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2023年同步练习卷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未晞 水中坻
溯洄 蒹葭
水之涘 水中沚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左右流之 寤寐求之
左右芼之 钟鼓乐之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左右流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辗转反侧/窥谷忘反
C.寤寐思服/乃悟前狼假寐
D.白露未已/惧其不已也
4.一词多义。
(1)好
①君子好逑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从
①溯洄从之
②从流飘荡
③隶而从者
5.填空。
(1)《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篇,包括 、 、 三部分。
(2)《诗经》多采用 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 、 、 的艺术手法。
(3)《诗经》多采用 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 的表达效果。
6.按要求默写填空。
(1)《关雎》中描写君子产生追求淑女愿望的句子是“ ”。
(2)《关雎》中描写君子想象求得淑女后欢乐的句子是“ ”和“ ”。
(3)古诗常常会成为现代歌词作者的灵感之源。比如歌曲《在水一方》中的“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就化用了《诗经 蒹葭》中的“ , ”这两句诗。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子衿《诗经》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②。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③?
青青子佩④,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⑤,在城阙兮⑥。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子:诗中女子的情人。衿:衣领。②悠悠:忧思貌。③宁不:犹何不。嗣:《释文》引《韩诗》作“贻”,寄也。“音”谓信息。④佩:指佩玉的绶带。⑤挑、达:往来貌。⑥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是男女惯常幽会的地方。
(1)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2)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大致意思。
这是一首写 的诗。
(3)与《关雎》比较,本诗主人公心情有何不同?
8.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9.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蒹葭》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宛在水中沚。
(1)诗歌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写起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的三章只是通过一字之易,一韵之转,其他内容基本一致
1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无衣
诗经 秦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注释:袍:长衣;泽:同“襗”,内衣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激昂慷慨、同仇敌忾的战歌,秦军战士出征前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B.首章结句“与子同仇”,表明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一致对外、共御外侮。
C.第二章结句“与子偕作”,没有表明他们共同行动,同生共死。
D.第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表明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无衣》使用了赋和重章叠唱的手法。
B.本诗采用虚写手法来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
C.重章叠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
D.排比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静女
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姝:美丽。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犹豫徘徊。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⑦说怿(yuè yì),确实。⑩异:特殊。
【提示】《静女》选自《诗经 邶风》。邶风,是邶国(今河南淇县以北至汤阴县一带)境内流行于民间的一首歌谣。少男少女相约幽会,献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烂漫勾画得栩栩如生。青春年少。充满活力,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言喻、动人心魄的美。两心相许,两情相会,物因人美,爱人及物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2)“说怿女美”,这里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
六、文言文阅读
13.按要求(用原文中相关语句或自己的话)概括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1)根据《桃花源记》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源,就“ ”。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 。离开桃花源时,他“ ”,但再来寻找时还是“ ”。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
①《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②
(3)评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大业中,突厥围炀帝雁门,炀帝从围中以木系诏书,募①兵赴援。太宗时年十六,往应募,隶②将军云定兴,谓定兴曰:“虏敢围吾天子者,以为无援故也。今宜先后③吾军为数十里,使其昼见旌旗,夜闻钲鼓,则可不击而走之。不然,知我虚实,突厥候骑见其军来不绝,果驰告始毕可汗曰:“救兵大至矣!”遂引去。
(节选自《新唐书 太宗本纪》)
【注释】①募:招募。②隶:隶属。③先后:将……前后排列。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15.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谈谈你的理解。
七、作文
16.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就此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①题目自拟;
②600字以上;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等信息。
17.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600字。
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中驾驶小船,船上坐着一个哲学家。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得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生命。“”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刚说完这句话,风把船吹翻了;“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2023年同步练习卷(4)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答案:
xī;chí;jiā;zhǐ
2.【解答】句意:那美丽贤淑的女子。窈窕:美丽贤淑;
句意:是君子的好配偶。逑:配偶;
句意:从左到右去捞它。流:捞;
句意:比喻迫切地希望得到某种事物。寤:日日;
句意:从左到右去拔它。芼:拔;
句意:敲起钟鼓来取悦她。乐:取悦;
句意:那道路坎坷又艰难。跻:艰难;
句意:那道路弯曲又艰险。右:艰险。
答案:
美丽贤淑;
配偶;
捞;
日日;
拔;
取悦;
艰难;
艰险。
3.【解答】A.不同,向左;
B.不同,反复/返回;
C.相同,睡觉;
D.不同,蒸发/停止。
故选:C。
4.【解答】(1)①句意:君子的佳偶。好:佳。
②句意: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好:爱好。
(2)①句意:逆着流水去找她。从:追寻。
②句意:随着江流漂荡。从:随。
③句意:跟着同去的。从:跟从。
答案:
(1)①佳
②爱好
(2)①追寻
②随
③跟从
5.【解答】答案:
(1)诗经 305 雅
(2)重章叠句 赋 兴
(3)重章叠句 回环往复
6.【解答】答案: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注意“窈窕”的书写)
(2)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3)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7.【解答】(1)本题考查诗句的意思。纵:纵然,指凡人成不了神仙之意,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概括。《子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每章四句,描写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就是想看见心上人的踪影,她便觉得如隔三月,充分描写了女子单相思的心理活动,而且意境很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描写相思之情的经典作品。
(3)本题考查诗歌的比较理解。本诗的第三章点明地点,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
(1)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这样断绝音信了吗?
(2)一个女子思念情人。
(3)本诗:心情烦乱、相思难谴、爱恋与渴望。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你难道就不给我寄传音讯?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难道你就不能到我这来吗?
走来走去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观楼上,好像有几个月那么长!
8.【解答】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语句的解释,解答时需要回顾所学。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意思是: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
重点词有: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指所思慕的对象。
(2)此题考查句意理解、赏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A.正确。
B.正确。
C.正确。
D.有误,但并没有体现主人公绝望的情绪。
故选:D。
答案:
(1)主人公追寻的那个人,在河的那一边。
(2)D。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就在河水那一方,道路险阻又太长,仿佛在那水中央,清晨露水未曾干?就在河岸那一边,道路险阻攀登难,仿佛就在水中滩,早晨露水未全收?就在水边那一头,道路险阻曲难求,仿佛就在水中洲。
9.【解答】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堂握,首先要了解诗文大意。
答案:
《蒹葭》讲述了一个男子寻找或追求他的心上人的故事。在芳草鲜美,居住着一位美丽的姑娘,来向她表达心中的爱慕,对他进行了种种考验,用真诚的行动和深情的歌声。
10.【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诗句的赏析。“蒹葭苍苍。“蒹葭”和“白露”是秋天之景、凄凉之感,侧面烘托主人公虚幻的爱。
(2)本题考查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含蓄美,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到“在水之湄”,从“宛在水中央”,再到“宛在水中沚”,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到“道阻且跻”,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
答案:
(1)这句话以“蒹葭”起兴,既点明了时节和环境,描绘了一幅萧瑟冷寂的晚秋图,烘托了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2)这首诗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译文:
河边芦苇青苍苍。我所说的那个人。逆着流水去找她。顺着流水去找她。
河边芦苇密又繁。我所说的那个人。逆着流水去找她。顺着流水去找她。
河边芦苇密稠稠。我所说的那个人。逆着流水去找她。顺着流水去找她。
11.【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
ABD.正确。
C.有误,二章结句“与子偕作”,这才是行动的开始,同生共死”表述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
ACD.正确。
B.有误,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来表现战士们的爱国感情。
故选:B。
答案:
(1)C
(2)B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修整我那戈与矛。谁说我们没衣穿。君王发兵去交战,出发与你在一起?与你同穿那战裙,修整甲胄与刀兵。
12.【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人物的情感的理解。“搔首踟蹰”意思是抓耳又挠腮,搔首踟蹰”虽描写的是人物外在的动作,很好地刻划了人物的焦灼,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一位恋慕至深。
(2)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说怿女美”意思是爱它颜色真鲜艳,富于感彩,爱人及物,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赠他彤管的姑娘的爱慕之情。
答案:
(1)表现了“我”焦灼、紧张的心情。
(2)不是,“说怿女美”中的“女”一语双关,又指“静女”,表面上是说喜爱彤管。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急得抓耳又挠腮,送我一枝红彤管,爱它颜色真鲜艳,荑草美好又珍异,美人相赠厚情意。
六、文言文阅读
13.【解答】(1)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
好奇心使其“欲穷其林”;桃花源中男耕女织生活自由自在是“怡然自乐”;但最终在没找到去桃花源的路是“不复得路”。
(2)①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本题要求找出暗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语句,渔人迷路的句子“缘溪行;渔人再寻,遂迷;后人没有再谈论关于桃花源的消息。
②本题考查思想情感的理解。文中第二段“土地平旷。有良田、桑竹之属,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悉如外人”“黄发垂髫。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没有战乱,宁静淳朴。
(3)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渔人形象,好奇心强,被桃花林的美景所吸引,一心想“欲穷其林”探究个明白,敢于冒险,按说渔人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了,泛舟归家,山上有小洞口。渔人的探索欲又被调动起来,登岸径直奔向山洞,富有冒险精神,城府颇深,隐藏了自己的本性。他赢得了人们的信任;言而无信。善良的桃源人希望渔人可以保守桃园的秘密,可谓是一位言而无信的小人,世俗庸人,利欲熏心的渔人迫不及待将自己的经历报告给太守。“及郡下,说如此”,可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答案:
(1)欲穷其林;怡然自乐;不复得路。
(2)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②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3)《桃花源记》中的渔人敏感多思、好奇心强、敢于冒险、城府颇深,是一个世俗庸人。
14.【解答】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结合“虏敢围吾天子者。今宜先后吾军为数十里,夜闻钲鼓,则可不击而走之,知我虚实,唐太宗有勇有谋、积极进取。
答案:
唐太宗是一个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15.【解答】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前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桃花源中的人们不想让外面的人打破他们宁静而美好的生活。
答案:
不希望外界的人来打扰他们和平稳定的生活。
七、作文
16.【解答】
责任与担当
——《红海行动》观后感
《红海行动》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我国海军蛟龙突击队解救索马里人质后,在返航途中遇到非洲北部某国发生政变。在执行任务期间。
这部电影上映以来得到广泛好评,没有把中国海军塑造得过于理想化,蛟龙突击队的八个成员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会受伤,危险关头也会感到害怕,同时也更让人心疼、与恐怖组织作抗争的过程中展现了中国军人“宁舍此生。他们都是一个个普通的中国海军。回想之前的《战狼2》,同样大受好评,告诉观众,中国军人是中国人强大的后盾,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同时,在蛟龙突击队成功解救人质后,本来可以顺利返回,蛟龙突击队毅然决定深入敌后。这是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同时我也在思考,也就二十几岁的样子,就像习总书记所说的“青年兴则国家兴。”我们作为青年人应不辱使命、有本领,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坚力量。
17.【解答】
实践出真知
今天,目光无意间落在了这样一句话上:“不下水;不扬帆。”
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妈妈以前给我讲的小故事,从小读过不少兵书,但缺少实战经验,可赵王听信谗言,结果赵括被秦兵用乱箭射死。
赵括“纸上谈兵”、缺乏实践而导致战败。居里夫人说过:“路要靠自己去走。”所以,必须要勇于尝试,才能获得宝贵的经验,如果只学而不练。
我不禁也想起了一个事例,可李四光却始终不相信,最终在山西大同附近找到了冰川遗迹、太行山等地发现了许多强有力的证据。这个例子同样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就不能推翻外国人的言论。
实践确实非常重要,通过做科学实验能够让我们更形象深刻地理解科学原理,我在家用了一根筷子、两条细线做了一个平衡模型,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
实践出真知、勇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