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第五单元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4第五单元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26 08:1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1893.12.26——1976.9.9新中国的缔造者课标要求:
⑴了解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贡献;
⑵认识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的创新精神旧民主主义革命近80年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30年
1919-1949 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1949---1956年1956年以来毛泽东故居——湖南湘潭县韶山冲上屋场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一、立志改造社会、投身中国革命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925年秋1.毛泽东是在什么时候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
1920年夏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民族灾难依然深重;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先进分子受到启迪,看到希望。
2.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标志是什么?
参加中共一大,成为中共创始人之一
3、毛泽东树立的志向是什么?
 改造中国和世界 从某种程度上讲,每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是毛泽东同志的正确见解、是毛泽东同志的权威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也是因为毛泽东同志的权威性的领导,使党最终战胜了国内、外的强大敌人,夺取了全国政权。
     ——纪念毛泽东逝世30周年
1927-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面临哪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导致红军被迫长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陷入了绝境的危急关头;日本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和命运的抉择;探究:1927-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面临哪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二、毛泽东的伟大贡献 (一)新民革时期:探索革命道路 领导革命胜利毛泽东:开创中国革命新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背景:⑴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对农民问题的研究为他开辟革命新路奠定了理论基础。⑵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教训? )
⑶1927年八七会议上,提出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⑷1927年秋,领导秋收起义受挫二、毛泽东的伟大贡献 (一)新民革时期:探索革命道路 领导革命胜利毛泽东:开创中国革命新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形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具体表现:⑴实践上:A、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巩固并扩大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粉碎敌人“围剿等; ⑵理论上:毛泽东是如何在理论上科学阐释“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三大著作《井冈山的斗争》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大思想工农武装割据二、毛泽东的伟大贡献 (一)新民革时期:探索革命道路 领导革命胜利毛泽东:力挽狂澜,担负起领导全党摆脱危机的重任1、背景:毛泽东被排挤出党的领导队伍党中央王明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长征⑴原因:
⑵危害:2、具体表现:遵义会议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进入三人军事小组——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领导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革命转危为安二、毛泽东的伟大贡献 (一)新民革时期:探索革命道路 领导革命胜利毛泽东:实行战略转变,领导抗日战争具体表现:①革命实践方面:
A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改编红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抗击日寇
C取得平型关、百团大战等的胜利,成为中流砥柱②思想理论方面:A.进行理论探索,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著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②思想理论方面:A.进行理论探索,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著作)B.领导延安整风运动 内容:
作用:纠正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 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新民革在全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C.召开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影响:打败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胜利二、毛泽东的伟大贡献 (一)新民革时期:探索革命道路 领导革命胜利毛泽东:领导解放战争胜利,建立新中国具体表现:A.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确立和平建国方针
B.内战爆发后,领导解放战争,推翻国民政府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结束了……,
实现了……,
开辟了……,
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 1、领导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1956年)⑴背景:
⑵作为:二、毛泽东的伟大贡献A.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1949—1952)
B.实行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1953—1956)
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进行“一化三改造”;
1956年,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⑶影响: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建国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探索建设道路2.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 1976年)⑴背景:
⑵正确探索:二、毛泽东的伟大贡献A.经济上:发表《论十大关系》(1956年春)
内容:
意义:
B.政治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内容:
意义: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重点讨论的是经济问题
标志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探索初步形成正确思路重点讨论社会矛盾
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建国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探索建设道路2.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 1976年)⑴背景:
⑵正确探索:
⑶“左”的失误二、毛泽东的伟大贡献A.经济上:
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探索建设道路2.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 1976年)⑴背景:
⑵正确探索:
⑶“左”的失误二、毛泽东的伟大贡献A.经济上: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B.政治上:发动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使“左”倾错误发展到高峰,造成全国大动乱,给党、国家和社会带来建国后最严重的损失。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探索建设道路三、评价毛泽东三、评价毛泽东1、功绩:(1)领导党和人民找到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道路;
(2)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3)领导党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5)领导党和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6)为探索一条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努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三、评价毛泽东晚年“左”倾严重,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2、过失:3、总评: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功大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