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2023-2024学年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2023-2024学年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课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2 15:23:02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基础必备 探新知
史料探究 释疑难
随堂训练 测达标
目标展示 定方向
单元概览 明要求
课程延伸 提素养
单元概览 明要求
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目标展示 定方向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1.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 2.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3.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1.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美苏冷战出现的背景及其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经济实力、国家利益与国家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
2.从时空观念角度,学习冷战的发生、发展和结束的史实,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演变的基本线索,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冷战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基础必备 探新知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
(1)含义:是指20 世纪40 年代中后期至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以_______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逐步形成的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_______与竞争状态。
【概念阐释】冷战政策
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以遏制共产主义。“冷” ——手段、方式,除战争以外一切手段;“战” ——实质是对抗。
美苏
对峙
(2)原因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在消灭了_________这个共同敌人之后,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
②两国的国家利益存在严重冲突,___________也尖锐对立。
③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急剧膨胀。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将社会主义的苏联视为其建立___________的最大障碍。
④战后的苏联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发展社会主义。为确保_______国家对苏友好,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法西斯
意识形态
世界霸权
东欧
思考1:美苏为何从战时盟友变为战后对手?
提示1:共同的敌人——法西斯被消灭,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社会制度的不同;价值观念的对立;国家利益的冲突(根本原因)。
(3)表现
美国 苏联
政治 “_____________”(1947年3月)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7年9月)
经济 马歇尔计划 _________________
地缘 政治 扶植德意志_______共和国(1949年) 扶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49年)
军事 “北约”(1949年) “_______”(1955年5月)
杜鲁门主义
经济互助委员会
联邦
华约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①“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②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③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2.区别:①“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地反共反苏;②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2.两极格局
(1)形成:到20 世纪50 年代中期,美苏_______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特点:两极格局是不对称和不完全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_______及其盟国,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_____________等。
全面
苏联
印度尼西亚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20 世纪50 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在美苏开展对话的同时,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_______________。
古巴导弹危机
【图解历史】
二战后美苏对抗的表现
2.多极力量的成长
(1)_____________的成立和发展,_______经济的“起飞”及其要成为“政治大国” 的追求,表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西欧和日本逐渐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欧洲共同体
日本
思考2:日本经济在二战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2:(1)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国际环境,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的主要方针。
(2)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轴,依赖美国的保护,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重视教育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4)20世纪80年代以后,日本加大了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推动经济增长。
(5)美国的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有利时机等。
(2)苏联的___________和民族利己主义所导致的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以及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以苏联为首的______________开始瓦解。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3)中国的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兴起同步进行。1955 年,29 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__________,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万隆会议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_____________,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大国主义
社会主义阵营
万隆会议
不结盟运动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要积极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和平共处,全面彻底裁军,销毁核武器。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20世纪70年代后的美苏关系
(1) 1979 年苏联入侵_________,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的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着手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2)1985 年以后,美苏关系走向缓和。
①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阿富汗
②1987 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 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裁军取得重要进展。
③苏联实行战略收缩,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___________。
④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两德统一
2.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原因
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___________”攻势。
②国内改革背离了___________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影响
①苏联解体,___________崩溃,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
②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_________趋势不可逆转。
和平演变
社会主义
两极格局
多极化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出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多极化是一个趋势,即世界是由多种力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它承认了世界的多样性。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与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维护了世界和平。
史料探究 释疑难
主题一 美苏冷战与两极格局(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史料一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终极性质是超级大国竞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美苏两国因为惧怕互相毁灭而努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直接军事冲突。它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争斗而不兵戎相见。仅就此而言,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探究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冷战的原因。
提示1: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美苏两分天下的框架;美苏实力势均力敌;二战后世界人民渴望和平;世界面临核恐怖的威胁。
史料二 战后初期(二战结束到50年代末)呈现出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政治、经济、军事的全面对峙。
——摘自赵立坤《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
探究2: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政治、经济、军事全面对峙的表现。
提示2: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与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的建立;经济上,马歇尔计划的提出与经济互助委员会的建立;军事上,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史料三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史料四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探究3:据史料三、四,我们该如何评价冷战?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3:坚持辩证的观点。消极:军备竞赛使美苏付出高昂代价;冷战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积极: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冷战客观上推动了科技发展。
【拓展】
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过程
(1)搭建框架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美苏大国划分战后势力范围的基本原则。
②美苏战后在此基础上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逐步形成。
(2)逐步成型:美国总统杜鲁门在1947年开始推行遏制苏联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美苏两极格局逐步形成。
(3)最终确立:针对美国先发制人的一系列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反击措施,从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到组建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2.两极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体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3.两极格局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
②为了在两极格局中取得优势地位,双方都注意发展经济,注意进行内部的改革和调整,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③为了发展自身的经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美苏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不结盟运动兴起并得到发展,第三世界崛起。
(2)消极影响
①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两强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③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④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主题二 多极化力量的成长与两极格局的瓦解(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史料五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探究4:根据史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和“一股股新的力量”分别指代什么。
提示4:新格局:多极化趋势。
新的力量: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的腾飞;俄罗斯的发展。
史料六 事件:1991年12月25日晚上19时,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即将来临之际,克里姆林宫顶上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子国旗徐徐下降。从此,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宣告终结。
原因:近来美国出版的《胜利——美国政府对苏联的秘密战略》一书,透露了美国政府曾采取攻心为上的软战争策略,动摇苏联领导人对自身制度的信心,成功地诱导了苏联的制度解体。
——《苏联解体与美国政府的秘密战略》
探究5:根据史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
提示5:原因:原有的苏联模式积弊太深;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影响: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使美国霸权地位得到加强;使苏联和东欧国家出现政局动荡。(答出两点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拓展】
1.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具体原因
①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强,在外交上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③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④中国的振兴,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⑤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2.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①和平过渡: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由长期冷战较量引起的。
②竞争过渡: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五个力量中心存在着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
③长期过渡: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复杂的过程。
(2)影响
①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
②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课程延伸 提素养
冷战的基本特征
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使冷战达到最高潮。美、苏双方在强硬对抗的同时,努力寻求妥协途径,避免危机升级冲突失控而引发战争。这两次危机的解决方式,凸显了冷战的基本特征,即冷战双方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特别是核武器竞赛的同时,又具有使美、苏两国之间始终避免兵戎相见的自我控制机制。
随堂训练 测达标
1.(2023·河南联考)有学者指出,美国资本对社会绝对支配权的占有造成了美国对外“为利润而生产”和“以利润为目的”的交往方式。二战后,苏联成为美国资本全球化道路上唯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为了清除这个“障碍”,美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采取了更加激进的手段。该学者认为(  )
A.美苏争霸的实质是争夺市场
B.经济因素助推两极格局形成
C.美苏两国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D.冷战阻断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B
解析:根据材料“二战后,苏联成为美国资本全球化道路上唯一的不可逾越的障碍,为了清除这个‘障碍’,美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采取了更加激进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资本在全球扩张中与苏联产生矛盾,并决定采取激进的政治手段解决,这说明美国资本在两极格局形成中的推动作用,B项正确;材料并未探讨美苏争霸的实质,排除A项;材料中的描述未反映出美苏矛盾不可调和,排除C项;冷战阻断了经济全球化进程,“阻断了”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3·江苏连云港)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主要表明(  )
A.“冷战”局面已经形成
B.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确立
C.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D.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
C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可知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C项正确;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发表,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这是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即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是美苏两极格局之后的事情,排除B项;战后世界经济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3·江苏徐州)1946年1月杜鲁门当面向国务卿贝尔纳斯表示对苏联在伊朗和土耳其的做法极度不满,并指责他对苏联不够“强硬”,表明美国要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他声称:“除非俄国碰到铁拳和强硬的抗议,另一次大战就可能发生……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这表明当时美国(  )
A.意图与苏联对抗
B.正式向苏联发起冷战
C.实行杜鲁门主义
D.竭力制止新大战爆发
A
解析: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46年(美苏)。据材料“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再作任何妥协……我已厌倦于笼络苏联人”,可知美国对于苏联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不再进行任何妥协,意图与苏联对抗,A项正确;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杜鲁门主义出台的时间是194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意图同苏联对抗,并不是制止新大战的爆发,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3·河南联考)如表可用来说明(  )
A.法国积极维护世界和平
B.美国军事力量衰落
C.中国与西方关系正常化
D.西方阵营出现分化
1959年 法国提议由美、英、法三国共同领导北约,美国拒绝
1964年 中法建立外交关系
1966年 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
D
解析:据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美。法国退出北约并与中国建交,说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D项正确;法国与中国建交以及退出北约等行动,是法国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并不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排除A项;法国意在摆脱美国的控制,保持独立,不能体现美国军事力量衰落,排除B项;法国与中国建交不能代表中国与西方关系正常化,排除C项。故选D项。
5.(2023·陕西咸阳)1969年,尼克松曾说:“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的同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这反映出(  )
A.中国已成为超级大国争夺的中心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多极化趋势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
D.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C
解析: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1969年美国总统认为在与苏联对峙中,需要改善与中国的对立关系。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同时美国的实力相对下降,因此美国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来对抗苏联,反映了多极化趋势影响了美国的对外政策,C项正确;冷战时期美苏争夺的中心是欧洲,排除A项;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B项;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仍然是两极格局,排除D项。故选C项。
6.(2023·湖南联考)1994年,第13次北约首脑会议批准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所有中东欧国家都可在自愿的基础上与北约建立和平伙伴关系。此后,一些未加入北约的东欧国家先后同北约签署了和平伙伴关系协定。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
A.两极对峙的局面日趋激化
B.冷战后欧洲的社会局势更加动荡
C.北约试图主导欧洲的发展
D.国际关系中的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D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坍塌。但是北约却积极同一些未加入北约的东欧国家签署和平伙伴关系协定,试图扩大自身实力,说明这一时期的冷战思维仍然存在,D项正确;此时两极格局已经瓦解,排除A项;冷战后,欧洲局势相对稳定,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冷战思维仍然存在,非北约试图主导欧洲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第八单元 第18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黑龙江双鸭山)1945年5月纳粹德国彻底垮台时,一场史无前例的难民危机紧接着席卷欧洲。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荷兰、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等国出于对纳粹的仇恨,以及实现总体上的非日耳曼化目标,纷纷驱逐和遣返德意志人。根据统计,在1945年—1950年,总计有超过1200万德意志人遭到驱逐,其中绝大部分作为难民来到德国的西方占领区,也就是后来的西德。这一难民潮( )
A.促进了东欧劳动力自由流动
B.加剧了西德与东欧的对峙
C.推动了联邦德国经济的重建
D.缓和了德国的民族矛盾
2.(2023·广西钦州)二战后,苏联在国内广泛报道美国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更在所有有色人种居住的地方进行宣传”。1955年,美国新闻署发起了一场由黑人演员组成的歌剧国际巡演活动,后来又资助黑人篮球高手、田径明星、艺术家进行国际巡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
A.美苏对峙重心逐渐发生变化
B.文化宣传成为冷战主要手段
C.两极格局下紧张与缓和并存
D.两国利用舆论谋取战略优势
3.(2023·河南洛阳)早在1944年,罗斯福就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的演讲中提及,(美国)“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杜鲁门则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而苏联在战后则以保卫国家安全特别是其西部边界的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将本国西部边界大大向西推移,并在东欧建立“安全带”。这表明( )
A.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建立
B.欧洲成为美苏争夺的核心地区
C.冷战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动荡
D.美苏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凸显
4.(2023·江苏联考)1947年6月,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召开,苏联的态度出现了重大变化。该变化表明冷战的态势是( )
时间 态度 理由
6月22日 同意出席并动员东欧盟国出席 希望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重提德国的赔偿问题
7月8日 退出会议并要求东欧盟国拒绝参加 该计划会导致西方势力渗入东欧,使欧洲在经济政治上依附于美国并建立一个反对苏联的集团
8月6日 与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组成对抗西方的利益集团,加强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巩固与东欧的经济关系
A.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组织控制
B.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C.正在朝着集团对抗的方向发展
D.苏联最终确定冷战对抗的政策
5.195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上台后,积极推进以法国为主导的欧洲联合,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还实行“非殖民化”政策。戴高乐推出这些举措意在( )
A.主导欧洲大陆秩序
B.谋求世界大国地位
C.化解欧洲各国矛盾
D.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6.(2023·广东统考)“冷战”结束后,《京都议定书》《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等全球性国际制度在美国反对的情况下,仍然成功建立起来。“冷战”后国际制度的形成不由美国所愿,说明了( )
A.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整体实力下降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再依赖美国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国对一些国际事务已经不再感兴趣
7.(2023·山东临沂)1963年,法国不顾美国的反对,拒绝了由美、苏、英发起并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次年,法国人在撒哈拉沙漠成功引爆了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并逐渐建立起独立的核攻击力量。法国此举( )
A.表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已基本瓦解
B.加速了西欧国家的一体化进程
C.意在建立捍卫国家利益的武装力量
D.扩大了世界爆发核大战的风险
8.(2023·河南洛阳)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先后建立了“统一基金”“信贷清理资金”,制订了“共同振兴东部计划”,通过了“投资补贴法”等对东德地区进行大量经济扶持。但在柏林墙倒塌30年之际,德国社会仍有两幅“面孔”:原西德各州的繁荣和东德各州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德国( )
A.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
B.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依旧明显
C.再次面临严峻的分裂危机
D.统一后的融合之路艰辛漫长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至8月4日,公路和水路交通也被彻底封锁,西柏林250万居民和西方占领军的生活面临严重困难。这也是冷战进行以来美苏之间的第一次直接对抗,形成了战后东西方之间的第一次冷战高潮。1949年5月12日,苏联和西方三国同时解除封锁和反封锁。5月23日到6月20日,根据解除封锁的条件,四国外长会议在巴黎举行讨论德国问题的会议。然而,会议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摘编自陈开仁《冷战——实力与谋略的较量》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缘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采取冷战“攻势”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次“直接对抗”事件的名称及其主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冷战下国际关系的认识。
二、能力提升
10. (2023·湖北高考)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
货款国别 法国 荷兰 南斯拉夫 智利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麦 伊朗 卢森堡 墨西哥 波兰 巴西
申请额 5.0 5.35 5.0 0.4 3.5 0.5 2.5 0.2 2.09 6.0 1.0
批准额 2.5 1.95 0 0.16 0 0.4 0 0.12 0.341 0 0.75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11.(2023·全国甲卷)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
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
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
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
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
12. (2023·山东高考)下图为1949—1985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
B.对外战争的频度烈度
C.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
D.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
13.(2022·广东高考)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意在( )
A.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B.联合欧洲消除滞胀危机
C.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
D.加大与苏联对抗的强度
14.(2023·江苏镇江)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中后期美俄(苏)关系大事记
1941年  6月德国进攻苏联;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2年  美苏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5年  美苏参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规划战后国际秩序。
1947年  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提出马歇尔计划,次年实施。
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并于1949成立经互会。
1949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立。
1955年  以苏联为首“华约”成立。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并解决。
197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
1987年  美苏签署《关于削减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次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第八单元 第18课
一、素养达标
1.(2023·黑龙江双鸭山)1945年5月纳粹德国彻底垮台时,一场史无前例的难民危机紧接着席卷欧洲。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荷兰、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等国出于对纳粹的仇恨,以及实现总体上的非日耳曼化目标,纷纷驱逐和遣返德意志人。根据统计,在1945年—1950年,总计有超过1200万德意志人遭到驱逐,其中绝大部分作为难民来到德国的西方占领区,也就是后来的西德。这一难民潮( C )
A.促进了东欧劳动力自由流动
B.加剧了西德与东欧的对峙
C.推动了联邦德国经济的重建
D.缓和了德国的民族矛盾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大量德意志人进入西德能够为西德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实际上有利于西德战后的经济重建,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德意志人的驱逐,不是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西德与东欧对峙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矛盾应该是德意志人与东欧诸国的矛盾,不是德国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广西钦州)二战后,苏联在国内广泛报道美国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更在所有有色人种居住的地方进行宣传”。1955年,美国新闻署发起了一场由黑人演员组成的歌剧国际巡演活动,后来又资助黑人篮球高手、田径明星、艺术家进行国际巡演。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D )
A.美苏对峙重心逐渐发生变化
B.文化宣传成为冷战主要手段
C.两极格局下紧张与缓和并存
D.两国利用舆论谋取战略优势
解析:据题干“苏联在国内广泛报道美国的种族歧视和隔离”“美国新闻署发起了一场由黑人演员组成的歌剧国际巡演活动,后来又资助黑人篮球高手、田径明星、艺术家进行国际巡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开始冷战,材料反映的是美苏在文化领域的冷战,两国利用舆论谋取战略优势,D项正确;二战后,美苏在政治、经济、军事、地缘、文化等多方面冷战对峙,材料是美苏在文化领域的冷战,不能说明美苏对峙重心发生变化,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其他冷战手段,无法体现文化宣传是冷战主要手段,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美苏关系的缓和,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3·河南洛阳)早在1944年,罗斯福就在美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的演讲中提及,(美国)“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杜鲁门则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而苏联在战后则以保卫国家安全特别是其西部边界的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将本国西部边界大大向西推移,并在东欧建立“安全带”。这表明( D )
A.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建立
B.欧洲成为美苏争夺的核心地区
C.冷战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动荡
D.美苏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凸显
解析:材料“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苏联在战后则以保卫国家安全特别是其西部边界的安全作为第一要务,将本国西部边界大大向西推移”反映的是二战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与苏联保障国家安全战略发生矛盾,即美苏在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凸显,D项正确;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是在20世纪50年代,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欧洲的争夺,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美苏之间的国家利益矛盾,非冷战加剧国际局势动荡,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3·江苏联考)1947年6月,讨论马歇尔计划的巴黎会议召开,苏联的态度出现了重大变化。该变化表明冷战的态势是( C )
时间 态度 理由
6月22日 同意出席并动员东欧盟国出席 希望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重提德国的赔偿问题
7月8日 退出会议并要求东欧盟国拒绝参加 该计划会导致西方势力渗入东欧,使欧洲在经济政治上依附于美国并建立一个反对苏联的集团
8月6日 与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组成对抗西方的利益集团,加强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巩固与东欧的经济关系
A.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组织控制
B.欧洲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C.正在朝着集团对抗的方向发展
D.苏联最终确定冷战对抗的政策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47年,苏联从同意并动员东欧盟国参与马歇尔计划到带领东欧盟国退出巴黎会议,再到与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该变化表明冷战发展到经济领域,正在朝着集团对抗的方向发展,C项正确;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组织控制只是部分信息,并非材料主旨,排除A项;据所学,直到1955年华约成立,欧洲才形成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冷战的发展而非苏联冷战对抗政策的最终确定,排除D项。故选C项。
5.1958年,法国总统戴高乐上台后,积极推进以法国为主导的欧洲联合,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还实行“非殖民化”政策。戴高乐推出这些举措意在( B )
A.主导欧洲大陆秩序
B.谋求世界大国地位
C.化解欧洲各国矛盾
D.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戴高乐积极推进以法国为主导的欧洲联合,在两极格局的对峙之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调整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以及第三世界的关系,目的是谋求世界大国地位,B项正确;据材料“推进以法国为主导的欧洲联合”可见,戴高乐主张建立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想要主导欧洲大陆秩序,但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内容,不能涵盖材料中的所有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说的是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没有涉及化解欧洲各国矛盾,排除C项;戴高乐推出这些举措有利于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但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3·广东统考)“冷战”结束后,《京都议定书》《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等全球性国际制度在美国反对的情况下,仍然成功建立起来。“冷战”后国际制度的形成不由美国所愿,说明了( C )
A.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整体实力下降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再依赖美国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国对一些国际事务已经不再感兴趣
解析:根据材料“‘冷战’结束后,《京都议定书》《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等全球性国际制度在美国反对的情况下,仍然成功建立起来”可知,“冷战”结束以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局面,C项正确;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仍然是超级大国,整体实力并未下降,排除A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再依赖美国,“完全”一词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B项;美国对一些国际事务已经不再感兴趣,与历史史实不符,美国仍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3·山东临沂)1963年,法国不顾美国的反对,拒绝了由美、苏、英发起并签署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次年,法国人在撒哈拉沙漠成功引爆了他们的第一颗原子弹,并逐渐建立起独立的核攻击力量。法国此举( C )
A.表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已基本瓦解
B.加速了西欧国家的一体化进程
C.意在建立捍卫国家利益的武装力量
D.扩大了世界爆发核大战的风险
解析:20世纪60年代,法国摆脱美苏英的阻挠成为核大国,意在对抗美苏的控制与威胁,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C项正确;A项不符合历史事实,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没有瓦解,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西欧一体化,排除B项;美苏对抗扩大了爆发核大战的风险,并不是法国,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河南洛阳)两德统一后,德国政府先后建立了“统一基金”“信贷清理资金”,制订了“共同振兴东部计划”,通过了“投资补贴法”等对东德地区进行大量经济扶持。但在柏林墙倒塌30年之际,德国社会仍有两幅“面孔”:原西德各州的繁荣和东德各州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德国( D )
A.贫富差距加剧了社会矛盾
B.东西部之间的差距依旧明显
C.再次面临严峻的分裂危机
D.统一后的融合之路艰辛漫长
解析:根据材料“在柏林墙倒塌30年之际,德国社会仍有两幅‘面孔’:原西德各州的繁荣和东德各州的萧条形成鲜明对比”结合所学可知,1989年柏林墙拆除,随后两德统一,但统一了将近30年的原东西德地区经济差距依然巨大,说明统一后德国在缩小东西部贫富差距、真正实现民族融合等方面仍然任重而道远,D项正确;贫富差距、东西部之间的差距是材料的表象,但材料强调的是统一后德国融合道路的艰难,排除A、B两项;统一后的德国并未出现分裂危机,排除C项。故选D项。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 至8月4日,公路和水路交通也被彻底封锁,西柏林250万居民和西方占领军的生活面临严重困难。这也是冷战进行以来美苏之间的第一次直接对抗,形成了战后东西方之间的第一次冷战高潮。1949年5月12日,苏联和西方三国同时解除封锁和反封锁。5月23日到6月20日,根据解除封锁的条件,四国外长会议在巴黎举行讨论德国问题的会议。然而,会议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摘编自陈开仁《冷战——实力与谋略的较量》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缘由,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采取冷战“攻势”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次“直接对抗”事件的名称及其主要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冷战下国际关系的认识。
答案:(1)缘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表现: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名称:柏林危机。影响:德国分裂;苏联与西方、东欧与西欧之间的冷战态势更为加强;对战后欧洲和整个国际局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认识: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原则精神;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解析:(1)缘由:根据材料一“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得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根据材料一“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得出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等方面回答。
(2)名称:根据材料二“这也是冷战进行以来美苏之间的第一次直接对抗,形成了战后东西方之间的第一次冷战高潮”可知,“直接对抗”事件的名称是柏林危机。影响:根据材料二“形成了战后东西方之间的第一次冷战高潮”和结合所学可从德国分裂;苏联与西方、东欧与西欧之间的冷战态势更为加强;对战后欧洲和整个国际局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3)认识:本小问属于开放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原则精神;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符合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有利于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能力提升
10. (2023·湖北高考)1946年6月25日,世界银行正式营业。截至1949年6月底,银行资产约为20.73亿美元,贷款审批情况如下表(单位:亿美元),这反映二战后初期世界银行( C )
货款国别 法国 荷兰 南斯拉夫 智利 捷克斯洛伐克 丹麦 伊朗 卢森堡 墨西哥 波兰 巴西
申请额 5.0 5.35 5.0 0.4 3.5 0.5 2.5 0.2 2.09 6.0 1.0
批准额 2.5 1.95 0 0.16 0 0.4 0 0.12 0.341 0 0.75
A.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贷款对象集中于不发达国家
C.决策行为受到冷战影响
D.推动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形成
解析:据表格可知,申请世界银行贷款的国家很多,但是得到批准的基本是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的贷款为0,结合题干时间二战结束后初期,说明世界银行决策行为受到冷战思维影响,C项正确,排除B项;墨西哥、巴西等国不属于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范围,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2023·全国甲卷)1952年,美国对菲律宾启动了蔬菜种子项目,次年升级为“民主种子”项目,该项目将募集或低价购买的蔬菜种子在菲律宾农村分发并给予种植指导,同时将西方观念传播给受助的菲律宾民众。美国“民主种子”项目的实施( D )
A.反映两极格局形成后美苏对抗的升级
B.旨在促进菲律宾经济发展与观念变革
C.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
D.凸显了对第三世界地区的宣传与争夺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美国该项目在分发种子的同时把西方的观念传播给受助的民众,可以看出美国注重西方观念的宣传,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极格局,加强对第三世界地区的争夺,包括意识形态领域的宣传,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和宣传,仍然属于冷战,美苏对抗并没有升级,排除A项;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是为了宣传西方观念,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排除B项;美国对菲律宾的援助是为了宣传西方观念,壮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不利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排除C项。故选D项。
12. (2023·山东高考)下图为1949—1985财政年度美国联邦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
A.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
B.对外战争的频度烈度
C.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
D.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
解析: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1949—1985年(美国)。据图可知,美国政府研发投资中用于国防研究的占比在1949至1985年有一定波动,20世纪60年代以前占比较高,1961至1977年基本处于较低状态,77年以后又处在上升趋势。据所学可知,美国在1961—1975年处于越战期间,需长期支付军费,20世纪70年代经济遇到严重困难,因此政府研发投资用于国防研究比重下降,A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在题干涉及时间内,美国对外战争基本没有明显变化,而且60、70年代美国在发动越南战争,此时对外战争较之之前频度烈度有所增加,而题干中70年代美国国防研究占比下降,不符逻辑,排除B项;在题干涉及时间段内,美国并非一直都面临国际科技竞争的压力,主要是在70年代以来,而题干涉及时间还包括70年代以前,排除C项;美国政府外交战略的调整主要基于本国综合国力的变化,与题干中美国国防研究占比变化没有必然的关联性,排除D项,故选A项。
13.(2022·广东高考)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说:“欧洲今天已比较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维持下去了,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意在( C )
A.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B.联合欧洲消除滞胀危机
C.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
D.加大与苏联对抗的强度
解析: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促进了欧洲的发展壮大,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材料中尼克松强调“建立更平衡的联合和更名副其实的伙伴关系是符合美国利益的”,意在调整与西欧国家关系,这符合美国的现实利益需求,故C项正确;1971年,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后,主要国家货币与美元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解体,排除A项;1973年,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滞胀危机,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美国对抗苏联的强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4.(2023·江苏镇江)阅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中后期美俄(苏)关系大事记
1941年  6月德国进攻苏联;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1942年  美苏等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5年  美苏参加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规划战后国际秩序。
1947年  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提出马歇尔计划,次年实施。
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并于1949成立经互会。
1949年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成立。
1955年  以苏联为首“华约”成立。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并解决。
1979年  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实施“战略防御计划”。
1987年  美苏签署《关于削减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次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根据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历程。
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差异,逐渐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立。美苏之间的对立体现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政治上,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而苏联则组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上,美国提出了马歇尔计划,意图通过扶持西欧来遏制苏联,而苏联则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在军事上,美国于1949年组建了北约,苏联于1955年组建了华约组织。最终形成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题。本题为开放题,没有固定答案。如选择1947年和1949年的相关信息可总结论题为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历程。根据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提出的相关措施进行论述,言之有理即可。从其他角度总结论题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