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主题训练-------华为之启示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4年,华为开发出无线3G分布式基站,成功打开海外通信市场。
2018年,随着公司蓬勃发展,华为确立新愿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2019年,美国禁止向华为出售相关技术和产品,试图剿灭茁壮成长的华为。而十年前,华为就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为此,子公司海思数千儿女,走上科技“长征”,为公司打造“备胎”。
近日,华为在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发布了超低功耗5G基站等新品,又一次走在世界的前列;华为在通信、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也让“智能世界”的愿景渐成现实。
假设你的人生际遇和2019年(含)之前的华为类似,请思考华为成长史给你的人生启示。
要求:整体把握材料,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8月30日,华为mate60、mate60pro手机发售引起世界轰动。面对美国不惜举全国之力并联合其他国家的打压,长达3年多的政治逼迫、技术封锁、芯片断供……华为依然绝不低头,独立研发,奋起直追。新款华为mate60、mate60pro手机一经问世,震惊全球——卫星电话、超可靠玄武架构、第二代昆仑玻璃、麒麟9000s国产芯片、鸿蒙4.0操作系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企业突破技术封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正是坚持独立自主的一种体现。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1年,华为凭借不俗的成绩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时,任正非发表了《华为的冬天》,他表示“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2019年5月16日,华为电信设备被禁。第二天华为旗下芯片公司海思总裁发表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宣布了任正非在15年前实施的“备胎”计划中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
请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观点鲜明,言必有据,运用合适的论述方法。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5月,特朗普政府以“安全问题”为由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这意味着美国公司将需要获得特殊许可才能向华为出售产品。在美国对华为实施禁令后,谷歌、微软等多家公司迫于压力停止向华为提供硬件及软件更新等相关服务,暂停与华为的部分合作。
2019年8月9日,华为正式发布自有操作系统鸿蒙OS,华为鸿蒙系统基于Linux进行开发,它的诞生绝不是“临时抱佛脚”,华为十年前就开始着手研发,如今这个隐藏多年的鸿蒙OS终面世,有望成为下一代最领先的操作系统。鸿蒙的正式发布,则让我们看到苹果新的强劲对手正在逐渐形成。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介绍,由华为独立打造的鸿蒙操作系统,将向全球开放源代码,让全球的开发力量参与进来,打造下一代最领先的操作系统。
以上材料,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展现了华为从2004年到2018、2019年乃至近日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华为在一步步变大变强中的经历与所做的决策。而写作任务中则由此及彼,借助“你的人生际遇和2019年(含)之前的华为类似”这一假设背景,要求我们思考华为成长史中蕴含的人生启示。对此,就要具体分析华为在2019年(含)之前的发展历程中,其所作的决策、应对危机时的态度体现了怎样的人生哲学。
首先,2004年展现了华为开发新产品,成功打开海外通信市场的经历,从华为开发出无线3G分布式基站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华为力求创新的科学精神,正是因为创新他们才能收获新的海外市场。同样,近日华为发布5G新产品,又一次走在世界前列,同样也得益于创新。而这对我们的启示则是,我们也要拥有创新精神,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因为,在这个日新月底的时代,墨守成规、不求创新,我们很有可能就会被时代浪潮淘汰。
而从华为2018年的新愿景中,我们可找到“万物互联”的关键词。人与人、国与国,从来不是一座“孤岛”,而是随时可能产生联系的主体。因此,身处智能时代的我们,不能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而是要在保持自我精神独立的同时,积极与外界沟通联系,关系他人、汲取新知。
2019年这一段,则展现了华为在面临美国技术封锁的时候,依靠居安思危思维找到了一条生路的经历。华为多年前已经做出过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并为此打造了“备胎芯片”。现在,海思将启用“备胎”计划,华为保密柜里的“备胎芯片”将全部转正。华为为什么如此牛?归根结底,是华为有忧患意识,能居安思危;更重要的是华为有自立自强,自主创新的精神,这才是能够不怕美国等西方国家封锁、封禁的“硬核”力量。而这也启示我们,要有独立自主、居安思危精神,只有在危机来临前做好准备,才能有临危不乱应对危机的底气。
写作时,可先对材料中华为的发展历程进行概括,然后具体选取其中一个要点展开对自己人生启示的分析,或按照一定的顺序分点陈述。比如,针对居安思危这一点,可以结合我们自己的人生发展历程,引出“祸福相依”的理论,从而说明我们在顺境时不能自满,而要居安思危,为未来可能产生的变局做好充分准备;也可以由此拓展开去,联系国家民族的兴亡盛衰来谈居安思危、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联系实际呼吁大家增加忧患意识,不断地提高自身自主创新的硬核实力。或者,也可以从华为自主创新、研发核心技术的角度,谈掌握核心技术才是硬道理,从而引出每个人也要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观点。此外,还可以结合材料第一、二段内容,探讨开放才会赢得长久发展,封闭打压只会限制发展的道理。
立意:
1.人要有远见,要有忧患意识。
2.自主创新才能走向自强。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4.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
2.例文:
少年心事当拏云,科技自立我自强
华为从“至暗时刻”中冲出层层封锁,突破一次次围堵,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退缩、不低头,终于迎来mate60、mate60pro手机的惊艳问世。这启示我们,要“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彰显不一样的精神。作为青年也当学华为精神,助科技自立,助国家自强。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们驾驭着中国巨轮,破浪而行,驶向伟大复兴的彼岸,华为如是,青年更应如是。
追风赶月,望尽平芜尽处。攀登科技高峰,自立自强最为关键。“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 自立自强,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顺应世界大势的必须。华为十年磨一剑,铸就了鸿蒙系统这柄利剑,熠熠生辉;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向荷兰购买专利时遭遇漫天要价,最终倒逼我们研究出新的四百多项专利来。核心技术求不来,买不来,唯有自主自强,独立研发,才能赢得未来。我辈青年,亦当树立自立自强之志,奋发勇为。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攀登科技高峰,在危机中育先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海斗一号”完成万米海试,“奋斗者”号成功潜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开通,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福建舰”航母下水……每个“国之重器”都是科技创新的硕果。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更要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不做两脚书橱,勇当开路先锋,锻炼动手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做到格物致知,务求学以致用。
飒沓青年生浩气,不畏艰险展宏图。攀登科技高峰,我辈青年不可以不弘毅,要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诚哉斯言!“00后”大学生刘上自制火箭成功发射并收回;北斗导航、探月探火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的许多项目团队成员平均年龄都在30多岁;在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新兴产业领域,有越来越多青年人才担当重任,他们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的理想服务国家的需要。新时代的我们,更要让飞扬的青春与祖国奋进同频共振。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新时代的年轻人,唯有像华为一样自立自强,矢志前行,才能探索出一条自己的人生路,投身科技强国,成就不一样的人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引用一则时事新闻,华为手机面对重重封锁,依然实现突破,制造出性能更好的国产新机型mate60、mate60pro,标志着我国国产企业,不依赖外国技术也能造出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接着引用中央领导人的讲话,强调我国企业要突破封锁、打破垄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强调技术突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对我国企业突破国外的重重封锁和垄断,走上科技独立自主的新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指令语中“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颇具启示意义”,注意“当代青年”和“启示意义”这两个要求,“当代青年”指的是新时代的青年人;“启示意义”当然是对“华为突破封锁实现科技自主”的思考,要从为什么华为公司能做到、该“怎么做”的层面去思考。本题属于时事型作文题,话题集中,富有时代气息,引导考生关注国计民生,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新时代青年。
综合以上,针对材料“突破技术封锁”这个话题,考生可以从个人、企业的角度进行思考,也可以从国家精神、民族精神层面去思考。作为企业,特别是国家,做到突破技术封锁,需要我们绝不低头,需要我们独立研发,需要我们奋起直追,需要我们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
写作时,开头简单概述材料,然后引出自己的观点。论证时重点阐述华为突破技术封锁、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对当代青年的启示,如要敢于在危机中育新机,敢于在变局中开新局;科技创新强国有我,核心技术自立自强;居安思危不懈怠,主动求变契合发展潮流。如遭遇打压时不能气馁,要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自立自强;始终保持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在开放中创新,以创新求发展;只有坚持自主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等。写作时,不能只停留在华为突破技术垄断这个事件的论证上,要联系时代,联系相关事例,以实现作文立意高远。
立意:
1.无惧封锁当自强,愈挫弥坚求突破。
2.科技自主,突破封锁。
3.自主创新,自立自强。
3.例文:
危机意识下的生存之道
古人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危机之于生存,就好比福祸两个矛盾双方,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甚至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此,正确处理危机与生存之间的关系成为人生课堂上的重要课题。正如华为的任正非说的“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换言之,如果没有危机意识,那么你很快就会在自我陶醉中被其他人所取代。
在经济发展迅猛、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人们往往会过度沉浸于自我的优越感之中,而忽视了来自周围的危机和挑战。要知道,糖衣炮弹有时比冷兵器的杀伤力来得更为强大。徒有暴力色彩的冷兵器即使对人造成致命的伤害,也不如糖衣炮弹那般不费吹灰之力就轻易的将人的精神腐蚀成空洞。而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失去了前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又怎么能够脚踏实地地向未来发起挑战,又怎么能够如初生的朝阳般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向上攀登,直至达到人生的辉煌点?因此,摒弃盲目的优越感,树立必要的危机意识,我们才能在发展路上越探越深,越行越远。
树立危机意识,并不意味着妄自菲薄,每个人都会有长处和弱点,危机意识能够帮助你在发挥个人长处的基础上改善自身的弱点和弊病,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树立危机意识,并不意味着杞人忧天。不要过多的担心不可能存在的危机,而要将主要精神放在切合实际的挑战中去,努力研究影响自身发展的因素,争取进步最大化,发展最大化。
树立危机意识,它可以时刻警醒你注意身边的威胁和挑战,时刻以高度警觉的态度面对竞争,面对人生。树立危机意识,它可以不断鞭策你细致的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在探寻发展规律的同时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树立危机意识,它可以增强你的信心,提高你面对挫折和逆境能冷静处理难题的勇气和能力,如太阳那般激起你对待生活的热情。
在危机中求生存,树立危机意识,不断推动自身前进发展,你的人生将更加稳定 和开阔,更加丰富和精彩!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共两段,第一段的内容主要摘录了华为的任正非在《华为的冬天》的一段话“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这段文字主要强调时刻要有忧患意识,要有危机感,这样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第二段讲述了华为能够在危机面前转危为安,主要是因为任正非早在15年前就做好了面对危机的准备,这是时刻有危机意识带来的好处,这也正好印证了第一段材料中任正非的话“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
所以材料主要谈论的是人要有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可围绕着树立危机意识,我们应该怎样做;树立危机意识,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等展开作文。
【立意】1.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2.危机意识下的生存之道。
3.时刻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素材】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是一种超前的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者,则昌则盛;反之则衰、则亡。翻开历史长卷,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夫差之于勾践、项羽之于刘邦……国家如此,个人成长何尝不是这样?唐朝有位才华出众的宰相魏征,他为辅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魏征政治管理的核心就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终”。他常常以隋朝灭亡作为教训,规劝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终”。唐太宗接受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励精图治,从而为“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历史证明,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国家安定,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2.斑马从不曾忘记奔跑,因为它知道只有跑得快才能逃避敌害,获得生存;蚂蚁一入秋就开始不停忙碌,因为它知道只有积累得多才能穿越寒冬;小树在还是苗的时候就不停地向深处扎根,因为它知道只有根扎得牢才能顶得住暴雨狂风。动植物尚且知道在安逸的条件下为以后的艰难做准备,我们人类呢,不是更应该懂得,居安思危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吗?
3.南唐李后主的亡国史大家并不陌生,就是因为他沉溺于靡靡之音,荒废政事才造成了亡国惨剧。尽管当时大臣已经提醒政治并不安稳,但他只认为自己身居皇位,生活安逸,却没有想到日后沦为亡国奴的悲惨境遇。就是因为没有居安思危,使他最后惨遭毒害。因此,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忧患意识。一个人如果没有忧患意识,总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很出色,那么他被人超过只是迟早的事。一个公司如果没有忧患意识,不懂得在竞争中求生存,那么它被收购也是迟早的事。人被超过可以追回来,公司被收购也可以重新组建,可是国家呢?如果一个国家因一时大意而灭亡,谁又能给你机会重来呢?只有在安稳的时候就考虑到潜在的危机,才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才能使国家长盛不衰。孟子说过:“内无法家拂士,外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是的,我们就是需要这种忧患意识。只有时时意识到自己会有的危险,才会提早有所准备,才不会面对紧急状况措手不及。“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这是海尔张瑞敏说过的话,或许正是这种居安思危的理念造就了海尔打不倒的传奇。
4.例文:
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增强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但也不乏有打压和制裁。我国企业要想参与世界竞争,必须要有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是否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直接道出了关键核心技术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只有拥有了关键核心技术,才能有足够强大的竞争力。
关注自身发展,立足长远,研发关键核心技术。
华为早在2012年就开始打造自己的操作系统,直到今日依旧没有放弃,每年依旧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正是树立了长远发展的眼光,华为没有停留在已有的发展成绩上,而是早已认识到操作系统是自己的关键核心技术,不能只是满足于与谷歌公司的合作。安卓系统只是企业未壮大时的选择,自身仍然需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所以华为愿意并舍得持续投入资金研发自己的系统。华为立足长远发展,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参与世界竞争。“鸿蒙”问世,志在未来。
居安思危,研发关键核心技术。
《左传》告诉我们:“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居安思危,于安全处想到危机,企业才能长远发展。华为之所以会自2012年起持续投入研发资金研发自己的系统,其最大的目的是为了应对“最坏情形”。虽然当时华为与谷歌处于合作之中,但华为决策者预见到了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最坏情形”。正是华为这种居安思危的理念,才有了“鸿蒙”的研发和问世,从而破解了西方打压与制裁的局面,确保企业临危而不惧。核心技术在手,足以应对“最坏情形”,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研发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国经济处于转型阶段,企业正向高质量方向发展转型。关键核心技术,关系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华为研发自己的操作系统,就是在寻求高质量发展。华为研发的鸿蒙系统发布与使用后,其安全性、稳定性、兼容性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足以说明我国科技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突围。“鸿蒙”的诞生,给中国科技企业在未来做大做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也鼓励更多中国科技公司在未来深耕高科技关键领域,在一批“卡脖子”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
研发关键核心技术,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举措,让企业做到有备无患,也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高质量发展。不管是一个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都应当打造核心竞争力。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本题为材料作文。材料分为三段,第一段主要是说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和制裁,华为面临技术困境,说明世界的不确定性因素存在,而要掌握核心技术只能靠自己研发;第二段介绍华为正式发布自有操作系统鸿蒙OS的情况,强调的是“华为十年前就开始着手研发”,华为已经研发出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强调这种做法是成功的,是有重要意义的;第三段介绍鸿蒙操作系统,将向全球开放的情况,是对美国贸易霸凌的有力回击,体现了华为的豪气与底气。综合三段材料,考生可以从美国制裁的角度切入,表达对霸权主义的抨击,可以从华为研发核心技术的角度,谈掌握核心技术才是硬道理;也可以从华为早作谋划的角度,分析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意义;还可以从华为将技术向全球开放的角度,探讨开放才会赢得长久发展,封闭打压只会限制发展的道理。
【立意】1.居安思危,走好自己的路
2.防患未然,重视核心技术研发
3.核心技术才是核心竞争力
4.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
【素材】1. 走别人的路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还有误入歧途或被人封路的风险。实践反复告诉我们,一般技术可以引进,关键核心技术却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小到芯片、新材料,大到数控机床、发动机,中国成为制造强国的“必备”、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刚需”,往往就是一些国家“出口管制清单”上的“常客”。如果这些核心部件,我们全面依赖进口,无异于将“命门”双手奉上,“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今天,华为遭遇的“极限施压”再一次证明,中国不可能买来一个现代化,我们只有坚持科技自立,把关键技术、核心装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迈出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
2.科技自立之路,往往伴随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与艰辛。回望那些照亮中国自主创新的光荣与梦想,无一不是耐住寂寞、百炼成钢: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引领中国出版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让汉字敲开了互联网世界的大门,从研发到中试历时10年;北斗系统可提供测速精度高达每秒0.2米的全球服务,从一纸规划到提供全球服务耗费25年;抗疟药品——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被誉为是“拯救2亿人”的发现,屠呦呦从研究到摘得诺奖已近半个世纪……一代代科技人、产业人在科技自立的大路上迎难而上、勇毅前行,才有了今天民族产业应对贸易霸凌的豪气与底气!
3.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世界经济格局正重新洗牌。就像华为海思在公开信中所言,“今后的路,不会再有另一个十年来打造备胎再换胎了,缓冲区已经消失”。然而,应对得当,挑战也是机遇。今日中国,已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研发队伍、最多发明专利授权量,18.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与1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正汇聚成科技自立的巨大潜能,誓将竞争与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