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下册 5.2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上海)化学九年级下册 5.2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8.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9 18:1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2 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一、选择题
1.柠檬酸(C6H8O7)是一种较强的有机酸,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来H+,从而呈现酸的通性,下列物质不能与柠檬酸反应的是(  )
A.Fe2O3 B.CO2 C.CaCO3 D.Zn
2.能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的试剂是(  )
A.硝酸钡溶液 B.硝酸银溶液 C.石蕊试液 D.铁锈
3.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酸碱度时,若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然后进行测定,则测得的结果与该稀盐酸实际pH比较的结果是(  )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4.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上印有标志性标志,浸泡过氢氧化钠溶液的鸡爪变得腐烂变形,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应有的标志是(  )
A. B. C. D.
5.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组成:含有钠单质和氢氧根离子
B.性质:与氢氧化钡相似,能与硫酸钾溶液反应
C.用途:与硫酸铜等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
D.制备:通过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制得
6.向一定量的NaCl、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下图表示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与某些物质的质量变化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可表示NaCl的质量变化情况
B.b可表示氢氧化镁的质量变化情况
C.m点对应溶液中有NaCl、NaOH和Na2SO4三种溶质
D.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混合溶液的pH一直变大
7.下列对相关实验的分析与解释错误的是(  )
A.高温条件下CO与Fe2O3反应,其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B.将甘蓝叶捣烂后加酒精浸泡提取色素,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
C.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通过现象可判断铜、银的活动性顺序
D.将6%的过氧化氢溶液30g稀释成3%的溶液,需加入60mL水搅拌
8.下列能正确表示加水稀释pH=10的溶液的是(  )
A. B.
C. D.
9.如表是部分碱、酸、盐的溶解性表(20℃)中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有关①处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处物质是Na2CO3 B.①处物质可溶于水
C.①处物质可用作洗涤剂 D.①处物质属于碱
10.下列图象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B.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镁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C.将足量碳酸镁和氧化镁固体分别加入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D.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11.下列溶液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且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浓硫酸 B.双氧水
C.浓盐酸 D.氢氧化钠溶液
12.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关于两者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两者质量都变大
B.两者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C.两者质量都变小
D.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3.下列气体中,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
①二氧化碳;②一氧化碳;③氢气;④二氧化硫;⑤氧气;⑥氨气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
14.下列有关浓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小心将浓硫酸滴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氢氧化钠溶液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水慢慢倒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C.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全部倒入水中,再搅拌
15.河道两旁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H+、Na+、Ba2+、Cl-、SO42-、CO32-六种离子。两厂废水中各含三种离子,其中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甲废水中的离子是(  )
A.H+、Na+、Ba2+ B.H+、Ba2+、Cl-
C.Na+、SO42-、CO32- D.H+、SO42-、CO32-
16.小明按图示实验探究稀盐酸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指示剂是无色酚酞溶液
B.②中试剂一定是Cu(OH)2
C.③中得到的黄色溶液是FeCl2溶液
D.④中盐的种类不同,反应现象可以不同
二、填空题
17.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下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   类物质。
(2)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浅绿色溶液的金属是   。
(3)用盐酸除铁锈(主要成分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   。
18.根据碱的部分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   (填物质类别),以氢氧化钠为例,氢氧化钠可与下列哪些物质反应转化为硫酸钠   (填序号)
A 二氧化硫 B 硫酸 C 硫酸钾 D 硫酸铜 E 硫酸铵
19.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A中的试管   (填“能”或“不能”)把水加人浓硫酸中。
(2)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   。
(3)若把浓硫酸改为硝酸铵固体,   (填“会”或“不会”)出现与上图相同的现象。
(4)在A、B、C中Ca(OH)2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用A、B、C和 “>”、“<”、“=”表示)。
20.固体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是因为它在空气中不仅易   ,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而且还能跟   发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检验该固体是否变质可选用试剂的化学式为   ;除去该杂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推断题
21.如图是某同学学习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后绘制的知识网络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已知A是一种硫酸盐,其溶液呈蓝色,B能用于灭火,“—”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相互反应。
(1)按物质分类,C属于   (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2)写出B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NaOH与A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22.小艾同学以稀硫酸为主题,绘制的“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如下。结合图示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若想实现①,需要加入的试剂是   (填名称)。
(2)若用Cu(OH)2实现②,会得到   色溶液。
(3)若想实现③,得到浅绿色溶液,选用的单质是   (填物质名称)。
(4)若想实现④,得到黄色溶液,可选用的金属氧化物是   (填化学式)。
(5)若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四、实验探究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硫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中,发现只有A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
(1)能产生气泡的是   (填序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溶液变为蓝色的是   (填序号),写出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能证明C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
(4)【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那么钢与浓硫酸发生化学反应吗?
【查阅资料】铜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知识拓展】物质的组成决定其性质。浓硫酸与稀硫酸在组成上有什么不同?   。
24.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常见碱的性质后,进行了以下实验。
(1)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的性质
如图1,取5g氢氧化钠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20mL水,不断搅拌,观察到温皮计示数上升,说明   。
(2)如图2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3)实验二:验证碱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小荷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分别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相同体积的NaOH饱和溶液和Ca(OH)2饱和溶液分别全部加入锥形瓶中,立即关闭活塞,振荡锥形瓶,一段时间后,同时打开弹簧夹K1、K2,观察实验现象。
B中的短导管的作用是   。
(4)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是   ,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说明碱能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5)同学们观察到实验后进入A装置中的溶液明显多于C装置,此现象还能验证NaOH与Ca(OH)2的   存在很大差异。
(6)实验后,同学们经过交流和反思认为,实验室吸收CO2最好用   溶液。
五、计算题
25.侯氏制碱法生产的碳酸钠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有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样品12.5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存在的阳离子为   (填写离子符号)。
(2)A点时生成CO2的质量为:   。
(3)样品中NaCl的质量为:   。
(4)A点时,求此温度下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我们可知柠檬酸为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
A项,三氧化二铁与酸可以进行反应生成盐和水,A 错误;
B项,CO2为酸性氧化物,不与酸发生反应,B 正确;
C项,碳酸钙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C 错误;
D项,锌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D 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A项,考察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
B项,考察酸性氧化物与酸不发生反应;
C项,考察盐类与酸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D项,考察金属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2.【答案】A
【解析】【解答】A、稀硫酸与硝酸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稀盐酸不与硝酸钡发生反应。A答案正确;
B、稀硫酸与硝酸银反应产生微溶于水的白色硝酸银,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无法鉴别稀硫酸与稀盐酸。B答案错误;
C、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法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C答案错误;
D、稀硫酸与稀盐酸都能与铁锈发生反应,无法鉴别稀硫酸和稀盐酸。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稀盐酸与稀硫酸的性质分析。
3.【答案】B
【解析】【解答】对于酸性溶液来说酸性越强pH数值越小,酸性越弱pH数值越大,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滴加稀盐酸,实际上是对稀盐酸进行稀释,则溶液的酸性会减弱,则测得的结果与该稀盐酸实际pH比较偏大。
故答案为:B。
【分析】酸溶液稀释后溶液的pH会变大。
4.【答案】A
【解析】【解答】氢氧化钠为强碱,有强腐蚀性, 盛放氢氧化钠的试剂瓶应有腐蚀品的标志。
故选A。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为强碱,有强腐蚀性分析。
5.【答案】D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不含钠单质,不符合题意。
B、与氢氧化钡相似,但不能与硫酸钾溶液反应,因为与硫酸钾溶液混合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不能与硫酸铜等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氢氧化钙能与硫酸铜等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通过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制得氢氧化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氢氧化钠的构成、化学性质分析,氢氧化钠属于碱,含有氢氧根离子,由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制得,波尔多液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钙的成分。
6.【答案】D
【解析】【解答】A、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氯化钠不断增加,直至反应完全,且溶液中本来含有氯化钠,a可表示NaCl的质量变化情况,说法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再与硫酸镁反应直至反应完全,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硫酸钠,b可表示氢氧化镁的质量变化情况,说法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沉淀,且完全反应(m点前后质量不再变化),有氢氧化钠剩余,则m点对应溶液中有NaCl、NaOH和Na2SO4三种溶质,说法不符合题意;
D、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一开始盐酸被消耗溶液pH变大,然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镁沉淀,pH无明显变化,反应完后继续加入氢氧化钠使pH变大。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向一定量的NaCl、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镁反应分析。
7.【答案】D
【解析】【解答】A、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反应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
B、酒精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将甘蓝叶捣烂后加酒精浸泡提取色素,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色素,不符合题意;
C、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银白色金属、溶液蓝色变无色,说明活动性铜大于银,不符合题意;
D、将6%的过氧化氢溶液30g稀释成3%的溶液,需加入6%×30g÷3%-30g=30g水,体积为30mL,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溶液稀释问题的原理: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加水的质量。
8.【答案】D
【解析】【解答】A、图中所示曲线起点的pH小于7,应为酸性,与题目所述pH=10的溶液不符.故不选.
B、图中所示曲线起点虽大于7,溶液呈碱性,与题中pH=10的溶液相一致,但随水量的增加,pH=7甚至到达小于7,即溶液变成了酸性,这与向溶液中加水的结果矛盾.故不选.
C、图中曲线一直处于7以下,即溶液始终为酸性溶液,与题中所述pH=10的溶液不相符.故不选.
D、图中曲线所示溶液pH不断减小,且无限接近7而永远不等于7,符合题目中所述溶液变化情况.故选此项.故选D.
【分析】溶液加水稀释时,溶液的酸碱性会随着稀释而减弱,但不会使酸碱性变成中性,更不可能使酸性变为碱性或碱性变为酸性.
9.【答案】D
【解析】【解答】A、①处物质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该物质为Na
2CO
3,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属于钠盐,易溶于水,B不符合题意;
C、①处物质是Na2CO3,可用作洗涤剂,C不符合题意;
D、①处物质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表格
①处物质是 有碳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B、根据钠盐全部溶解于水中分析
C、根据碳酸钠的用途分析
D、根据碳酸钠属于盐分析
10.【答案】A
【解析】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溶液由碱性--中性---酸性pH由大到小,A正确。B中发生反应:H2SO4+Ba(OH)2=BaSO4↓+2H2O
MgSO4+Ba(OH)2=BaSO4↓+Mg(OH)2↓有两种沉淀,B错误。由氯守恒所以产生的氯化镁的质量相等,同等的盐酸消耗碳酸镁的质量大于氧化镁的质量,
C错误。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固体质量也不变,D错误。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解答】A.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会增加,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双氧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慢慢的分解成水和氧气,溶液的质量会减少,会生成新物质,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生成氯化氢气体,溶液的质量会减少,故错误,不符合题意;
D. 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会使溶液的质量增加,故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 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
B、根据双氧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慢慢的分解成水和氧气分析。
C、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分析。
D、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12.【答案】B
【解析】【解答】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浓盐酸敞口放置时,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浓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变小,溶液质量会变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少,而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溶液中溶剂质量变大,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小,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13.【答案】D
【解析】【解答】①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不符合题意;
②一氧化碳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符合题意;
③氢气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符合题意;
④二氧化硫可以用浓硫酸干燥,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不符合题意;
⑤氧气既可以用浓硫酸干燥,又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符合题意;
⑥氨气能与硫酸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能用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干燥的气体不能跟两物质发生反应分析。
14.【答案】C
【解析】【解答】A、不小心将浓硫酸滴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浓度为3%-5%的碳酸氢钠溶液,A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加入到水中,并不断搅拌,B不符合题意;
C、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C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加入到水中,并不断搅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浓硫酸使用的注意事项和浓硫酸的稀释,使用浓硫酸时不小心将浓硫酸滴在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浓度为3%-5%小苏打溶液;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15.【答案】B
【解析】【解答】A、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H+、Na+、Ba2+中钠离子显碱性,故A不符合题意;
B、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H+、Ba2+、Cl-符合条件,故B符合题意;
C、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Na+、SO42-、CO32-中碳酸根离子会参加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H+、SO42-、CO32-碳酸根离子会参加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甲厂的废水明显呈酸性,则含有氢离子,钡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会反应,不能共存,碳酸根离子会和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共存。
16.【答案】D
【解析】【解答】A、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①中指示剂是紫色石蕊溶液。A答案错误;
B、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溶液呈蓝色,能与稀盐酸反应得到蓝色溶液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铜,也可能是氧化铜。B答案错误;
C、溶液中含有铁离子,溶液成黄色,③中得到的黄色溶液是FeCl3溶液。C答案错误;
D、能与稀盐酸反应的盐有多种,不同的盐与稀盐酸反应现象不同。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17.【答案】(1)盐
(2)铁
(3)Fe2O3+6HCl=2FeCl3+3H2O
【解析】【解答】(1)盐酸可以与酸碱指示剂、金属氧化物、金属单质、碱、盐,五类物质反应。故答案为:盐;
(2)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观察到溶液有无色变为浅绿色。故答案为:铁;
(3)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答案为:Fe2O3+6HCl=2FeCl3+3H2O。
【分析】根据酸的通性进行分析。
18.【答案】酸;BDE
【解析】【解答】碱能与酸碱指示剂、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及某些盐反应,碱能与X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X应是酸;
A.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不正确;
B.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正确;
C.硫酸钾与氢氧化钠不发生反应因为交换后没有水、沉淀和气体产生,不正确;
D.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正确;
E.硫酸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正确。
故答案为:BDE。
【分析】根据碱的通性确定X的物质种类。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有沉淀、水或气体生成,据此对各种物质的反应进行分析即可。
19.【答案】不能;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使Ca(OH)2析出;不会 ;A=C>B
【解析】【解答】(1)根据浓硫酸的稀释过程分析,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应该是将浓硫酸沿容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散失,切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否则会引起酸液飞溅而发生危险。
(2)浓硫酸稀释的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故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会有溶质析出,而使溶液变浑浊。
(3)由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时会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不会出现与上图相同的现象。
(4)根据图示可知,A、C是常温下的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B是温度升高后的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再结合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A=C>B。
【分析】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储备,其中解题的关键是要会利用浓硫酸的稀释放热,对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及溶液组成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
20.【答案】吸水潮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盐酸;Na2CO3+Ca(OH)2=2NaOH+CaCO3↓
【解析】【解答】解:氢氧化钠固体吸水潮解,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检验是否变质,就是检验是否含有碳酸盐,可以采用加酸化气的方法,除去碳酸钠可以选用氢氧化钙,所以本题答案为:吸水潮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NaOH+CO2=Na2CO3+H2O,盐酸,
Na2CO3+Ca(OH)2=2NaOH+CaCO3↓.
【分析】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变质就是生成了碳酸钠,可以使用盐酸检验,要除去碳酸钠所选用的试剂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与碳酸钠反应不能生成新的杂质.
21.【答案】(1)酸
(2)CO2+2NaOH═Na2CO3+H2O
(3)产生蓝色沉淀
【解析】【解答】(1)碱可以和酸、非金属氧化物、盐反应。A是硫酸盐,B能用于灭火是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所以C是酸,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按物质分类,C属于酸。
(2)B是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2NaOH=Na2CO3+H2O。
(3)溶液为蓝色的硫酸盐是硫酸铜。A是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实验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
【分析】推断题的关键是抓住题眼,本题的题眼是 A是一种硫酸盐,其溶液呈蓝色,B能用于灭火 ,结合题中的转化关系进行分析
22.【答案】(1)石蕊溶液
(2)蓝
(3)铁
(4)Fe2O3
(5)
【解析】【解答】(1)稀硫酸呈酸性,可以使石蕊溶液变红,故填石蕊溶液。
(2)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3)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呈浅绿色,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可以得到浅绿色溶液。
(4)含有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氧化铁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可以得到黄色溶液,故填Fe2O3。
(5)选用BaCl2溶液实现⑤,即为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呈红色;
(2)氢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含有铜离子的溶液显蓝色;
(3)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呈浅绿色;
(4)含有铁离子的溶液呈黄色;
(5)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
23.【答案】(1)BD;、
(2)E;
(3)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4)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或溶液浓度不同)
【解析】【解答】(1)镁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稀硫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中有气泡产生,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BD;、。
(2)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为蓝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E;。
(3)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呈红色,加入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氢氧化钠不存在了,可证明C中发生了化学反应。故填: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4)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化学反应,铜与浓硫酸能发生化学反应,物质的组成决定其性质,浓硫酸与稀硫酸在组成上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故填: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同(或溶液浓度不同)。
【分析】(1)根据碳酸盐和活泼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分析;
(2)根据稀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加入硫酸后,二者反应溶液红色会消失分析;
(4)根据稀硫酸和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不同分析。
24.【答案】(1)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产生蓝色沉淀
(3)平衡内外气压
(4)B中溶液进入A中,生成白色沉淀;
(5)溶解性
(6)氢氧化钠或NaOH
【解析】【解答】(1)图1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观察到温皮计示数上升,说明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故填: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反应能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故填:产生蓝色沉淀;
(3)B中短导管与外界相连,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故填:平衡内外气压;
(4)A中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使装置内气压变小,B中氯化钙溶液会被吸入A中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填:B中溶液进入A中,生成白色沉淀;
C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5)实验后进入A装置中的溶液明显多于C装置,说明等量的氢氧化钠饱和溶液能与更多的二氧化碳反应,这是由于相同温度下氢氧化钠的溶解性比氢氧化钙大,故填:溶解性;
(6)从实验后进入A装置中的溶液明显多于C装置,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效果更好,故填:氢氧化钠(或NaOH)。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碱的 化学性质。碱溶液遇到指示剂变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二氧化碳);与酸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与部分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据此解答。
25.【答案】(1)H+、Na+
(2)4.4g
(3)1.9g
(4)6.5%
【解析】【解答】(1)向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A点时恰好反应,故B点时稀盐酸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氢、氯化钠,存在的阳离子为H+、Na+。
(2)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则:
解得,x=4.4g
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3)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y,则:
解得,y=10.6g
则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2.5g-10.6g=1.9g。
(4)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z,则:
解得,z=11.7g
则A点时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1.9g=13.6g,溶液的质量为100g+12.5g+100g-4.4g=108.1g,则此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分析】(1)根据B点所加盐酸过量,溶质成分为氯化氢、氯化钠分析;
(2)根据反应的盐酸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二氧化碳质量分析;
(3)根据反应的盐酸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钠质量,从而再计算氯化钠质量分析;
(4)根据反应的盐酸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生成氯化钠质量,再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生成氯化钠与原混合物中氯化钠之和,从而计算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