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1 生活中的酸和碱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盐酸和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的瓶塞,观察到有白烟
B.浓硫酸可以做干燥剂是因为有脱水性
C.实验室可以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
D.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变小
2.下列物质敞口放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后,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 D.熟石灰
3.小明设计了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紫色石蕊变红,则物质 A 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石灰水 D.浓氨水
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会生成白雾 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④硝酸具有氧化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5.小力同学利用思维导图对NaOH的相关知识进行了梳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易潮解
B.俗称:纯碱、火碱
C.化学性质,可与稀硫酸、CuSO4溶液、CO2反应
D.用途:用于制取肥皂,可除油污
6.下列关于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金属元素或氢氧根的化合物
B.溶液pH>7 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C.任何碱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D.任何碱都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7.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或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 )
A.熟石灰、消石灰、CaO B.铁锈、氢氧化铁、Fe(OH)3
C.生石灰、消石灰、Ca(OH)2 D.烧碱、火碱、NaOH
8.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a→b 段产生 Cu(OH)2的质量不断增大,故溶质质量增大
B.c→d 段溶液的pH不变
C.整个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一直在不断增大
D.a 点、d 点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均为两种
9.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aO+H2SO4=CaSO4+H2O B.Ca(OH)2+CO2=CaCO3↓+H2O
C.CO2+H2O=H2CO3 D.2KOH+H2SO4=K2SO4+2H2O
10.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钾
C.b点表示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
11.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 )
A.米醋 B.食盐水 C.牙膏 D.肥皂
12.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Na+和SO42-
C.该反应是Na+和SO42-结合生成Na2SO4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13.一些物质的近似pH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纯鲜牛奶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强
B.一般被蚊虫叮咬后可涂抹肥皂水以减轻痛痒
C.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比肥皂水的碱性弱
D.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混合去污效果更好
14.下列溶液pH最大的是( )
A.10%KOH B.20%KOH
C.10%HCl D.20%HCl
15.化学实验室通常将药品分类后存放在不同的药品柜里,现存放的部分药品如下:
药品柜 甲 乙 丙 丁
药品 硫酸、硝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氯酸钾、高锰酸钾 汽油、酒精
实验室新购进一批盐酸,应存放的药品柜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二、填空题
17.浓盐酸打开瓶子,瓶口有 ,这是因为浓盐酸具有 ,挥发出的 气体与空气中的 结合形成 .
18.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是因为它在空气中不仅易
而潮解,而且还能跟 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是否变质可选用的试剂为 (填下列序号)
A、酚酞溶液
B、稀盐酸
C、澄清石灰水
D、pH试纸.
19.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在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反应过程溶液的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要得到此变化曲线,所进行的操作是 (填序号)。
①将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0.根据下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厕所清洁剂 白醋 食盐水 洗涤剂 炉具清洁剂
pH 1 3 7 9 12
(1)上述五种物种中,呈中性的是 .
(2)水壶中的水垢,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用白醋 (填“能”或“不能”)将它去除.
(3)生活中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这种现象属于 (填“溶解”或“乳化”).
(4)厕所清洁剂和白醋相比较,酸性较弱的是 ;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 (填“能”或“不能”)混合使用.
三、实验探究题
21.用下图所示操作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回答问题。
(1)A是稀释浓硫酸的操作,物质甲应为 。
(2)向E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得到该实验结论所依据的现象是 。
(3)若上述现不能说明恰好完全反应,理由是 。E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有 。
22.在学习了酸和碱中和反应的知识之后,小组同学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
(1)【实验探究】小组同学按照下图所示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证明了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的加入顺序互换,则 (填“可以”或“不可以”)证明二者发生反应。
(2)小组同学对反应后所得无色溶液中所含溶质(酚酞除外)情况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硫酸钠 猜想2:硫酸钠和 。
(3)【设计实验】取少量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粉,观察到有 ,证明猜想2成立。
(4)【讨论与交流】上述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的实验是通过验证 (填“有新物质生成”或“反应物消失”)来实现的。
(5)【拓展与迁移】小组同学按照这个思路又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再向其中加入试剂X,即可验证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可以有多种选择,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X可以是CuO。请解释X可以选择CuO的理由是 。
23.某同学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然后逐渐滴入稀硫酸,测得溶液的pH及颜色变化情况如下表.
滴入稀硫酸的体积/mL 0 1 2 3 4 5 6 7
pH 13.0 12.8 12.5 12.2 7.0 2.0 1.7 1.6
溶液颜色 蓝色 紫色 红色
(1)从上表获得的信息有: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遇酸变红色.请再写出两点.
① ②
(2)当加入7mL的稀硫酸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 .
(3)将上述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改成无色酚酞试液,则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解答】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没有白烟,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可以做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不能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氯化氢会挥发出去,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B、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C、根据实验室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分析;
D、根据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溶质和溶剂质量变化分析。
2.【答案】A
【解析】【解答】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氯化氢挥发到空气中,溶液质量减小。故A符合题意;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液质量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使总质量增加。故C不符合题意;
D. 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总质量增加。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3.【答案】A
【解析】【解答】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一段时间后,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进入紫色石蕊溶液,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符合题意;
B、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不会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C、石灰水不具有挥发性,不会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进入紫色石蕊试液,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分析
4.【答案】A
【解析】【解答】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会生成白雾、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③浓硫酸具有脱水性、④硝酸具有氧化性,这些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A
【分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常见的物理性质有: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燃点、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等;常见的化学性质有: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等;
5.【答案】B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潮解。A正确。
B.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B错误。
C.氢氧化钠可以稀硫酸、硫酸铜溶液、二氧化碳反应。C正确。
D.氢氧化钠可用来制肥皂,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可除油污。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对于常见物质的俗称要记熟:氢氧化钕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6.【答案】B
【解析】【解答】A、含有金属元素或氢氧根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如碱式碳酸铜,属于盐,不符合题意;
B、溶液pH>7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溶液pH>7,属于盐,符合题意;
C、不是所有的碱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如不溶性碱,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不符合题意;
D、只有酸和碱有一个可溶,才能发生中和反应,如硅酸和氢氧化镁不能发生中和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碱的概念分析
B、根据某些盐也是碱性的分析
C、根据不溶性碱不能是紫色石蕊变蓝色分析
D、根据酸碱中和反应中酸碱有一个可溶分析
7.【答案】D
【解析】【解答】A、熟石灰、消石灰指的是氢氧化钙而不是氧化钙,故不正确;A不符合题意;
B、Fe(OH)3的名称是氢氧化铁,但不是铁锈,故不正确;B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是氧化钙,而不是消石灰、Ca(OH)2,故不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烧碱、火碱氢氧化钠的俗名,化学式为NaOH,故正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熟记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式以及哪些物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是做题的关键;
8.【答案】D
【解析】【解答】A、a→b 段溶质质量增加,是因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没有Cu(OH)2生成,A不符合题意;
B、c点代表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刚好完全反应,则c→d 段溶液中氢氧化钠不断增加,溶液碱性越来越强,溶液的pH增大,B不符合题意;
C、从反应方程式可知,盐酸和氯化铜分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加,C不符合题意;
D、a点表示混合液还末参与反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和氯化铜两种,d点表示混合液已经完全反应,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有生成的氯化钠和过量的氢氧化钠两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混合溶液中先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再发生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再根据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值变化分析。
9.【答案】D
【解析】【解答】A.该反应是金属氧化物和酸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非金属氧化物和碱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分析
10.【答案】B
【解析】【解答】A. 图中起点处pH值小于7,溶液呈酸性,说明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a点pH值小于7,硫酸有剩余,故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有硫酸钾和硫酸,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硫酸钾溶液呈中性,b点pH值等于7,表示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c点pH值大于7,氢氧化钾过量,溶液呈碱性,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结合题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符合题意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11.【答案】A
【解析】【解答】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需用酸性物质处理,米醋显酸性,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分析。
12.【答案】C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A不符合题意;
B、该反应是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的过程,故反应前后Na+和SO42-没有发生变化,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与碱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的过程,C符合题意;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据此分析
13.【答案】B
【解析】【解答】A. 纯鲜牛奶pH大于苹果汁,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弱,不符合题意;
B. 一般被蚊虫叮咬分泌酸性物质,可涂抹呈碱性的肥皂水以减轻痛痒 ,符合题意;
C. 炉具清洁剂的pH比肥皂水大,碱性比肥皂水的碱性强 ,不符合题意;
D. 厕所清洁剂与炉具清洁剂混合发发生化学反应,不能混合去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溶液pH与酸碱性关系分析,溶液pH<7时,呈酸性,且越小酸性越强,溶液pH>7时,呈碱性,且越大碱性越强,溶液pH=7时,呈中性。结合酸碱发生反应解答。
14.【答案】B
【解析】【解答】盐酸显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钾显碱性,pH大于7,20%的KOH溶液比10%的KOH溶液的浓度大,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也大,所以pH较高;
故答案为:B。
【分析】酸性溶液的pH小于7,碱性溶液的pH大于7,当溶液显碱性时,碱性越强,pH越大。
15.【答案】A
【解析】【解答】盐酸属于酸类,药品柜中甲为酸类物质;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盐酸属于酸类物质分析。
16.【答案】D
【解析】【解答】A、甲是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反应后溶液呈碱性,不符合题意;
B、乙是碱性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变弱,但不会变为酸性,不符合题意;
C、丙是酸性的硫酸溶液和水混合,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原来的硫酸溶液pH也应小于7,不符合题意;
D、硫酸溶液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渐减小,硫酸过量,pH小于7,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后溶液呈碱性分析;
B、根据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分析;
C、根据硫酸溶液呈酸性,加水后酸性变弱分析;
D、根据硫酸和氢氧化钙恰好反应溶液呈中性,硫酸过量溶液呈酸性分析。
17.【答案】白雾;挥发性;氯化氢气体;水蒸气;盐酸小液滴
【解析】【解答】解: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常常看到瓶口出现白雾,这是浓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
故答案为:白雾;挥发性;氯化氢气体;水蒸气;盐酸小液滴.
【分析】利用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的知识解决此题.
18.【答案】吸收水分;二氧化碳(或CO2);CO2+2NaOH=Na2CO3+H2;BC
【解析】【解答】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潮解;还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生成的杂质是碳酸钠,检验是否变质即检验是否存在碳酸根离子.A、氢氧化钠、碳酸钠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不能用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A不符合题意;
B、稀盐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无明显现象,故根据是否产生气泡能用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B符合题意;
C、澄清的石灰水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故根据是否产生白色沉淀能用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C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碳酸钠都呈碱性,用pH测定pH均大于7,故不能用来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分析
19.【答案】②;NaOH+HCl=NaCl+H2O
【解析】【解答】(1)题中的变化曲线,是溶液pH由小于7逐渐增大,最终超过7,所进行的操作是②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原来盐酸的pH小于7,随着氢氧化钠的加入,溶液酸性逐渐减弱,当氢氧化钠过量后,溶液的pH大于7。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分析】pH大于7的溶液是碱性的,小于7的是酸性的,等于7的是中性的。
20.【答案】食盐水;能;乳化;白醋;不能
【解析】【解答】(1)食盐水的pH=7,显中性,故答案为:食盐水;
(2)白醋的pH=3,显酸性,而水壶中的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因此白醋能和水垢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从而将其除去,故答案为:能;
(3)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答案为:乳化;
(4)厕所清洁剂的pH=1,显酸性,白醋的pH=3,显酸性,根据pH越小酸性越强可知,酸性较弱的是白醋;厕所清洁剂显酸性,炉具清洁剂的pH=12,显碱性,因此两者不能混合使用,其原因是酸碱之间能够发生中和反应,从而导致试剂失效,故答案为:白醋;不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溶液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同时要充分理解酸和碱的性质方面的知识.
21.【答案】(1)浓硫酸
(2)2NaOH+H2SO4=Na2SO4+2H2O;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滴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后,溶液变无色。
(3)溶液无色可能硫酸过量;H2SO4
【解析】【解答】(1)稀释浓硫酸需要把浓硫酸加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甲为:浓硫酸。(2)氢氧化钠滴加酚酞会变红色,滴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后,溶液变无色,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故填:2NaOH+H2SO4=Na2SO4+2H2O;氢氧化钠滴加酚酞会变红色,滴加一定量的稀硫酸后,溶液变无色。(3)酚酞溶液在中性溶液中或者酸性溶液中都是无色,溶液无色可能硫酸过量,E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有H2SO4,故填:H2SO4。
【分析】(1)根据浓硫酸具有吸附性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分析
(3)根据酚酞溶液的变色分析
22.【答案】(1);不可以
(2)硫酸
(3)气泡
(4)反应物消失
(5)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会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无蓝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将两者顺序互换,向稀硫酸中加入酚酞,酚酞不变色,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加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变红,可能是无色和红色的叠加,不能证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故答案为:;不可以;
(2)溶液呈无色,则溶液可能呈酸性或中性,呈中性时,溶质为硫酸钠,呈酸性时,溶质为硫酸钠和硫酸,故答案为:硫酸;
(3)锌粉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会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气泡;
(4)该实验通过证明氢氧化钠碱性消失来证明反应发生,故答案为:反应物消失;
(5)过量的稀硫酸会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但是硫酸过量把氢氧化钠反应掉之后,不会有物质与硫酸铜反应,可以证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会跟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无蓝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了反应(合理即可)。
【分析】(1)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向稀硫酸中加入酚酞,酚酞不变色,氢氧化钠能使酚酞变红色;
(2)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呈酸性或中性;
(3)锌粉能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4)该实验通过证明反应物(氢氧化钠)消失来验证发生了反应;
(5)过量的稀硫酸会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硫酸铜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
23.【答案】(1)加入4mL稀H2SO4时,溶液显中性;在溶液的pH接近7时,少量的酸即可使pH发生较大变化
(2)硫酸钠;硫酸
(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解析】【解答】(1)表中还可以看出,①在未加入稀硫酸时,氢氧化钠溶液的pH=13;随着稀硫酸的滴加,溶液的酸碱度越来越小;当滴加稀硫酸的量为4mL时,溶液的pH=7,此时恰好完全反应;继续滴加稀硫酸,溶液的pH继续减小;②在接近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发生较大变化;(2)当加入4mL稀硫酸时,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为硫酸钠溶液;当加入7mL稀硫酸时,硫酸过量,此时溶液为硫酸钠和硫酸的混合溶液;(3)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将上述实验中紫色石蕊试液改成无色酚酞试液,则溶液的颜色变化为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加入4mL稀H2SO4时,溶液显中性;在溶液的pH接近7时,少量的酸即可使pH发生较大变化;硫酸钠;硫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酸碱性与pH之间的关系,pH大于7显碱性,小于7显酸性,石蕊遇酸变红,遇见变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