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用朴素但又不乏幽默的笔触,叙写了阿长的一些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段。通过事件的详略变化和写作视角的转换,塑造了阿长这个小人物的形象,让作者充满敬意与怜爱,感激与怀念,同情与愧疚,也有温暖与力量。让读者也重新审视如何看待身边小人物,以及如何做一个平凡的人。
从阅读方法来说,本课的阅读注重熟读精思。怎样熟读精思,就要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如:从标题、详略、角度等方面把握重点,从首尾、反复等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意蕴。从写作角度来看,这篇文章在细节描写和角度转换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从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来看,这篇文章也可以联结起课内和课外阅读。课堂上让学生重温《朝花夕拾》中写长妈妈的几个片段,课下推荐重读整部著作。同时推荐学生课外翻阅绘图版《山海经》,进一步扩大阅读视野,又体现了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学生读完此文后,也会深刻地认识到小人物身上的大性格,对于如何客观宽容地看待人,如何努力地做好人,都会形成一些初步认识。
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第二次接触鲁迅的作品,学生对鲁迅的作品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对鲁迅这个文学大家也有了一些较为系统的认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升,但这种认识往往又流于表面化和肤浅化,再加之作品的年代离现在有些久远,学生生活经验的相对匮乏,对于把握阿长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认识作品今天的文学价值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教学中,宜温故知新,宜联系生活,宜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的知识目标。
2、了解叙述文体的基本特征,学会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的能力。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评价任务:
1、识记掌握重点词语
2、把握关键语段理清结构
3、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体会其表达效果,感知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回忆文章围绕阿长记叙了哪些事?
二、精读课文,把握人物形象
通过上述分析,你的眼里也一定出现了一个“阿长”的形象,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用“阿长是一个______的人”表述。
(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方面说,可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各抒己见)
(一)仔细研读课文第1—5自然段,从这几个自然段的描写中结合具体词语分析长妈妈有什么特点 并说说我的情感。
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有:
(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运用“低声絮说”“竖起”“上下摇动”“点”等动作描写将阿长刻画得活灵活现。这些描写刻画出长妈妈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问:根据刚才的分析,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对阿长会是怎样的情感态度?
表现了我对阿长讨厌的情感。
小结:“我”对阿长强烈不满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一个“摆”字含蓄地表达了出来。分析文章的语言,有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反复推敲探究,才能体会其妙处。
(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分析: 这段文字写了阿长粗俗的睡态。主要通过“摆”和“大”这两个字表现出来的。“摆”字一般是人为的,故意的,比如我们说“把书桌上的书摆好”。如果不是人为故意的,一般就不能用“摆”这个字,比如我们不能说“昨天下了冰雹,摆了一地”。既然在“我”看来,阿长是故意“摆”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那我对阿长会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强烈的不满。)
(二)仔细阅读读6—17自然段,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 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 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
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此并不是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2)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分析:新年祝福的话对于阿长来说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她这一年是否“顺溜”,所以她急切地想听到“我”对她说祝福的话,又怕“我”忘记了,一开口说出其他不吉利的话来,所以她即害怕又着急。所以阿长很惶急。
而我呢,似乎并没有把这件事看得很重要,甚至有些反感,觉得这是一场磨难。两个人不同的心理,使得后面的两句对话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小结:“我”是不耐烦的,阿长是异常激动的。
(3)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 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分析:从对这些烦琐的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是关心爱护“我”的,不然她也不会这样“切切察察”、不厌其烦地告诫“我”。
(4)作者还用诙谐的笔墨叙述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
使人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淳朴。这在一个孩子的眼中,她有“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三)齐读第18—28自然段,说一说长妈妈为 “我”买《山海经》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仙海经》。叫远房叔祖那儿已无处可寻,买吧,又没有好机会。因此,“我”对《山海经》一直念念不忘。
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
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文中用一个“霹雳”的比喻和词语“震惊”写出了“我”十分震惊的心理,也表现了“我”对长妈妈产生“新的敬意”的原因。作者得到绘图《山海经》的欣喜之态宛然可见。
分析:由此可见长妈妈热爱孩子、关心孩子。
我对阿长“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四)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
作者在刻画长妈妈的形象时,采用了多种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1)描写法:如写长妈妈是个普通劳动妇女,作者除简介她的身份、地位、名字的来历外,着重选择了两个生动的细节:一是她在“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的时候,还要“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二是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长妈妈质朴、略带粗野的性格在这些细节中刻画得栩栩如生,收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她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充满欢欣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心理描写,突出中心。如当长妈妈买回了《山海经》后“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个心理活动,写出了“我”的吃惊。正是这种吃惊,引起了另一心理活动——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2)对比、映衬法:文中将“叔祖”与长妈妈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长妈妈对“我”的热情和关心, 《山海经》的模样和“宝书”进行对比映衬,突出“宝”的特殊意义——视“长妈妈”给“我”买书的伟大神力为宝,视《山海经》的内容为宝。
本课小结:
阿长是一个善良、体贴、关爱孩子的好保姆。她对“我”的“烦琐”的教育正是出于对“我”的关心,希望“我”平安顺利;她不辞劳苦地给“我”买《山海经》,说明她真心关爱“我”。
这就是鲁迅笔下的长妈妈,她虽然多事饶舌,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但她真诚、善良、淳朴、关心孩子,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孩子,这样的一个人,怎能不让鲁迅深深地怀念呢
四.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三、四题
《阿长与<山海经>》 学案
第二课时
整体把握,深入研讨
1.仔细研读课文,从作者所述的几件事中可以看出长妈妈有什么特点?请将事件和人物性格特点对应列出。
2.鲁迅是怎样描写阿长的,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在书上圈画并旁注,摘录其中的三处(可以是原文,也可以概括)。各表现了阿长怎样的性格特点。
3.根据课文第18~28自然段,写出长妈妈为 “我”买《山海经》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4. 文章寄托了作者对长妈妈怎样的感情?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是否始终如一?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答案:
参考:通过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得逼真、生动。描写阿长“切切察察”的样子,一写说话的声音,一写说话时一种习惯性的动作,绘形绘声地写出了阿长饶舌多事的形象。
反复描写阿长的睡相,那是静态描写,说“伸开两脚两手”,还用个“大”字作比喻,传神地刻画出她的饶舌多事而又粗俗、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写“元旦的古怪仪式”,写除夕阿长的叮嘱,用她的语言突出其“郑重”:开口便是“你牢牢记住”,交待过后,又说“记得么?你要记着”,且告诫“不许说别的话”。写第二天清早,哥儿不说恭喜,阿长也不好开口,就写她的动作,先是“一把将我按住”,再是“摇着我的肩”,神情是“惶急地看着我”,此时真是无声胜有声(可让学生想象潜台词)。哥儿一说,阿长心花怒放,先用语言描写,一迭连声的“恭喜”,且用四个叹号,再用神态描写,“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阿长心满意足、欢天喜地之状跃然纸上。写出了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将福橘“塞在我嘴里”,虽是迷信却是她真诚善良的祝福,可见对“我”的关爱。
讲长毛的故事,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的话,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与淳朴。
写到买《山海经》时,故意不写阿长是怎么买到的,把想象空间留给读者。仅仅一句话,一个场面,就把阿长心地善良、关心爱护孩子、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形象写出来了。
教给“我”的烦琐的道理,不免有迷信的成分,但都是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对“我”的启蒙教育,比如: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这是珍惜劳动果实;不要从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钻过去,这是讲究形象;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这是避讳修辞。
还写到她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可见其出身之低下。
小结:课文形象生动地写出阿长是一个出身低微、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粗俗好事,而又淳朴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3.起因:“我”曾在远房的叔祖那里看到过,后来一直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经过:阿长向“我”问《山海经》的事,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将《山海经》给“我”买来了。结果:“我”深受感动,从而不由得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4. 怀念、感激、同情。不是。欲扬先抑