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2-29 18:4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随堂练·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单元·虞美人
一、文本基础运用
1.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指美好的事物,可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疑问,可见囚禁的生活是极端悲苦的。
B.“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词人昔日醉生梦死的美好时光。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是实写,采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何时了 了:了结,终止
B.雕栏玉砌应犹在 犹:如同
C.只是朱颜改 只是:口气较轻的转折语
D.问君能有几多愁 愁:忧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楼是李煜词中的一个典型意象。小楼,名副其实,就是规模较小的楼阁,是古代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小楼,大多被寄予两层意蕴:一是忧伤、思念之楼;二是闲适、富有意趣之楼。除此之外,“小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空间上将作者与外界隔离开来。由此,所写之事、所发之感就有了一种作者自说自话、无人知晓、无人懂得的惆怅之感,一腔愁绪,说与谁听?( ),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感受。
在李煜的词作中,还有一个词经常被用到,跟随在“小楼”之后,它就是“凭栏”。“凭栏”字面的意思是身子倚着栏杆,在诗词中常有凭栏远望之意。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而且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①幽独情绪愈发浓烈的词人往往在阔大的空间带给心灵自由感,②使精神得以舒展。词人初衷是借空间的广阔稀释精神的“幽”与“愁”,可是,往往欲速不达。意象间的照应,情感的层层深入,使词的空间境界进一步得到拓展,这是李煜词风独树一帜的重要因素。
3.文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名副其实 B.自说自话 C.欲速不达 D.独树一帜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杜甫的诗作“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B.秦观的词作“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C.辛弃疾的词作“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D.柳宗元的诗作“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5.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自然流畅。
二、名句名篇默写
6.根据李煜《虞美人》进行默写。
(1)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一个诗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 ? 。”这其中包含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 , 。”
(3)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 , 。”
(4)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 。”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
南唐·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7.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落花时节,风雨飘零。这些景物蕴含着词人深深的愁绪,景中有情,情溢景外。
B.“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语言通俗明白,而又十分精练准确。这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词人感受,词人愁绪满怀的形象跃然纸上。
C.“别时容易见时难”化用了李商隐的《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水流花落春归, 深深寄托着词人浓浓的悲伤。短短的七个字包含着极深广的内容。
D.这首词以景起笔,由景及情,将梦与现实、欢乐与忧思结合在一起,情真意切,哀婉动人。如同李煜同时所作的另一首《虞美人》,语言生动,主要用白描手法,却境界扩大,气象豪迈。
8.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这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性格形象,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形成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和平生活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格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则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性格。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文化交融的过程大大地加速了。南朝的“文”妆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祆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中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綮《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天宝年间人均粮食达到了700斤。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为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盛唐时代和平繁荣,性情更为平易开朗,唐诗风格与《楚辞》有区别,与《国风》更为接近。
C.盛唐诗歌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从而使盛唐气象呈现出形象飞动、想象丰富、情绪饱满的特点。
D.唐代儒、释、道三教并用,诗人可以从多方面汲取营养,不同的诗风与其不同的信仰有一定的关系。
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
B.李白“万古愁”的咏叹虽然感情沉重,但比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更为气象万千,充沛饱满。
C.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借用玲珑剔透的意象表达饱满的内心感受,体现了盛唐气象蓬勃浑厚又敏感丰富的艺术特征。
D.唐朝实行科举取士,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获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门阀士族长期垄断政治的局面也因此被打破。
11.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 )
A.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2.材料一在论述“盛唐气象”时,提到楚国的屈原和南唐后主李煜,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13.假如你在进行关于盛唐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要针对“盛唐气象的成因”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报告要点。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综合性考查题目,考查理解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情感等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并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虞美人》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项,“‘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两句是实写”说法有误。“雕栏玉砌应犹在,知识朱颜改”是想象之语,为虚写。
故选C。
2.A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除了正确识记词语常用含义外,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要注意结合语境中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等加以理解。
B项,“雕栏玉砌应犹在”意思是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所以“犹”应解释为“还”;
C项,“只是朱颜改”意思是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因而“只是”在词中是叹惋口气;
D项,“问君能有几多愁”意思是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愁”应解释为悲愁。
故选A。
3.D 4.C 5.序号:①
修改为:幽独情绪愈发浓烈的词人往往用(或“以”)阔大的空间带给心灵自由感
或修改为:幽独情绪愈发浓烈的词人往往在阔大的空间获得心灵自由感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名副其实”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该空中,由后文“就是规模较小的楼阁”可见,此处是对“小楼”字面含义的理解,应用“顾名思义”。顾名思义:从事物的名称联想到它的含义。
B.“自说自话”多用于表现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考量客观事实或环境的自言自语。此处只是表达自己说话的语意,应用“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指自己对自己说话。
C.“欲速不达”意思是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由前文“可是”可知,此处表转折,意为结果与期待相反,应用“适得其反”。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
D.“独树一帜”形容与众不同,自成一家。语境指李煜的词风与众不同,使用正确。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由“‘小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空间上将作者与外界隔离开来。由此,所写之事、所发之感就有了一种作者自说自话、无人知晓、无人懂得的惆怅之感,一腔愁绪,说与谁听?”可知,“这种感受”是指作者无人诉说,无人理会,无人懂得的惆怅和苦闷之情。
A.句意: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此处说的是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衔接不恰当。
B.句意: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像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像心中的忧愁。抒发的是淡淡的春愁,衔接不恰当。
C.句意:我狠狠地把亭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表达了作者徒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又无人理会的惆怅和苦闷之情。衔接最恰当。
D.句意:登上高楼,极目所见的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沙野,如海似天的愁绪油然生起。此处说的是“高楼”而不是“小楼”,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贬谪之地的艰苦,衔接不恰当。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语句中存在病句的应当是第①句。
画线句的语病主要是关联词“在”使用不当,“在阔大的空间”意指所处的空间,一般作句子的状语。而“带给心灵自由感”中的“带给”,其中的行为接受对象应当是指“幽独情绪愈发浓烈的词人”。因此,语句逻辑不当。
因此,可考虑将“在阔大的空间”这一地点状语改成方式状语,如“用(或‘以’)阔大的空间”,表示给自己带来心灵自由感的方式。或者,将“带给”一词进行替换,换成表示收获之类的词语,如“获得”。
6.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堪、雕栏、砌、犹、颜、恰。
7.D 8.作者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对国破家亡的千古憾恨,以及对故国江山的深切眷念。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如同李煜同时所作的另一首《虞美人》,语言生动,主要用白描手法”错误。《浪淘沙》主要以白描的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虞美人》有设问,有诘问,有对比等手法。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暮春时分,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雨,洒扫着寂寞零落的残春。囚居之人,独自流年,已是无言的况味;落花时节,风雨飘零;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所有春天都会谢幕,有的人聚散随缘,不悲不喜;有的人心境黯淡,落寞惆怅。人世间,没有几人能够真正做到得失随缘,心无增减。春花凋落,秋月无言,总有人凄凄惨惨。其实,人们所感伤的,还是匆匆来去的人生。春天去了还会再来;年华却是去而无声,永不回来。至于李煜,他心中的滋味更是难言。水流花谢,两处无情,自然会让他悲凉;江山如画,只是曾经,更让他极度痛苦。水流花落,春去人逝,这不仅是此词的结束,也几乎是他生命的结束。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9.C 10.C 11.B 12.①文章以屈原的《离骚》为例,论证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
②文章将李煜的《虞美人》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体现两者在描写愁怨及形象上的差异,突出盛唐气象饱满蓬勃的特点。 13.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②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④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创造出盛唐文化。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盛唐诗歌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从而使盛唐气象呈现出形象飞动、想象丰富、情绪饱满的特点”因果关系错误。由原文“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可见“从而”前后因果关系不当。
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错,由原文“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可见选项说法片面。
B.“比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更为气象万千,充沛饱满”错,原文“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是说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可以匹敌”。选项曲解原意。
D.“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获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门阀士族长期垄断政治的局面也因此被打破”错误,材料二原文“由于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是因,中下层庶族文人获得了较高的政治地位是果,选项因果颠倒。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
B.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表现的是对友人的相思之情,李商隐是晚唐诗人,没有盛唐诗歌朝气蓬勃的特点。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由原文“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性格形象,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可知文章以屈原的《离骚》为例,论证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
“李白的《将进酒》……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李煜的《虞美人》……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文章将李煜的《虞美人》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体现两者在描写愁怨及形象上的差异,突出盛唐气象饱满蓬勃的特点。
1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内容、提出见解的能力。
题目要求结合材料二针对“盛唐气象的成因”写一份报告,列出报告要点。
从材料二第一段“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和第二段“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可见,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从“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中不乏记载”可见,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从“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不同信仰,对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见,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从“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可见,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