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那树(讲)-2015届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学案(提升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那树(讲)-2015届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学案(提升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5-26 07:0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生命的思考
第10课 那树
【学习要点】
托物寓意,意蕴深刻。
☆课堂探讨☆
要点一:托物寓意,意蕴深刻。
【探究活动】托物寓意,意蕴深刻。
【教师释疑】
“托物寓意法”是指在构思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见景生情,托物寄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揭示事物寓偶然于必然的主题。
注意:托物言志不是托物寓意
“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都是托物,不同在于“寓意”和“言志”。“托物寓意”包括了“托物言志”。也就是说,“托物言志”可以说成是“托物寓意”,而 “托物寓意”却不可以说成是“托物言志”。当诗文中所托之物表达作者某种情怀、某种志向时,用“托物言志”是恰当的。如果所托之物表达的是其他意思,如赞美、批判之类,而没有涉及作者的志向时,用“托物寓意”好一些。
【讨论明确】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的古诗 (4分)
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② 蓬蒿:两种野草。 ③ 直待:直等到。
④ 凌云:高耸入云。 ⑤始道:才说。
【小题1】诗的首句是抓住小松的哪两个特点来写的?(2 分)
【小题2】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寓意,请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2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习要点】
托物寓意,意蕴深刻。
☆课堂探讨☆
要点一:托物寓意,意蕴深刻。
【探究活动】托物寓意,意蕴深刻。
【教师释疑】
“托物寓意法”是指在构思文章时,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展开联想和想象,见景生情,托物寄意,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意蕴,揭示事物寓偶然于必然的主题。
注意:托物言志不是托物寓意
“托物言志”是把自己的志趣、志向寄托在对某种物的记叙、描写之中。比如“爱莲说”。“托物寓意”是把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出来。都是托物,不同在于“寓意”和“言志”。“托物寓意”包括了“托物言志”。也就是说,“托物言志”可以说成是“托物寓意”,而“托物寓意”却不可以说成是“托物言志”。当诗文中所托之物表达作者某种情怀、某种志向时,用“托物言志”是恰当的。如果所托之物表达的是其他意思,如赞美、批判之类,而没有涉及作者的志向时,用“托物寓意”好一些。
【讨论明确】
手法独特,言近旨远,作者借写老树有益于人类却被人类伐倒的遭遇,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含蓄隽永,意味深长,托物寓意手法的运用,使文章既有形象性,又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的古诗 (4分)
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①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② 蓬蒿:两种野草。 ③ 直待:直等到。
④ 凌云:高耸入云。 ⑤始道:才说。
【小题1】诗的首句是抓住小松的哪两个特点来写的?(2 分)
【答案】矮或小、刺头
考点: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这首诗借松写人,托物寓意,请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2分)
【答案】表达了对出身寒微的人在成才过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现的自信、坚强、勇敢精神的赞美之情,同时对那些目光短浅、不识人才、不关心人才成长的人发出深深的慨叹 。
考点: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