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最是怀古诉慨叹,万般豪情竞风流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联读
任务情境
近期,电视台推出“宋代最具豪气偶像”评选栏目,经过上一轮的投票评选,一中学生参选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东坡组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稼轩组脱颖而出。今天,节目组特邀一中选手们一起来到了最后的现场决赛环节。
学习目标
1.诵读品味诗词,感受豪放派的词风、词韵。
2.鉴赏词中的英雄形象,探究词人的豪放之情。
3.感悟词中的怀古之叹,领会两种豪情的差异。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环节一:深情诵读含豪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诵读篇目:
易错读音:
注意语调
(升调↗ 降调↘):
读出情感:
纶guān 樯橹qiáng lǔ 还huán酹lèi
诵读任务卡1
划分节奏:
把握重音: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诵读篇目:
易错读音:
注意语调
(升调↗ 降调↘):
读出情感:
胥xū 佛bì狸祠cí
诵读任务卡2
划分节奏:
把握重音:
环节一:深情诵读含豪情
“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李贽
题目:
在两首词中,苏轼和辛弃疾分别借助哪些英雄人物来抒豪情的?用意是什么呢?
环节二:英雄之姿展豪情
(评选标准) 自我展示大PK
提问大PK
流程 示例: 人物:刘裕 事迹: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北伐壮举 用意:向往英雄业绩 示例:
我是东坡组,我想向你方 提问,我的问题是:
得分项说明: 重点关注 : 1.分析是否有理有据; 2.用意概括是否准确。 重点关注:
1.提问内容必须紧扣题目;
2.双方均可提问,回答错误或回答不出扣一分。
英雄人物 事迹 用意
周瑜 年轻有为、幸福美满、英姿 勃发、儒将风度;赤壁之战。指挥若定,建功立业。 羡慕英雄,
借古伤己
孙权 大败曹军,建立东吴 叹英雄难觅
刘裕 驰骋疆场,北伐壮举 向往英雄业绩
霍去病 北击匈奴,“封狼居胥”
廉颇 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愿为国效命; 遭遇谗言,终未被起用 自比、自伤
借古伤己的背后是他们仰慕英雄,心怀壮志。于乱世中,寻得志同道合,“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铁骨铮铮,心怀家国,真可谓文人之大豪情!
苏词是一种天趣独到的超逸旷达之怀,
辛词是一种英雄豪杰、忠义奋发之气。
——叶嘉莹
苏轼的“三起三落”:
22岁,科举考试,名震京师;
44岁,“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50岁,新法被废,东山再起,升为正三品官员;
司马光政见不合,请辞外放;
56岁,再回朝廷,频繁调动;
58岁,一贬再贬,远到儋州。
辛弃疾一生的起落:
22岁,崭露头角,步入仕途
40岁,谗言陷害,罢官归隐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65岁,被韩侂胄起用,任京知府,不久再次被罢官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临终前仍喊着:“杀贼!杀贼!”
环节三:怀古之叹明豪情
(1)我更喜欢苏轼的豪情,因为他的“ ”让我读到了 。
(2)我更喜欢辛弃疾的豪情,因为他的“ ”让我读到了 。
“我为词人来代言”文字展评:
节目组委会写给苏轼、辛弃疾: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此时的苏轼在江风、明月中举杯逍遥,在对比失望中暂时解脱,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自我宽慰,所以,苏轼的豪情是一种在参透了“人生如梦”的孤独之后坦然面对生活的乐观,是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身处逆境的超脱!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他亲历着金兵南下的铁蹄,叹息着南宋统治者的偏安一隅,经历着南渡的狼狈不堪。所以,辛弃疾的豪情,是一滴滴奔赴沙场,渴望报国的热泪,是一声声竭力呼喊,无奈遗憾的叹息,是一次次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悲愤!
课后作业:
以“我看宋词中的豪放”为主题,写一则300字的文学短评。
文学短评的写作要求
基本要求: 有观点 有聚焦 有论证 有客观依据 依托文本
评论视角: 比较视角 文学史视角 社会视角 历史视角 ……
文学短评的基本元素: 语言 结构 艺术手法 形象、意象 主题思想、风格
常见短评误区: 无评 错评 浅评 散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