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4第一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共5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5-26 15:3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9张PPT。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一,历史的观点:要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
(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历史人物生活的时间、国家、时代特点以及他的活动所处的历史环境等。)一、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第二,实事求是的原则:依据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对其做出应有的评价,论从史出。
在总结归纳历史人物的活动时,可采用两种方法:
1、“阶段论”的方法。该法以时间顺序为纲,结合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时代,把历史人物的活动分成不同阶段,逐段评价其功过是非。(如评价左宗棠、汪精卫等人)
2、“方面论”的方法。该法以人物活动的内在逻辑关系为顺序,把它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评价。(如对汉武帝就可把他的活动分成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六个不同方面进行评价。 )第三,评价标准:是否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1、中国古代政治人物。主要围绕他的政治主张和措施进行分析,看他对当时社会各方面产生了什么影响。
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来把握:
①对社会生产和科学文化发展的影响;
②对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的影响;
③对国家统一巩固和发展的影响;
④对加强中外关系和国际交往的影响等。 2、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领袖。主要看他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和行动:
①对本地区、本民族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②对民族团结和融合进步有何作用;
③对国家的巩固有何作用。 3、中国近现代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张、措施或行动:
①对反对封建势力,动摇其统治基础有何作用;
②对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独立有何作用;
③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何作用;
④对西学的传播发展有何作用;
⑤对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强国富国之路有何作用。
特别要注意他在上述几个方面比他的前人有何进步,此点是确定近现代政治人物时应把握的总原则。 4、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张、对外政策和行动:
①对本国家、本民族历史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②对本国人民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民交往有何作用;
③对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进步有何作用。 第四,辩证的观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对历史人物,不仅要一分为二,还要有一个总结论,亦即对历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断。
第一,要正确处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明确以下两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次是“时势造英雄”不是“英雄造时势”;)
第二,要正确处理阶级分析与个人出身的关系。【不能仅据个人出身来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因为单独的个人并不总是以他所属的阶级为转移(中国近现代许多革命家的经历即为证明)。】
第三,要正确处理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既要注意主观动机,又要看客观后果,尤其应把客观后果放到评判的首位。)二、评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四,要正确处理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关系。(不能用一些过时的或抽象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也不能用现在的道德观去苛求古人。主要应着眼于他的历史作用。)
如有人把曹操说成是“汉贼”,就是从封建正统的道德观出发,用道德评价取代了历史评价,是错误的。 创立新制,开拓疆土----第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的创立者知人善任、对外开放---封建社会全面繁荣时期的奠基者改革弊政,维护统一-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者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课程目标: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2、简述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
 主要史实
3、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赢政小传
◆生卒时间
◆出生地
◆家庭背景
◆性格
◆主要活动
秦始皇 赢政小传

秦始皇 秦始皇的出生和他的父亲子楚做人质有着直接的关系。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异常激烈。秦是当时的七雄之一,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听取了范雎“远交近攻”的战略,把进攻的矛头先对准了邻国韩国和魏国,而和较远的赵国联合。遵照当时的惯例,两国互换人质以示真诚。秦国派到赵国的是嬴政的父亲子楚,因为他在秦国的地位并不很高。
子楚在赵国很不得意,但吕不韦却改变了他的命运。吕不韦当时已经是一个富有的商人,他很会投机,见到子楚便觉得他奇货可居,将来可以借他赚取功名利禄。吕不韦很熟悉秦国的内幕,知道安国君虽然最宠爱华阳夫人,但她却没有儿子,便打定注意要让华阳夫人过继子楚为子,那么以后在太子安国君即位后,子楚也就是太子了,自己肯定能利用特殊的政治资本赚来无数的钱财。 六年后,秦昭王死,安国君即位,这就是秦孝文王,华阳夫人立为王后,太子就是子楚。安国君在位时间很短,仅一年多便死了。子楚即位,就是秦庄襄王。刚即位,便让吕不韦做了相国,还封为文信侯。但子楚在位时间也不长,仅三年便死去了。公元前247年,刚13岁的嬴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幼,政事便落入了吕不韦和赵太后之手。 嬴政做了秦王之后,吕不韦的权势更大了,而且还取得了“仲父”的称号。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他还召集许多门客,让他们搜集史料,最后辑成了《吕氏春秋》一书。
赵太后在先前被吕不韦送给子楚之前和吕不韦很要好,现在虽然地位尊贵,但子楚已经死去,守寡时间一长,便和吕不韦又重新走到了一起。此时,秦始皇已经长大,吕不韦也害怕他和太后私通的事被发觉,于是便给赵太后找了个替身,这就是嫪毐,让他冒充宦官进宫,成为太后的情人。
这样,在嬴政的身边有了两个对他政权构成威胁的人,一个是吕不韦,一个就是嫪毐。公元前239年,嬴政满二十一岁,再过一年就要举行加冠礼,然后就可以亲政了。而吕不韦和嫪毐却在此时向他示威。嬴政不动声色地按计划举行了加冠礼,而嫪毐却等不及了,他想乘机叛乱,杀掉嬴政,结果被早有防备的嬴政平息,自己被捉,最后处以车裂酷刑,诛灭三族。赵太后则被软禁起来,经过群臣的劝说,嬴政亲自把母亲接回咸阳。
除掉嫪毐的第二年,嬴政又免掉了吕不韦的相国,为了避免吕不韦和其他国家串通作乱,派人给吕不韦送去绝命书,吕不韦知道自己去也是最后难免一死,干脆服毒自杀了。 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特点。一、秦统一六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周郑双方反目成仇,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国政。“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就是其中的例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思考:此则史实反映什么时期的什么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争霸,长期战乱。 及至秦王,续六世(孝公及以后五世秦王)之余烈,振长策(马鞭)而御(驾驶)宇内,吞二周(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而亡诸侯,履至尊(登上至高位置)而制(统治)六合(天下)。
——贾谊《过秦论》
材料反映了什么信息?秦统一中国1、历史条件: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今以众地者,公作(为公田劳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材料解析: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齐楚燕韩赵魏秦争霸、兼并战争促成的局部统一材料四:(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材料五: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 战,
杀人盈城”人民渴望和平,渴望统一材料解析: 1、历史条件:⑴客观条件:经济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要求结束分裂,同时又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促成的局部统一以及封建制的集权趋势为统一提供了政治基础群众基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厌战渴望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大势所趋材料六: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论衡·书解》
材料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解析: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材料九:大梁人尉缭向秦王提出离间诸侯的建议被采纳,但尉缭对嬴政的评价却不高,称嬴政是“ 少恩而虎狼心。”打算不辞而别,嬴政却再三挽留,委以重任。秦始皇爱惜人才材料八、 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一、兼并六国 统一中国材料十①先灭弱韩:前230年;②离间灭赵:前228年
③水灌灭魏:前225年;④王翦灭楚:前223年
⑤北灭燕国:前222年;⑥完胜灭齐:前221年正确的统一策略,体现秦始皇的雄才大略⑵主观条件 :①秦国商鞅变法后,确立封建制度,经济发展,实力最强,具备统一条件 ②嬴政掌权后,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施展雄才大略2、统一过程: 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秦 统一六 国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 3、统一的意义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服从中央。 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一)政治方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措施: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一)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创立皇帝制度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材料一: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材料三:“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探究思考:据材料回答:秦朝确立的皇帝制度特征有哪些?皇帝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基本特征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皇位世袭皇帝制度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1、措施: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一)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创立皇帝制度①基本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②皇帝制度本质:君主专制(2)中央:三公九卿制使国家大权集中在皇帝身上(3) 地方:建立郡县制强干弱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影响:二、建立集权统一的国家(一)政治制度方面(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积极方面:
①为维护大一统提供了条件;
②有利于小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③奠定了两千多年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消极方面:
①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容易形成决策的随意和行政的专断,耗费大量财力物力,形成暴政,激化矛盾。
②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③后期阻碍资本主义因素成长⑴北击匈奴,修长城; (二)军事方面1、措施 :⑴北击匈奴,修长城;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统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指河套地区);筑长城,因地形,用(控)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史记·蒙恬列传》 (二)军事方面1、措施 ⑵南征百越, 设四郡(三) 军事方面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2、作用: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华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三)文化方面1、措施:统一文字小篆2、作用: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政令推行
文化认同(四)经济方面:1、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度:长度单位量:容积单位衡:重量单位统一度量衡2、作用: 密切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促进了商品生产
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四)经济方面:1、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1、措施: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五)交通方面:驰道与直道开通灵渠1、措施: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五)交通方面:2、作用:促进了交通发展,有利于加强对地方控制,巩固统一1、表现:三、秦始皇的暴政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呢?⑴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何兹全 :秦始皇焚书,是当时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斗争的结果,它所体现的是在政治上代表进步的人对代表反动的人的打击。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古非今,打击方士荒诞不经的怪谈异说。
毛泽东 :肯定他反对“以古非今”的决心和魄力,肯定其“厚今薄古”的真知灼见,但不肯定他在“焚书坑儒”事件中野蛮粗暴的做法。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修筑长城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模拟图⑵修长城三、秦始皇的暴政1、表现:⑴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⑶大兴土木:仿制六国宫殿,修阿房宫,修骊山陵墓 ⑷残酷的刑罚:2、原因: 当始皇之世,是统一之初,六国的遗民,本来不服。而此时也无治统一之世的经验。不知天下安定,在于多数人有以自乐其生,以为只要一味高压,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于是专用严刑峻法。
——吕思勉《复兴高级中学本国史》⑵迷信法家思想⑴缺乏治理统一帝国的经验秦因暴政而亡⑵修长城三、秦始皇的暴政1、表现:⑴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⑶大兴土木:仿制六国宫殿,修阿房宫,修骊山陵墓 ⑷残酷的刑罚:2、原因:⑵迷信法家思想⑴缺乏治理统一帝国的经验3、结果:因暴政二世而亡材料一: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李贽《藏书》
材料二: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
(裂),掀翻一个世界。
-------李贽《史纲评要·后秦记》
材料三:昔者秦始皇帝功德瑕衅(过失),
粲然(明白)在中夏(中国),其法式
(法令、制度)诒(遗留)于后嗣(后代)。
-------章太炎《訄书·哀焚书》
四、评价秦始皇材料四:“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
-------贾谊《新书·过秦论》
材料五:“始皇暴虐,至子而亡”
--------《贞观政要》卷八
材料六:“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
材料七: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仁又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谈谈你对秦始皇的认识 ,
并说出你的依据. 评价:
一)是杰出的政治家,他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通过统一战争,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扩大疆域,奠定了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2)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二)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1)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2)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3)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⑴在政治上:创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
九卿制。
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在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征服百越;建设交通网道。
在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⑵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
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采
取措施巩固了统一,所以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