也实现了机械化。
主要标志
机器制造业
(2)扩展:从18 世纪后期到19 世纪中期,___________从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各国政府通过税收、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推动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19 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___________国家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___________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为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成就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的广泛开发和应用,电力成为补充、取代蒸汽的新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带来更便捷的动力,汽车、飞机等新式快速交通工具应运而生,成为_________________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资本主义
自然科学
电力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___________的兴起令人瞩目,人们不仅用化学方法加工原料,而且采用化学方法合成新的材料, 石油化工业获得发展。
④通过新技术改造的旧产业部门,如炼钢、纺织、采煤、机器制造和___________等,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3)特点
①由于___________与生产紧密结合,以及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了更多、更重要的成果。
化学工业
铁路运输
科学技术
思考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技创新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1:19世纪后半期,工业企业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生产的极大推动作用,开始有计划地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来促进生产,纷纷资助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科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工业生产。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都有重要的发明创造,其中_______与德国最为突出。
美国
思考2: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2:(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机器的大都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匠,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中心缓慢向周边国家扩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点是发展轻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则以重工业为重点。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生产力:工业革命使_________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给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___________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出现了___________。
生产力
管理方式
垄断组织
【概念阐释】垄断组织
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大企业之间的联合。它们凭借这种联合所建立的统治地位,控制相应部门的商品生产,瓜分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规定垄断价格,攫取高额利润。垄断组织在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阶级结构
①工业革命造成社会___________的重大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②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___________,他们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
③_______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④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___________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阶级结构
政治权利
工人
中间阶层
(4)社会生活
①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_______,它们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②现代工业提供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人们的_______有所改善。
③休闲娱乐和群众性___________逐渐兴起,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 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④_______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⑤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城市
生活
体育运动
女性
2.消极影响
(1)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___________加剧、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 世纪末20 世纪初,___________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贫富分化
资本主义
工业革命后西方的殖民扩张具有双重性。一是在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压迫、奴役殖民地人民,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二是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传播到落后地区,客观上冲击与摧毁了相对落后的社会体制。
史料探究 释疑难
主题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进程(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史料一 由于英国个体商人资本不足,有限公司、联合的股份公司、为海外贸易提供担保与分散风险的保险业等迅速发展。民间从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通过新兴的融资渠道与金融工具大规模流向工业部门,从而为工业准备了金融制度基础。……至1600年,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入不敷出,他们所构成的社会上层结构已接近解体的边缘。
——龙登高《为什么不是西班牙而是英国完成制度原创——兼及明清中国的讨论》
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
提示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制度保障;殖民活动和圈地运动造成的资本积累和市场需求;近代公司制度、金融制度的产生;旧贵族的衰落。
史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探究2:根据史料二,如何理解《共产党宣言》的这段话。
提示2: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是导致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因为手工工场的生产能力已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的需要。
史料三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都不过分。它提供了开发和利用热能来驱动机械的手段……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其实就是以蒸汽机为基础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探究3:有人认为:“没有瓦特,就没有工业革命。”结合史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瓦特贡献的认识。
提示3:瓦特改良蒸汽机,使工厂摆脱了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便利了机器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人类跨入了“蒸汽时代”。
【拓展】
1.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的原因
(1)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贩卖黑奴,为英国积累了巨额财富。
(2)市场: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原料:国内资源丰富,海外掠夺。
(4)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5)技术:手工工场时期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他们成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力量。
(6)国家政策保护: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
2.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方面
①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②社会关系: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③城市化: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城市化进程加快。
④思想:促进了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共产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产生。
⑤对世界市场: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消极方面
①贫富分化严重。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②东西方关系的逆转。亚非拉等落后地区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加快,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环境污染严重。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④经济危机。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
主题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四 1870年以后,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和工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的兴起,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要求的资本也就越来越多,于是股份公司这种早已出现的集资经营方式开始得到广泛发展……此外,资本主义的激烈竞争也加速了大资本吞噬小资本的进程……1873年的经济危机使许多中小企业破产,进一步推动了生产的集中。
——摘自《世界近代史》
探究4:根据材料四,概括19世纪下半期垄断组织产生的主要原因。
提示4:原因:科技革命和重工业生产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发展和生产的集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激烈竞争。
史料五 资本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作为金融资本对外扩张的重要手段,从而加速了资本的跨国流动,发展起国际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形成世界性的金融资本体系。
——刘金源等《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探究5:依据史料五,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促进世界市场发展方面有什么新进展。
提示5:进展:资本输出成为扩张手段;形成世界性资本体系、金融体系。
史料六 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探究6:依据史料六,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怎样的国际分工。
提示6:国际分工: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工业制成品市场;广大的亚非拉美落后国家成为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的供应地。
【拓展】
1.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1)提供了物质基础。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使世界上绝大部分落后国家或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2)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工也更具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前提条件。
(3)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它促进了国际人口和资金的流动,引起交通运输业的技术革命,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联结世界的经济纽带逐渐形成。
(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类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同点 技术发明 来源于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来源于科学研究,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
发明者 技师和工人 科学家、工程师
主要国家 英国(“一枝独秀”) 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百花齐放”)
起始行业 纺织业等轻工业 能源等重工业
类别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同点 生产力的进步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生产关系的变革 现代工厂制(自由资本主义) 垄断组织,公司制
(垄断资本主义)
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相同点 两次工业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课程延伸 提素养
工业革命的扩展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从其发源地英国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和北美,从大西洋两岸逐步深入内陆,形成持续不断的辐射效应。在英国之后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其工业化不像英国那样是一个自发的、必然的进程,而是受到更多人为的、主观的因素的影响,政府常常在其中扮演推动工业化的角色。当然,这些后起的工业化国家也没有必要完全重复英国的工业革命步骤,它们的工业革命各具特色。
法国是欧洲大陆最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大国,19世纪60年代法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工业生产水平仅次于英国,占据世界第二位。法国的工业革命一波三折,早在18世纪末,法国已从英国引进了珍妮机和蒸汽机等设备。大革命爆发后政局动荡,工业革命陷入停顿。直到拿破仑帝国结束,法国经济才进入“不规则但强有力的增长”时期……但法国工业革命并不像英国工业革命那样,呈现明显的起飞态势。从整个工业化进程来看,法国19世纪的经济增长平稳,甚至被视为“没有工业革命的工业化”时期。工业革命后,法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产业结构上传统部门与新兴部门齐头并进、工业企业结构多元、大中小企业长期并存的特点。法国工业革命中,国家通过税收、经济立法、直接投资等方式干预经济,这在第二帝国时期表现得最充分。
随堂训练 测达标
1.(2023·山东德州)17世纪,面对印度棉纺织品的挑战,英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禁止进口销售印度棉布,并鼓励英国商人进入棉纺织行业。这些法令( )
A.加剧了棉纺织业的竞争
B.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变化
C.提高了棉纺织品的成本
D.促进了棉纺织技术的革新
D
解析:根据材料“禁止进口销售印度棉布,并鼓励英国商人进入棉纺织行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英国政府为了应对印度棉纺织品的挑战,鼓励本国棉纺织行业的发展,发布了一些法令,促进了棉纺织技术的革新,D项正确;“禁止进口销售印度棉布”降低了纺织业的竞争力度,排除A项;由手工工场到工厂、再到垄断组织等,这才是生产组织形式变化,排除B项;这些法令并不会提高棉纺织品的成本,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3·江苏盐城)英国埋藏着大量的煤矿资源,技术人员成功摸索出巧妙且高效利用煤的办法,推动了此后英国一系列的技术变革。1738年,法国人梯奎特对此感叹道:“煤炭是支撑英国人创造财富和成就繁荣的最强有力后盾之一”。这表明英国工业革命( )
A.导致环境污染,迫使产业结构调整
B.促成了技术积累和产业升级
C.推动市场需求,催生采矿技术研发
D.得益于先天良好的资源优势
D
解析:据材料“英国埋藏着大量的煤矿资源,技术人员成功摸索出巧妙且高效利用煤的办法,推动了此后英国一系列的技术变革”,可以看出英国丰富的煤矿资源,对于之后的技术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环境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煤矿资源对于工业革命的影响,并未提及产业升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丰富的煤矿以及采矿技术的发展,对于工业革命的推动作用,市场需求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甘肃白银)19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英国和美国掀起了修筑铁路、建造机车的热潮。仅1832年,美国就修建了17条铁路。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
B.斯蒂芬森改进蒸汽机车
C.工业革命的完成
D.世界市场的最终建立
B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20和30年代的英国和美国。材料叙述的是火车和铁路建设迅速发展,这主要建立在火车技术改进的基础上,B项正确;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是火车机车改进的前提,但并非掀起修筑铁路、建造机车热潮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工业革命此时尚未完成,排除C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B项。
4.(2023·安徽池州)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议会通过的《工厂法》中,都附有关于童工教育的条款。如1802年通过的第一个《工厂法》,规定厂主应对童工进行读、写、算的教育。1833年的《工厂法》规定,14岁以下在纺织工厂劳动的童工每天须接受2小时义务教育。英国《工厂法》的这些教育条款旨在( )
A.防止资本家对童工的剥削
B.提高童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C.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D.发现和培养工业实用人才
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对工人的文化技术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19世纪上半期正是工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此时工厂法重视对童工的文化教育,目的是提高其基本的文化素养,以适应工业革命不断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A项显然与允许工厂使用童工的目的不符,排除;B项是对童工进行文化教育的错误理解,排除;材料只涉及童工基本的文化教育,并不是为了发现和培养工业实用人才,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3·湖南长沙)1865年前后,旋转木马开始在纽约科尼岛流行。1884年,科尼岛引进了一种纽约人从未见过的娱乐项目——过山车,票价相当便宜,只需5美分。不久,摩天轮出现了,科尼岛娱乐设施的发展( )
A.折射出民众工作条件的改善
B.得益于工业化成果的应用
C.说明休闲旅游生活方式出现
D.反映出市民福利建设加快
B
解析: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5年至1884年(美国)。据本题材料“1865年前后,旋转木马开始在纽约科尼岛流行。1884年,科尼岛引进了一种纽约人从未见过的娱乐项目——过山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前后娱乐设施旋转木马、过山车等项目取得发展,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社会生活近代化也迅速兴起发展,所以科尼岛娱乐设施的发展得益于工业化成果的应用,B项正确;材料主要说的是娱乐生活方面,并未涉及工作条件的改善,排除A项;材料设计的是娱乐项目,不一定是旅游生活方式,旋转木马流行,不能说明休闲旅游生活方式出现,排除C项;材料主要说明娱乐项目发展,市民福利建设加快偏离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山西联考)旅行者以往靠双腿、马车经过数日乃至数月跋涉和颠簸才能到达的目的地,现在跨上火车几个小时就解决了问题;远洋货轮把英国的消费商品运销到世界各个角落,又把英国所需要的各种工业原料、生活用品运回。曾经闭塞、孤立、结构简单的经济单位,被无数个“毛细血管”连成了高等的经济生命体。该材料旨在强调交通运输的发展( )
A.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促进了社会流动和经济发展
C.推动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解析:据题干可知交通运输的发展首先提高了人们外出的效率,社会流动加快,其次推动了地区之间经济要素的流通,促进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展示交通发展促进社会流动和经济发展,A、D两项只体现了其中一个方面,排除;19世纪英国在其完成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工业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开辟了新的工业生产门类,并在殖民主义炮舰政策的配合下,向世界各地输出工业品。可以说,英国是19世纪的世界工厂,材料没有涉及工业革命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B项。第五单元 第10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河南南阳)在1624年《垄断法》(世界第一部专利法)颁布前,英国在纺织和冶铁工业上仅有一项发明,而此后短短一百多年间,英国仅纺织业就有七项大的发明。由此可知,英国的专利制度( )
A.加快了英国的法治建设
B.得益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C.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创新
D.有助于科学与技术结合
2.(2023·湖北孝感)起初,英国行会中的师傅不能任意增加徒弟人数;17世纪末,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师傅破坏了这种规定,这使得徒弟晋升为师傅变得非常困难。师傅内部也起了分化,部分人转变为工场主,大部分徒弟则转化为雇工。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 )
A.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B.劳动力的素质很高
C.大工厂制的建立过程
D.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
3.(2023·福建三明)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那么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对工业革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
C.标志着手工工场时代的结束
D.使机器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4.18世纪末19世纪初地方科技社团遍布不列颠岛,著名的如苏格兰皇家学会、曼彻斯特文哲会和月社等。社团吸收著名科学家、工匠和企业家,承担着传播科技知识、建立科技与工业的联合以及组织科学教育等任务。英国地方科技社团的活跃( )
A.有利于形成技术革新的社会氛围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C.表明英国是当时世界科技的中心
D.预示着电气时代的即将到来
5.(2023·广东广州)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870年,洛克菲勒开始组建垄断组织―美孚石油公司。工厂制和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 )
A.推动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适应了电气化时代的需求
6.(2023·山东泰安)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了( )
A.研究成果取决于研究者出身
B.科技创新已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7.(2023·辽宁锦州)在西方国家中,德国较早开展职业教育,并且德国政府在1850、1870年进行了两次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在欧美国家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这( )
A.开启了近代物理学的潮流
B.表明德国引领欧洲工业发展
C.源于德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D.奠定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基础
8.(2023·四川眉山)有学者指出,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先前那种“多级阶梯”的“各个不同等级”已不复存在,阶级对立变得简单化。该学者的观点有助于解释,工业革命后( )
A.劳资矛盾激化的社会基础
B.工人陷入贫困的经济根源
C.社会走向普遍富裕的假象
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推广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欧洲和北美轻而易举地实现工业革命,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许多与英格兰社会相同的社会和文化模式……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
——[意]卡洛·M·奇波拉主编,吴健等译:《欧洲经济史》(第3卷)
材料二 工业革命并未随着铁路、跨大西洋汽船和电报通信的出现而结束。它一直持续到今天,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第一阶段到19世纪中叶,包括如前所述的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的和冶金业的机械化以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尽管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发生的推动因素。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欧美工业革命实际上是政治“大变动问题”。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工业革命“第一阶段”在生产与运输业的突出特征。结合所学,概述工业革命“第二阶段”的特点。
二、能力提升
10.(2022·广东高考)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11.(2022·全国甲卷)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12.(2023·河南期中)如图为1750—1953年英、美、法、德各国工业总潜能占全球工业潜能的百分比情况。其中,甲国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3.(2023·山东济南)古老文明里的富人和统治者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保证苦力的充足供应。在19世纪里,聪明的统治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民众拥有比苦力更大的价值,为了确保“工业效率”,人们必须理解自身的能力。这种转变( )
A.推动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B.刺激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C.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D.有利于大众教育的发展
14.(2023·山东枣庄)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英国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大量手工业者、农村人口和社会闲散劳力来到城市。工厂区周围盖起了各式各样的工人住宅,建立了各种生活和文化方面的设施。
观点二 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市区,工厂废气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城市是富人的乐园,也是穷人谋生糊口的栖所。这种城市的分裂鲜明地反映出近代工业社会两大阶级的对抗和冲突。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的局限性,并就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第五单元 第10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河南南阳)在1624年《垄断法》(世界第一部专利法)颁布前,英国在纺织和冶铁工业上仅有一项发明,而此后短短一百多年间,英国仅纺织业就有七项大的发明。由此可知,英国的专利制度( C )
A.加快了英国的法治建设
B.得益于英国的工业革命
C.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创新
D.有助于科学与技术结合
解析:据所学可知,专利法重在保护技术发明者的权益,据材料可知,英国专利法颁布后的一百多年,仅纺织业就有七项大的发明,可见,刺激了技术发明和创新,C项正确;题干主要涉及在英国专利法的推动下促进英国的技术发明,材料主要不是强调英国的法制建设,排除A项;1624年,英国还未开展工业革命。英国的专利制度主要是在工业革命开展之前确立的,排除B项;科学与技术相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题干涉及时间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距甚远,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湖北孝感)起初,英国行会中的师傅不能任意增加徒弟人数;17世纪末,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师傅破坏了这种规定,这使得徒弟晋升为师傅变得非常困难。师傅内部也起了分化,部分人转变为工场主,大部分徒弟则转化为雇工。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 A )
A.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B.劳动力的素质很高
C.大工厂制的建立过程
D.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
解析:根据材料“17世纪末,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师傅破坏了这种规定,这使得徒弟晋升为师傅变得非常困难。师傅内部也起了分化,部分人转变为工场主,大部分徒弟则转化为雇工”可知,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师傅与徒弟之间的关系发生着变化,一部分师傅转变为工场主,大部分徒弟转化为雇工,说明在当时的英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促进了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生产关系的变化,没有描述劳动者素质的信息,排除B项;大工厂制的建立是在工业革命时期,17世纪末尚未开始工业革命,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3.(2023·福建三明)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那么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对工业革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D )
A.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B.促进了英国重工业的发展
C.标志着手工工场时代的结束
D.使机器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也即蒸汽机使机器生产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D项正确;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瓦特蒸汽机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蒸汽机的发明和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而英国工业革命完成是在19世纪中期,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排除B项;19世纪工厂制度的确立促使手工工场时代结束,排除C项。故选D项。
4.18世纪末19世纪初地方科技社团遍布不列颠岛,著名的如苏格兰皇家学会、曼彻斯特文哲会和月社等。社团吸收著名科学家、工匠和企业家,承担着传播科技知识、建立科技与工业的联合以及组织科学教育等任务。英国地方科技社团的活跃( A )
A.有利于形成技术革新的社会氛围
B.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C.表明英国是当时世界科技的中心
D.预示着电气时代的即将到来
解析:根据“社团吸收著名科学家、工匠和企业家,承担着传播科技知识、建立科技与工业的联合以及组织科学教育等任务”可得出英国的社团中有诸多的人才,并承担传播科学知识的任务,这有利于社会形成科技创新的氛围,A项正确;自然科学早已兴起,排除B项;没有比较,不能得出英国是中心,排除C项;此时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并不能预示电气时代的到来,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3·广东广州)1771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870年,洛克菲勒开始组建垄断组织―美孚石油公司。工厂制和垄断组织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 C )
A.推动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适应了电气化时代的需求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主要结论:两次工业革命阶段,生产力推动了生产组织由工厂制发展到垄断组织的变化。生产组织形式都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对生产关系的调整,C项正确;工厂制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国家是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A项;工厂制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而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排除B项;工厂制度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蒸汽时代,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电气时代,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3·山东泰安)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了( C )
A.研究成果取决于研究者出身
B.科技创新已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
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解析:依据材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顿是纺织工,瓦特是徒工……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提名”,可见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专业工匠,体现经验的积累,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者大都是科学家,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C项正确;A项中,“取决于”表述过于绝对,研究成果的取得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排除A项;科技创新同样需要生产经验,排除B项;D项中,科学理论与生产经验哪个更重要,不能直接进行对比,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3·辽宁锦州)在西方国家中,德国较早开展职业教育,并且德国政府在1850、1870年进行了两次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在欧美国家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这( D )
A.开启了近代物理学的潮流
B.表明德国引领欧洲工业发展
C.源于德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D.奠定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基础
解析:根据材料“德国较早开展职业教育”“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在欧美国家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结合所学,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密切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因此德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牛顿建立力学体系,开启了近代物理学的大门,排除A项;虽然材料有“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期,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在欧美国家中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引领欧洲工业发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C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故选D项。
8.(2023·四川眉山)有学者指出,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先前那种“多级阶梯”的“各个不同等级”已不复存在,阶级对立变得简单化。该学者的观点有助于解释,工业革命后( A )
A.劳资矛盾激化的社会基础
B.工人陷入贫困的经济根源
C.社会走向普遍富裕的假象
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推广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观点意在说明工业革命使社会阶层日益分化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的阶级,这有助于解释劳资矛盾激化的社会基础,A项正确;工人陷入贫困的根源在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剥削,这在材料中并无体现,排除B项;“普遍富裕”与材料中的无产阶级的贫困信息明显矛盾,排除C项;该学者的观点并未涉及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空间分布,排除D项。故选A项。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欧洲和北美轻而易举地实现工业革命,是因为这些地方有许多与英格兰社会相同的社会和文化模式……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大变动问题。
——[意]卡洛·M·奇波拉主编,吴健等译:《欧洲经济史》(第3卷)
材料二 工业革命并未随着铁路、跨大西洋汽船和电报通信的出现而结束。它一直持续到今天,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几个阶段清晰可见。第一阶段到19世纪中叶,包括如前所述的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的和冶金业的机械化以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持续到19世纪整个下半叶,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尽管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工业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发生的推动因素。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欧美工业革命实际上是政治“大变动问题”。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工业革命“第一阶段”在生产与运输业的突出特征。结合所学,概述工业革命“第二阶段”的特点。
答案:(1)推动因素:社会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和价值标准的发展。说明:英国、法国、美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提到资产阶级革命即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国家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
(2)特征:生产领域机械化,运输业以蒸汽机为动力。
特点:科学与技术结合(或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或有科学理论指导);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或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或多个国家都有重要发明或美国与德国成为中心)。
解析:(1)推动因素:根据材料“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可得出社会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和价值标准的发展。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及根据政治“大变动问题”可得出英国、法国、美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提到资产阶级革命即可),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国家国内政局稳定,政府鼓励经济发展。
(2)特征:根据材料“包括如前所述的棉纺织工业的、采矿业的和冶金业的机械化以及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可得出生产领域机械化、运输业以蒸汽机为动力。特点:根据材料“它以科学在工业上更直接的应用和大规模生产技术的发展为特征”可得出科学与技术结合(或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或有科学理论指导);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或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美国和德国最为突出(或多个国家都有重要发明或美国与德国成为中心)。
二、能力提升
10.(2022·广东高考)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工厂主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原来在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唱歌、打瞌睡、喝酒、嬉戏等行为一概被禁止。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B )
A.机器出现使工业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B.生产方式的转变推动了社会分化
C.蒸汽时代手工工人的生活境遇恶化
D.物价上涨制约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解析: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方式的转变催生了工厂制;在工厂生产过程中,由于机器费用昂贵,生产成本增加,工厂主便想方设法让工人尽可能多干活,导致了工人工作方式的转变,由此可推知,生产方式的转变导致了工作方式的变化,最终会推动社会分化和阶级对立,故B项正确;工业结构的变动指的是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工人的生活境遇,排除C项;18世纪后期英国机器费用昂贵,主要是由于其产量有限,而不是物价上涨导致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1.(2022·全国甲卷)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A )
A.内燃机的应用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解析:由材料“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可知内燃机的使用改变了多人协作的大农场经营模式,大大提高个人化、小型化的家庭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发生变化,故选A项;“导致”表述过于绝对,且第二次工业革命调整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兴起,失业人口并未大量增加,排除B项;由材料“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可知内燃机已成为农业生产机器的动力来源,排除C项;材料强调农业生产效率依赖于农业机器的发明创新,而非农业规模,排除D项。故选A项。
12.(2023·河南期中)如图为1750—1953年英、美、法、德各国工业总潜能占全球工业潜能的百分比情况。其中,甲国是( A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解析:根据图示曲线可知,甲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甲国工业潜能占全球工业潜能的百分比不断下降,这与英国的工业发展历程相符,故甲国是英国,A项正确;乙国是美国,丙国是德国,丁国是法国,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3.(2023·山东济南)古老文明里的富人和统治者关心的主要问题是保证苦力的充足供应。在19世纪里,聪明的统治者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民众拥有比苦力更大的价值,为了确保“工业效率”,人们必须理解自身的能力。这种转变( D )
A.推动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B.刺激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C.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
D.有利于大众教育的发展
解析:根据材料“在19世纪里”“清楚地认识到民众拥有比苦力更大的价值,为了确保‘工业效率’,人们必须理解自身的能力”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的教育水平、技术、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因此出现了材料所述,19世纪以来,人们更重视自己的能力,这有利于大众教育的发展,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的时间是17—18世纪,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人们思想的转变,这不能改变世界政治格局,排除C项。故选D项。
14.(2023·山东枣庄)工业革命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英国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大量手工业者、农村人口和社会闲散劳力来到城市。工厂区周围盖起了各式各样的工人住宅,建立了各种生活和文化方面的设施。
观点二 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市区,工厂废气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城市是富人的乐园,也是穷人谋生糊口的栖所。这种城市的分裂鲜明地反映出近代工业社会两大阶级的对抗和冲突。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的局限性,并就工业革命对城市化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工业革命的历史影响。
答案:(1)局限性:观点一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观点二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看法:工业革命助推了城市化进程,使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影响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的变化;但是也应该看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等消极层面。
(2)影响: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引发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如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引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也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解析:(1)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局限性:根据材料“英国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建立了各种生活和文化方面的设施”可知,观点一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根据材料“工厂沿河而建,大烟囱冒出的浓烟笼罩市区,工厂废气物对河流构成严重污染”可知,观点二强调的是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看法:结合上述分析可知,材料一中的观点较为片面,需要将二者结合进行分析,如工业革命助推了城市化进程,使工厂逐渐集中,形成了许多工业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在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同时影响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的变化;但是也应该看到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等消极层面。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影响:根据材料“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工业革命的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如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引发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引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动;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也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