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 选必1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统编版 选必1 第一单元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2 17:3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的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授课人
课 题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的政治制度 授课学时 一课时
.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夏、商、西周三代的主要政治制度,从内外服制到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加强了对社会的治理,维护了统治。
时空观念 认识三代政治制度对后世政治制度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影响,建立起时空联系。
史料实证 通过提供的丰富史料,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探讨先秦政治制度的特点,在合作探究中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等素养。
历史解释 通过文物图片、地图、文字等史料,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出先秦政治制度、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中国人民的政治智慧,在对问题的思考与探究中引领学生正确看待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体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随时代与形势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的思想内核,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难点 把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
教学方法 主要以讲授法、合作探究法、任务驱动法、问题化设计、情景创设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历史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课件、新教材等
教 学 过 程(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结合疫情时期中国人表现出的团结协作、英勇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指出国人的家国情怀,引出本单元的内容并对单元内容进行概述,基于此开始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学习。 以热点问题切入,以聊天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任务驱动,突出重点。) 第一部分: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一部分: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一部分: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第二部分:秦朝的政治制度 第二部分:秦朝的政治制度 通过问题探究突破重难点 第二部分:秦朝的政治制度 课标解读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的政治制度 播放视频并设问:视频中为什么说启继承王位使邦国联盟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阐述:禅让制变成世袭制,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公天下变成家天下。这样禅让制作为部落向国家过渡阶段的政治制度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替代。禅让制作为部落向国家过渡阶段的政治制度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替代。 过渡:商代夏而立,进一步巩固了这种宗族关系为纽带的政治体制。 商朝的制度 设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内容说一说商朝实施了怎样的制度? 归纳:内服即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也就是所谓王畿。外服即诸侯所控制的地区。 展示材料并设问:通过材料可见夏商时期王朝与控制地区是怎样的关系? 材料:在夏商时代的方国、部落联盟里,附属国和夏商王朝之间基本上处于平等的联合状态。附属国是对旧有的方国氏族原地认定,并把它们纳入商王朝的统治之下。这些附属国它们有自己的国君、官吏、疆域。——摘自晃福林《夏商周社会史》 总结:结合材料可知夏商王朝与其所控制的地区实际是一种松散的联盟。内外服制使宗族政治制度有了进一步发展,但还不成熟。 过渡:正因为内外服制的不成熟,所以商朝最终被他的附属国所取代,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周朝建立。为了实现更加有效的管理,西周实行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宗法制。 西周的制度 1、分封制 展示材料要求学生归纳:分封制的特点 、内容 过渡:如何保持分封层次等级秩序的稳定性,需要建立一整套的法则,西周通过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确立了上下之间的服从关系,形成了严密的继承和服从原则,成为分封制的辅助。我们一起来看宗法制。 2、宗法制 展示宗法制示意图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其特征 过渡:商周政治体制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即“国人参政”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3. 西周原始民主的遗风:“国人参政” 展示材料并解读: 材料: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失天性。有君而为之贰(辅助即大臣),使师(教育)保(保护)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对民)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实质:君权尚未高度集中,是原始民主制与贵族政治的结合体 过渡:正因为统治集团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所以这种体制最终难以维系,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新的变化。 展示材料并设问:以下三则材料分别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政治现象? 材料: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 ——《战国策》 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僚制,最初建立就是在战国时期。 ——《中国政治制度史》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 ——《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归纳: 材料一:礼崩乐坏,分封制被破坏 材料二:官僚制出现 材料三:郡县制出现 结论: 宗族政治难以维系 血缘继承被打破 地方分权变成中央集权 过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分配被破坏,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呼之欲出。 秦朝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解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设置问题: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实现的? 1、皇帝制度 材料展示: 材料一:秦始皇头上戴的叫冕,他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上述三则材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那些特点? 归纳: 材料一:皇帝独尊 材料二:皇权至上(核心) 材料三:皇位世袭 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的主宰。 -----宗族集体统治变成个人独裁 三公九卿制 结合课本内容和示意图总结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归纳: 特点:1、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2、分工明确,行政效率高。 3、丞相位高权重。 4、新的较完备的官僚制度。 -------官僚制代替世袭制 郡县制 展示材料,进行分组讨论: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总结: 宗族集体统治 皇帝独裁 血缘亲疏层层分配 中央集权 世袭政治 官僚政治 过渡:以上三项制度共同构成了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然而,该制度的具体运行还需一套严密的制度规范,因此文书制度应运而生。 秦文书制度 学生思考进入本课的学习 阅读课本内容回答问题 学生结合史料经过分析得出问题答案 结合旧知及图片、材料展示进行思考 研读材料,回忆旧知,概括总结,提升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思考 研读史料,概括总结,提升认识。 研读史料,回顾旧知,概括总结, 阅读材料,提炼概括 结合老师所出示的示意图,回忆旧知。 结合老师所出示的示意图,回忆旧知。 做笔记,补充相关知识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提炼信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读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任务引领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使学习过程呈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 让学生对于先秦时期王权未高度集中这一特点进一步理解。 在具体任务引领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使学习过程呈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 通过多渠道理解概念,让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全面的认识 通过史料分析,分层次认识皇帝制度的特点,进而上升到对其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让学生了解周秦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认识制度的延续性,由此顺利突破本课难点。
课堂小结 思维导图的展示,学生清晰的理清本课的知识线索 让学生掌握知识导图的运用
习题巩固 1.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 ( C ) 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 B.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 C.具有血缘政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D.西周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方式 2.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治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A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标志着选官制度成熟 C.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D.有助于国家开疆拓土 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生掌握做选择题的技巧 很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可以有重点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知识升华,情感价值的培养 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张为的“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岳飞的“靖康耻, 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诗句让人们读起来不禁会热血沸腾,因为其中的每个字都包含着丹心报国的情怀,包含着平息战乱、追求国家统一并为此奋斗的精神。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解读材料。 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结合材料体会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随时代与形势发展而不断调整变化的思想内核,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布置作业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柳宗元《封建论》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对柳宗元的这句话予以评价。
板书设计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的政治制度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夏朝的世袭制 商朝的内外服制 周朝的制度 秦朝的政治制度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